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易公開課出品,更多內容下載網易公開課APP。
幾乎每一檔聲名在外的中國美食紀錄片,都會惹來網友的仇恨和哀嚎。
在專業鏡頭的加持下,各地美食輕輕鬆鬆勾起無數人的饞蟲。減肥大計甚至就此失敗。
《風味人間》截圖
燒鵝、奶桶肉、燜羊肉……各式各樣的食物看得人眼花繚亂,不由得讓人感嘆:生在中國真好。
但如果有人告訴你,自己永遠不吃上面這些食物了,你會有什麼反應?
最近在《天天向上》裡,自曝愛給孩子做菜的張栢芝,再次說起了自己不吃肉。
因為天生愛素,甚至因此一度被爸媽打。
張栢芝稱自己天生不吃肉 / 《天天向上》
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有這樣的論調。
前兩年在美食節目裡,當被問到最後一次吃肉是什麼時候,也給出類似的回答。
不吃肉的她,稱不知道那個感覺 /《誰是你的菜》
雖然打臉來得也快。
曾經在誇讚鍋包肉好吃 / 《透鮮滴星期天》
人的爭議不聊,今天要說的是,只吃素這件事真的對身體好嗎?
1
人類
天生的「雜食動物」
日常生活中,有人常年以素為生。
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論餐桌上的雞鴨魚豬牛羊多麼噴香撲鼻,他們都不會動筷,不沾葷,戒除所有動物性食物。
有些對自己比較寬鬆,允許自己吃雞蛋或牛奶,有些會周期性給自己「開葷」;
還有的則更為嚴苛,比如只吃水果,或者只吃未經烹飪的生的素食等等。
他們被統稱為「素食主義者」。
不可否認,適量攝入蔬菜水果確實十分必要,對健康大有裨益。
但如果長期只吃素,反而會面臨很多健康問題。
畢竟,人類並不適合只吃素。
在素食主義者中經久不衰的論調「人類一開始本來是食草動物,後來才開始吃肉的」,本身就站不住腳。
觀點支持者拿出很多人類和食草動物之間的相似點作為證據,以論證食草才是人類最初的樣子。
事實上,如果仔細觀察食草動物的消化系統,就會發現它們和人的消化系統大相逕庭。
食草動物一般有三個以上的胃,每個胃形態差異極大。
成年牛的消化道 / UMN Extension
草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食草動物正是通過這些胃的分工合作來消化它們。
人類的消化系統並不足以支持。
牛形態各異的胃,都是常見的火鍋涮料
即使能對纖維素進行消化利用,由於草類植物的熱量極低,所以食草動物一般都要消耗大量的時間進食大量的草,才能滿足每天所需的能量。
更何況,人類的胃根本無法消化纖維素,吃進多少,就會原模原樣排出多少。
如果只吃素的話,一個人每天所需的蔬菜量估計可以堆成山。
以被譽為菜中之王的菠菜為例,營養豐富的它,連大力水手吃了都會變得很有力量。
長勢喜人的菠菜
那麼菠菜的營養成分究竟怎樣呢?
