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瑞的水墨畫是帶有人文精神的,是在自然景觀中的抒發

2020-12-16 1314書法繪畫工作室

王東瑞,男,1974年生於河北省景縣,殘荷塘主人,1989年就讀於天津美院,師從白康延、霍春陽李孝萱先生。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冀派內畫協會副秘書長,《內畫藝術》副主編,冀派學術委員會委員,習三畫院高級畫師。

水墨畫家東瑞在藝術上總是不斷超越自我與拓展藝術視野的優秀青年水墨畫家,時常有令人為之驚嘆和佩服的藝術新作問世。其藝術行蹤越來越為業內外人士所關注。他筆下多是心荷意境的題材。東瑞之所以選擇荷花是因為荷花象徵清秀傑白。荷花花朵豔麗,清香遠溢,碧葉翠蓋,十分高雅。

東瑞的水墨畫是帶有人文精神的,在自然景觀中的抒發,人文情懷的水墨畫是現代水墨畫轉型的一個分支,東瑞對自然物景的選擇,依賴和提煉有異於傳統的水墨畫。東瑞的水墨畫與傳統的水墨畫不同。

東瑞通過水與墨的結合,創造出文人心中妙不可言的獨立思想境界,並運用豐富的墨色變化在宣紙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感受。在精神取向上追求自我意識的存在,突出個性。以造成一種強烈的視覺張力。

東瑞的水墨畫特點:加強了造型的情感化,加強了理性的造型提煉,加強了造型的意象化,加強了造型的個性化表現,加強了面的構成意志,避免了線的過度變化和美感的過度追求,而且消解了形態的構成。形成心造之境,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而事物盡收眼底。

東瑞的水墨畫最終成為文人抒情達意、表達情感的水墨,其中包涵了文人雅士淡泊避世的精神內涵,水墨畫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多樣化的格局。

