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翼龍是親戚?以血為食? 這些都是你對蝙蝠的誤解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在我國傳統建築和服飾花樣裡,不論是「福祿雙全」還是「五福臨門」的祈望中,蝙蝠一直是吉祥、幸福的象徵。然而,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它卻被認為是「不祥之鳥」「黑暗中的鬼魅」。

        其實,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通稱,現存大約有1390種,由於它大多只在夜間活動,人們對它仍知之甚少,誤解也很深,尤其是每次重大疫情到來之時。

        5220萬年前化石證明蝙蝠的祖先為樹棲

        作為唯一可以活躍在空中的哺乳動物,蝙蝠可謂相當獨特。有人喜歡把它和翼龍扯上關係,但翼龍在中生代末年全部滅絕了,沒有留下一個活的後代。到目前為止,古生物學家也從未在中生代地層發現過蝙蝠化石。

        有研究稱,現代哺乳綱包括蝙蝠所在的翼手目,起源於距今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即使該論斷是對的,也只能說明蝙蝠祖先在恐龍時代就與其它哺乳動物分家了,並不能證明它進化成蝙蝠;也有人說,蝙蝠是老鼠進化來的,但通過哺乳類系統演化圖,人們可以清楚看到,蝙蝠和老鼠是恐龍滅絕後分家的,它們是平行演化的關係,老鼠也變不成蝙蝠。

        其實,新生代早期氣候溫暖,隨著距今5600萬年前「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來臨,蝙蝠的演化迎來了新的機遇。當時飛行昆蟲特別繁盛,蝙蝠為了取食飛蟲,開始在樹與樹之間跳躍,為適應這種新的生活方式,飛行能力應運而生。

        人們在距今5220萬年前早始新世地層中,發現了兩類特別重要的早期蝙蝠——伊神蝠和爪蝠的化石,證明它們那時已表現出飛行的關鍵特徵;如前臂的橈骨和尺骨融合,第2至第5前趾伸展用以支撐皮膜覆蓋。這些發現,有力地證明了蝙蝠的祖先為樹棲,飛行本領源自從樹上降落。

        3000多萬年前就進化出回聲定位技能

        哺乳動物皮翼目下有一種鼯猴,貌似也能「飛行」,但遠未達到蝙蝠幼兒園時期的水平。鼯猴有頸部延伸到尾部的翼膜,卻只能從高處往下短距離滑翔,並不能像蝙蝠或鳥類一下從低向高處飛行。但蝙蝠不一樣,可以從平地飛向空中,在林間、房屋中飛行時,它們能出奇靈敏地避開障礙物的阻擋。

        也因為蝙蝠的翅膀比鳥類晚出現一億多年,較大飛行動物的生態位基本被鳥類佔滿了,這也逼著蝙蝠必須有別於鳥類。蝙蝠一邊飛,一邊從喉頭髮出一種超聲波,人耳聽不見,但蝙蝠不但能聽見,還能精準地接受迴路信號,並以此定位自己的位置與飛行方向;也有某些大型的食果蝠如棕果蝠,其回聲定位的能力比較特殊,利用咂舌的發聲作為聲音定位依據。

        回聲定位的本領對於蝙蝠的生存繁衍十分重要,從而使其能夠在夜間或較為昏暗的環境中,佔據鳥類無法利用的生態位。

        多數蝙蝠叫聲頻率在20—60千赫之間。但一些飛行速度比較慢的蝙蝠卻可以對高頻率的聲波做出反應,高頻率的聲波也是它們生存的「武器」。蝙蝠3000多萬年前就演化出了回聲定位技能,但獵物們也沒閒著,一些蛾子演化出了鼓膜來發現蝙蝠的叫聲,而另一些蛾子則會自己發出聲音,試圖擾亂蝙蝠的聲吶系統。

        被汙名為「吸血鬼」,其實大多以昆蟲為食

        在西方文化中,蝙蝠甚至被汙名為「吸血鬼」。但實際上,在1390種蝙蝠中,只有3種會被動食血,其中只有一種針對哺乳動物,而且僅限於拉丁美洲。

        蝙蝠物種中,絕大多數以昆蟲為食,其中包括危害極大的農業害蟲。其它則以果實、花朵、花蜜等為食,間接為植物進行授粉,以確保植物代代生長,每年有67科約528種熱帶植物通過蝙蝠授粉,而其中300多種是水果植物。2019年11月的一項研究證實,大長舌果蝠、中央狐蝠和西裡伯斯利齒狐蝠3種蝙蝠常年在為榴槤花朵授粉。

        罕見的鏟齒蝠僅分布於秘魯,是秘魯幾種柱狀仙人掌的唯一蝙蝠傳粉者。東非大草原的猴麵包樹對於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被稱為「非洲生命樹」,它幾乎完全依賴蝙蝠授粉。沒有蝙蝠,生命之樹可能會滅絕。

