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擦擦模具

2020-12-26 騰訊網

攝影:龔經松

淺說擦擦模具

擦擦作為新晉收藏品以來,國內對擦擦的研究已經有不少成果,但是對於擦擦模具的研究相對較少,系統研究的人可能更少。筆者收藏和研究擦擦及擦擦模具十多年了,有一些成果和心得與大家分享。

早期擦擦與模具

早期西藏擦擦(10—12世紀)的正面是平的佛像或塔的圖案,邊緣被擠壓出的泥緣顯得不整齊,背面呈饅頭狀,這是因為早期擦擦模具是平板狀,猶如大的印章一樣,所以在製作擦擦時要把泥和成圓球狀放到手上,再拿模具按壓下去,邊緣隆起背面呈現弧形球狀,這樣一個饅頭狀的擦擦就製作完成了。

阿里地區的舉劍文殊擦擦(圖1)與擦擦模具(圖2),其擦擦正面是平的,邊緣不規則的隆起,背面呈現出一個圓弧形的背,而擦擦模具的正面是文殊圖像,背面有一長方形銎,圖3還有一塔,這個橢圓形塔擦擦模具背面是圓形銎,可鑲嵌一木柄便於手握,這時模具就如同一枚直柄印章一般。這是西藏早期擦擦模具的普遍樣式,而其他地區這一時期的擦擦模具如圖4雲南出的背面有扁方直柄,如圖5青海出的具有扁方斷提梁柄。

擦擦與擦擦模具的變化時期

擦擦與擦擦模具在發展到12世紀晚期 —14世紀早期時出現了細微的變化,在擦擦層面上充分體現為在製作的擦擦表面上多出一圈淺淺的輪廓,模具層面上則在平板模具的邊緣隆起了淺淺的邊框。如圖6西藏阿里地區12世紀六臂觀音擦擦就開始出現這個細微的變化,西夏水滴形擦擦到13世紀納塘寺出土的也都體現了擦擦模具對擦擦起到的美化作用,這也說明模具美化的開端從這個時期開始,也就從按印開始向脫模轉變。

雖然此時還是按印式擦擦的製作方法,背面也還是圓弧饅頭狀。由於原先平板按印式模具製作出的擦擦,其邊緣顯得凌亂不齊,因此這一細微的變化就使擦擦顯得輪廓清楚規範,同時擦擦模具的背面也有變化,如圖7西藏的擦擦模具的背面有日形銎柄(12世紀晚期 —13世紀),圖8也有背面帶佛像的輪廓和米形扁方直柄(12世紀晚期 —13世紀),圖9也有背面帶有佛像的輪廓和圓形直柄的(13世紀),圖10體現這一時期西藏出現了圓雕擦擦。圓雕擦擦是擦擦發展的一個重要變化,同時模具也發生了變化,模具的兩面一個是普通平面一個是帶有邊框的平面,這樣當製作擦擦時,上下兩個模具其中一個可以套在另一個模具裡。這兩個模具背面都有一個圓形蘑菇狀柄和上下各有一穿戴孔,西夏的水滴形擦擦模具正面(圖11)也是淺淺的邊框,其背面是圓形直柄,在圓形直柄上有一橫向直的圓孔。還有一種方形經咒擦擦模具(圖12),正面是有淺淺的方形邊框,背面是一穿戴鈕,也很獨特。從這些模具可以推斷這些細小的變化是12世紀初開始產生。

擦擦模具的定型期

擦擦模具發展到15 —16世紀時發生了巨變,以前只是淺淺隆起的小邊框,現在變化成具有一定高度的邊框。這時候擦擦的打制技術已經隨著模具的變化而改變了,是把泥和好攤平用模具在平坦的泥板上扣制擦擦,這樣製作改變了以前的按印方法,也提高了製作效率,擦擦也比以前更美觀。

