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現倒奶殺牛現象:奶農用鮮奶餵牛

2020-12-19 搜狐網

奶牛喝水的水槽裡倒著鮮奶

  記者劉學增任磊實習生牛一心文記者任磊攝影

  核心提示|在國際奶價走跌、國內乳品消費不振等因素推動下,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奶農「倒奶殺牛」現象,河南也被波及。有媒體報導,近日,在河南新鄉某養殖小區,賣不出去的牛奶被奶農倒進麥田。

  奶農為何遭遇「寒冬」?有何解決辦法?帶著這些問題,大河報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這是怎麼了?

  賣不出去的 鮮奶倒掉或餵牛,維持只能靠賣牛

  昨日凌晨3點多,新鄉原陽縣官廠鄉的奶農婁全貴像平常一樣起來擠奶。看著牛奶擠進儲存罐,他卻完全體會不到收穫的喜悅。

  從去年5月至今,老婁養殖場裡的奶牛數量,已經從最初的400多頭減少至100多頭。如今,每天生產的1.5噸鮮奶,沒有企業收購,只能餵牛或者倒掉。老婁說,看著白花花的牛奶從儲存罐裡流到下水道,妻子不知道哭了多少回。

  「現在是『牛吃牛』啊!」老婁說,他們現在能夠生存下來,靠的就是「賣牛」,「奶廠不要奶,沒有收入,我們現在只能靠賣牛來維持」。

  老婁說:「賣牛的錢買來料,再餵牛,產了奶賣不出去,再賣牛,惡性循環。我們買牛的時候一頭得一萬五左右,現在也就能賣個五六千。」即便賣成了「白菜價」,老婁還得四處尋找買主,「賣牛的太多了,人家都買不過來」。

  賣得出去的 價格一直降,也快撐不住了

  位於黃河灘區的另一家養殖場,是原陽縣奶牛養殖的「龍頭」,養有一千多頭奶牛。據其投資人李先生介紹,雖然他們由於幾年前同國內某知名奶企籤訂了供貨合同而不存在奶賣不出去的問題,但也快撐不下去了。

  「牛奶價格去年還是每公斤4.9元,現在降到3.8元。我們每個月要賠進去20多萬元,再這樣下去,明年我也得把奶牛全都賣掉!」李先生對大河報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除了河南,「倒奶殺牛」現象也蔓延至山東、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等地,甚至出現在廣東等南方地區。

  怎麼會這樣?

  直接原因 進口奶粉衝擊+消費市場低迷

  「造成賣奶難的直接原因有兩點,一是進口奶粉價格持續走低,國內奶源總體過剩;二是我國乳製品消費市場低迷,導致需求減少。」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毛長青說。

  乳業資深分析師宋亮表示,各國對中國、印度、中東等新興市場過於樂觀,導致原奶產量在去年暴漲。但實際上,這幾個市場並沒有明顯增長,所以國際奶價出現了持續下跌。而且國內奶牛養殖業受制於飼料、技術等成本因素,價格要比國際奶價高不少。

  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國際奶粉價格持續走低,1噸進口奶粉到岸價比國產奶粉平均低1萬元左右,乳品企業更願用進口奶粉作為加工原料,對國內生鮮乳的依賴明顯減少。而去年國內生鮮乳產量增長5.2%,進一步導致奶源過剩。

  此外,乳製品消費市場低迷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數據顯示,去年前10個月我國乳製品總產量同比下降0.04%,乳品企業收購意願降低。

  「企業都是追求利潤的,尤其是國內乳業社會信任度還不夠時,他們肯定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奶業專家高騰雲表示。

  根本原因 養殖和加工分離,奶農沒有發言權

  據農業部奶業辦公室副主任鄧興照介紹,與奶業發達國家大都實行養、加、銷一體化經營不同,我國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脫節,乳品企業掌控生鮮乳的收購權和定價權,奶農在價格上沒有發言權,「奶少時搶奶、奶多時拒收」,成為乳企和奶農失衡關係的真實寫照。

  鄭州市畜牧局奶業處處長馬淑鈴也表示,在很多奶業發達國家,養殖和加工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而在國內,這兩者是截然分離的,養牛的不管賣奶,賣奶的不負責養牛。「在兩者關係裡,奶農是弱勢,對定價沒有多少發言權,碰到市場波動時,最先受損、受損最嚴重的往往是他們。」

  「奶價議價權掌控在乳品企業手中,形勢不好時奶農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極端情況下只能殺牛棄養。」原中國奶協常務理事王丁棉說。

  應該怎麼辦?

