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劉慈欣科幻小說中的哲學軌跡——《贍養人類》

2020-12-23 東方道來

從兩年前看《三體》起,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我陸續看了若干部。從懵懂艱澀到食之有味,放卻嚴謹的科學推理不表,吸引我的不僅是宏大的敘事結構,更迷人的是故事背後的哲學思辨,作者對社會的深刻洞察。用三體執劍人羅輯的身份來說,他研究透了宇宙社會學。

在我看來,他的每部小說,是一種世界預言,也是一種社會寓言。

《贍養人類》是劉慈欣2005年發表的一個中短篇小說作品。

故事開篇講述一個職業殺手,接受13位世界頂級富豪之託,去殺害3名極度貧困的拾荒者,同時他還發現富人在向窮人大量拋灑財富。

這個看起來極度荒誕、反常、不可理解的事情背後是怎樣的緣因?

原來是外星人(第一地球的原住居民)即將到達地球(我們生活的為第四地球)並統治這裡,僅按地球最窮的人為標準,給俘虜提供生活資料。因此引發了一場頂級富豪向窮人發錢,以求快速拉升最低生活標準的自保行動。絕大多數窮人都會接受金錢,只有少部分人例外。於是富人寧可僱傭殺手,幹掉這些不接受錢財的窮人。

少數窮人拒絕金錢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的只是為了看到昔日的富人向自己乞求,滿足虛榮。另外則是以描繪貧苦與死亡為主題的藝術家,擔心自己會因脫離窮困而消失創作靈感,的確有人會把精神追求看得更重要。

書中「社會財富液態化」這個概念很有意思。當社會財富固態化,也阻止了貧富階層間的流動,液態化,會快速消彌兩者間的鴻溝。

那麼,外星人為何要放棄家園,來到第四地球呢?

書中的外星人,講述了關於20億窮人和1個富人,一個更加讓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生活在第一地球的人們,原本社會結構比較均衡,大家在可接受的貧富差距中過日子,但未曾想後來教育這件事卻徹底顛覆了整個社會形態。

當知識可以被做成晶片直接傳輸進大腦,而無需苦讀積累,這種知識也變成了有價商品。加之植入大腦的超級計算機具有自智的能力,成為智力和思想的放大器,於是有錢人會越來越聰明而有見識,窮人會越來越窮於大腦和心智,階層的向上流動被徹底堵塞。久而久之,世界由多元變成了二元:有錢人和窮人,在極端情況下,財富極度匯集於頂端,有錢人只有1個,窮人則是20億。

更為可怕的,不是金錢和物質上的差距,而是當超級知識階層在智力、見識、審美、思想、文化和窮人之間形成巨大的落差,彼此之間沒有任何交流,窮人已經不再是同一個物種,甚至不能稱之為人了。

沒有知識的窮人甚至無法和智能化機器相競爭,徹底淪為社會底層的無用者。

窮人生存被禁錮於狹小的封閉空間,空氣和水這些基本生活資料,都要付費購買。而整個星球的廣袤天地、自然萬物,卻被那個最有錢的人獨佔。

當20億窮人掙破牢籠來到外面的空間,希望分享清醇的空氣、甜美的水源,卻被告知只能被送往外星尋找新的棲息地。於是他們乘坐飛船來到了第四地球,成為侵略者和新的統治者。

這讓我想起了「超級人類」、「腦機接口」、「AI是否會替代人類」三個話題。

幾天前,馬斯克已經在豬腦上打開了腦機接口的潘多拉之盒。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人腦植入晶片,交互輸入信息,已經可期,人類可以不那麼費力地變得無比聰明。

當生命科學足夠先進,一來人類的基因可以在生前被改造和優化;二來在有生之年,老化的器官可以更換,老化的細胞可以被新鮮細胞更替重生,生命被不斷延長。

超長的壽命,超級智商,即將形成超級人類

毫無疑問,這個社會並不是雨露均沾,只有富有的人會優先享受到這些紅利,只有金字塔尖的人,會享受這樣科技傍身的超級福利。而「贏在起跑線上」這種優勢,勢必會更加尖銳地拉開人與人的差距。

如火如荼發展的AI技術,讓大家紛紛推測哪些工作將被智慧機器人替代,別說無人駕駛,有人預測連醫生、律師這樣曾經的精英階層都可能被替代,更多的人將會淪為沒有利用價值的無用之人。

那麼,世界上最有價值和最強大的人是誰呢?我想一是投資人,二是科技精英,三是智慧機器人。

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也曾預測,當人類的普遍價值被貶低,無所不能的機器人,又怎會甘居於人類的驅使呢?他們也可能會鄙視無用的人類啊!被廢掉武功的多數普通人,是不是也會像「第一地球」裡的窮人,演化成「非人」的一族?

作者筆下「第一地球」的興衰演變和社會解體,何嘗不是我們或期待或憂慮的明天呢?

