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 題: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餐飲浪費——全社會積極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新華社記者
冷葷、麵點、切配等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專用廚餘垃圾桶,每天用了多少原料、廢棄了多少垃圾都有記錄。這是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家機關單位食堂新推出的節約舉措。「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原料成本進一步得到控制,既減少糧食浪費,又促進了垃圾減量。」餐廳經理劉吉桐說。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各地幹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著重培養勤儉節約習慣,珍惜每一餐飯,節約每一粒糧。
為制止餐飲浪費,很多地方的機關食堂、企事業單位食堂率先響應、積極行動,營造勤儉節約意識。
在北京首都機場附近的一家機關單位食堂,「遵守秩序、珍愛糧食」的主題標語醒目地張貼在食堂內,時刻提醒用餐人員「取食多少適量,切莫浪費糧食」。食堂將厲行節約的理念納入食材採購、加工、服務的全過程,從源頭上杜絕餐飲浪費。
日前,首都文明辦、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發出「制止餐飲浪費 踐行光碟行動」倡議書,提出單位食堂要爭做珍惜糧食的帶動者,引導就餐人員按需取餐,「人走盤光」。食堂要認真做好人員用餐數量、口味需求調查,從源頭上科學定量核算食材,按需製作,建立剩餘菜品處理利用機制,減少批量型浪費。
「以前經常看到一隻整雞才動了幾筷子就倒掉了,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現在一些顧客會把剩下的菜品打包帶回家。」陳巧芳在江蘇小廚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店當了14年服務員,對餐飲浪費現象感觸頗深。
「最近8天賣掉了324個打包盒,還不包括贈送的,以前要半個月才能賣掉這麼多。」該店服務經理郭祥說,門店正在推行小份菜,服務員在顧客點菜時也會友善提醒顧客「少點多加」。
「培養勤儉節約習慣,需要社會多方營造氛圍、共同參與。」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於學榮說,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區分特定人群和場所,對於機關食堂、黨政機關會議培訓自助餐等,可探索設立硬性規範約束;對社會公眾、餐飲企業,要想方設法宣傳引導,培養大眾的節約習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餐飲企業積極行動起來,制止餐飲浪費。記者走訪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商圈的一些自助餐廳,發現餐廳都設有醒目標識,提醒顧客適量取食。在部分經濟型自助餐廳,顧客用餐前則需要繳納一定數額的押金,以引導督促減少食物浪費。
在海底撈上海華山路店,門店電子屏打出了倡導節約及「光碟行動」宣傳海報。「店裡推出了四分之一鍋底,一般一位或兩位客人來就餐,建議是四分之一鍋底搭配半份菜的組合。」海底撈上海華山路店店長劉肖傑說,服務員會主動提醒顧客適量點餐,根據用餐人數給出建議和提醒。
開學在即,培育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開展食育教育尤為重要。記者走進位於湖北武漢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食堂外設有「文明用餐、尊重勞動成果」的食堂文化宣傳展板、食堂內「節約糧食」的橫幅標語格外醒目,餐桌上還貼有「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的小貼士。
「『小餐桌』帶動『大文明』,開學後學校將開展系列教育,讓年輕人樹立糧食安全的危機意識,培養厲行糧食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習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後勤保障部部長周勇說。
最近,一種「光碟打卡」小程序在年輕人中開始流行。參與者就餐後,只需打開小程序,對著餐後空盤拍照,AI就能自動識別。系統識別成功後,參與者可獲得正能量值積分,兌換環保、公益、扶貧等主題的特色商品。
「透過數據化、可視化小程序,讓人們看到節約糧食的成果,培養節約糧食的意識。」該項目創始人、「95後」青年柳濟琛介紹,目前已有近百萬人參與「光碟打卡」活動,其中60%是在校大學生。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國內疫情、汛情疊加,培養勤儉節約習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很強的現實意義。」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一貫的優良傳統,而隨著生活水平提升,社會大眾對節約意識似乎有所淡漠。在全社會倡導培養勤儉節約習慣,破除餐飲奢侈浪費等不良習俗,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記者趙文君、王雨蕭、魯暢、鄭生竹、黃安琪、李偉、關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