        蝙蝠的功勞不止於此。蝙蝠與候鳥有相似之處,可飛行數千公裡。蝙蝠食用植物果實的同時,也將種子擴散至各地,這保證了區域物種的多樣性。已有研究證實,它們傳播的種子比鳥類要多得多,許多蝙蝠傳播的還是最早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種子。

        因此,有科學家指出,蝙蝠有助於維持森林生態平衡,並能為人們提供美味的榴槤果實,人類應認識到蝙蝠的重要性,避免獵食以及破壞它們的棲息地。

相關焦點

  • 和翼龍是親戚?以血為食? 這些都是對蝙蝠的誤解
    其實,新生代早期氣候溫暖,隨著距今5600萬年前「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來臨,蝙蝠的演化迎來了新的機遇。當時飛行昆蟲特別繁盛,蝙蝠為了取食飛蟲,開始在樹與樹之間跳躍,為適應這種新的生活方式,飛行能力應運而生。
  • 為什麼不能把蝙蝠全部消滅?
    ,現存約1400種,除了澳洲一些島嶼外,各種生態系統都有它的存在,蝙蝠的生物鏈有點像壁虎,主要以昆蟲為食,特別是一些危害農業極大的害蟲。蝙蝠除了吃肉,也會吃素,果實、花朵、花蜜也是它的食物,間接為植物授粉,以確保植物正常生長供應人類、動物食用。蝙蝠也授粉?那不是蜂蜜做的事情嗎,沒錯,蝙蝠也授粉,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蝙蝠在授粉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很多地區,沒有蝙蝠保護,農作物不能安全生長。
  • 與食魚蝙蝠同樂
    成年蝙蝠體重20-30g,頭體長60-65cm,是體型較大的一種鼠耳蝠。最典型的形態特徵是後足異常發達,長約20mm,相當於其他以昆蟲為食的鼠耳蝠後足的兩倍長,且十分尖利,如同魚鉤,這些特徵與已被證實的食魚蝙蝠相似。因此,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大足鼠耳蝠就被懷疑有食魚特性,但一直沒有確切證據。
  • 血汙夜之儀式蝙蝠翅膀在哪 蝙蝠翅膀怎麼獲得
    導 讀 血汙夜之儀式蝙蝠翅膀在哪 蝙蝠翅膀怎麼獲得 《血汙:夜之儀式》中有很多裝備、道具、菜譜等著玩家收集
  • 蝙蝠遭到世人聲討,青蛙卻受到熱捧,專家呼籲不要錯殺了
    不過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同一群體中總會有另類的存在,假如你不用辯證的目光看待的話,那麼很容易對某一事物產生誤解。前段時間,蝙蝠再次被各大傳媒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關於它的諸多奧秘紛紛被挖掘出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2019年末我國武漢市爆發了一場新型肺炎冠狀病毒,傳染性強,擴散速度快,致使數萬人感染,數千人死亡,國外亦出現了不少病例。
  • 為什麼中國古代把蝙蝠看作神物,西方人卻把蝙蝠作為惡魔的象徵?
    夜晚,大多數動物都進入睡眠,但唯有蝙蝠出來活動,古人藉助於月光,看到蝙蝠在黑夜裡無聲穿梭,如鬼魅一般,覺得神秘又可怕。 蝙蝠是一種有益的動物,它只要以蚊蟲為食,古代缺少殺蟲劑,漫長的夏日,蚊蟲的叮咬不勝其煩,所以蝙蝠成了很受歡迎的動物。 蒲松齡寫過一首《驅蚊歌》:「安得蝙蝠滿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之時,被蚊蟲叮咬得滿腿是包,不勝其煩,這才發此感慨的吧!
  • 以蝙蝠糞便為食
    原標題:成都發現洞穴生物新種以蝙蝠糞便為食   據中新網報導,6月中旬以來,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對成都地區一些無人區的洞穴進行了一次針對洞穴昆蟲的科考活動。考察隊對位於四川省成都地區都江堰市的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彭州市龍門山一些未開發的原始洞穴進行了探索。
  • 今年是蝙蝠保護年 蝙蝠每晚能捉萬餘公斤害蟲
    2011年是蝙蝠保護年。範曉林 攝被誤解和傷害最多的蝙蝠終於可以「走出黑暗」了!昨天,紅山動物園舉辦了「2011蝙蝠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記者獲悉,蝙蝠對保護環境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被稱為是環境指示器、生態風向標。
  • 別給親戚看見你一個人食吉野家
    傳說每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都曾在深巷裡的吉野家互相溫暖。一首名叫《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的歌,曾將吉野家的江湖地位唱得活靈活現:「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差點想講句你認錯人吧……多年來碰到親戚我亦有點怕,近況如何儘量講得不太差;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還有什麼以後可以怕。」