  短期 做好生鮮乳收購,落實救助補貼

  專家建議,政府部門要出臺應急政策,督促乳品企業履行收購合同,做好生鮮乳收購,落實奶農救助補貼,將奶農的損失減少到最低;要理順乳品企業和奶農利益機制,讓奶農在價格上吃上「定心丸」。

  「從短期看,有關部門可以組織收儲鮮奶粉或給奶農發放補貼暫時渡過難關。」毛長青說。

  [行動]

  1月7日,農業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要全力以赴組織協調加工企業保證生鮮乳收購。同時要切實加大奶業政策扶持和生產救助力度,抓緊落實各種奶農補貼。並派出督導組赴河北、山東、山西等主要產奶省檢查指導解決「賣奶難」問題。

  長期 構建現代生產經營體制,規模化養殖

  專家建議,從長遠看,應構建現代奶業生產經營體制,向規模化養殖轉變,提升競爭力,從根本上幫助奶農擺脫「倒奶殺牛」養殖悲劇。

  「從長遠看,必須構建合理的企業奶農的利益共擔機制,讓奶牛養殖與乳製品加工高度匹配,在利益關係上更為緊密。」

  「在國外,企業一般是先有養殖場再進行加工,奶農是乳品企業的股東,二者構成緊密聯繫的利益共同體。但國內乳業產業是兩張皮,奶業養殖和加工企業相互獨立,主要靠合同供奶,變數多風險大。」中國乳業雜誌社社長馮豔秋建議,中國乳業應向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方向發展,實現產業的融合。

  「必須創新奶業生產經營體制。」鄧興照建議,「要積極扶持奶牛大戶、聯戶經營、家庭牧場等經營主體,扶持奶農合作社發展,提高奶農組織化程度和整體競爭力,引導奶農向標準化規模養殖方向發展,引導中國乳業向現代乳業轉變。」

  「牛」和「奶」的起起落落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全國生鮮乳價格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底達到最低點。奶農賣牛殺牛現象嚴重

  2009年下半年開始,生鮮乳價格觸底回升,奶業開始恢復性增長

  國家出臺舉措鼓勵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散戶奶農面臨生存壓力。2011年6月,一些乳企以「衛生不達標」為由拒絕收購散戶手工擠奶,吉林長春等地出現倒奶賣牛現象

  2012年以來,由於奶牛散養戶大量退出,但是規模化牧場未能填補缺口,全國奶牛存欄量大幅減少,「奶荒」嚴重,原奶收購價格直線攀升。2014年初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乳業市場「漲聲一片」

  近期,又出現「倒奶殺牛」現象

  相關數據

  2014年以來,進口乳製品增長迅猛。在浙江,當地檢驗檢疫局去年共檢驗進口乳品5.42萬噸、2.69億美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101.5%和140.2%,增長幅度遠遠高於前兩年(2012、2013年均增長25%左右)。

  目前浙江進口乳品種類主要有乳粉、無水奶油、配方乳粉、乳清粉、滅菌乳、奶酪、發酵乳製品、巴氏殺菌乳等,貿易國家主要有紐西蘭、荷蘭、韓國、澳大利亞、美國、法國、波蘭、德國等。

  本版部分採用新華社稿件

news.sohu.com false 大河網-大河報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5-01/12/content_1209137.htm?div=-1 report 3691 奶牛喝水的水槽裡倒著鮮奶記者劉學增任磊實習生牛一心文記者任磊攝影核心提示|在國際奶價走跌、國內乳品消費不振等因素推動下,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奶農「倒奶殺牛」現