如圖13阿里的坐姿四臂大黑天擦擦模具,圖14日喀則地區的方形阿 佛的擦擦模具和日喀則地區的坐姿彌勒擦擦由於模具正面的邊框很深,代表此時已經可以製作出規整美觀的擦擦了。擦擦模具的背面沒有什麼變化,仍然延續了13 —14世紀擦擦模具的制式。這一時期的模具變化不多,基本比較一致,沒有12世紀至13世紀時期的擦擦模具的背面變化之多。

公元17世紀—18世紀以後的變化

18世紀晚期的模具與15 —16世紀的模具相比較,變化不是很多,只是隨著擦擦的大小模具的邊框高低也在變化,儘可能讓打制出的擦擦的厚薄比例更好看,更具美感。這時候的模具在設計上就開始有意識的希望將擦擦一次塑形,做到一步到位。18世紀晚期擦擦模具的邊框有高有矮,而且是基本趨於變矮。官做模具及蒙古地區的模具有一部分在模具的背面帶有被板,這樣製作的擦擦更加精美。(見圖15、16、17、18)

早期擦擦模具的背部有隆起人形的輪廓,輪廓上下各有一個斷柄,也有背部呈一長方形銎的、一方口銎的或日子形銎的,可以連接木柄。但是背面的形狀可能是因為製作技術或習慣造成的,這也就預示著產地及時代不同。所以通過擦擦模具的外形、背面的形狀和模具材質的不同以及造像風格的不同,我們可以對模具的時代及製作地區進行研究考證。

