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這是本人10年前作品,偶爾翻到,愈感醇香,現分享給大家,不要流口水哦
01「攸縣小吃神州俏︐豆腐血鴨剁辣椒︒」
相傳在宋代,皇圖嶺是一個王侯的管轄區,這裡便有一個很大的豆腐手工作坊,在明清時期,︐「攸縣豆腐」就小有名氣,在民國時期,攸縣城鄉流傳著這樣一首順口溜,「皇圖嶺的豆腐,東鄉的原壇酒,新市的血鴨,網嶺的麻餅糖,嘗過之後永不忘,」
——《攸縣誌》
02攸縣印象
以攸水流貫縣境而得名,《水經注》雲,「縣北帶攸溪,蓋以即溪以名縣也,」素有「衡之逕庭,潭之門戶」之美譽,境內風光優美,以酒埠江水庫為中心的周邊區域水質甘甜。︒
——據攸縣公眾信息網
03對話:攸縣活豆腐有「獨門秘招」
地點:
湖南株洲攸縣皇圖嶺鎮,106國道路邊飯店和附近丹塘村
人物:
「得意樓」女老闆黃女士、丹塘村村民多人
記者:攸縣的豆腐好吃,有什麼秘方嗎?
文姓村民:我們這裡水質很好,是附近酒埠江的源水,加上有傳統工藝,做出的活豆腐才地道。當地上年紀的村民大多知道傳統工藝,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石磨了。呵呵,當然還有些獨特竅門,那就是高手們才各自掌握的。
記者:聽說這裡最厲害的豆腐高手是「姚師傅」?
姚姓村民:「姚師傅」為人很低調,已經多次婉拒媒體採訪。「姚師傅」一般是下午浸泡黃豆,晚上磨漿,凌晨做豆腐,到第二天一早,就將所有豆腐發往長沙、株洲等地,不預定肯定沒貨。
(按照村民的指路,記者找到皇圖嶺市場,只見到市場偏僻處「姚師傅」門面緊閉,無緣看到本人。)
04傳統工藝口感最佳
細分起來,攸縣豆腐有水豆腐、香乾、油豆腐、腐乳等,最基本的是水豆腐(當地村民也稱之為「活豆腐」)。
受訪的攸縣皇圖嶺鎮、丫江橋鎮等地村民,大多知道水豆腐的製作流程。攸縣水豆腐大多還是沿用傳統的手工製作,程序較簡單:
先精選本地大豆,將大豆充分清洗、浸泡、粉碎、濾渣,加熱至100℃,保持3~4分鐘後停止加熱,待豆漿冷卻到不燙手時,加入少許石膏水,凝固成糊狀物,再倒入有孔的木箱中,蓋布、加壓、去水即成。一般每公斤黃豆僅可制2.5公斤左右水豆腐。
如果在中間稍微調整方法,也可製作成黃豆腐、白豆腐、百葉豆腐等,附屬產品還有豆腐湯、豆腐皮、豆腐腦、豆腐渣等。
當地村民說,傳統手工做出來的豆腐,吃起來才最有味。
05讓人著迷的必點菜
提起攸縣,大多人會想到「攸縣豆腐」。用餐時間提起「攸縣豆腐」,大多數人不免有吞口水的動作。因為「攸縣豆腐」實在是好看、好香、好吃。
中飯時候,記者來到106國道攸縣皇圖嶺鎮路邊,這裡有十多家以豆腐為主菜的飯店酒樓,門口都停滿了各地車輛。
在一家飯店,記者點了一盤水豆腐。黃老闆是位中年女性,掌勺的動作非常嫻熟。她從豆腐箱裡拿出幾塊水豆腐,涼水裡過一下,放進油已燒熱的鍋中,大火煎上幾分鐘,再用鍋鏟將水豆腐翻個邊,豆腐就逐漸有了金黃色,豆腐的醇香慢慢散開。等豆腐雙面有了些許金黃色後,放上鹽,放上少許水、佐料,煮片刻。水沸騰,湯汁漸少,這時再放上蔥花,一盤正宗的「攸縣豆腐」出鍋了。
俗話說「豆腐得味,遠勝燕窩」,黃老闆說:「攸縣豆腐要趁熱吃,才好吃。」略帶金黃色的豆腐一入嘴,煎香味、清新味、蔥香味不斷湧來,滋味形容不了。
06一份八代祖傳的秘方
攸縣鴻惠食品公司副總兼技術總監唐喜榮的香乾製作技術,已是八代祖傳。
「我最早的祖輩從唐代就開始做豆腐、香乾,到最近八代更是以此為生,一代一代總結、傳遞,形成秘方。」唐喜榮說,現在他們工廠製作攸縣香乾,先要精選本地黃豆,然後浸泡、篩選、磨漿(三次)、煮漿、分離豆渣、秘方點滷、蹲腦、分水、裝箱、成型、裝袋。
祖傳秘方一直是口口相傳,沒有形成文字,「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我這一代還是寫了一份,放在某個隱秘位置。呵呵。」唐喜榮說,「之所以和幾個人合夥辦了工廠,是因為僅靠傳統方式生產,產量非常少,滿足不了鄉鄰、顧客的需要。」為了保證香乾的口感,他們現在採用傳統工藝加現代工藝的方法,光磨漿就要三次,保證豆漿的細膩和水分。
記者看到,這家香乾工廠沒有庫存,剛一裝袋,就被運走。「我們生產的香乾是溼香乾,水分足,營養成分較多,保質期只有15天,每天生產出一批,就隨攸縣到各地長途客車發往廣州、上海、長沙等地的攸縣飯店,產量暫時跟不上訂單。」唐喜榮介紹,現在每天的產量為800公斤左右,已經申請QS認證,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形成10000公斤/天的產量。
07小鎮籌辦「豆腐文化節」
攸縣豆腐行業協會的會長何雪林介紹,目前該協會有會員單位180家,全縣有500家左右的豆腐製品企業和作坊,註冊商標近10個。
「『攸縣豆腐』新鮮好吃,但也有個保鮮的難題。」何雪林介紹,於是這些「泥腿子」出身的豆腐企業聯繫上了湖南農業大學的專家,請教改進辦法。「在專家的指導下,也不用添加防腐劑,保鮮期有所增長,工藝、品種也增加不少」。
作為「攸縣豆腐」的主要產區,皇圖嶺鎮鎮長餘鵬「藍圖」在心。餘鵬說,攸縣主要領導非常支持豆腐行業的發展,皇圖嶺鎮在醴(陵)茶(陵)高速皇圖嶺連接線處規劃了一個農產品加工區,「豆腐文化一條街」是個重點,「我們還要組織一批豆腐企業老闆參加長沙的『農博會』,開拓視野;鎮裡還在向縣裡匯報,籌備『豆腐文化節』;投資800萬元改造鎮農貿市場,開闢『豆腐文化展示區』。通過不斷改進,『攸縣豆腐』的品牌將更加響亮,『攸縣豆腐』不僅要香遍全國,更要發展壯大這種綠色產業,香得更久。」
目前,「攸縣豆腐」已經是株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理標誌商標」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也在申報中。
(原文刊於2010年4月28日《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