東方道來

公眾號ID:wowvoices

相關焦點

  • 評析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歡樂頌:在神的視角中,人類社會在反思
    《歡樂頌》是劉慈欣一片短篇的科幻小說,全書共1.6萬字,在劉慈欣短篇小說中也算是比較長的,寫法可謂是中規中矩,其主題是典型的光明色彩。《歡樂頌》是一個典型科學幻象與社會人文結合的科幻小說,並且有著時代烙印。在劉慈欣的《歡樂頌》當中,一面鏡子的出現反射了人類社會。
  • 思想者是劉慈欣浪漫風格科幻小說:將人類與宇宙思想合二為一
    《思想者》是劉慈欣與2002發布的短篇科幻小說,被選入了科幻小說集《時間移民》。這也是劉慈欣小說中比較普通的一個,但它有著劉慈欣小說中獨一無二的浪漫。顧名思義,《思想者》是一篇關於「思想」的小說,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將人類與宇宙的思想合二為一。
  • 《三體》:程心間接毀滅了人類,劉慈欣卻說,她是很完美的一個人
    實際上,劉慈欣在宇宙黑森林理論、三體星系概念、「水滴」和「智子」的科幻設計以及十個維度對「田園宇宙」的想像中都表現出了深厚的科學理論基礎和想像力。這種區別對待的深層原因和深層邏輯在於,程心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正確的普世價值」。她在這部小說中非常重要。劉慈欣劉慈欣曾這樣評價程心:她只是一個象徵,代表著人類的普世價值和道德。
  • 《紐約客》筆下劉慈欣是什麼樣?
    讀到這些天文學的進展時,我就想到了劉慈欣,他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今年51歲,已經寫了13本書。他的職業是山西一家發電廠的軟體工程師,直到最近才離職。他在中國的知名度就跟威廉·吉布森(科幻作家)在美國的一樣;人們常常把他與著名科幻小說作家查理斯·克拉克相提並論,劉慈欣也曾表示受了他的影響。
  • 讀完劉慈欣的44部小說後,我想問,他距離中國主流文學很遠嗎?
    當下的主流文學創作,過多沉湎於對世俗生活的描寫,對內心困境的揭示,放棄了對未來、理想的探索,主流小說應該從科幻小說中得到啟迪。無邊無際的宇宙是個什麼樣子?人類的未來面臨著何種命運?這是科幻文學最痴迷的主題。
  •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透露 正創作與《三體》風格不同的科幻小說
    今日(11月3日)上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採訪,透露了他正在進行的科幻創作,他計劃寫出和《三體》風格和題材都不一樣的科幻小說。談到成都,劉慈欣非常熟悉,這裡有孕育了很多科幻作家的《科幻世界》,有非常濃厚的科幻色彩,他說:「《科幻世界》在成都落戶有很多歷史的原因,它也讓成都成為了一個和科幻很密切的城市。而且成都市政府對科幻產業非常的重視,對於全國其他城市來說,這方面的科幻色彩就少了一些。」
  • 《紐約客》評劉慈欣:中國的亞瑟·克拉克
    劉慈欣曾擔任山西省某發電廠的軟體工程師。他在中國的知名度可以和美國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相媲美。人們常將劉慈欣與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相提並論,而劉慈欣稱自己受到了克拉克的影響。劉慈欣最受歡迎的小說《三體》(The Three-Body Problem)已經被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Ken Liu)譯成了英文。
  • 科學家解密:四維空間的神秘瓶子,人類或困其中,劉慈欣提出疑問
    劉慈欣的成名小說《三體》,當中有一個涉及4維空間的劇情,說,這時候進入者在四維空間裡發現三維空間的一切事物變換都在他們眼裡,猶如"天眼"一般,能看到千萬事。在了解了四維空間的情況後,入侵者進行了深入思考,試圖找到一條拯救人類的途徑。最後,他們意識到四維空間中的高智能生物屬於矽基生命。
  • 科幻小說《天父地母》舉辦 北京籤售第三場
    科技日報訊 (記者何亮)「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宗教。今天,我從科幻的視角出發,站在過去的科學立場去探尋未來的人類信仰。」近日, 在中國科技館舉辦的青稞沙龍上,科幻作家王晉康發布新書——「活著」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天父地母》,向作家餘華一樣思考人生存活意義的人隔空致敬。
  • 如果中國科幻電影沒有劉慈欣
    最近,劉慈欣的粉絲和中國科幻電影的粉絲都頗為欣喜,因為大劉老師的兩部最知名的作品連續釋放出重磅消息: 《球狀閃電》作為劉慈欣作品中知名度僅次於《三體》的小說,正式宣布與壹同影業達成合作,即將開發電影。壹同影業並不出名,但公司的創始人家喻戶曉,正是壹同創始人陳思誠。
  • 《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科幻作家不可能預測未來
