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災害最為嚴重國家 誰來擋住海浪的侵蝕?

2020-12-21 搜狐網

名列災害最為嚴重國家 誰來擋住海浪的侵蝕?

IT.SOHU.COM 2005-04-11 05:56  轉自: 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 傅昌波
  上世紀80年代修的海堤近一半已坍塌,如遇大潮,海水就會漫過海岸線。

  我國70%左右的沙質海岸線以及幾乎所有開闊的淤泥質海岸線都存在海岸侵蝕現象,是侵蝕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海岸侵蝕災害不容忽視

  日前,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夏東興就我國海岸侵蝕現象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認為,我國海岸侵蝕災害十分嚴重,不容忽視。

  海岸侵蝕災害非常嚴重,長江以北重於長江以南

  記者:海岸侵蝕是一種什麼樣的災害?導致這種災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夏東興:海岸侵蝕是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的一種海岸災害,也是一種地質災害。簡單地說,海岸侵蝕是指海水動力的衝擊造成海岸線的後退和海灘的下蝕。

  導致海岸侵蝕的原因依次為河流入海泥沙減少、人工採砂、海面上升和海岸工程等。人類活動是導致現代海岸侵蝕災害的主要因素。沿岸採砂、海岸工程建設、沿岸開採地下水和採伐紅樹林等,是人類活動直接導致的海岸侵蝕的常見原因,而河流輸沙減少和海面上升也受人類活動間接影響所致。

  記者:我國海岸侵蝕災害總體情況如何,哪些地方比較嚴重?

  夏東興:我國是侵蝕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70%左右的沙質海岸線以及幾乎所有開闊的淤泥質岸線均存在海岸侵蝕現象。

  總體上看,長江以北的海岸侵蝕重於長江以南。從華南地區的情況看,廣東、海南、廣西三省區被侵蝕海岸長度佔其海岸總長度的比例分別為17.9%、57.3%和15.5%。

  最好的治理在於減少人為破壞

  記者:請問海岸侵蝕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夏東興:海岸侵蝕的直接後果是造成土地資源流失、衝毀沿岸村莊、工廠、道路、鹽田、養殖場和防護林等,影響沿岸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海岸侵蝕強烈的地方,如海南海口市的海甸島及新埠島、廣東汕尾等地,不僅受到風暴潮和巨浪的威脅,而且土地流失嚴重。海口市海甸島和新埠島長約6公裡岸線20年間損失土地約1.5平方公裡。許多海灘旅遊區的臨海設施受破壞威脅,海灘泳場的環境受破壞。部分港口及其他海岸工程設施受到威脅。如海口市汙水處理廠、海南東方市四更村的東方鹽場、海口灣西部臨海高速公路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海岸侵蝕的影響。

  記者:作為研究海洋災害的專家,您認為我國在應對海岸侵蝕災害方面急需做的事情是什麼?

  夏東興:對海岸侵蝕最好的治理是減少人為破壞。現在可以採取的治理辦法主要有:保護紅樹林、禁止海岸採砂、限制沿岸地下水開採、調控河流入海泥沙、修建海岸護堤等,在重要的旅遊海灘也可採用人工餵砂的方法進行養護。

  我認為當前急需做的有三件事:其一,對沿海沙源進行全面調查,區分可採區域和不可採區域,在調查的基礎上劃定範圍。其二,在河流流域治理和建設水利工程時,增加「入海水沙量對海岸環境影響」的評估程序。河流入海水沙是海岸最重要的物質來源,現在水庫和堤塘的建設很多,大量河流泥沙被攔在庫內不能下瀉,導致入海水沙量急劇減少。其三,對海岸侵蝕預警線進行劃定。在歐美的一些國家,對重要的岸段都劃有預警線,在預警線至海的範圍內不得建築人工構築物。而在我國不少的旅遊海岸,別墅和娛樂設施直接建在沙灘上,沿海岸地區海水自然活動空間減少,極易釀禍。

