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關羽、張飛是如何相遇的,又為何要桃園三結義

2020-12-19 儒雅讀歷史

有一句話我們經常會聽到,那就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國歷史第一次建立大一統的王朝是秦始皇所當政的秦朝,不過秦朝在秦二世的統治下迅速土崩瓦解,在經過了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的爭奪,最後劉邦取得了勝利,並且建立了大一統的漢朝。不料漢朝四百年就來到了東漢末年,此時宦官掌握大權,至此天下大亂的徵兆逐步地出現了。

話說在中平元年正月,瘟疫開始在漢王朝肆虐,民眾當然是苦不堪言。就在這時,身為巨鹿人的張角居然得到了一本名叫《太平要術》的書,他根據這本書調配出了一種可以治療瘟疫的湯藥,為此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這個消息逐步傳播開來,正因為如此各地百姓紛紛去巨鹿投奔張角。

張角在此刻看到了機會,由於向他投奔的人數眾多,張角便開始大肆招攬門徒,並且統一管理,一步步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他向門徒和百姓們宣布「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於是張角便號召他們起來,,推翻漢朝的管制。

在那個時候,張角自稱為「天公將軍」,而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和張梁則分別自稱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開始率領手下發動了起義。為了使起義有更多人的加入,張角對他們說:漢朝的至此已經將近400餘年,我是上天派來解救你們於水火的,你們應當服從我的號令,反抗朝廷的剝削壓迫。有了領頭人,各地的百姓紛紛響應,近50萬人參加了這場起義,因為他們都頭裹黃頭巾,因此也被稱之為「黃巾軍」,這就是漢末著名的「黃巾軍起義」。

在黃巾軍起義的開始,正因為黃巾軍人數眾多並且聲勢浩大,於是就多次打敗的官軍的圍攻,而且還佔據了很多的地盤。就在黃巾軍進犯到了幽州附近的時候,當時的幽州太守趕忙貼出告示,打算招募義軍來對抗已經在附近來勢洶洶的黃巾軍。涿郡當然也貼出了這樣的告示,就是張貼在涿郡的告示引起了一個人的注視,我們此次的第一位主人公出場了,他就是今後的一代梟雄劉備。

話說劉備,字玄德,形貌奇異,兩隻耳朵長長垂到了肩膀上,兩隻手臂也長長垂到了膝蓋下面,但凡不同尋常的人歷史上也總是描述成相貌與旁人不同的樣子,這很正常,為了說明這是個不同尋常的人。劉備雖然現在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他的身世卻是比較顯赫,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的中山靖王的後代,漢景帝的玄孫。不過漢朝時存在分封制的,到了劉備這一輩只能靠編草鞋和草蓆餬口。

劉備在涿郡看到招兵的告示之後,不由地想到自己雖然是皇室後裔,但是不能為漢朝效力,忍不住地嘆息。突然背後傳來一聲:男子漢大丈夫不為國效力,反而在這裡嘆息。劉備猛一回頭看到一位壯漢,問道:壯士是誰?壯士回答說:自己名叫張飛,字翼德,是涿郡的一個富戶,他是靠買酒肉為生的。不過張飛準備去幽州投靠軍前效力,恰巧劉備也有此打算,張飛便說道:我有些財力,咱們可以拿出來招募自己的力量,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劉備聽後也表示同意,於是去酒館裡慶祝。

至此,桃園三結義的兩位主人公已聚集於此,接下來就剩下最後一位主人公的出場了。劉備和張飛正在飲酒,接下來走進一位身材魁梧的漢子,並口中說道:快上酒,自己要馬上去投軍效力。

劉備向剛進來的漢子望去,只見此人身著綠色長袍,長者一雙丹鳳眼,兩條臥蠶眉,胸前還有長長的鬍鬚,相信大家已經猜出他是誰了,不錯,他就是我們今天的第三位主人公關羽。劉備於是起身邀請他一起喝酒。