每100克菠菜vs雞肉的營養成分 / fatsecret
可以看到,每100克的菠菜約含有2.9克的蛋白質,和23大卡的熱量。
成年女性每天需要攝取的熱量在1800~1900大卡間,男性則更多。
所以,一個女性如果只吃菠菜,那她一天需要咽下至少15.6斤,才能達到需求。
就算能吃下,對消化系統也是沉重的負擔。
還有人體無法合成的8種成人必需的胺基酸,單靠吃素也很難獲取。如果缺乏這些胺基酸,將使免疫機能及肌肉、皮膚和毛髮受到傷害。
此外,各種營養素的缺乏也將對素食人群的健康構成威脅。
國內營養學者孟繼賢指出,「人們在膳食中如果只吃植物性食物,將會改變尿液的成分而更易患腎結石」。
國內一項研究顯示,素食人群體內有四種營養素最為缺乏:
一是鐵,禁食動物類食品會影響植物鐵吸收;二是維生素B12 ;三是鈣,缺鈣不利於骨骼健康; 四是鋅,鋅缺乏會影響免疫功能和性慾等。
維生素C咀嚼片
另一項通過對食素的孕婦及乳母進行的研究則顯示,素食人群很容易出現如下常見的病症:一是骨質軟化症; 二是營養性貧血; 三是營養不良性水腫。
所以,吃素不僅對自己的健康有風險,還會波及到下一代的健康。
人類,天生就不適合只「嚼草」。
2
既然並沒那麼神奇
為何吃素如此盛行
據統計,中國的素食人口已經超過5000萬,還呈增長趨勢,世界上不少國家也如此。
吃素儼然已經成為了一股席捲世界、勢不可擋的潮流。
中國的素食人口已逾5000萬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至於為什麼吃素,每個人的原因必定是多種多樣的。
有些人出於信仰而戒葷;有些人為了減少地球碳排放而吃素;還有些人只是單純喜愛素食的味道、討厭肉味。
但是這部分人群畢竟還在少數,不足以掀起這場浩浩蕩蕩的素食運動。
如今,素食主義能擁有這麼多的忠實擁躉,首先和它宣傳的眾多保健「功效」密不可分。
眾多素食主義推廣者,為了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吃素,通過各類媒介宣傳吃素的神奇功效;
而一些保健品商家,也瞅準了素食這一潛在商機,大談吃素的好處。
他們的邏輯,和當年「酸鹼體質理論」如出一轍。
某五行蔬菜湯
比如當年大火的五行蔬菜湯。
誇張宣傳讓不少癌症患者家庭給患者服食,以至於耽誤治療,延誤病情。
而五行蔬菜湯的騙局,其實就是荒誕版、極端版、加強版的「純素有益論」。
吃素者大都認為,素食有抗癌的作用,而肉類則是一種可怕的致癌物。特別是加工肉製品這類「洪水猛獸」。
卻忽視了,紅肉可能致癌的前提:長期大量攝入。
也就是說,不吃或少吃加工肉、改吃點雞肉魚肉等「白肉」,或者有節制地吃紅肉,是可以的。
其次,不想殺生、保護動物,也是一部分人吃素的原因。
一個網友就曾說過,「我每次一看到肉,就仿佛能看到這些動物在哭泣。我們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而剝奪它們生存的權力。」
國內生態學者楊昌軍曾對此做過一段精闢的評論: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生態倫理不應該只關心動物的價值,也應該關心植物及其他低等生物的價值。
除非不進食,否則張口必「殺生」。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令當下更多年輕人投身素食主義的原因:形象管理。
「胖從口入」,再把熱量表一背,於是這樣的結論出來了:吃肉是肥胖的元兇。
食物熱量表,右側數字含義為「每100克熱量(大卡)/可食部分(克)」
粗暴的結論其實忽視了人體規律,多餘的碳水化合物會被肝臟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而瘦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極低。
所以,食用拿健康烹飪方式製作的瘦肉,反而有助於減肥。
再有,如果一個人對你說ta吃素,那麼你可能自然而然地覺得ta自控力高,且心地善良。
文化習俗裡,吃素常和「菩薩心腸」、「憐憫眾生」、「慈悲為懷」聯繫在了一起。
所以,不缺少人為了營造一個更好的個人形象,提升格調,開始了吃素之路。即使她可能並不喜歡。
通俗地翻譯過來就是:想賣一個更好的人設。
3
飲食應當避免極端
科學搭配才是王道
健康的飲食本沒那麼複雜,四個字就足以概括:貴在均衡。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最好攝入300-500克的蔬菜,以及200-400克的水果。
但同時,每天也要保證攝入125-225克包括魚蝦肉蛋在內的動物性食物,以及300克的奶。
可見,「大塊吃肉」與「全素齋」都不是最佳的飲食方式。
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食物,只有不同種類的食物之間相互取長補短,才能對健康達到最優的效果。
2007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 視覺中國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學家範志紅建議,一頓飯最好要保證一葷三素,肉不可多,但也不可無肉。
此時,知醬想起中午點過的外賣,一言難盡……
查看更多文章,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網易公開課(open163),上好人生每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