    2、影片中的地球現象是否會發生?  首先在我們看得到的未來是肯定不會發生,因為太陽它處於一個主星序之中,就是恆星的主星序之中,主星序中的恆星是十分穩定的,就是說太陽真的要發生變化呢,它也是以一個很(漫長),對我們人類的尺度上來講,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它發生變化是在很遠的未來。  3、網友質疑影片中一些科學設定讓人無法接受,您怎麼看?
  • 成都42名小學生集體創作17萬字科幻小說 劉慈欣鼓勵讚許
    4月2日,劉慈欣回信「小作家」:科幻小說就是一種激發人們想像力的文學,希望你們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期待《破繭》早日出版。據了解,該書正在做最後的修訂,計劃在學生畢業前出版。【小學生科幻小說夢幻記】科幻大咖劉慈欣回信極盡鼓勵「要是給劉慈欣寫封信告訴他我們的成果,那該有多好。」
  • 人類進去會怎樣?劉慈欣大膽證明科學結論
    劉慈欣認為,如果人類能夠真正進入四維空間,就可能實現不朽,成為時間的主人,從而達到跨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高度。四維空間會不會將三維空間內的人進行改變,而人類在改變的過程中,會不會因為失敗而面臨危機?很顯然,這是人類應該要正視的一個問題。
  • 劉慈欣小說...
    這是劉慈欣在短篇科幻小說《贍養人類》開頭布下的疑陣。在不到3萬字的篇幅裡,他同時展現了兩場對人類財富分配的極端思想實驗——「絕對保護私有財產」和「絕對均貧富」,驚世駭俗不輸菲爾丁《蠅王》。科幻小說素來就有討論政治經濟學的「光榮傳統」,早在1895年,威爾斯(H.G.Wells)就在《時間機器》裡想像過貧富差距導致人類分化:地面上的有閒階級進化成精靈一樣的Eloi,貌如孩童,無憂無慮,但害怕夜晚;隨重工業機器一起遷入地下的勞動階級,進化成猩猩一樣的Morlock,怕光,入夜後到地面上來捕食Eloi。
  • 4維空間被證實存在,人類進去會是怎樣?劉慈欣提出大膽假設
    是不是像人類踐踏螞蟻一樣簡單?這些疑問反映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其中包含了許多超乎常人理解的科幻概念。「三體」中的時空概念超出了我們的思維範圍。從地球的消失、空間的國際獨立,到太陽系乃至整個銀河系因降維的影響而遭到破壞,人類的種子被放逐到太空中。不僅在空間上,而且在時間上。
  • 有人說影子是二維物體,別傻了,劉慈欣:現實中不存在二維物體
    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物體都是三維的,它們有長、寬、高。即使它像紙一樣薄,它也有厚度。現實中有二維物體嗎?在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有一種神級文明——歌者文明,路過地球時,他發現了人類文明的存在,向地球發射了二向箔,並實施了「降維攻擊」,將三維物體變成二維物體。
  • 假如沒有劉慈欣 中國科幻電影怎樣?
    ◎八碗 最近,劉慈欣的粉絲和中國科幻電影的粉絲都頗為欣喜,因為大劉老師的兩部最知名的作品連續釋放出重磅消息: 《球狀閃電》作為劉慈欣作品中知名度僅次於《三體》的小說,正式宣布與壹同影業達成合作,即將開發電影。
  • 劉慈欣的陰暗面:三體是科幻、玄幻,還是故事會?
    三體系列「語言粘滯」處處皆是,但如果說真有什麼「質感」,那並非出自託爾斯泰,而是蘇聯時代的宣教式通俗小說。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充斥每個小圖書館的蘇聯偵探小說和科幻小說。三體最早發表在2000年7月的科幻世界「語言靈動」,在俄國文學史裡只有如《大師與瑪格麗特》和其他俄國「白銀時代」作品裡才會出現,屬於純文學現象。
  • 4維空間被證實存在,人類進去會變成什麼?劉慈欣的假設讓人興奮
    這裡舉例一下知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成名小說《三體》,當中有一個涉及4維空間的劇情,說人們終於逃離三體的追殺,意外闖入神秘的4維空間,此時進入者在4維空間裡發現3維宇宙的一切事物變換都在他們眼裡,猶如「天眼」一般,能看到千萬事。
  • 1977年,美國向宇宙發射一塊金盤,劉慈欣:簡直是毀滅人類的愚行
    《三體》似乎早有預言對於霍金的看法,實際我國偉大的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六年前,就已經做出了預測——貿然與外星人交流,簡直是一種愚蠢無比、足以毀滅人類的行為。《三體》是劉慈欣最為著名的作品。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人類貿然聯繫外星人,最終導致人類以及太陽系被徹底摧毀的故事。而人類之所以會慘遭滅亡,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觸犯了宇宙中一條決不可觸碰的禁忌線——黑暗森林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