楚天都市報12月16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趙林)繼歌手齊秦拔火罐被燒傷後,12月14日,演員鄧莎在微博上自曝因拔火罐操作失誤,導致自己身體被嚴重燒傷,與此同時,鄧莎在發文勸導粉絲日後操作需要更加謹慎之外,她也曬出了相關傷口的照片,十分觸目驚心。有網友問,拔火罐難道也是危險項目?記者採訪了解到,江城每年都有不少市民因為拔火罐不當被燙傷、燒傷,多位專家提醒,拔火罐需專業人士操作,若溫度把握不準,容易傷到皮膚。其實不一定非要選擇明火罐,也可選擇真空抽氣罐替代。
女子治療肩痛拔罐被燒傷
58歲的汪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師,家住漢陽七裡廟。幹了一輩子教學工作,由於常年需要在黑板上書寫,多年前落下了肩背部疼痛的毛病,天氣冷時尤其嚴重,胳膊和手都抬不起來。汪女士說,以往她不是貼膏藥就是去按摩,這樣可以緩解局部疼痛。
半月前,汪女士聽鄰居說頸椎病、腰椎病脖子和腰部疼痛,用拔火罐治療效果很好,她便好奇跑去小區旁邊的盲人按摩店嘗試,豈料第一次體驗就被燙傷。
她回憶,「火罐拔上去約十分鐘,就感覺肩背部有一塊區域劇烈疼痛,火辣辣的甚至能聞到焦味。」汪女士察覺不對勁,連忙喊師傅把罐取下,她對著鏡子一看,背部有拇指大一塊已被燒傷,傷口還在不停滲血。
汪女士放心不下,特意趕往漢陽醫院皮膚科,該科主任龔成教授接診時發現,傷口約5毫米,表麵皮膚已被燒毀,經診斷汪女士為淺二度燙傷。經過傷口消毒後,進行了簡單包紮,外用塗抹藥膏十天後汪女士傷口才徹底長好。
「近一個月來,科室已收治4例通過拔火罐治療局部疼痛不慎被燙傷的患者。」龔成教授說,其中兩例是拔出了水泡痛癢難忍,另外兩例是輕度燙傷,且都是五六十歲的老年人。記者走訪武漢協和醫院、武漢第一醫院皮膚科,都有多位患者因為拔火罐受傷。多為專家表示,因為他們未在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拔罐的時間、周期、溫度、操作都很有講究,加之老年人皮膚薄、黏膜鬆弛,有的還是易過敏體質等,這些都會催傷皮膚。
建議用真空抽氣罐替代
拔火罐真的有危險嗎?對此,武漢市中青年中醫名醫、漢陽醫院中醫康復科主任方勇教授表示,拔火罐多採用的是閃火法技術,將棉球浸入濃度95%的酒精,再放入火罐內,高熱排除罐內大量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產生較強的吸附力,通過作用於經絡穴位,從而使氣血得以疏通、臟腑功能得以調整,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方勇主任表示,醫院每年接診拔火罐的市民近千人,專業人士操作時,會將沾滿酒精的棉球擠一下,以免點火後不小心滴落導致燒傷。尤其注意的是,若溫度把握不準,罐口太熱,也容易燙傷皮膚,所以市民選擇拔火罐一定要找專業醫生或理療師。
「冬季氣候乾燥時去拔火罐,可在火罐口塗上潤滑油,一方面避免灼傷,另一方面也可穩定火罐吸附力。」方勇主任提醒,拔火罐時間也要掌握好,一般大火罐10分鐘、中小火罐10—20分鐘就可以取下,拔完火罐不能立刻衝涼,以免皮膚起泡、破損,甚至可能會導致感染。
專家表示,其實只要能達到真空負壓的效果,不一定非要選擇明火。他建議,現在常用拔罐技術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火罐,一種是真空抽氣罐,如果是在家裡操作可選擇後者,效果基本一樣的。
拔罐不是越頻繁越好,罐子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在重要的穴位及周圍附加三四個火罐即可,拔罐次數也不應太頻繁,預防保健的話一周兩次左右,如是治療疾病,最好聽聽專業人士的意見。」方勇教授表示,如果萬一拔火罐的過程中因為操作者的不當而導致了皮膚起泡等問題,不要驚慌,要及時處理,以防止擦破導致感染,若發生酒精濺落皮膚起火,可以迅速用溼毛巾蓋上,壓滅火焰,然後再根據燒傷情況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