相關焦點

  • 詠物不只為精神——「新現實主義水墨」理念中的張望繪畫
    我們知道,「新現實主義水墨」理念的發軔,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新的人文關懷,藝術家對現實的觀照要充滿人文精神,傳遞的是正能量;二是表達新的社會形態,關注到社會發展進程的前沿;三是新的觀察視角,包括觀看社會的角度和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社會認知和藝術表達方式的差異;四是鼓勵創新性語言的表達,在藝術語言上進行適合當今審美需求的創新性風格的建樹。
  • ...上海,汪家芳,畫家,水墨,漢堡,水墨畫,上海市,晨曲,戴敦邦,古塔...
    《印象上海·名家水墨畫展》共展出39位畫家的48幅作品,作品均根據漢堡市政大廳建築的特殊規格,由上海畫家以統一的尺寸專題創作。  去年秋天以來,參展藝術家接獲這一創作任務進行認真細緻的創作。為了展示城市的風採和人文精神,體現出中國水墨畫的神韻,藝術家或寫生,或尋找資料,積極構思和創作。經過近10個月的準備和創作,畫家們最終繪製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 一代水墨畫大師湯文選.
    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其作品風格的嬗變,節節標示著畫家對現實主義的探索,有著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深度的認識理解,隨之熔鑄為不同的時代文化內涵、不同的筆墨精神、形式語言。這種對現實主義的認識、理解,體現在湯文選作品中,都帶有大文化背景的投影,清晰地演繹著時代文化觀念、心理意識的前進、曲折、尋覓、再前進。
  • 牛勢如虹——蔡茂友庚子年水墨畫作品欣賞
    中國水墨畫牛,多與文化精神息息相關。古今便不乏有名家創作,各種神態、各有特色。欣賞畫家蔡茂友筆下之牛,帶有浪漫主義氣質,所作《紅紅火火 牛氣沖天》以水墨與色彩為主,用寫意的筆法刻畫奔跑中的牛動態,先中側鋒直入,繪出牛頭角,再在左骨盆上緣中鋒起筆,順勢轉側鋒畫出臀部、大腿、小腿肌肉體塊,再蘸淡墨勾勒後肢、足蹄,略蘸濃墨中鋒畫尾。通過巧妙運用水墨與火紅兩種色調對比,樸實的畫面呈現出光與影的躍動,表現紅火與牛氣兩者寓意所呈現出的吉祥之象。
  • 藍田日暖玉生煙——白巖峰水墨畫賞析
    白巖峰水墨作品:花開如意圖萬類皆是性靈.白巖峰筆下的花鳥和山水,不困囿於現實生活中瑣碎的細節,緣起於他的靈魂裡固有的連綿不絕的詩情畫意,藉花與山水傳情,即興抒發,真切感人.畫面首先傳遞給人們的是氣勢和氣韻,氣骨和氣度
  • 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簡單又實用
    中國國畫發展至今已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也出現了很多的分支,水墨山水畫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水墨山水畫自唐朝開始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體系,現在也有許多優秀的水墨山水畫畫家,下面一起欣賞國家一級美術師諸明的江南水墨畫,並學習一些水墨山水畫入門技巧吧。
  • 隱世水墨畫大家——龍井山人
    國家旅遊地理/地理探索-人文杭州2019年6月26日訊(記者 石益紅  舒建林)龍井山人,本名趙勇,遼寧撫順人,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大方是他的筆名 生活在杭州近30年,住在杭州的一個小山林裡,山上院子裡種了許多花,各種各樣的花盛開著,讓人看了心情愉悅。
  • 從「大和繪」到「水墨漢畫」——禪宗思想對日本繪畫和社會的影響
    院外身著華服的訪者與畫面中會晤完畢揚扇人遙相呼應。第三扇、六扇之中殘雪、櫻花、楓葉帶有日本審美的景物,詮釋了大和繪的母題,強化了它的日本屬性。無論是主題還是形式,都非常符合平安貴族柔靡優雅的審美主張。日本室町時代,宋代水墨畫逐漸傳入日本。
  • 梅蘭竹菊,同寄高風——宋元水墨梅蘭畫
    枝幹不用雙勾,而是粗筆水墨一筆畫成,或濃或淡,或幹或溼,筆勢挺秀,枝條極富彈性。這是熔雙鉤法與沒骨法為一爐的新技法。它不是豪放的大寫意,而是一種既工致又灑脫的文人畫風格,對後世畫梅影響極大。現存《四梅花圖》是楊無咎晚年作品,寫出梅花「未開」、「欲開」、「盛開」、「將殘」四種情態,老枝用雙勾破墨法畫成,行筆多頓挫轉折,背陰處濃墨粗筆,向陽處淡墨細線,具有明暗變化,增強了枝幹的立體感。
  • 【雅昌專稿】陳國歡:在雪山飛鷹的世界中尋訪水墨的新可能
    如同古代文人畫所求的趣旨,陳國歡並不苛求工巧,他也是在閒餘之時作畫,抒發胸中情懷。陳國歡自言「喜歡水」,這是骨子裡的「江南基因」使然。出生於蘇州的陳國歡早年在蘇北下鄉時得到周思聰先生教授藝理畫技,後考入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系,從此客居金陵。江南氤氳多變的水成為陳國歡澆胸中塊壘的溫柔載體。
  • 水墨人物畫的造型
    客觀物象上本身不存在「線」,「線」是為了造型,依據客觀物象結構而主觀提煉出來的,這樣的「線」是進行了主觀藝術處理,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和精神內涵,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有明確的筆法、墨法、水法等法度。西方藝術也是以「線」造型,但西方藝術的線就是為了物象的造型,是一種象徵性符號語言,不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其線最後都會消失在物象凹凸形體之中。
