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牛頭肉和豬頭肉一樣的健康,能吃飽還解饞,只是牛頭肉更好吃。
所謂健康的概念,反應在食物上,能吃愛吃吃飽沒事,經常吃也不會有任何的不良反應,就是健康。如果不喜歡吃,不好吃,吃多了身體會有不適,就不是健康食品。在這個基本原則上,牛頭肉和豬頭肉吃了都健康,吃了幾千年都沒事,起碼沒誰說過吃了壞事的。
先說貴賤
說牛頭肉好吃,指的還不是牛肉比豬肉貴,而是有著歷史和文化的因素。我們都知道,牛跟人類是合作夥伴關係,自古以來,重活累活都是牛幹。豬不一樣,從來都是人類的食物,養它只是為了吃它。
正是因為牛在人們工作中的作用,自古以來都被人類當做夥伴尊重,即便是當做食物,也和吃其他動物不一個待遇。先秦時期,只有王有權吃牛,諸侯都不行,想吃得偷偷的來,不敢被別人知道。大臣豪紳們都別想了,偷偷也不行,逮住不死也得脫層皮。普通百姓更難了,雞都不讓吃,只能食素。
先秦以後,牛肉一直被嚴重禁吃,殺牛犯法。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偷吃耕牛還要坐大牢。豬肉就隨便了,所有時代都沒有限制,隨便養,可勁吃,只要有得肉吃。再說豬這個傢伙生性潑皮好養,剩菜剩飯,稻糠麩皮,野菜樹根,都能養活,長得還賊快,一年時間都膘肥肉滿。
還說古時候,漫漫幾千年不讓吃牛肉,牛肉本來就沒市場供應。但是自古不缺錢多人傻的吃貨,越不讓吃,越要想著法吃到嘴。可又不能像綠林好漢那樣來橫的,政府拿他沒辦法。只能變著法去吃到。譬如曾在富豪階層流行的「扒熊掌」,就是牛頭肉。為了掩人耳目,還把用來冒充熊掌的牛頭肉叫「方」,不叫牛肉。
再說味道
牛肉有個特點,從皮到肉,由外到裡,都一個味道,輕微的羶味。不像羊肉的羶,牛羶味是溫和的羶,羶中透著香,好聞,容易被人接受。沒了怪味就好做,就像牛頭肉,市場供應最多的是半成品食材,都店家白水熬熟的,買回來蒸燒溜扒,很容易做出來不同菜式。就是買了生牛頭肉,也好收拾,去了毛,白水煮熟,不要任何調味料,就是很好的半成品食材,然後怎麼做菜都很簡單。主要還是因為牛肉沒有怪味,好做多了。
豬肉也有個特點,就是個香,它那種飽含脂肪的肉香,簡直是銘心刻骨。想來也是,自古多是勞動人們吃豬肉,吃了豬肉有力氣,有力氣就能幹更多的活,多收穫,讓自己的生存條件變得好些。就像如今學到本事就能多掙錢,本事和掙錢的關係。但是豬肉有個缺點,相比較牛肉而言,豬皮有怪味,腥臊味還不好搞掉。影響到豬頭肉,豬臉皮又不能像豬皮那樣,能夠專門清洗去騷腥,豬臉皮的皮膚取不下來,也不能取下來專門清洗。所以豬頭肉的騷腥味就得想其他的法子去掉。因而烹飪上就受限制,不能像牛頭肉那樣好做還可做多樣。豬頭肉基本一個做法,滷,大量的香料才可以壓去騷腥。
最後分享兩個菜譜
⒈香辣牛方:
500克熟牛頭肉,切大麻將塊。
備好姜米、蔥花、豆瓣醬、生抽。
牛頭肉切大丁蒸鍋蒸10分鐘。
炒鍋燒熱花生油,爆香蔥姜,炒香豆瓣醬,加水給生抽成澆汁,燒開關火。
端出牛頭肉,倒進去澆汁即成。
⒉滷豬頭肉:
豬臉適量,根據滷罐大小。如今肉鋪都是刮乾淨的,買回來溫水刮洗一遍就行了。切成合適滷罐的塊。
滷湯燒開放進去豬臉。
小火半小時關火,再過半小時撈出來,冰箱放涼再切了裝盤。也有喜歡熱著切了裝盤。
滷豬頭肉可調味可不調味。如果是夏天,最好拌進拍黃瓜,拍頭新蒜,好吃的不要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