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年前看《三體》起,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我陸續看了若干部。從懵懂艱澀到食之有味,放卻嚴謹的科學推理不表,吸引我的不僅是宏大的敘事結構,更迷人的是故事背後的哲學思辨,作者對社會的深刻洞察。用三體執劍人羅輯的身份來說,他研究透了宇宙社會學。
在我看來,他的每部小說,是一種世界預言,也是一種社會寓言。
《贍養人類》是劉慈欣2005年發表的一個中短篇小說作品。
故事開篇講述一個職業殺手,接受13位世界頂級富豪之託,去殺害3名極度貧困的拾荒者,同時他還發現富人在向窮人大量拋灑財富。
這個看起來極度荒誕、反常、不可理解的事情背後是怎樣的緣因?
原來是外星人(第一地球的原住居民)即將到達地球(我們生活的為第四地球)並統治這裡,僅按地球最窮的人為標準,給俘虜提供生活資料。因此引發了一場頂級富豪向窮人發錢,以求快速拉升最低生活標準的自保行動。絕大多數窮人都會接受金錢,只有少部分人例外。於是富人寧可僱傭殺手,幹掉這些不接受錢財的窮人。
少數窮人拒絕金錢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的只是為了看到昔日的富人向自己乞求,滿足虛榮。另外則是以描繪貧苦與死亡為主題的藝術家,擔心自己會因脫離窮困而消失創作靈感,的確有人會把精神追求看得更重要。
書中「社會財富液態化」這個概念很有意思。當社會財富固態化,也阻止了貧富階層間的流動,液態化,會快速消彌兩者間的鴻溝。
那麼,外星人為何要放棄家園,來到第四地球呢?
書中的外星人,講述了關於20億窮人和1個富人,一個更加讓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生活在第一地球的人們,原本社會結構比較均衡,大家在可接受的貧富差距中過日子,但未曾想後來教育這件事卻徹底顛覆了整個社會形態。
當知識可以被做成晶片直接傳輸進大腦,而無需苦讀積累,這種知識也變成了有價商品。加之植入大腦的超級計算機具有自智的能力,成為智力和思想的放大器,於是有錢人會越來越聰明而有見識,窮人會越來越窮於大腦和心智,階層的向上流動被徹底堵塞。久而久之,世界由多元變成了二元:有錢人和窮人,在極端情況下,財富極度匯集於頂端,有錢人只有1個,窮人則是20億。
更為可怕的,不是金錢和物質上的差距,而是當超級知識階層在智力、見識、審美、思想、文化和窮人之間形成巨大的落差,彼此之間沒有任何交流,窮人已經不再是同一個物種,甚至不能稱之為人了。
沒有知識的窮人甚至無法和智能化機器相競爭,徹底淪為社會底層的無用者。
窮人生存被禁錮於狹小的封閉空間,空氣和水這些基本生活資料,都要付費購買。而整個星球的廣袤天地、自然萬物,卻被那個最有錢的人獨佔。
當20億窮人掙破牢籠來到外面的空間,希望分享清醇的空氣、甜美的水源,卻被告知只能被送往外星尋找新的棲息地。於是他們乘坐飛船來到了第四地球,成為侵略者和新的統治者。
這讓我想起了「超級人類」、「腦機接口」、「AI是否會替代人類」三個話題。
幾天前,馬斯克已經在豬腦上打開了腦機接口的潘多拉之盒。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人腦植入晶片,交互輸入信息,已經可期,人類可以不那麼費力地變得無比聰明。
當生命科學足夠先進,一來人類的基因可以在生前被改造和優化;二來在有生之年,老化的器官可以更換,老化的細胞可以被新鮮細胞更替重生,生命被不斷延長。
超長的壽命,超級智商,即將形成超級人類。
毫無疑問,這個社會並不是雨露均沾,只有富有的人會優先享受到這些紅利,只有金字塔尖的人,會享受這樣科技傍身的超級福利。而「贏在起跑線上」這種優勢,勢必會更加尖銳地拉開人與人的差距。
如火如荼發展的AI技術,讓大家紛紛推測哪些工作將被智慧機器人替代,別說無人駕駛,有人預測連醫生、律師這樣曾經的精英階層都可能被替代,更多的人將會淪為沒有利用價值的無用之人。
那麼,世界上最有價值和最強大的人是誰呢?我想一是投資人,二是科技精英,三是智慧機器人。
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也曾預測,當人類的普遍價值被貶低,無所不能的機器人,又怎會甘居於人類的驅使呢?他們也可能會鄙視無用的人類啊!被廢掉武功的多數普通人,是不是也會像「第一地球」裡的窮人,演化成「非人」的一族?
作者筆下「第一地球」的興衰演變和社會解體,何嘗不是我們或期待或憂慮的明天呢?
東方道來
公眾號ID:wowvo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