相關焦點

  • 西藏古代擦擦藝術簡解
    西藏古代擦擦藝術簡解 李逸之 擦擦(tsha—tsha)一詞源於印度梵語讀音,意為複製的佛塔或佛像,指由模具製作出來的佛塔
  • 西藏擦擦:可隨身攜帶的佛像
    不過,在拉薩的日子,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布達拉宮,而是藥王山下的瑪尼石堆,還有放置在瑪尼石堆中一個個小小精緻的脫模泥塑佛像,它們被稱為「擦擦」。藏族有一種可以隨身攜帶的脫模泥塑佛像,擦擦。擦擦,是藏語對於梵語的音譯,杜齊在《西藏考古》中認為,其「起源於印度古代及中世紀中部和北部方言中的一個詞彙」,意思是「真相」或「複製」。早在公元3世紀初,擦擦就從印度傳入西藏,在經過藏傳佛教前弘期和後弘期以後,成為藏族廣大地區十分普及的民間宗教祭祀供品。擦擦的造型精緻、製作技藝高超,但通常而言其體積都不太大。
  • 西藏特有的佛造像技藝――擦擦製作
    西藏脫模泥塑藝術,在西藏稱之為「擦擦」,即指泥制的各種小泥塑、小佛塔等,凹型模具擠壓脫模,然後曬乾,有的再經燒制、或彩繪。日喀則扎時倫布寺外,見到了一個現場製作擦擦的手工藝人,徵得同意,拍了視頻和照片。
  • 我的五個寶貝擦擦_原創稿件_中國西藏網
    我的第一枚擦擦  那個年代,還能在野外看到一些開放的擦康(放置擦擦的小房子),瑪尼堆上也有不少精美的擦擦。但是,我從小就知道不能隨便取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尤其是宗教祈願物,我很是敬畏。對於那些唾手可得的擦擦,我只是看了又看,沒想要據為己有。  但是,一個人的定力有多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面臨的誘惑有多大。
  • 擦擦與善業泥——李翎
    在藏傳佛教中,地藏信仰並不盛行,在諸多的造像中幾乎不見單尊的地藏供養像,地藏菩薩的出現多隻見於大日如來與八大菩薩這個題材中,而擦擦幾乎不表現這一題材。這也是擦擦這種以模具造像工藝傳入中國後,表現在漢藏兩地題材方面的差異之一。
  • 青藏高原的微縮神佛世界「擦擦」佛全介紹
    【擦擦的種類】擦擦大部分是佛像或佛塔的單面造像,最大的30釐米,最小的僅1釐米。有的用於供奉廟宇聖地,有的用於信眾佩戴驅災闢邪。但名擦裡面有兩種擦擦不得不拿出來詳細介紹,非常殊勝。篇幅最後介紹完擦擦種類後詳細說。
  • 迷迭香洋芋擦擦
    迷迭香洋芋擦擦By 食·色沒做過洋芋擦擦。其實,家中也沒這樣吃過土豆。只不過看到別人的洋芋擦擦忽然受到啟發,一瞬間決定把充滿鄉土氣息的洋芋擦擦與頗顯洋氣的迷迭香聯繫起來——誰讓冰箱裡有那麼些等待解決的迷迭香呢?沒有去考究洋芋擦擦究竟該怎麼做,一切皆憑想當然,隨心所欲。擦完土豆之後猶豫了一下,洋芋擦擦是不是需要淘洗下土豆絲呢?思慮了一下,為了讓洋芋擦擦能夠憑藉澱粉的存在更好地粘成餅餅,也為了省事兒,不淘了。一番手忙腳亂之後,終於大功告成。。。。。
  • 子洲美食-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是子洲的一種土的掉渣的農家飯。
  • 洋芋擦擦,土豆絲的別樣吃法!
    今天嘟嘟熊來個土豆絲的別樣吃法-洋芋擦擦,土豆絲色澤金黃而根根分明,筋道好吃。洋芋擦擦是陝北的一道傳統麵食。洋芋,顧名思義,就是土豆;擦擦是用來擦土豆絲的一種工具,故而起名洋芋擦擦,深得陝北人喜愛。你一定要試試噢~掌握這幾個要點,做出來的才會很香哦~土豆絲一定要細,太粗吃起來不夠軟;沾上麵粉後,一定要用大火蒸;翻炒之前,要把蒸好的洋芋擦擦放涼,以免粘鍋~洋芋擦擦這道美食,既可以是一道菜,也可以作為一道主食,飽腹感強,更是陝北人的「根」,不管離家有多遠,離開有多久,心心念念的永遠是家裡餐桌上那道洋芋擦擦~
  • 吳堡美食:黃土地上的洋芋擦擦
    而用洋芋和麵粉製作的洋芋擦擦是吳堡人衷愛的飯食,擦擦有著麵粉的麥香和土豆的清香,放上西紅柿醬、蒜汁、辣椒油,撒上一撮韭菜,真是人間難得的美味。多樣調料拌洋芋擦擦  在吳堡,「洋芋擦擦」是餐館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筆者在一家餐館中了解到,他家每天能賣出60多份洋芋擦擦,生意十分火爆,可見當地人對它的喜愛程度。
  • 洋芋擦擦,童年美好記憶之一
    洋芋擦擦By Alice7185延安小吃洋芋擦擦,是我童年美好記憶之一。兒子說很久沒吃了,於是網購了一個專門用來做洋芋擦擦的神器,買來土豆開始做。第5步、洋芋擦擦倒進炒好菜的鍋裡,翻炒均勻即可出鍋。加點老乾媽,開吃!小貼士:我是為了讓孩子營養均衡才加了肉和菜,其實有一種比較正宗的吃法:做好蒜泥汁兒,澆在蒸好的洋芋擦擦上,拌著吃:)來自 美食天下 Alice7185 的作品。
