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訊,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一個人不吃飯,僅依靠自己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或消耗自體組織,也許可以活上一個月。但是如果不喝水,連一周時間也很難度過。正因為水如此的重要,近些年有關水的誤區也逐漸多了起來。面對市場上打著各種噱頭的飲用水,從純淨水、礦泉水到礦物質水,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記者特此請教了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專家蔣彤。
在我國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區,在使用自來水時很容易發現水垢,人們常把這種現象歸結為「水太硬」。那麼,硬水和軟水有什麼區別呢?蔣彤介紹,硬水和軟水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它的口感。「水的硬度是指水中礦物質的含量,判斷是否為硬水主要是觀察水燒開之後有沒有水垢,或者洗完澡後玻璃上的水蒸氣褪去後有沒有白色粉末。如果有,說明硬度較高,北方大多是硬水。」
那麼硬水和軟水有沒有優劣之分呢?蔣彤表示,水的軟硬程度與水的潔淨程度無關,只是水中礦物質含量的差異,最主要的區別還在於它的口感。很多人認為,「硬水喝多了,容易得結石」。對於這種說法,蔣彤指出,硬水中雖然含有的礦物質較多,但是在燒開的時候會沉澱析出,也就是結成水垢,不會被人體攝入。同時,研究表明,結石的生成跟飲用水的硬度無太大關係。「可以說,硬水和軟水沒有優劣之分。」
許多人認為喝水少會導致血液黏稠,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晚上睡覺前必須喝水。這種說法靠譜嗎?蔣彤介紹,研究表明,夜晚睡眠狀態下8小時消耗的水量不到200毫升,對血粘度的增加基本沒有影響。此外,針對整體飲水量少的情況,其影響不是短時間內產生的,而是經年累月才會導致的。
「人體65%至70%都是水構成的,日常的飲水對於整個機體的含水量影響還是比較小的。」蔣彤指出,血粘度的增加主要是因為肝臟代謝紊亂和飲食油膩、生活不規律等原因導致的,「跟飲水的關係不是很大。」
有很多人是渴了就喝水,不渴就不喝,這種做法科學嗎?蔣彤說,其實,等到感覺渴的時候,說明我們體內缺水已經有點嚴重了。「尤其是老年人感知能力下降,對渴和餓的感覺不敏感,他們渴的時候可能就已經缺水比較嚴重了,所以還是要按照每日飲水量控制飲水。」
不過,水也不是喝的越多越好。「2014年初,一名28歲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婦女在參加了一個廣播電臺直播的喝水比賽後死亡。三小時內喝下將近六升的水之後,她開始嘔吐,伴著極度的頭痛回到家,最終死於所謂的水中毒。」蔣彤解釋,雖然這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但飲水過多確實會增加腎臟負擔,還會增加水溶性維生素的代謝導致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同時也可能會引起體內電解質的紊亂。「越喝越渴,導致水中毒。」
蔣彤建議大家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主要是為了防止起夜,影響睡眠質量,而且晚上飲水過多也會引起水腫。」
經常會有家裡的老人告訴你,「吃飯時不能喝水,會衝淡胃酸。」這是真的嗎?蔣彤表示,目前還沒有一項研究表明水對胃酸的PH值會產生影響。胃液是強酸,沒那麼容易被稀釋。「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粥裡也含有水,蔬菜裡也有水分,它們不是同樣會產生影響嗎?其實消化系統是一個特別複雜的機制,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一樣能夠簡單改變。」
蔣彤說,對於吃飯時該不該先喝湯,也沒有必要糾結。蔣彤提醒大家,對於喝水不要抱有那麼多「戒心」。「先喝湯就相當於是先把胃容積撐開了,對減肥人群有利,可以增加飽腹感。而對健康人來說,沒有本質性的區別。」