這位漢子告訴自己名叫關羽,字雲長,因為在家鄉打死惡霸只好出來避難,聽說正在招募義軍,於是便準備投軍效力。這一番話語說的三人就決定結為異性兄弟,一起幹一番大事業。

轉眼便到了第二天,他們三人來到了張飛家的桃園之中,在桃園之中焚香跪拜,約定齊心協力共圖大業,三人之中,劉備因為年紀大所以做大哥,關羽排行第二,張飛則排行第三。

也就短短幾天的時間,他們便在此處招到了500餘名勇士,又從中山的商人那裡得到了良馬五十匹、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依靠這些他們每人準備了一副鎧甲和一把稱手的兵器,劉備使用的是雙股劍,關羽使用的是青龍偃月刀,張飛使用的則是丈八蛇矛。

做好了一系列準備之後,三人便帶領五百手下去投奔幽州的劉焉。不過他們剛到幽州,便遇到了黃巾軍,於是迅速領兵出站。張飛和關羽各斬殺一將,於是黃巾軍在聽說劉關張的事跡後不敢再進犯幽州,反而去侵襲附近的青州,青州太守龔景向幽州的劉焉求援,劉焉在派出劉備後,也大獲全勝。

就在此時,劉備聽聞中郎將盧植與張角激戰正酣,由於劉備和盧植是師生關係,便辭別了劉焉,和關羽張飛去馳援盧植。不料盧植被陷害,並且被革職,劉備無奈只好轉去投靠朱儁。在此投靠之後,劉備作為先鋒去攻打張寶,在打敗張寶後又協助朱儁圍困宛城,最終攻佔了宛城。

雖然黃巾軍叛亂被平定了,但是朝廷卻只給朱儁、孫堅進行封賞並加官進爵,不過沒有劉備的份。郎中張鈞聽說了劉備的情形後,便上書給皇帝,請求誅殺十常侍,重用諸如劉備這些有功的人,張鈞反而被驅逐了。十常侍當然也怕不安撫劉備等人,引起更多人的抱怨,便任命劉備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縣尉。

劉備在得到任命之後,便和關羽張飛帶領十幾個親信去安喜縣就任。到了安喜縣,劉備勤於政務,愛護百姓。不過在四個月之後被巡視的督郵索賄,張飛在打了督郵之後便去投奔劉虞,在立下戰功後,便擔任了平原縣令。於是乎劉備在關羽張飛的幫助下走上了他的宏圖偉業。