  「海進陸退」下的小漁村

  南瀕北部灣的廣西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沙螺寮村和欄衝村,是兩個以海洋捕撈、海水養殖為主的小漁村,海岸線長12.6公裡。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紅樹林消失、海平面升高等原因,這裡的大片土地和樹林不斷被海水無情地拖入海中,海岸線不斷向內陸推進。現在,沙螺寮村和欄衝村所屬的4200畝耕地、1300畝養殖塘和當地鹽場近700畝鹽田面臨被海浪和風暴潮吞噬的危險,4000多村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威脅。

  84歲的村民蘇相說,從現在的海岸線伸進大海約600米的地方,在他年輕的時候還是海岸。當時那裡古樹參天、鳥語花香,現已成為荒寂的海灘,漲潮後則是一片汪洋。他小時候要出海必須穿過大片紅樹林,「得走半小時左右」,現在紅樹林已經消失殆盡。

  沙螺寮村黨支部書記告訴記者,20世紀60年代,全村的土地面積有11平方公裡,現只剩下6.8平方公裡。僅1980年以來,全村受「海進」侵蝕的陸地面積就達30多萬平方米,被迫搬家的村民達100多戶。

  曾經數次深入實地調查的防城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立英介紹,導致兩村面臨「海進陸退」災害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長期砍樹漚肥等人為活動導致原海岸線外的紅樹林逐漸消失,使村莊失去了保護的天然屏障;二是當地土質為典型的海灘沙壤,難以抵擋海浪的衝刷;三是受環太平洋地區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光坡鎮鎮長黃曉翊告訴記者,現在沙螺寮村下轄的欖埠村所處的海岸線已經是沙螺寮村和欄衝村的最高處,一旦出現颱風或高潮位的災害天氣,海水將很快從欖埠自然村突入兩村。2001年颱風來襲時,海水曾越過海岸線,淹沒了300多畝耕地,至今無法復耕。

  《人民日報》 2005年04月11日 第五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62歲的村民倫賢說:「我已經被海水趕著搬了四次家!」

  海岸線邊飽受海浪侵蝕、岌岌可危的樹木。

  本報記者 傅昌波攝

組圖:當母親遭遇到貧窮 美國南北戰爭中的中國人 組圖:讓你感動的想哭 北京15%的孩子非親生 動物世界超清晰的震撼 花貓間感人肺腑的戀情
韓國:活字印刷是我們的 揭開傳奇法老死亡之謎 驚現日軍侵華殺人圖集 全球神秘怪物大搜尋 美國富翁的十大聚集地 動物也遵守經濟法則

