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生態的朋友就知道,電魚機產生的高壓,能將水底的魚蝦龜鱉一網打盡,堪稱滅絕式捕魚。
然而令人吃驚的是,在一些被電魚者「來回掃蕩」的水塘裡,仍然還有水族「頑強」生存,比如下面這處廢棄水塘裡……
原以為沒魚的泥塘裡,卻挖起許多「大泥鰍」
這位網友介紹說,這裡位於城鄉結合部,附近常有電魚的「來回掃蕩」,因此裡面的魚蝦早就滅絕了。
他原本也沒指望裡面會有魚蝦生存,然而沒想到乾涸後,魚雖然確實一條沒有,但爛泥下卻藏了不少「大貨」——一群大泥鰍,幾乎每條都有半斤以上,可以說非常少見。
常見的野生泥鰍大都在手指長短,二兩以上的就算是「大物」。
而這處「死水塘」裡,挖出這麼多泥鰍,幾乎條條都在半斤多以上,確實令人吃驚。
不過,這些泥鰍又肥又大,但看起來「有些奇怪」,顯然跟農村稻田河溝裡常見的泥鰍差異頗大.
(本土泥鰍頭部尖長、尾部細長,而這些泥鰍頭部、尾部都很短鈍,幾乎跟身體一樣粗圓,體色發黃且布滿圓形斑點,看起來倒更像是鱔魚)
——這位網友認為它們是「變異了」、「可能是被電魚的電過」,不知道是否還能吃……
這些大泥鰍其實是一種外來物種
事實上,根據長江君的觀察,這些泥鰍並非因為汙染、電魚而變異了,而是一種「外來的泥鰍」——臺灣泥鰍。
臺灣泥鰍是一種從臺灣引進的新興經濟水族,生長迅速、肉質豐膩,經濟價值比我國原生的「土泥鰍」高上許多。
臺灣泥鰍——體長在二三十公分,比筷子還長
因此自從1992年引入內地,臺灣泥鰍就迅速在我國養殖業中「走紅」——顯然,這處水塘裡,曾經也有人在投放魚苗時,可能混雜了這種泥鰍魚苗。
但沒想到的是,這處封閉的水塘因為遭遇頻繁的電魚,其他的鯽魚、鯉魚等野生魚早已滅絕。
而這群「外來的泥鰍」卻依然在其中繁衍生息,也是令人驚嘆其強大生命力。
可放心食用
雖然這些泥鰍看起來「比較肥」,但其實肉質細嫩,是非常好的魚鮮食材,這位老兄可放心食用。
——常年躲藏在這處爛泥塘裡,可能泥腥味較重,需要小心料理。
不過,從這位網友的經歷來看,這處泥塘裡幾乎全是這種「臺灣泥鰍」,而本土泥鰍幾乎沒有,也可看出它們的強勢。
那這種「外來物種」,有沒有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態危害?
對於外來物種,長江君一向持否定的立場,認為大都對江河生態有害,但這種「外來的泥鰍」的出現,可能並非壞事。
(這種泥鰍肉厚脂肥,適合紅燒、煸炒)
這是因為,我國泥鰍種類本身就很少(只有四個大的種屬),且因為主要棲息環境被破壞(農村的稻田河溝),這種外來的臺灣泥鰍有巨大的生態空間去佔領。
而以它們強大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或許若干年後,這種「外來的泥鰍」,可能會成為我國的一種「主要泥鰍品種」……
網友們,你們當地有這種臺灣泥鰍出沒嗎?魚市上有沒有賣?
來源:長江君說野生魚,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