相關焦點

  • 奶農倒奶現象愈演愈烈 廣東散戶鮮奶被拒被迫賣牛
    據悉,目前廣東地區奶企與奶農雙方的價格談判即將結束,奶農可能會接受一定幅度的降價。    養殖怪圈  倒奶殺牛  奶荒牛貴    2008-2009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受消費者恐慌心理影響,全國生鮮乳價格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底達到最低點,奶牛養殖效益下滑,直接挫傷了奶農積極性,賣牛殺牛現象嚴重。
  • 【財經眼】奶農倒奶殺牛的深層癥結在哪?
    >
  • 山東陝西等地奶農「倒奶殺牛」仍持續 中小規模養殖戶面臨寒冬
    今年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多地因企業拒收鮮奶而導致奶農出現殺牛和倒奶的事件,並未因時間推移而解決。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因為鮮奶價格持續低迷,目前山東、陝西等地區養殖戶虧損嚴重,倒奶殺牛的現象仍在持續。
  • 中國多地出現奶農倒奶殺牛事件
    20多天過去,孟家已經倒掉了數萬斤牛奶,一小部分被他們倒進了小牛的食槽,大部分被倒進了荒地、河流和水溝,另一部分,他們免費送給了附近一戶養豬者。由於國際奶價暴跌而引發的國內倒奶、殺牛潮如今已經蔓延到廣東。羊城晚報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廣州番禺、佛山三水、惠州博羅、珠海等地從1月1日起已經紛紛出現奶農賣牛、倒奶的現象。奶農每天倒奶超過20噸。這在廣東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鄧勃 吳梓鴻/CFP
  • 農業部回應「奶農倒奶殺牛現象」:原因複雜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周小璐 郭蕾 編輯 楊麗)今日16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就「推進改革創新,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 奶農「倒奶殺牛」
    從2013年的奶荒到2014年的「奶剩」之間的轉變似乎突如其來,一夜之間奶價持續下跌、合作社遭遇停站、加工企業壓奶、奶農虧損開始在各大主產區蔓延,甚至出現了個別的倒奶、殺牛事件。在河北省、山東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奶業主產區,由於牛奶價格下跌,很多奶農開始「倒奶殺牛」。 由於滯銷降價,奶業主產區(main dairy producing areas)出現了「倒奶殺牛」現象(dump milk and even kill their cows)。
  • 奶農「倒奶殺牛」事件持續發酵引發熱議
    ,倒奶殺牛……進入2015年,各地奶農「倒奶殺牛」風波持續發酵,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事實上,「倒奶殺牛」事件在2014年已有發生,但進入2015年之後,反而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國內主要奶源地青海、河北、山東等地密集曝出多樁奶農倒奶乃至殺奶牛事件。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今年也罕見地出現了10餘戶奶農棄養現象。「南方牧場本身就少,奶源多年緊缺,這樣的情況15年來還是第一次。」廣東省奶業協會顧問、原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語氣凝重。
  • 多地奶農倒鮮奶現象仍持續 收購價每公斤僅1元
    奶比水賤 倒奶殺牛風波久難平息  奶農遭遇乳業轉型陣痛  □記者 林遠 姜剛 毛振華 周琳 葉婧 郭雅茹 北京 濟南報導   養了幾十年奶牛的山東奶農裴樹克去年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譁』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長這麼大都沒見過,那眼淚掉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兩鬢有些斑白的裴樹克仍難抑淚水。  然而,裴樹克和他的同行們並未料到,「倒奶」只是個開始。2014年年底以來,國內奶牛養殖戶殺牛棄養現象頻頻出現。《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山東、陝西等多地採訪發現,由於原奶價格低迷,一些地區傾倒鮮奶、賣牛宰殺現象仍在持續,部分養殖戶損失慘重。
  • 奶農「倒奶殺牛」,誰是肇事者?
