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的藕,太粉了,5斤不到30元,收到的時候還裹著泥巴,很新鮮呢!」自從4月,跟著全國人民為湖北「拼單」的熱潮進了拼多多「湖北館」後,廣州伢陳蓓便成了湖北特產的忠實「粉絲」和湖北美味的「代鹽人」。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為湖北武漢「拼過單」,現在還好嗎?
「沒為湖北拼過命,但為湖北拼過單。」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湖北正全面復甦。3月底,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帶頭髮起「為湖北拼單」,全國人民幫扶湖北產業的情緒高漲,消費者紛紛購買湖北藕帶、茶葉、小龍蝦等優質農產品。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微博#謝謝你為湖北拼單#的閱讀量達4.1億,有網友發起「沒有為湖北拼過命的我們,可以為湖北拼個單」的活動,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自發曬出湖北訂單。
為助力湖北農產品迅速流通,方便消費者,4月1日,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籤署了《「鄉村振興及抗疫助農」戰略合作協議》。
4月2日上線「湖北優品館」,是拼多多平臺上開設的首個省域優品館,也是國內電商平臺中首個省級館。
全國6億多網民湧入「湖北館」為鄂拼單。
該館在線全面聚合湖北省內名優特產,蔡林記熱乾麵、精武鴨脖、洪湖清水小龍蝦、孝感米酒、洪湖的藕、神龍架的椴木香菇……
在網友們的熱情「拼單」中,「中國荊楚味、湖北農產品」品牌影響力迅速走出荊楚,走向全國。
No.1
恩施土豆秭歸臍橙買了一箱又一箱
深圳姑娘幫湖北貨「圈粉」
86年的張梓涵在武漢讀的大學,大學畢業後,和家人一起到了深圳安家,從事金融工作。「在武漢生活了4年,早就把武漢當成了第二故鄉了。」 張梓涵說,疫情期間,一直牽掛著武漢的朋友、同學,微信聯繫一直沒斷。武漢重啟後,她看到網上、新聞裡都在為湖北武漢拼單,自己也行動起來。
拼多多早早在「抗疫助農」專區率先幫助湖北農民帶貨。她最早關注到助力武漢復甦的第一波帶貨——「柑橘院士」鄧秀新來到拼多多直播間,貢獻帶貨首秀,為疫情中的秭歸臍橙「正名」,秭歸縣副縣長宋俊華也到場助陣。
秭歸臍橙原本不愁銷路,可今年因為疫情,傳統農產品銷售渠道受阻,往年大年初三就有人來收購,今年晚了整整1個月。眼看果子就要爛在地裡,秭歸縣選擇把臍橙帶到拼多多直播間。這場直播吸引了125萬用戶圍觀,銷售臍橙約6萬斤。
「我當時就下單了十斤臍橙,」張梓涵說,「當時,湖北物流還在慢慢恢復,不過延遲了幾天就收到貨了。橙子酸甜可口,從此就種了草啦!」張梓涵笑稱,上大學生的時候倒沒有特別在意特產啊什麼的,如今買到確是一份特別的牽掛。
( 恩施土豆 圖片來源於@拼多多官博)
和張梓涵一樣心繫湖北,老媽也在拼多多上下單,買了最喜歡的生鮮,比如恩施的土豆。
有意思的是,收到貨後,土豆滿滿一箱子,足足有20斤,不到30元。媽媽每天一道土豆菜,變著花樣吃土豆——土豆燒牛腩、酸辣土豆絲、香辣土豆片、炸薯條……有陣子張梓涵看到土豆有點發怵。但過了幾個月,家人又懷念恩施小土豆的軟糯可口,媽媽又下單了。
今年11月,秭歸臍橙正當季,張梓涵下單了好幾盒,自己留一盒,其餘都送到了深圳的親友家中。「家人吃了,連連誇讚湖北的橙子個頭均勻、果香撲鼻、水分超足,他們直接要走了店鋪連結。」
No.2
疫情期間留在老家大同過年
「新武漢伢」下單蔡林記做成「熱幹臊子麵」
(蔡林記牛肚熱乾麵 記者何曉剛 攝)
「因為疫情,我在老家山西大同過了一個好長的年。」從武漢地質大學畢業,留在武漢工作好幾年的「新武漢伢」小陳雖是北方人,卻很能說幾句地道的武漢話。
小陳告訴記者,從1月底回到老家後,因武漢疫情原因,在老家呆了近3個月。這期間,除了陪伴父母、親人外,他的重要任務便是吆喝「湖北好貨」「武漢好貨」。
