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法醫如何破案 用大甕蒸煮人骨尋找線索

2020-12-17 搜狐網
原文配圖:20世紀初,在大眾眼光中,醫學解剖依然是一種禁忌。


  一提起法醫,人們總是會想起「讓死人說話」這句流行語。就像前天中午,我一邊捧著飯碗看《犯罪現場》裡法醫與受害人頭骨「四目相對」的重口味鏡頭,一邊情不自禁地想起,在七八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年代,檢驗技術遠不如現在發達,那時的法醫是怎樣「讓死人說話」的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一頭鑽進了故紙堆,結果不但領教了古代「法醫」蒸煮人骨破案的獨門絕技,還發現了一個南粵海歸組建中國第一個法醫研究所,推動近代法醫檢驗技術轉型的傳奇故事。

  古代法醫

  大甕蒸煮人骨尋找破案線索

  作為一個特別有好奇心的女生,十幾年前上法學院的時候,我一度動過學法醫的念頭,後來發現人家只招醫學院的學生,而且要苦學五年,什麼解剖、病理、毒物、臨床、內科、外科都要學,頓時氣短了一截。

  古代「法醫」大多沒讀過書

  不過,現在做法醫才有這麼高的門檻,要回到100多年前的老廣州,「法醫」這個行當主要是由身家清白的農民來幹的,而且那時也沒有「法醫」這個稱呼,受衙門派遣,出現場、驗傷驗屍的差役被稱為「仵作」。其實,在當時的殯葬棺材行業,也有「仵作」這個行當,但那不過是替人收屍而已。讓人鬱悶的是,後者還算是良民,子孫後代可以正常參加科舉考試;一旦進了衙門,幹了屍檢這一行,就成了賤民,四代以內的子孫不能參加科考,而一年6兩銀子的工食銀,只能勉強混個肚兒圓。所以,不是特別為生計發愁的人,誰也不會想去幹這倒黴的差事。

  讀者或許會說了,驗傷驗屍這樣專業的事,交給沒受過教育的農民,聽著實在不靠譜。當政者肯定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根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每個州縣的仵作上崗前,先發一本我國法醫鼻祖——南宋提刑官宋慈所著的《洗冤錄》,要求認真學習。

  番禺仵作熟諳骨檢被嘉許

  可就算是這樣,有些仵作因為缺乏心理準備,初出現場時,往往嚇得魂飛魄散,有的甚至被驚嚇至死,有的出了一次現場就逃之夭夭。說起來,廣州畢竟是省城,與其他地方相比,仵作水平更高,膽子也更壯。在《粵東省例新纂》第七卷中就有一篇題為《移借仵作》的文章,其中提到,番禺縣(昔日廣州省城分為番禺、南海二縣管轄)仵作,熟諳檢驗,各州縣遇有疑難案件,可以請其參與調查,事畢給予厚賞。

  解剖屍體是現代法醫的主要業務之一,但在百多年前的廣州城裡,解剖還是大忌,仵作多是通過屍表檢驗,來推斷傷害。但若是陳年舊案,屍身已腐爛殆盡,只留下一副白骨,仵作就要施展檢骨絕技了。簡單來說,就是挖個地窖,或找一個大甕,將骨頭洗乾淨後,與醋一起,放進去,或蒸或煮,燒滾後再拿出來,細查有無破裂、血痕,骨頭色澤有無變化,以推斷生前受傷或中毒情況。仔細一想,這個場景還是滿「重口味」的,不知剛做完骨檢的仵作,端起排骨湯的時候會不會有點不適應?

  近代變革

  法學精英三度坐牢 出獄支持法醫拓荒

  到了20世紀初,隨著現代醫學尤其是解剖學、細胞學和顯微鏡的傳播,由沒多少文化的農民仵作來主掌犯罪現場調查,就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了。不少喝了洋墨水的海歸更是大聲疾呼,提議儘快開辦法醫研究與教育。其實,無論是搞研究,還是辦教育,倘若有真正的「實力派」支持,那做起來就容易多了。

  說來也巧,在近代法醫學拓荒之際,給予其有力支持的「實力派」正是一個廣東海歸。此人名叫羅文幹,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15歲赴英留學,20歲獲得牛津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廣東都督司法局長、廣東高等檢察廳長、司法總長、財政總長等職,真是年少得志。可不久,這位一向貼錢從政的富家子因捲入政治紛爭,被人扣了頂「涉嫌受賄」的帽子,在牢內三進三出,雖然最終無罪得釋,但監獄的滋味還是讓他感慨良多。我想,他後來之所以花大力氣助建法醫研究所,一來與他的法學素養有關;二來,正是這次牢獄之災,讓他深感證據之重要。