    「留著賣不掉,倒了又可惜,每天只好把多出來的牛奶拉到敬老院送愛心。」山東省東營奶牛養殖戶在接受@錢江晚報採訪時,和當下中國200萬奶農一樣滿心惆悵。他們正在面對的,是一場席捲全國的「倒奶潮」——最近一段時間,北京、內蒙古、山東、河南、江蘇、廣東等地,接連曝出奶農倒奶事件,並且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
  • 如何擺脫「從奶荒買牛到倒奶殺牛」的死循環?
    原標題:如何擺脫「從奶荒買牛到倒奶殺牛」的死循環?   ■胡瀟瀅   很多人都記得中學歷史書中曾經有「倒奶」一幕: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萬惡的資本家」把大量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這一幕近期在山東、河南等地重演了,然而倒奶主角不是資本家,而是普通奶農,那麼這種「令人髮指的財富浪費」因何而起?
  • 倒奶殺牛:中國乳業的黑色幽默
    國內散戶等中小規模奶牛養殖戶的「忍痛」倒奶、殺牛現象頻發,農業部不得不緊急出面遏制。大量進口乳製品瘋狂湧入,導致國內原奶生產相對過剩,在國際大包粉奶源的低價刺激下,國內液態復原乳重新抬頭,加上大批進口嬰幼兒奶粉、液態奶的進入,使得國內鮮奶源乳品加工企業的原奶消化量驟減,這樣勢必引起連鎖反應,導致出現低價收購,甚至拒收,奶農無奈只得殺牛倒奶。  即便業內對此次奶農倒奶有種種分析原因,但最終都將重要矛頭指向奶價的下調和進口乳製品的增加。
  • 中國也曾出現多地「倒奶殺牛」事件
    原因是在因新冠疫情全國封鎖期間,他們的牛奶無法按時售出。視頻中,送奶工將約50桶牛奶倒入一條灌溉渠,該視頻已在印度社交媒體上廣泛流傳。2015年 中國多地發生奶農「倒奶」殺牛事件誰也沒想到,「倒奶」成為2015年開年的一個熱詞。
  • 河北奶農因賣奶困難每天倒奶4萬斤揮淚殺牛
    養殖戶提到賣牛 忍不住痛哭  【震驚】追蹤賣奶難!每天倒奶超4萬斤!奶農揮淚殺牛.。.根據媒體的報導:作為我國西部重要乳品生產地區的青海,2014年12月在大通、湟中等奶牛養殖主產區,出現賣牛倒奶現象;2015年元旦剛過,山東濰坊爆出企業拒收鮮奶,導致奶農大面積殺牛和倒奶事件;廣東省多地從1月1日起也已經紛紛出現奶農賣牛、倒奶的現象。奶農每天倒奶超過20噸。
  • 「倒奶殺牛」怎麼破? 政協委員支招乳業發展
    「倒奶殺牛」怎麼破?中新社發 廖攀 攝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張茜翼)2015年初,河北、山東等部分地區上演奶農「殺牛倒奶」風波。這一話題受到多位全國政協委員關注,他們建言獻策,為中國乳業發展支招。
  • 倒奶行為無需大驚小怪 沒什麼主義之爭
    中國的奶價從2013年的6元/公斤「跳水」到3.9元/公斤,全國各地頻現倒奶、殺牛事件。部分乳企虧損額加大,奶農關門倒閉數量增多,從「奶荒」到「過剩」,僅一年之隔,中國乳業市場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2015年元旦剛過,山東濰坊又爆出企業拒收奶而導致奶農大面積殺牛和倒奶事件。
  • 四大原因造成奶農倒奶殺牛
    此前,中國奶業協會發起「乳品企業自律南京宣言」,14家乳品企業籤署宣言,一致呼籲切實保護奶農利益,推行合同收奶,堅決反對壓級壓價,拖欠奶資,同時反對低於成本價銷售的惡性競爭行為。北京奶業協會理事長範學珊說,無序惡性競爭,奶農利益受損,企業也受不了,因此,維護一個健康的市場秩序,是各乳品企業的共同願望。
  • 「倒奶殺牛」不僅僅是奶農的問題
    中國網1月13日訊(記者 陳曦霞)據農業部定點監測數據顯示,2014下半年,生鮮乳價格持續走低,14年最後一周鮮奶價格僅為3.75元,同比下降9.9%。歲末年初,山東、河北等多地又出現奶農大面積殺牛和倒奶事件。為何中國乳業頻現倒奶殺牛現象,奶農又將何去何從?記者對此採訪了飛鶴乳業及乳業專家宋亮。
  • 奶農「倒奶殺牛」 市場問題還需市場解決
    政府在此次涉及全國多個省份、影響巨大的奶價波動現象中,起到了「救火隊員」的作用。然而,政府不可能長期當「救火隊員」。解決市場問題,還需引入市場手段  近一段時間來,從山東、河北等東部地區,到中西部的內蒙古、青海等地,奶農「倒奶殺牛」的現象比比皆是。
  • 乳企自建牧場讓奶農散戶很受傷 "殺牛倒奶"或繼續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7日訊 (記者 段丹峰)不管從政府企業來看,還是從行業發展來看,中國的乳製品行業仍具有極大發展空間,但「倒奶」情況還是來了。近日,河北奶農因奶價狂跌每日倒奶,養豬戶更是買鮮奶用來餵豬,大多數奶農甚至打算賣牛保本。
  • 媒體調查稱奶農一天倒一噸鮮奶不實 太誇張
    對於「一天一噸牛奶倒進下水道」的言論,當地很多奶農直言「捨不得」。  不過,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去年2月份肇始的牛奶大幅降價,已經波及全國多個省份,以中小型養殖場為主的河南奶牛產業也不可避免地被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