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著空氣瘋狂輸出,屏幕這端的我們,仿佛接到了他續命的真氣。
現實生活,往往比武俠劇還瘋狂。
正當紅的:他理直氣壯地「假吃」
2020年9月,朋鳥朋徹底火了,為了防止大家關注錯人,他特意在名字後面加了個小括號:朋鳥朋烏(第一無實物吃)。
截至9月13日,朋鳥朋烏共發布了221個作品。除了第一個視頻是一段尬舞外,剩下200多個視頻,都和「吃」有關。
粗略統計,朋鳥朋烏的無實物吃,一共吃了漢堡、螃蟹、榴槤、雪媚娘等50多種食物。用過的道具,有但不限於包裝盒、不粘鍋、大漏勺、空醋瓶等20多種。
很多無實物吃,像火鍋、餃子、榴槤和麵食,他都拍過不止一遍,演技一次比一次純熟。
譬如,無實物吃水果撈,他前後吃過5次。5次之外,還有2次是有吃。
第1個無實物吃水果撈視頻,發布於2020年2月27日,獲得了8528個點讚,和2221個評論。此時的朋鳥朋烏還不知道,同樣一集內容,5個月後,他將獲得6萬個贊,和1.3萬個評論。
第2個視頻,發布於4月20日,這份假想中的水果撈,定位更為精細:大小是中份的,口味是酸奶的,配料想加奧利奧碎沒有,只能加葡萄乾和杏仁。朋鳥朋烏在水果撈裡,陸續吃到了火龍果、哈密瓜、提子、西瓜和獼猴桃,但大家的普遍觀感是,如果他不說出水果的名字,沒人能看出來他在吃啥。
隨後的6月1號和4號,他又吃了兩次水果撈,都是有實物的,1號點了兩個小份,4號點了一個大份,作為項目失敗後的集中培訓。
終於,在6月10日,他發布了第3條無實物吃水果撈視頻。這次「水果撈」的設定,是大份的,量足、老沉,他用到了搬重物的演技,搖搖晃晃把水果撈從袋子裡拿出來。蓋子蓋得緊,他費挺大勁打開,細節做足。然後是舔蓋子、放配料。不同的是,他這次吃到了草莓,他的嘴型告訴觀眾,那就是草莓。
7月3日,他發布了第4條無實物吃水果撈,並且製造了一個事故,用勺子舀雙皮奶時,因為雙皮奶太軟糯,掉在了桌子上,他啟用了從未用過的垃圾桶,垃圾桶上套著塑膠袋,生活痕跡顯著。
7月21日,他發布了第5條視頻,所有規定動作行雲流水,作為彩蛋,他又加入了兩個新情節。一個是,全部配料加進去後,盒子太滿了,幾乎要灑出來,他趕緊趴在盒口先嗦一口。另一個是,首次加入了櫻桃,吃櫻桃吐核的表演,令人拍案叫絕,完全可以拎出來,單獨做一集視頻。
凡是看過無實物吃視頻的人,都說朋鳥朋烏吃得真香,把他們也給吃餓了。
但是,同為美食博主的小新說:「就他吃壽司那個,我不信邪,把壽司給他P上去了,加上實物,你就覺得他假,吃那麼香,演那麼誇張,不是恰飯就怪了。」
的確,無論無實物吃的食物,是燙的、黏的、辣的、臭的,掉渣的、還是淌湯的,朋鳥朋烏的規定動作都是:皺眉、橢圓嘴、舔手指、狼吞虎咽。
小新還說:「實物吃播,我們會注意很多細節,蘸料不要弄到手上和嘴角,弄上了偷偷擦掉,後期再剪輯,就是怕觀眾覺得不舒服。但你看無實物吃,舔個手指、擦個嘴角,觀眾竟然愛看,還說他演得好,真實還原了生活。」
另一位美食內容創作者雲欣則寬容得多:「畢竟鏡頭杵在那,你總會帶點演,你要說誰一見鏡頭就興奮,就人來瘋,那也是另一種演。」
雖然所有短視頻創作者,都打著記錄時代、分享生活的旗號,但究其本質,所有呈現,都是一種表演。
而朋鳥朋烏,不過是那個戳破皇帝新衣的小孩。小孩被童話銘記,而朋鳥朋烏,享受到了流量帶來的紅利。
在美食短視頻領域,假吃是為人不齒的。如果大胃王假吃,那就不止是欺騙,更是浪費。
在大胃王被點名批評前,朋鳥朋烏就在「假吃」,在大胃王被清掃出市場後,朋鳥朋烏依然故我,卻搭上了厲行節儉的順風車,靠「假吃」光明正大地吸粉無數。
無的:美食短視頻試水者
朋鳥朋烏有近50萬粉絲,而林峰是50萬之一。
林峰22歲,來自東北,讓他形容一下自己,他說「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用王建國的話說就是,「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東北男孩啊」。
普通男孩林峰,最近過得不太普通。他大四了,在找工作,疫情過後,就業形勢不明朗,幾十份簡歷石沉大海後,他決定考研。
他媽不贊成也不反對,隨口說了句:我看快手上,不識字的老農民都能賺錢,咋賺的呢?