  1931年年初,羅文幹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長,他慧眼識英雄,相中了曾在德國維爾茨堡大學醫學院專攻法醫學的「海歸」林幾,來主持國內第一家「法醫研究所」。提起林幾,普羅大眾知道的不多,但在法醫界,他可是大名鼎鼎,被公認為中國現代法醫學奠基人。要知道,廣東第一個獲得「法醫師」資格、於1935年到廣東高等法院擔任法醫檢案工作的陳安良先生就曾受教於林幾主持的「法醫研究所」。1938年,陳安良獲得德國維爾茨堡大學醫學院最優等醫學博士學位,並在同一年作為中國唯一代表參加世界法醫學會,並成為終身會員。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破案實錄

  實驗心細如髮 為讓死人「說話」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法醫研究所的順利運作,離不開白花花的銀子。解剖室,病理實驗、毒物分析設備,都要花錢,研究所還建造了當時國內鮮見的屍體冷藏櫃,而且能夠自己製造人和動物的鑑別血清,以及大量我怎麼看也看不懂的細菌培養和生化實驗,這些開拓性的工作離了錢也根本辦不成。

  1934年,林幾在研究所創辦的《法醫月刊》上發表了《法醫研究所一周年報告》,稱「本所二十一年度(1932年)經費預算為五萬三千七百八十四元……二十二年度起,因開設研究班招收研究員,所務擴充,各項經費均激增。」這些經費都是由羅文幹執掌的司法行政部開支的,換言之,若沒有羅文幹的支持,法醫研究所能不能買得起這麼多「高大上」的設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出包括陳安良先生在內的第一批現代法醫,還真不好說了.

  說實話,像我這麼一個文科生,要在法學研究所處理的上百個疑案中看懂諸多「讓死人說話」的技術,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有一個實驗我還真看懂了,那就是辨識屍骨上的傷痕。為了識別屍骨上有無傷痕,以及傷痕是生前留下,還是死後遭遇折損,研究人員先把十幾條狗打骨折,然後人道處決,然後將骨折處與未受骨折就人道處決的狗的骨折處在顯微鏡下細細比較,辨識血痕色澤、折損處的細微差別來得出結論。這一「讓屍骨說話」的技術破解了不少疑難案件。

  不過,在欽佩研究人員付出的艱辛努力的同時,我同時也對為澄清疑雲而付出生命的狗狗充滿了敬意。

history.sohu.com false 廣州日報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6-11/24/content_19_1.htm report 3639 原文配圖:20世紀初,在大眾眼光中,醫學解剖依然是一種禁忌。一提起法醫,人們總是會想起「讓死人說話」這句流行語。就像前天中午,我一邊捧著飯碗看《犯罪現場》裡法醫

