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旁水塘乾涸,魚蝦早被電完,卻挖起許多「大泥鰍」,半斤一條

2020-12-24 騰訊網

關心生態的朋友就知道,電魚機產生的高壓,能將水底的魚蝦龜鱉一網打盡,堪稱滅絕式捕魚。

然而令人吃驚的是,在一些被電魚者「來回掃蕩」的水塘裡,仍然還有水族「頑強」生存,比如下面這處廢棄水塘裡……

原以為沒魚的泥塘裡,卻挖起許多「大泥鰍」

這位網友介紹說,這裡位於城鄉結合部,附近常有電魚的「來回掃蕩」,因此裡面的魚蝦早就滅絕了。

他原本也沒指望裡面會有魚蝦生存,然而沒想到乾涸後,魚雖然確實一條沒有,但爛泥下卻藏了不少「大貨」——一群大泥鰍,幾乎每條都有半斤以上,可以說非常少見。

常見的野生泥鰍大都在手指長短,二兩以上的就算是「大物」。

而這處「死水塘」裡,挖出這麼多泥鰍,幾乎條條都在半斤多以上,確實令人吃驚。

不過,這些泥鰍又肥又大,但看起來「有些奇怪」,顯然跟農村稻田河溝裡常見的泥鰍差異頗大.

(本土泥鰍頭部尖長、尾部細長,而這些泥鰍頭部、尾部都很短鈍,幾乎跟身體一樣粗圓,體色發黃且布滿圓形斑點,看起來倒更像是鱔魚)

——這位網友認為它們是「變異了」、「可能是被電魚的電過」,不知道是否還能吃……

這些大泥鰍其實是一種外來物種

事實上,根據長江君的觀察,這些泥鰍並非因為汙染、電魚而變異了,而是一種「外來的泥鰍」——臺灣泥鰍。

臺灣泥鰍是一種從臺灣引進的新興經濟水族,生長迅速、肉質豐膩,經濟價值比我國原生的「土泥鰍」高上許多。

臺灣泥鰍——體長在二三十公分,比筷子還長

因此自從1992年引入內地,臺灣泥鰍就迅速在我國養殖業中「走紅」——顯然,這處水塘裡,曾經也有人在投放魚苗時,可能混雜了這種泥鰍魚苗。

但沒想到的是,這處封閉的水塘因為遭遇頻繁的電魚,其他的鯽魚、鯉魚等野生魚早已滅絕。

而這群「外來的泥鰍」卻依然在其中繁衍生息,也是令人驚嘆其強大生命力。

可放心食用

雖然這些泥鰍看起來「比較肥」,但其實肉質細嫩,是非常好的魚鮮食材,這位老兄可放心食用。

——常年躲藏在這處爛泥塘裡,可能泥腥味較重,需要小心料理。

不過,從這位網友的經歷來看,這處泥塘裡幾乎全是這種「臺灣泥鰍」,而本土泥鰍幾乎沒有,也可看出它們的強勢。

那這種「外來物種」,有沒有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態危害?

對於外來物種,長江君一向持否定的立場,認為大都對江河生態有害,但這種「外來的泥鰍」的出現,可能並非壞事。

(這種泥鰍肉厚脂肥,適合紅燒、煸炒)

這是因為,我國泥鰍種類本身就很少(只有四個大的種屬),且因為主要棲息環境被破壞(農村的稻田河溝),這種外來的臺灣泥鰍有巨大的生態空間去佔領。

而以它們強大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或許若干年後,這種「外來的泥鰍」,可能會成為我國的一種「主要泥鰍品種」……

網友們,你們當地有這種臺灣泥鰍出沒嗎?魚市上有沒有賣?