林峰也想知道。於是他下載了快手,隨手點開視頻來看,發現自己看不進去——太土了。
但是林峰覺得,自己也能拍。短視頻門檻太低了,不用添設備,不用學剪輯,手機就能拍攝和後期。看內容,都是尋常日子,種地、遛狗、做飯、吃飯。林峰沒地沒狗,做飯不太行,只能拍吃飯了。
第一次拍視頻,林峰選擇了最喜歡的燒烤店,點了變態辣的烤雞翅。視頻只拍了56秒,他沒說話,也沒怎麼看鏡頭,雞翅跟以前一樣辣,但是他太靦腆,有鏡頭對著他,他連齜牙咧嘴都不敢。
短視頻發布後,他發現自己的視頻,和之前系統推送給他的一樣無聊。但人家的無聊有上萬播放量,他的只有7個。而且他懷疑,這7個都是他自己點的。
快手的水太深了,像太平洋,他只是太平洋裡的一隻蝦米。
蝦米於是沉淪了,林峰一周才更一次視頻,重新回到考研的軌道上。
後來,讓他感到精神一震的,是快手上的大胃王視頻。這太刺激了,現實裡沒見人這麼吃飯的。林峰起初是不相信,怎麼可能有人吃那麼多?
眼見為實,獵奇的吸引力,讓他一口氣刷了幾十條大胃王視頻。他終於相信,真的有人能吃下100碗麵條,真的有人能為播放量這麼拼。
「人家火是有理由的。」林峰自認為豁不出去,只能考研。
央視點名批評大胃王之後,相關視頻號被封號。林峰看到這個消息,替大胃王們感到惋惜,前期付出那麼多,後期回報一點沒看著。這幾乎像投資失敗,瞬時衣不蔽體。但同時,他又為大胃王們慶幸,不是說「一人一生吃9噸,誰先吃完誰先走」嗎?健健康康的比什麼都強。
9月初,他在快手上看到無實物吃播,關注了朋鳥朋烏這個東北小夥。在他眼裡,朋鳥朋烏有點痞,留個莫西幹頭,兩個大耳釘,一邊一個,下巴上有個小揪揪,不知是咋貼上去的。後來他才弄明白,那叫唇釘。這副裝扮在他看來,太非主流了,用東北話老說,叫二流子。
「美食視頻太飽和了,想露頭很難。」
林峰一邊慨嘆朋鳥朋烏的爆紅,一邊打開自己的個人主頁。兩個月,他一共發布了8條短視頻,吸粉7個。其中,一個是快手官方帳號,還有一個叫「每天有個好心情」的,是他媽。
大廈已塌的:曾經的大胃王
如果說,8月12日被央視點名批評是一條河,這些被打上「浪費」標籤的大胃王們,為了和從前的身份劃清界限,紛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從前的大胃王密子君,現在的微博認證是美食達人,轉向美食探店領域。
9月7號,她發布了《成都市中心隱藏私房麵館打卡》,11分鐘的視頻裡,她打卡了四家麵館,吃完了六碗重油重辣的麵條。
六碗面,勉強可以算做正常人一天的食量,可你仔細一想,就會發現當中的紕漏——會有團隊花一整天來拍這期視頻嗎?
同為美食內容創作者的雲欣說:「中餐的錄製,比火鍋還要費時,一般來說,打卡一家店,要控制在兩小時以內。像小面、米粉、鍋盔這類小吃,不出現拍攝失誤的話,從開鏡到走人在40分鐘之內。密子君有自己的攝製團隊,但周期也不會超過一小時。」
四小時,吃下六碗面,美食達人密子君,仍然遊走在暴飲暴食的邊緣。
從前的大胃王朵一,現已更名為朵一,和密子君一樣,主攻探店和測評。探一家中餐館,點五六個菜是常事,點少了,沒法評出哪道菜最好吃、性價比最高。
現如今,朵一外出探店的畫風非常統一,每次都是和朋友聚餐,分享美食。鏡頭對準朵一,露臉的只有她,但是總會有其他的筷子入鏡,以示清白——她不是一個人在吃,她沒有浪費糧食。
從前的大胃王浪胃仙,則另闢蹊徑,開啟了故事模式。他的短視頻像科幻電影,一通電話,就能開啟味覺共享,你想吃什麼,由浪胃仙吃給你看。
最近一期內容是這樣的:練習生因太胖5年未能出道,撥給浪胃仙,請求味覺共享。通過浪胃仙,她重溫了吃高熱量食品的幸福感——浪胃仙對粉絲心理的洞悉,不可謂不深刻。
從本質上說,看美食視頻,就是一種味覺共享。
美食內容創作者雲欣說:「吃播就三種:一種大胃王,一種吃遍全球,就是現在的美食探店,一種自給自足,在家自己做。李子柒是最後這種,綿羊老阿姨是後兩種兼具,天花板太高,要突破極難——你就想吧,我們還能拍出什麼花來。」
由於大胃王們紛紛轉型美食博主,湧入美食探店、測評這一細分領域,使原本就過飽和的美食視頻領域,競爭更為白熱化。
雲欣說,大胃王的加入,對她的影響不明顯,粉絲增速暫時沒有放緩。但查看的主頁,她更新的頻率明顯提高了,以前是一周三更,現在變成了四更,甚至五更。
如何推陳出新,如何把新的增長點,和時下熱點結合起來,仍然是內容創作者關注的問題。雲欣想過,既然吃播可以無實物,那旅行博主是不是也可以無實景旅遊?
比如說——「看,這是張家界!」
然後捂嘴巴,深吸一口氣,做眩暈狀,扶著欄杆,趕緊蹲下來,再來一句:「我恐高!」
此類聯想,並沒有讓雲欣快樂多久。她還是惋惜,「無實物吃」這趟快車,她沒有趕上。
而那些曾經搭上錯誤列車的大胃王們,如今在各大平臺上,開始打著美食製作、美食探店的旗號,不斷試探美食和大胃的邊界。
的確,曾經的大胃王們,吃的沒有過去那麼多了,但他們的小盤子,放在廣角鏡頭前,顯得那麼大。
而我們作為觀眾,視覺早已被馴化。
我們已經習慣了,小小手機屏幕裡的盤子,比自己裝蛋炒飯的平盤要大得多。雖然實際上,這個平盤,可以平放進兩個iPhone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