  • 《元氣騎士》寵物蝙蝠獲取攻略 萬聖節新寵物蝙蝠怎麼獲得
    元氣騎士在10月24日更新了2.3.5萬聖節版本,並將花園的熊貓變成了蝙蝠那麼我們該如何永久獲得這個寵物蝙蝠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限時新寵物:蝙蝠 【僱傭方法】 蝙蝠僱傭的方法是投食肉,或者吸血鬼的鮮血酒杯。無盡恢復的生命藥水也可以。
  • 成都一洞穴現新物種溝蝦、尺蛾 蝙蝠糞便為食(圖)
    雖然洞內蝙蝠很多,但是由於這種蛾子不飛行,平時只是安靜地潛伏在洞壁,蝙蝠根本無法發現。「這種生存方式,天敵蝙蝠反而成了它們的食物提供者。」趙力說。  ■釋疑  洞穴生物來自洞外  這些新物種是自古生活在地下的麼?
  • 揭開吸血蝙蝠面紗:唾液防止血液凝固
    在人口約為80人的穆庫伯納村,就有8人命喪吸血蝙蝠,且都是兒童。  布利格斯夫婦在調查過程中,走遍奧利諾科河三角洲約30個村莊。他們曾在瓦勞工作多年,這一次狂犬病爆發後,當地土著領袖親自向布利格斯夫婦發出邀請,請求他們前來調查原因。曼蒂妮·布裡格斯說,她驚訝地發現瓦勞很多村民現在都養貓。她說:「他們告訴我們,這是因為蝙蝠經常咬孩子。」布裡格斯夫婦也被迫採取防護措施保護自己。
  • 蝙蝠寵物和南瓜種子,還有新武器?
    那個花園裡的熊貓原來是國寶,然後我們天天虐待國寶,不給他吃竹子還要帶他去打怪,都被別人給帶走了,這次又來了一個新寵物,說道這個寵物那就厲害了,肯定是吸血鬼的遠房親戚竟然是蝙蝠
  • 蝙蝠到底有沒有毒?
    ,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和恐怖、猙獰聯繫在一起,在一些文學、影視作品中往往以吸血和吃人的形象出現,導致人們對其產生厭惡的情緒和感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蝙蝠到底有沒有毒吧!蝙蝠沒有毒,但蝙蝠身上確實至少帶有14種可傳染人類或動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漢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會死亡。蝙蝠身上帶有病毒,近年已證實至少爆發過兩次突發性傳染病,一次是在澳大利亞,亨德拉病毒先由蝙蝠傳給馬,再傳給人。另一次是在馬來西亞,尼帕病毒由蝙蝠傳給豬,再傳給人。
  • 中國人蝙蝠果子狸都敢吃的「優秀傳統」是怎麼來的?
    科學家鑑定出罪魁禍首為一株冠狀病毒,並在廣東牲禽市場上所銷售的果子狸中發現了基因類似的病毒。之後的調查顯示,大量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中國的菊頭蝠中傳播,這表明致命毒株可能源自這些蝙蝠,再通過果子狸傳播到人類身上。
  • 成都首現洞穴溝蝦、尺蛾等新物種 以蝙蝠糞便為食
    成都首現洞穴溝蝦、尺蛾等新物種 以蝙蝠糞便為食 Scientists discover new species in Sichuan caves
  • 蝙蝠何時從「福」變成了「禍」?
    我們現在似乎認為蝙蝠身上的病毒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因為人類過去是基本不攜帶這些病毒的,但由於我們和蝙蝠的親緣關係較近,而自然宿主的親緣關係越近,感染同源生物所帶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等的可能性就越高。也就是說,人類過多接觸了這一類動物之後,才導致了這些人獸共患病。
  • 盤點十五種蝙蝠,目前人類已知的物種!
    蝙蝠屬於哺乳動物系列,是這個系列能在天空飛翔的物種。前肢為翼,主要活動在夜間,以蚊子,飛蛾等等昆蟲為食,部分種類吸動物的血生存,食果類的蝙蝠也有。人類之所以能發明超聲波這種高科技,得益於蝙蝠自身帶有的特殊生物技能。
  • 【為你讀書】通過建築看古人對蝙蝠多麼敬畏
    【為你讀書】通過建築看古人對蝙蝠多麼敬畏 2020-02-11 15:46:27來源: 新華網   從瑞獸到瘟神,蝙蝠成了新冠肺炎這場瘟疫中的眾矢之的。蝙蝠無罪,野生動物無罪,有罪的是毫無敬畏之心的世人。老祖宗對蝙蝠究竟有多麼崇尚?
  • 桂子山夜話丨專家解讀,疫情漩渦中的蝙蝠——「蝙蝠俠」還是「背鍋...
    由於蝙蝠和SARS間有關聯,出於對SARS的恐懼,人們開始恐懼蝙蝠。介紹蝙蝠與病毒關係的博文也一下子冒了出來。討論蝙蝠和病毒間的關係本身不是問題,但是問題是很多的博文缺少科學性,片面解讀或者過度解讀相關的研究數據,而這些博文也正是大眾了解蝙蝠主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對蝙蝠的恐懼開始在大眾中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