");}

相關焦點

  • 7本古代架空刑偵流小說,法醫穿越到古代,破案泡妞兩不誤!
    那麼有哪些好看的古代架空刑偵流小說呢?1、《納妾記》沐軼作者挺喜歡也擅長寫這類懸疑驚悚的書。《納妾記》中主角法醫穿越到古代破案,奉旨納妾。這本書是古代架空刑偵流的開山之作,也是沐爺一炮成名的代表作,目前已經繼《刑名師爺》之後被改編為沐爺第二部電視劇。
  •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最強星座破案天團強勢來襲!還原案件的真相
    誰說中國沒有福爾摩斯,又是誰說中國沒有名偵探柯南。只要是秦明出馬,一個頂倆。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秦明帶領的破案團隊,看看極其燒腦的三大懸疑案件,最強星座破案天團是如何破案的。法醫秦明仔仔細細的帶回去做屍檢。思考來思考去發現腳上的傷口有問題。秦明憑藉天蠍座謹慎的思維認定這起拋屍案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而且這時候善於觀察的雙子座王伶俐給了大家一個線索認為這是一起仇殺。原來王德仁的化工廠汙染了村子裡的河水導致很多人患了癌症。於是乎順著這個線索,林濤林警官找到了當天晚上和門衛大爺喝酒的俞傑。俞傑的老婆和媽媽都是因為癌症去世。所以說很有可能就是殺害王德仁的兇手。
  • 驗屍這件事,從古至今的中國法醫們都是怎麼做的?
    因此法醫常被稱為「屍語者」,「死者代言人」。他們需要從死者身體的蛛絲馬跡中,發現線索,還原真相。  在中國,法醫這個職業非常古老,今天大院er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從古到今,中國的法醫們都是怎麼驗屍的?  01 古代「法醫」都是哪些人?
  • 懸疑類古言小說推薦:《一品女仵作》古代版法醫秦明,劇情超棒
    這次要推薦的是《一品女仵作》,劇情真的很棒,有古代女版「法醫秦明」的既視感。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大周朝掌管內廷和刑部想頭,且看女仵作如何攜手位高權重的王爺,以女子之身解開一宗宗迷霧重重的懸案。(來源於網絡)
  • 灼傷痕跡揪出殺妻丈夫 青島版"法醫秦明"大揭秘
    網絡上不少人對法醫出現場戴不戴口罩爭議比較大,對此,李寶增解釋,一般出案發現場必須戴好口罩、手套,「這樣做主要考慮對自身和現場的保護,有時候一個噴嚏就可能破壞現場。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時候為了綜合判斷,還需要專門摘下口罩聞氣味。」
  • 法醫吳麗蓉:用第十一根手指說話
    正是基於內心的那份正義,無論在血跡斑斑的第一現場,還是在惡臭連天的事發地點,「吳大膽」總是挺身在前,搜集第一手資料,並充分利用專業知識協助破案,促使一樁樁、一件件撲朔迷離的案情變得明朗。  「吳一刀」:讓事實「說話」 為正義伸張  手術刀是法醫的第十一根手指,是最犀利的手指,是犯罪者畏懼的手指。
  • 南安警方發布提供破案線索懸賞通告
    泉州南安警方發布提供破案線索懸賞通告近幾日,在泉州南安及周邊的縣市區的朋友圈中,紛紛傳閱著一則警方破案徵集線索的懸賞通告,這份警方懸賞通告是泉州南安警方在5月22日發出的,為何會受到這麼多的網友的關注呢?我們趕緊來看看。
  • 電影《宋慈洗冤錄》定檔6.11騰訊 法醫鼻祖宋慈神奇驗屍術揭秘
    影片講述了法醫鼻祖宋慈「替鬼伸冤地獄空」的傳奇故事,再現了胡麻畫屍、潑醋現血等古代證據學手法。電影《宋慈洗冤錄》集合中國古代懸疑探案,與玄幻傳奇於一體,讓觀眾再一次認知了法醫鼻祖——大宋提刑官宋慈。《宋慈洗冤錄》是一部古裝探案類影片,講述宋慈運用高超的法醫探案技巧,在重重困難下,尋找蛛絲馬跡,用證據一步步逼近現實,偵破一樁樁看似離奇的懸案。該片體現了中國古代法醫技術的先進與高超,歌頌了中華優秀歷史人物,弘揚了愛國主義情懷。果然如三將軍所料,宋慈趕到邊關的當天恰逢趙毅刑場被斬。
  • 黃驊郛堤城甕棺葬人骨鑑定工作啟動
    河北新聞網訊(張萍、戴軍)日前,黃驊郛堤城甕棺葬群人骨鑑定工作正式啟動。這項工作將有助於對甕棺葬制度的研究,幫助現代人了解古代居民的健康狀況、勞動分工及古代東亞地區文化交流與傳播情況等。黃驊甕棺葬群位於黃驊市主城區西北部。
  • 穿越溫馨言情小說:現代女法醫到古代破案,順帶拐個老公回家
    大家好,每日好看的言情小說打卡分享,第一本是石頭與水的文,這是一位老作者了,文筆過硬情節可看,第二本是穿越加破案情節文,第三本是穿越古代溫馨小說,喜歡的可閱讀,不喜勿噴勿入啊。1.《大縣令小仵作》作者:少地瓜晉江VIP2019-09-28完結當前被收藏數:42961 平安縣一點都不平安,匪盜橫行,來了個身長八尺的縣令,瞬間剿匪!
  • 同是法醫劇,《法醫秦明》和TVB《鑑證實錄》有何不同