相關焦點

  • 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全文)
    中新網7月12日電 國家海洋局今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該預案旨在強化海洋災害預警報工作,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海洋災害預防和應對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海洋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 「夏季風」的不確定性,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水旱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
    為什麼我國水旱災害多發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所以我國夏季的風向是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而在冬季時情況正好相反,此時亞歐大陸內部形成了「亞洲高壓」,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氣壓帶,保留在太平洋的部分稱為「阿留申低壓」,所以我國冬季的風向是由陸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風」(西北季風和東北季風
  • 奧爾巴尼是在西南角,裂縫和天然橋是由海浪侵蝕形成的,海灘漂亮
    裂縫和天然橋位於託蒂拉普國家公園(Torndirrup National Park)的南側沿海,公園覆蓋了環繞喬治王灣(King George Sound)南部的大部分半島。裂縫和天然橋是由海浪侵蝕形成的,裂縫在巖石的一側,撞擊在花崗巖峭壁上的激浪從夾縫中穿行而過,天然橋在巖石的另一側,模樣像一座拱橋。鯨魚世界博物館建於1978年11月被勒令關閉的捕鯨站原址上,從這裡望向大海,幸運的話能夠看見鯨魚。博物館內播放和海洋生物和捕鯨相關的電影,展覽著巨大的鯨魚骨架、捕鯨叉、捕鯨船模型和雕刻。
  • 日本西之島火山持續噴發 正被海浪侵蝕
    中國網2月25日訊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廳日前發布消息稱,持續噴發的小笠原群島西之島火山,向東流出的巖漿範圍進一步擴大,而該島的一部分正在被海浪侵蝕。當地時間23日晚,海上保安廳的直升機從高空觀察時發現,西之島高100米的火山口每分鐘噴發5至6次,噴發的物體中伴有熔巖碎片,而西之島的一部分正在被海浪侵蝕。西之島西之島,是日本所屬小笠原群島中的一個火山島,屬於一組火山群島的島弧。西之島位於父島以西約130km。
  • 烈士墓受風暴海浪侵蝕,熱心人士自籌資金建紀念園
    近些年,烈士墓受風暴海浪侵蝕嚴重,社會各界熱心人士自籌資金為烈士合墓。」建成近8000平方米渡海作戰紀念園為渡海作戰紀念園揭牌。當時,渡海作戰犧牲的烈士,有的被海浪衝回角尾海岸,當地群眾將其掩埋於岸邊;有的犧牲在船上,隨船被運回角尾安葬。
  • 國家海洋預報臺:12月東海海域或有多次災害性海浪
    據國家海洋預報臺消息,12月已進入冬季,冷空氣過程強度逐漸增強,次數明顯增加,北部和東部沿海仍會受到溫帶氣旋的影響。受冷空氣和溫帶氣旋過程影響,我國近海海域多大浪以上過程。西北太平洋遠海和南海南部仍可能因受颱風生成的影響而產生海浪過程。
  • 陽光、海浪和仙人掌,沒有沙灘:氣候變遷加速全球沙灘流失
    40餘年前,一曲《外婆的澎湖灣》傳唱大江南北,「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陽光、沙灘、海浪和仙人掌」,描繪了一幅美麗、溫存的圖畫。但如果放任氣候變遷,到了2100年,那時候孩子們的回憶裡可能將只剩下陽光、海浪,不再有白浪逐沙灘。
  • 臺灣野柳的「女王頭」在海浪的侵蝕下會斷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烏龜精中劍後元氣大傷,之後每當天氣惡劣時,野柳岬便會冒起一股股白煙,據說這是半死的野柳龜喘息之故……我們來說說野柳地質公園吧,據地質科學資料記載:野柳地質公園中的地質主要由沙巖構層,為第三紀中新世的大寮層,大約在2200萬年前因受海浪長期的侵蝕和風化,在海邊形成陡直的海蝕崖及寬平的巖床。
  • 海浪侵蝕?日本北海道小島神秘消失,相關部門正式介入調查!