蔣彤介紹,「每天要喝8杯水」的說法最早來源於上個世紀初的美國,「當時美國提出了『兩個8』的概念,即『每天8杯水,每杯8盎司』。」8盎司水相當於300毫升左右。而這個說法傳到了中國,就把後半句傳「丟」了。
「這個概念的模糊在於每個水杯的容積都有區別。容積不同,水量就不一樣。」其實,並非只有通過喝水才能獲得所有液體,我們從蔬菜、湯、燕麥粥、水果中也能攝取液體,它們在我們每天的液體攝入總量中佔比約20%左右。蔣彤指出,不必刻意關心每天到底喝沒喝夠8杯水,只要液體總量「到位」就可以了。「正常人的飲水量應該是女性每天1.5升,男性2升。相當於男生每天要喝4瓶礦泉水,女生喝3瓶。」
專家指出,水的理化性質有很多,但是飲用水只有一個功能,就是滿足人體對它的需求,補充水分。所以只要是乾淨的、無汙染的水,就不用太在意別的因素。
雖然現在國內的自來水標準不如國外嚴格,但只要符合國家的標準,燒開了喝都沒有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水管道的問題。管道年久失修,水管就容易有鏽蝕,停水後再來水時發黃其實就是水管中的水垢被水壓給帶出來了。所以飲用自來水時一定要燒開,再讓其沸騰3分鐘。
純淨水是以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為原水,通過電滲析器法、離子交換器法、反滲透法、蒸餾法及其他適當的加工方法製得而成,密封於容器內,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飲用。
現在很多人認為純淨水不含礦物質,對人體不好,喝礦泉水好,其實沒有必要太過在意。 純淨水和礦泉水並無本質區別。1升礦泉水鈣的含量是40毫克,對於人體需要來說,這個量遠遠不夠。
礦物質水不是礦泉水。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的或經人工揭露的、未受汙染的地下礦水。而礦物質水一般以城市自來水為原水,再經過純淨化加工,添加礦物質, 殺菌處理後灌裝而成。其配料表會標明原料為純淨水,礦物質。
目前礦物質水的添加種類比較混亂,沒有統一的質量類國家標準。現在已不允許把此類水稱之為礦物質水。其作用也和純淨水、礦泉水相差無幾。
富氧水是商家炒作的一種偽科學概念。市場上常見的富氧水中,溶解氧含量最高的為每升水80毫升氧氣。而普通成年人每次呼吸大約就有100毫升氧氣。就算每天喝的水都是這種富氧水,一般最多不超過3升,所含的氧氣對於呼吸一整天的人類來說,微不足道。
其次,水進入人體後是進入胃部,而氧氣只能被肺吸收,不能夠被胃吸收,所以,富氧水只是概念炒作。
之前,網上大肆流傳小分子水更易被人體吸收,並有助於長壽的說法,還有的商家甚至說水是帶情緒的,快樂的水產生的結晶不同等等。這些其實都沒有太大的科學根據。
水的分子結構很簡單,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本來就很容易吸收。並且,任何國家和地區的水質標準中,都沒有水分子大小的指標,也沒有水分子大小的測試方法標準,小分子水的說法太過牽強。
有人認為弱鹼性水可以在體內進行酸鹼中和,降低血液尿酸值,改善人體酸性環境。但是,尿酸是血液指標,是在血管裡的;而弱鹼性水進入胃裡時,胃酸就已經把它中和了,根本就到不了血管;所以靠弱鹼性水降尿酸不靠譜。
至於人體酸鹼性,是不會被輕易改變的。人在得了特定的疾病之後才會導致身體PH值向酸性發展,並不是體質變成酸性了才會生病。
磁化水的概念其實是一個騙局,聲稱可以通過一個神奇的水杯或容器,把水磁化,富含能量,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然而,磁化水現象是指溶解有某些鐵磁性礦物質的水在強磁場下流過以後,表現出一些磁性質的現象。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飲用磁化水對人體有益。
同時,磁化水的製備需要極強的磁場和穩定而緩慢的水流。強磁場的產生需要極大的電流或者體積巨大的永磁體,絕不是普通人家中可以放得下的。穩定而緩慢的水流也不是家中的自來水管具備的性質,所以目前市面中售賣的均不可能是真正的磁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