    近期,《法醫秦明2清道夫》和觀眾見面了,演員大換血,第一部中的張若昀、焦俊豔、李現均沒有出現在第二部中,豆瓣評分也從第一部的7分下降到及格線左右。港劇涉足這個題材的時間非常早,1997年的《鑑證實錄》可以說是很多人心中的經典,林保怡飾演的家原、陳慧珊飾演的寶言、李珊珊飾演的小棠菜都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 老書蟲力薦古言神醫文:現代女法醫穿越古代,談情說案當仵作
    卿卿語:現代女法醫穿越古代當仵作哦,繼續驗屍破案的故事。有點偵探探案的意思。卿卿很喜歡神醫文,這是一個很讓人尊敬的職業,書中醫學知識,專業術語也很多,喜歡這類法醫探案文的小仙女們,趕緊收藏吧!1.《醫律》 作者:吳千語簡介:金子,省廳叱吒法醫界的法醫之花,意外穿成胤朝一縣丞家患有孤獨症的女兒,眾人口中剋死生母的不祥人。
  • ▶▶ 古代法醫用紅傘驗屍確定生前傷勢
    據《浙江法制報》 古代法醫斷案常有奇招 在宋代,華夏大地出現了一支類似現代法醫專業的吏役,正式被稱為「仵作」或「行人」,又稱為「團頭」,斷案常有奇招。在官方正史中,極少有關於忤作的言行記載,在古典小說裡仵作更被描寫成無賴形象,但他們活躍在各地衙門裡。著名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翻案的關鍵是依賴於在刑部任職六十載的仵作。
  • 《法醫秦明》秦明師兄也破案無數 生活中用法醫知識買菜
    ­  美劇中有不少法醫題材劇,而不久前一部《法醫秦明》 讓不少觀眾和網友再一次重新認識了法醫這個神秘的職業。高達十多億的播放量以及高口碑,讓該劇的原型、編劇,生活中的法醫秦明也推向了大眾視野中。但很少有人知道,秦明原來是南京一位法醫潘鬥超的師弟,上周末秦明來到南京,兩位法醫一同解答了法醫劇中的諸多疑問,再次揭開法醫的神秘面紗。
  • 《法醫秦明2》劉傑明真實身份是什麼 劉傑明是清道夫嗎
    《法醫秦明2》劉傑明真實身份是什麼 劉傑明是清道夫嗎  由芒果TV、博集影業聯合出品的《法醫秦明2清道夫》將於本周四晚20點上線15-16集,芒果TV會員搶先看。本周即將上線的劇情中,「清道夫」將露出真面目,而種種線索說明劉傑明醫生、韓天峰二人,在「清道夫」案中嫌疑頗大,於是破案三人組對兩人展開進一步調查;「清道夫」與肉聯廠案嫌疑人勾結,聯手製造「清道夫」第五案,龍番再現命案。­  上周上線的13 、14集劇情中,經過對多起清道夫案件的分析,秦明、林濤、陳詩羽終於斷定, 所謂的「紅衣女子」實為男扮女裝,清道夫案出現重大突破。
  • 《白夜追兇》:優質罪案劇都有一個警察+法醫的標配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最近國產罪案劇火了!不管是《河神》《無證之罪》還是《白夜追兇》,好劇本、好製作再加上演員「炸裂」的演技,讓它們每一部都累積了數億的播放量。
  • 《法醫秦明》三部曲,你更喜歡哪一部?
    秦明和小寶利用法醫上的專業知識,確定了兇器,為林濤抓捕兇犯提供了關鍵性的線索。轟動全市的案件,終於在四十八小時之後告破。第二個案件是無頭案。河邊發現了一具無頭屍體。兇手把人殺了之後,割掉了頭顱,還把肚子裡的器官全部掏空。現場的線索非常的少,秦明只能在屍體上找線索。很快,秦明便鎖定了兇手。第三個案件是墓地驚魂案。
  • 都是真實從業者的案例改編,為什麼這部「中國版《識骨尋蹤》」卻沒...
    最近正在熱播的網劇《骨語》,根據中國首席女法醫王雪梅30年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改編,主打「法醫視角」、「真實專業」等標籤,號稱「中國版《識骨尋蹤》」。其實,當初《法醫秦明》剛播出時也沒少遭到網友無情的吐槽,「法醫幹了刑警的活兒」、「一拍腦門兒就破案」等問題也都有,最終還是靠著精彩的劇情實現了逆襲。
  • 寫出洗冤錄的宋慈被尊為中國法醫學鼻祖?其實沒有此人就沒有宋慈
    寫出洗冤錄的宋慈被尊為中國法醫學鼻祖?其實沒有此人就沒有宋慈很多人應該對《大宋提刑官》這部電視劇都不陌生,此劇講述的是中國南宋著名法醫學家宋慈破案的傳奇故事,在大家的認知裡,寫出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專著《洗冤集錄》的宋慈,應該是中國的法醫學鼻祖。
  • 泉州「矮人墓」:屍體風化後進甕成「黃金甕」
    「甕蓋上有字嗎?」記者終於拋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沒有,沒有一個甕上有字。」  看來村民們提供的信息不實,記者非常失望。  「不過在小『黃金甕』下面我還看見了大『黃金甕』」,楊金榜的話令記者重新興奮起來,「裡面的『黃金』是正常人大小——這裡自古就是墓地。大『黃金甕』上有字,記載著年代,好像是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