  • 【非遺故事】陝北洋芋擦擦
    在陝北,洋芋製作的美食中備受人們喜愛的就是洋芋擦擦了。如今,陝北洋芋擦擦已被申報為市級非遺項目。讓我們跟隨鏡頭去深入了解這道陝北美食。
  • 陝北特色美食——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像一支魔杖,能夠化土豆為美食。洋芋擦擦的做法不複雜,但考驗耐心。躁動的夜晚,一勺「重口味」的洋芋擦擦就著燒烤下肚,你會瞬間覺得自己還能再多吹兩瓶啤酒。 「別人問我兒,他最喜歡的飯是什麼,他說是我做的洋芋擦擦!」 母親每每對旁人說這句話時,總會洋溢著自豪、驕傲的面容。
  • 淺說日本——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長楚水
    淺說日本——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長楚水帝國飯店毗鄰日本新幹線鐵路,房間隔聲效果再好,仍然能聽到火車通過的節奏,像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夢,鏗鏗鏘鏘緩緩駛來150多年前的日本明治維新淺說日本,如帝國飯店旁邊的新幹線高鐵,儘管,中國高鐵遠遠超過了日本高鐵,但在民族精神方面呢?五千年的中國,敢說精神自信嗎?來源:藝界網 責編:中華視點畫報
  • 淺說不鏽鋼砝碼無磁和有磁的區別
    淺說不鏽鋼砝碼無磁和有磁的區別不鏽鋼砝碼從磁化率上來分辨,一般分為有磁和無磁兩種那麼無磁不鏽鋼砝碼是不是就真的沒有磁性呢?
  • 延川美食 跑男都愛吃的洋芋擦擦
    那就跟跑男一起,來份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是延川美食之一。用土豆做成的洋芋擦擦,色澤金黃的土豆泛著淡淡的油光,土豆的清香洋溢開來,吃上一口,既有薯條的口感和嚼頭,又有肉沫紅椒的鮮香。福利外地吃貨的朋友們,洋芋擦擦的做法,整理了一下。記得收藏哦。1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寸長的薄片兒,同麵粉攪勻,上鍋蒸熟。
  • 「解密舌尖美味」秘境——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By 君夢深藍洋芋擦擦是陝北、山西晉西,甘肅隴東等地的傳統飯食之一,洋芋其實就是土豆,擦擦是一種工具,用來擦土豆絲的。洋芋擦擦是以土豆為主料,加少許白面加工製成,深得陝北人喜愛。洋芋擦擦起源於某個困難時期,連年饑荒,飢餓的陝北人民盯住了這片土地上盛產的土豆,於是就產生了洋芋擦擦。舌尖2秘境紀錄片中將洋芋擦擦搬上銀屏,讓人看了垂涎欲滴,長這麼大了從來沒有吃過這道美食,於是好奇心做怪,決定親手做做這道陝北特色美食。
  • 溯源美食 | 陝北特色的漢族傳統麵食之一,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是陝北、山西晉西,甘肅隴東等地的漢族傳統麵食之一。用不起眼的土豆做成的洋芋擦擦,色澤金黃的土豆泛著淡淡的油光,土豆的清香洋溢開來,吃上一口,既有薯條的口感和嚼頭,又有肉末紅椒的鮮香。這是用土豆裹蕎麥粉蒸了後再炒出來的美味,遵循了西北菜少油不少鹽的風格。洋芋擦擦,顧名思義,是用土豆做的。洋芋擦擦在有些地方稱為&34;、&34;,周邊地區又被叫做 &34;。洋芋擦擦是菜疙瘩中的一種。洋芋其實就是土豆,擦擦是一種工具,用來擦土豆絲的。
  • 土豆的別樣風味,陝北特色洋芋擦擦,柔軟又勁道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洋芋擦擦。洋芋,聽起來還挺洋氣的吧,其實它就是土豆的別名,所以這洋芋擦擦的主料,正是人見人愛的大土豆,健康的很。洋芋擦擦是陝北、山西晉西,甘肅隴東等地的漢族傳統麵食之一。用不起眼的土豆做成的洋芋擦擦,色澤金黃的土豆泛著淡淡的油光,土豆的清香洋溢開來,吃上一口,既有薯條的口感和嚼頭,又有肉末紅椒的鮮香。
  • 泡菜青椒炒洋芋擦擦,鮮香美味不浪費
    老婆中午出去吃飯,回來的時候打包了一份洋芋擦擦,說是菜點的多,還沒吃就直接打包帶回來了。晚上下班回到家,從冰箱拿出來這份洋芋擦擦,順手切點泡菜和青椒,鍋裡放油燒熱,把泡菜、青椒倒進鍋裡斷生,然後把洋芋擦擦放鍋中繼續翻炒,一份泡菜青椒炒洋芋擦擦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