這份自己給自己加的任務,由心而發。隨著全國人民為湖北拼單頻頻因明星、大V刷屏,他不覺想「我就很了解武漢特產呢,我來跟你們說!」小陳最喜歡武漢的熱乾麵,一周不吃3次熱乾麵總覺得缺點什麼。
在老家,他通過拼多多湖北館下單了蔡林記鹼水面,900克,2筒,21.68元。「實惠方便,煮了6分鐘,撈起來,加入配好的酸豆角、芝麻醬和蔥花,還是老味道!」小陳一邊給家人下一碗「武漢味道」。
他還因地制宜,在熱乾麵裡加入了蔥、姜、土豆、胡蘿蔔、蒜、洋蔥這些臊子,做成一碗碗「熱幹臊子麵」,樂哉地分享給家裡的親朋。山西人會吃麵,愛吃麵,吃上武漢的熱乾麵,直呼:「勁道!有特色!」
(精武鴨脖 武昌區文化和旅遊局提供)
全國網友為武漢帶貨,武漢各色特產因此揚名全國。4月9日,拼多多宣布與武漢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啟動「武漢優品館」等項目,未來將圍繞幫扶武漢企業拓訂單、穩產能、穩就業,幫助區域經濟穩定增長等目標出臺一系列合作方案。
此前,拼多多上線了「湖北優品館」,據介紹,已經有蔡林記熱乾麵、精武鴨脖等品牌在平臺上線。
數據顯示,「湖北優品館」上線當天接待超過1107萬人次,累計售出湖北農(副)產品超410萬斤。在平臺5.85億用戶「為湖北拼單」的需求推動下,「湖北優品館」上線後的一周內,平臺湖北農產品銷量較去年同期上漲超過370%。
No.3
洪湖的藕好粉啊
遠在北京吃到家鄉味的排骨藕湯
「過年買好的火車票退掉了,但是我們一直互相牽掛,用美食打氣加油!」土生土長的武漢伢黃婷婷雖然在北京結婚生子,但每年過年都要過來和父母團聚。「因為疫情原因,行程取消了。媽媽煨好的排骨藕湯也沒喝成,好遺憾!」黃婷婷說,疫情期間,父母宅家「戰疫」。
隨著武漢重啟,她試了試拼多多,居然可以下單同城生鮮了。她果斷選擇武漢收貨地,買了生鮮蔬果就近快遞到了父母家中。
而爸爸媽媽也牽掛著她。老媽在拼多多上挑選了好幾家,進了一家正在洪湖藕塘邊挖藕的直播間,一邊看得津津有味,一邊果斷下了單,直接郵寄北京。
細心的媽媽在抖音上還找了一段「速成」的藕湯視頻發給北京的姑娘。「好粉啊!」聽到黃婷婷的一句讚嘆,媽媽也放了心。
這不,轉眼又到了煨湯的季節。黃婷婷開始自己下單,自己煨湯,手藝越來越嫻熟。「我準備今年再給媽媽下幾單,洪湖的粉藕,直接郵寄到武漢家裡,等媽媽煨好湯,等我回去。」她說,還是偷偷懶,媽媽煨的湯最好喝。
No.4
「湖北味道」
走向全國的快速路
(央視新聞官微為湖北貨打Call)
業內專家表示,拼多多藉助「拼團」新電商模式所建立的系統性農產品供需匹配機制,如果在湖北省農產品流通領域廣泛應用,會推動湖北優質農產品從消費端直連生產端,加速農產品上行速度。
在上線助農專區的同時,拼多多在直播帶貨方面還進行了新的嘗試。
其實,在今年2月份,拼多多就已經上線「抗疫助農專區」,用戶通過APP首頁焦點圖、限時秒殺等入口,以及搜索「助農」「愛心助農」「農貨」等關鍵詞,均可直達該專區,以最優惠價格購買產地直發的水果和蔬菜。
而在該專區中,「市長縣長直播間」是一大亮點。諸多市長、線上走進拼多多直播間,推銷當地農特產品。
作為國內主流電商平臺,拼多多一端連著大山深處,一端連著消費市場。2019年,拼多多平臺成交額突破萬億。今年2月10日起,拼多多在全國率先開啟了「政企合作,直播助農」,探索「市縣長當主播,農戶多賣貨」的電商助農新模式。
截至目前,消費扶貧等各種助農活動已累計帶動平臺相關專區共計成交4.55億單,賣出農副產品總計超過27.6億斤。
「湖北味道」也隨之叫響全國。隨著產業鏈條數位化進程的推進,未來有望架構一套生產端和消費端數據流通的新零售體系,這對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長江日報城市運營研究院出品 採寫:記者孫珺 圖片:長江日報官微、@拼多多官博(除署名外)製作:程佳怡 實習生張可欣 校對:張瑩瑩
【編輯:張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