  • 畫家李春造「畫蝦成龍」 頌揚東方巨龍精神
    龍,一直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凌厲威嚴、剛正向上,大氣凜然,豪氣沖天,不屈不撓。而實則在自然界,並沒有「龍」這個物種。在形態與神態上,唯有蝦可與之比擬一二。    李春造,就是這樣一個以蝦寓龍、抒發對華夏龍族精神頂禮膜拜之情,充滿民族情結的畫家,以他傳神的水墨丹青,再現中華民族當代之圖騰!
  • 道勝新作|水墨雲閣-碧桂園映月臺
    水墨潑畫,姿態如行雲流水,舒展自然,描出東方極韻。毗鄰萬畝生態溼地勝景,擁攬瀟湴湖風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使得碧桂園映月臺充溢著清新氣息,又帶有秀麗之美。走出房門,便可觀景賞花,在城市中演奏怡然自得的樂曲。於接觸中試探,於試探中對話,售樓部為客戶與樓盤建立初步聯繫。
  • 水墨畫看似簡單,一個外國人畫的中國水墨畫,總感覺哪裡怪怪的
    上一篇文章呢我們講了為什麼中國水墨畫在國際上的地位很低,現在我們淺談一下水墨畫。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畫之一,墨水是國畫的起源,以筆墨運用的技法基礎畫成水墨畫。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和墨,黑色與白色,但進階的水墨畫,也有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後者有時也被稱為彩墨畫,中國水墨畫的特點是: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微妙,意境豐富。意境呢確實是一種無言可說的,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的意蘊和境界,講究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 當代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在這個為利所趨的時代,人文精神被人們無數次地喚醒,對人文價值的追求、人文與科學的相容需要更深刻的理解。01我們的教育缺少人文精神現如今的教育很多都缺少了人文精神。正如我們當代大學教育一樣,現有的教育體系就是不斷地把書本中的知識灌入學生腦中。不可否認,這樣的方法得到的知識最快捷。從依葫蘆畫瓢到舉一反三,學習的成效最顯著。
  • 吳冠中畫作賞析——水彩與水墨的融合
    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可以稱為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由於種種原因對吳冠中水彩畫的研究遠不如對其油畫和水墨畫的研究深入。其實,相比較而言,吳冠中最早被人所熟識的不得的油畫,也不是水墨畫,而是水彩畫。雖然吳冠中水彩畫的藝術風格隨著年代的推移有所變化,但是從總體上看,吳冠中的水彩畫作品在融合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精神這一點上,是十分突出的。
  • 大寫意畫和小寫意畫怎麼區分?
    然,寫意畫分為小寫意和大寫意,所謂的小寫意,更傾向於水墨畫法寫物象之實,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傳統;而所謂的大寫意,更傾向於以水墨畫法表現畫家的主觀感情,繼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戲傳統。正是這主觀表現的藝術趣味,在中國畫領域中催生了粗筆水墨,也即今人所謂的水墨大寫意的技法,這種畫風在技巧上體現以書法線條配合垛筆以簡逸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對象,作畫時注重用線的書法味和墨色的多變性,首重趣味。略與大寫意興起同時小寫意畫風也在生長之中。明清小寫意相對於宋元更重視用筆的輕鬆和書寫性。
  • 水墨畫上的禪宗思想,細談禪宗思想對古代日本水墨畫的影響
    禪宗因為簡單易修,在唐朝中後期逐漸風靡全國,成為主流宗派,並逐漸傳入其他國家。頓悟是一種修行方法,也是一種修行境界,對日本的水墨畫影響較深,畫師受頓悟思想的影響對每個瞬間都十分重視,並把每個瞬間的體會和思想融入水墨畫中。
  • 一曲河湟谷地的水墨讚歌
    若畫家無恬淡心境和妙裁造化的能力,很難將河湟谷地的文化精神表達出來。今年機緣巧合,在西寧拍賣會上見到一幅朱先生用張揚激越的手法表現河湟谷地的水墨作品。這幅作品中朱先生很好地運用了他在草書上精心琢磨的漲墨的筆墨內涵。於方寸間,墨香四溢,超然意象妙趣盡收筆底。
  • 吳川籍畫家陳鈉回家鄉寫生 用水墨記錄家鄉人文歷史
    5月3日,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吳川籍畫家陳鈉回到家鄉開展寫生創作,用水墨記錄家鄉人文歷史,弘揚吳川文化。陳鈉教授是吳川籍知名畫家,現為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陳鈉寫生,勤於動筆,常走出畫室到市井與自然中去寫生,用水墨創作出不少優秀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