來源:長江君說野生魚,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一條泥鰍半斤!三角養殖戶魚塘中養出小康生活
    沒有養殖臺灣泥鰍之前,張明海當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做過果蔬種植、販賣生意。2008年,包菜市場價格一路走高,導致次年許多農戶大規模種植,張明海承包種植的幾十畝包菜,最終不得不低價賣出,虧了一大筆錢。
  • 你知道以前農村插秧時經常能見到的泥鰍、鯽魚為什麼會沒的嗎?
    相信80後的孩子都聽過一首《捉泥鰍》的歌曲,正如歌裡所唱的,以前農村泥田裡、水塘裡、溝渠裡到處可見泥鰍的身影。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孩子誰沒抓過泥鰍,有時候是特意和小夥伴們拿了工具去抓,有時候跟著父母去田裡插秧的時候,就能看見有許多泥鰍或小鯽魚在腳邊躥來躥去,於是大人幹活,小孩抓魚,等到活幹完了,魚也抓了一碗了。但是現在,如果不是刻意養在田裡,和水稻共生的,怕是很難在水田裡見到泥鰍、鯽魚這些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 特旱氣候降水稀少 揚州儀徵多數水塘乾涸愁煞養鵝人
    田間趕鵝人乾涸的水渠閱讀提示用「風塵僕僕」來形容趙有金的鵝再合適不過了。長時間乾旱,儀徵很多地方的水塘幹了或水很少,水庫或溝渠也是一樣。因此,天天在地裡跑的鵝們沾上塵土。田間水塘的水村民要用人鵝「爭」水現在,儀徵地區的水稻大多收割,散落在田間的穀子,正好讓老鵝覓食。過去,村民都很歡迎趕鵝人。因為老鵝吃掉了穀子,來年田間的野稻就很少,而且老鵝一邊吃一邊可以把糞便拉在田間,也可以當肥料。
  • 為什麼挖個水塘就能有魚 魚籽是一種可以長時間存活的東西
    為什麼挖個水塘就能有魚 魚籽是一種可以長時間存活的東西時間:2017-08-29 02:36   來源:悟空問答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挖個水塘就能有魚 魚籽是一種可以長時間存活的東西 為什麼挖個坑,下點雨或者什麼的最後成了一個小水塘後,過不了多久就能有魚?魚是從哪來的?
  • 農民水塘不養魚改養龍蝦和泥鰍,一天收入幾萬元
    小夥很會做生意,新來到這遊玩吃飯的客人,他都會給予很大優惠,送魚或者送菜,這種行動很快傳開,漸漸的這裡的遊客多起來了,但是垂釣的種類卻只有魚,為了增加遊客更多可以垂釣的玩法,他又開挖了龍蝦水塘、泥鰍水塘,購買了很多龍蝦和泥鰍放養水塘種供遊客垂釣。
  • 泥鰍背部長刺是怎麼回事?它還是泥鰍嗎?
    泥鰍是我們最常見的魚類之一,記得小時候,一場大雨過後,田野裡一些大的坑窪處就會有泥鰍,而奇怪的是在大雨之前,這裡一點水都沒有。小時候還好奇地問家長,家長總是說:水能生魚。直到後來才知道,這些泥鰍要麼是被雨水從其他地方衝過來的,要麼是這個低洼處本身有水也有泥鰍,但是乾涸之後,泥鰍躲到下層的泥層中休眠了。說實話,泥鰍對於我來說是最怕的魚類之一,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對這種細長的生物感到本能的恐懼,就連小時候去抓泥鰍,也是我拿著桶,弟弟去抓的。
  • 兒時的你捉過泥鰍嗎?曾經田邊稀泥裡到處都是的泥鰍去哪了?
    說到抓泥鰍,陌上花就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那首《捉泥鰍》的歌曲:池塘裡水滿了 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 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 好不好不過,累歸累,這時卻也有別樣的樂趣,這捉泥鰍就是其中之一。田裡稻穀一收割完,一個個的泥鰍孔眼就全都暴露了,此時正是捉泥鰍的最好時機。
  • 安徽廬江:乾旱少雨池塘乾涸 池塘裡的魚被曬成魚乾
    >  對於都市人來說,這個高溫少雨的夏秋之交令人煩躁;而對於望著乾枯水塘和土地的農民來說,乾旱讓他們賴以為生的收成拉響警報。可事實上,村裡的當家塘早已乾涸。&nbsp「別看現在塘裡還有一些水。這都是從其他地方抽來的。」而這些水也只夠給秧苗幾天的「保命期」。一旦塘水抽完,村民們說,想收成恐怕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了。  馬廠村南邊有一口水塘,原本是村民浣洗的地方。眼下,池塘底部龜裂出條條裂縫,老朱竟然可以將整隻手伸進去。枯裂的河床上,一隻河蚌早早送命,外殼一捏就碎。河蚌邊一條小魚也跟著「陪葬」!
  • 兇猛「大泥鰍」入侵江西水域,繁殖迅速吃光小魚,釣魚人:釣的全是它
    泥鰍,是農村水塘、田溝裡常見的一種小型水族,大家都很熟悉,它們生命力很強,但卻沒什麼攻擊力,屬於農村水溝食物鏈底層的物種。 然而在江西贛州,有網友反映當地的水塘裡出現一種「大泥鰍」,兇猛無比、繁殖迅速...
  • 乾涸的河裡為何還有泥鰍,沒水也能生存嗎?原來是這個原因
    所以沒到冬天河裡水幹的時候,我們便會去挖河床裡的泥土回來製作紅磚,那時的一天下來泥土也挖到了,而且還挖到好多的泥鰍和黃鱔,當時還鬱悶,河裡都沒水了,土裡為什麼還會有泥鰍呢?難道它們沒水也能生存下來嗎?一開始對這個問題也不太清除,聽家人說後才明白。原來泥鰍對環境適應性非常強,它們不僅可以用鰓呼吸,而且還可以進行皮膚呼吸和腸呼吸。