    日本北海道外海的"Esanbe鼻北小島"(エサンベ鼻北小島)早前從海上消失得無影無蹤,或因海浪或洋流侵蝕引致。第1管區海上保安本部決定於5月20日至24日展開測量調查,最快7月公布結果。島嶼位於北海道猿拂村外海,30年前被確認為小島,但可能因鄂霍次克海(Sea of Okhotsk)的浪潮和流冰影響,使其受到侵蝕而消失於水中。由於此事關乎船隻航行的安全以及劃定領海的基準,海上保安本部將會慎重地展開調查。政府為明確劃分領海,於2014年針對隸屬22都道府縣的158個無人島進行命名。而Esanbe鼻北小島便是其中之一。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左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2013年1月上旬甲島氣溫高達40℃,極端高溫助長了森林大火,該島經濟損失嚴重。右圖「十二使徒巖」形成於海浪的侵蝕作用,「十二使徒巖」如今只剩下8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分析甲島兩側受森林大火影響較小的自然原因。
  • 這個城市即將被海水侵蝕,每年下沉30釐米,誰都沒辦法!
    這個城市即將被海水侵蝕,每年下沉30釐米,誰都沒辦法!現在隨著全球變暖,各個地區都出現了一些自然現象,冰川也在慢慢融化,有人也會幻想真的等到那一刻來臨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的城市被海水淹沒的時候我們在哪裡?
  • 黑石礁一處攔海堤壩被海水侵蝕掏空,經常有大人帶孩子遊玩
    可與眼前的美景不相稱的是,公園海邊的攔海堤壩因海浪侵蝕和衝刷,被海水逐漸掏成空洞狀,出現大面積的破損,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近日,熱心市民張先生向本報官方微信報料平臺反映,這處破損的安全堤壩,就位於的大連自然博物館西南側。
  • 海浪黃色警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與法國麥卡託國際海洋中心召開...
    海浪黃色警報- 2020.12.3 -受冷空氣持續影響 繼續發布海浪黃色警報受冷空氣的影響,預計12月3日夜間到4日白天,南海東北部、中東部、巴士海峽將出現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區,東海南部、臺灣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南海西北部、中西部和南部將出現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區,近海海浪預警級別為黃色;浙江南部、福建、海南東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近岸海域海浪預警級別為藍色。
  • 氣象災害 不得不防
    7月10日在日本岡山縣倉敷市真備町暴雨災害現場(圖源:新華網)進入夏季以來,北半球多個地區都進入氣象災害的高發期。2018年6月底以來日本西部地區連降特大暴雨,引發30年多來最嚴重水災,導致上百人死亡。7月5日,兩艘載有中國遊客的遊船在泰國普吉島附近海域突遇特大暴風雨發生傾覆事故,讓無數人們為遇難者扼腕嘆息。
  • 災害致巴西咖啡豆嚴重減產 咖啡價格或上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1月12日報導,全球最大咖啡豆生產國巴西2014年遭受數十年來最嚴重旱災,導致咖啡豆產量大減,預計2015年災害持續,咖啡價格或進一步上漲。據報導,巴西全國有29萬咖啡豆生產商,供應全球1/3的咖啡。
  • 中國氣象局:全球變暖加大中國防禦氣象災害壓力
    川渝地區近兩年相繼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高溫乾旱和最強降雨後,又出現高溫乾旱。颱風方面,今年以來極為罕見地出現了前期颱風生成少和登陸少的情況,整個7月沒有颱風登陸,8月初「帕布」和「蝴蝶」等颱風又相繼在華南沿海登陸並影響中國。鄭國光表示,颱風登陸異常、移動路徑複雜多變,使中國颱風災害脆弱區增多,加大了防災減災的壓力。
  • 安徽廬江:洪澇災害導致全縣80%以上蔬菜基地受損嚴重
    有「魚米之鄉」之稱的廬江縣也是合肥城區重要的「菜籃子」,但近日發生的洪澇災害給廬江縣的蔬菜生產帶來了重創。作為「國家首批商品糧生產基地縣」,今年廬江縣蔬菜生產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在農業部門和種植戶的努力下,上半年全縣蔬菜播種面積達16.94萬畝、累計產量21.86萬噸,比上年度15.07萬畝、20.49萬噸,分別增加12.4%和6.7%。連日的強降雨導致巢湖水位居高不下,廬江境內的白石天河等巢湖支流出現了倒灌漫溢的情況。
  • 臺灣花蓮海岸線嚴重侵蝕影響居民 嘗試淤沙養灘
    中新網12月1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縣部分海岸線侵蝕嚴重,威脅當地環境生態,也影響海岸居民生計。臺灣「立委」蕭美琴邀集相關單位11日勘查花蓮磯崎海岸,並提出淤沙養灘構想,以海岸鄰近溪流淤沙來彌補流失的海灘。資料圖:臺灣花蓮七星潭景區。
  • 什麼是風雹災害
    風雹災害是指冰雹、雷雨大風和龍捲風等強對流性天氣造成的一種自然災害。由於這種災害性天氣發生在積雨雲中,故稱其為「對流性風暴」或「強雷暴」,以嚴重降雹為主的雷暴又稱「雹暴」。該災害是中國、美國等季風氣候地區頻發的自然災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