  • 浙江寧波北侖謝先生釣來一條"怪魚" 像泥鰍又像黃鱔
    浙江寧波北侖謝先生釣來一條"怪魚" 像泥鰍又像黃鱔2013-10-10 11:49:00  水產養殖網  近日,大碶的謝先生在大供幼兒園邊上的巖河裡釣上來一條「怪魚」,看著像泥鰍又像黃鱔。他叫不上這魚的名字。不過,有人告訴他在北侖這魚叫作「嘎」(gá)。當天下午2點半,在謝先生釣到那條魚二十餘分鐘後,記者趕到了大供幼兒園對面的關聖橋邊,只見河埠頭已圍了幾個市民在爭相打量著裝在水桶裡的魚。「嘿,這魚我看著眼熟又新鮮,難不成是泥鰍或者黃鱔的變異體?」
  • 故鄉的水塘,作者建奇懷舊作品
    村子小有小的魅力,小村莊的山小水也小,小村莊的生活清靜安寧,小村莊的故事平淡無奇,就象村子旁邊的白登河河水一樣,雖說波浪不大,卻常常在我心中斷斷續續的流淌……小時候,村子的周邊有好幾個大、小水塘。東邊有環溝和莊堡圪洞,西邊有漂羊坑,村南是南河灣,最大的是村北的大堡。這些池塘水都不是很深,也很有季節性。除了村北的大堡,其它幾個池塘又小又淺,離村子又很近。
  • 農村水庫釣到條2斤重的「泥鰍」,背上有倒刺,這是什麼魚?
    摘要:在農村水庫釣到條2斤重的「泥鰍」,背上居然有倒刺,這是咋回事?文/農夫也瘋狂在大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去釣魚。農夫也有這個愛好,在我們南方這邊水庫、河流這些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他說在水庫裡釣到一條兩斤重的大「泥鰍」,但是去捉它的時候卻被刺傷了,劃拉出了一道大口子。細看才發現原來這種魚的背上有一排倒刺,非常的鋒利。這是什麼魚呢?為什麼還會有倒刺呢?這個朋友所說的這種魚在過去其實很常見的,以前我們這裡也沒人吃的。在我們當地以前這種長得像泥鰍,背上卻有倒刺的魚叫「刀鰍魚」,在有些地方也叫刺楸、鋼鰍、石錐等。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淡水魚,在國內南方分布比較普遍。
  • 小泥鰍掀起「致富浪」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泥鰍肥美。安徽省來安縣水口鎮西王村前郢村民組農民王濤雙手捧著剛從自家塘裡撈上來的活蹦亂跳、吐著腥沫的泥鰍,臉上樂開了花。「別看這小小的泥鰍,這陣子我一天能捕撈3000斤,賣到4萬元錢呢!」大塑料盆裡成百上千條泥鰍不停翻騰,仿佛在為眼前的豐收景象躍動著、歡慶著。
  • 香辣爽口,鮮香酥脆的油炸泥鰍
    炒上一碗香噴噴的泥鰍,簡直就是人間美味。泥鰍的營養價值極高,富含的蛋白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均比一般魚蝦高,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並含有不飽和脂肪。它的主要功效有保肝降酶,改善貧血,預防心腦血管病,增強免疫,滋陰祛溼,補中益氣,祛毒化痔,消渴利尿,保護肝臟,養腎生精。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道香辣泥鰍的基本做法吧。
  • 半斤重的泥鰍是激素催大的嗎?聽聽農業專家怎麼說
    3、盛金水提問:泥鰍,記得以前都是細細小小的,現在菜場裡泥鰍那個大和粗呀,好幾兩一條,是激素催大的嗎,請專家指教。杭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郭水榮解答:以前那種細細小小的泥鰍,基本上是野泥鰍,長不太大。上世紀90年代,泥鰍人工養殖興起。人工養殖泥鰍需良好的生存環境,營養全面的飼料和精心的飼養管理。因而養成的商品鰍較自然環境下生長。
  • 泥鰍和小龍蝦混養,清塘後發現泥鰍不見了,去哪了?
    泥鰍到底能不能和小龍蝦一起養?經常看到有人搞水產養殖時,都喜歡在裡面放點泥鰍,這泥鰍不是為了養它,而是免費的清潔工和洋氣製造者。一、泥鰍的作用泥鰍在水裡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它喜歡上下亂竄的習性,幾乎是每天都閒不下來,正是因為愛動的習慣,在水裡攪動就能產生洋氣。尤其是養殖黃鱔時,在網箱裡放入一些泥鰍,黃鱔不僅不會長得慢,反而要比其它沒有泥鰍的還要大,同時還能降低死亡率。
  • 印度小水塘,河蝦長到一斤多,青蛙跟黑魚一樣大
    比如這種小水塘裡,水葫蘆長得嚴嚴實實,水也接近乾涸,可是裡面的野魚、蝦蟹等卻繁盛無比! 不僅有,數量還不少——幾位村民在淺淺的泥水裡一頓「渾水摸魚」,不一會就捉到數條大黑魚、大鯰魚。
  • 農村有一種像泥鰍的魚,味道鮮美價格高,為什麼很少有人去養殖?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有一種像泥鰍的魚,味道鮮美價格高,為什麼很少有人去養殖?又到了夏季河裡逮魚的季節,可是如今的河流早已乾涸,已經沒有魚兒的蹤影,想起小時候麥收過後,河裡逮魚挖泥鰍黃鱔的場面真的很是感慨,那個時候河裡的魚兒非常的多,種類也是非常的豐富,而有一種長得像泥鰍的魚兒印象最為深刻,它就是刀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