相關焦點

  • 桃園三結義時只有張飛劉備,並無關羽,第三個人是他
    桃園三結義流傳至今依然被世人所傳頌,劉關張三人之間的兄弟一起更是感天動地。可古語有云:「世間萬物並無完美無瑕的。」桃園三結義也不例外。這裡並不是否認桃園三結義的正能量,只是,人物關係稍有不同。桃園三結義時有劉備張飛,卻無關羽。
  • 桃園三結義中,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
    桃園三結義只存於三國演義中,因此以三國演義為背景來分析。關於桃園三結義,如果以三國演義中的原文記載來看,劉備是老大,因為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記載三人的位次: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也就是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兄弟,是先共同發誓,也就是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同生共死的那一類誓言,然後三人直接就拜劉備為老大,關羽為老二,張飛為老三,那麼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呢?要知道關羽和張飛兩人在當時也算是一流人才,憑什麼甘願聽劉備的呢?
  • 桃園三結義,危難兄弟情,劉備與關羽張飛三人之間的愛恨糾葛
    劉關張三人桃園三結義,結拜兄弟情深義重劉備此人向來溫文爾雅,愛惜民眾,善用人才。莫說劉關張三人的桃園三結義,或是放下身段三次請出諸葛亮出深山,這都極大地體現了劉備是個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三國演義》開篇就寫到劉備穿梭於市井生活之中,以自己的才智謀略察言觀色到關羽張飛二人的不凡之處,雖說當時的「關羽賣豆」「張飛殺豬」,可他們兩位的一生卻始終逃不過與劉備註定結緣。
  • 桃園三結義,被實錘是一場大騙局,看劉備如何欺騙關羽張飛?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成為千古美談,可是現在卻被證實是一場大騙局。在桃園中為什麼關羽、張飛這兩個萬人敵的將軍,會甘願當劉備的手下?以前我們總認為三兄弟排名是按照年齡順序的,可據元朝胡琦撰寫的《關帝事跡》中描述關羽其實大劉備兩歲。要知道古人是非常重視尊長排序的,為什麼年齡大的關羽被認劉備為大哥?
  • 《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劉備「仁」,關羽「義」字,張飛是什麼
    《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劉備「仁」,關羽「義」字,張飛是什麼桃園三結義這三位主人公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如果說用一個字來代替他們所展現出的風格,那麼你會用哪個字來代替呢?大哥劉備我首先想到是「仁義」,二哥關羽用「忠義」來形容,那麼張飛用什麼字來形容呢?劉備在在三國演義當中,他們就是主角,看三國都是以劉備陣容為中心,劉備一介草民最終三分天下,誰都不敢小瞧這位玄德,就連梟雄曹操都說過,看不透劉備這個人,將來必然是大敵,沒錯後期的蜀國確實給曹操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果不是東吳的倒戈,誰輸輸贏還不一定。
  • 假的桃園三結義?關羽才是大哥,桃園三結義真的存在嗎?
    前言:想起劉關張,我們就能想到三人那種同生共死的兄弟情義,就能想起桃園三結義,在那座桃花紛飛的莊園,三人許下「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邁宣言,這讓我們看的熱血沸騰,看到他們那種同生共死,勢要創下一番基業的時候,我們總是熱血沸騰,而那種生死之交的情義,也是我們所深深敬佩的。
  • 「桃園三結義」背後的歷史真相,劉備與關羽真正的關係像父子?
    它們對歷史和社會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比如開篇第一回寫的就是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對於這個婦孺皆知的故事。其中有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更是被無數人所模仿。成了華人世界中兄弟情深的經典代表。
  • 桃園三結義時,為什麼要拜劉備為大哥,而不是拜武功高強的關羽?
    桃源三結義,劉備能做上大哥,有個有趣的傳說,據說桃園三結義,三人都爭著做大哥,張飛提出,舉行爬樹比賽爭大哥,張飛脾氣急,話沒說完就奔著院子裡的一顆大樹過去了,像猴子一樣幾下就爬到了樹尖上,關羽晚了一點也爬到樹腰的地方,劉備笑了笑,慢慢地走到樹下抱著樹坐那了
  • 「桃園三結義」中的桃園在什麼地方?竟是在「土豪」張飛的後花園
    說起三國肯定就會想到桃園三結義,就是因為桃園三結義讓三個男人綁在了一起,成就了一番偉業。「桃園三結義」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磕頭結拜的地方。那這個桃園在什麼地方那?這樣來說劉備和關羽能結識的話就一點不奇怪了,關羽打零工時比較廢鞋,鞋壞了就去能說會道的劉備那裡買草鞋,一來二去肯定能相熟。要說劉備和關羽他倆是窮人的話,那張飛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張飛就相當於暴發戶了,那為什麼有錢的張飛能和劉備關羽二人結識那?
  • 張飛與關羽大戰幾十回合,劉備說了一句話,才有了桃園三結義
    曾經劉備在一個集市上是賣草蓆的,而關羽在那裡賣豆子的逃犯,張飛在那個集市上開了一個肉鋪,張飛喜歡把沒買賣完的肉放到一口井裡,然後用大磨盤蓋在井上,因為磨盤特別的重一般人都挪不動。這麼一誇讓兩人很是謙虛,接著張飛對關羽說,聽說這位壯士能挪得動磨盤,所以我特地前來領教一番,果然武藝高強。於是關羽好好大笑說道,原來是這麼回事,我還以為你要抵賴問我討要豬肉錢呢。頓時三人全都笑了起來,張飛說,不就是一些豬肉嗎,完全不用放在心上,二位如果有空,跟我到我的莊上喝上兩口如何。
  • 桃園三結義是不是真的存在?劉備並非大哥,三人從未結拜
    在我們三國志的正史上,這三人是並沒有結義的,但是這三人的關係卻十分的要好,其中張飛就說過他們三人的關係情如手足,而在關羽傳當中也提起過他們三人關係不一般,但是並沒有記載這幾人有過桃園三結義的場景和故事。只是說他們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 三國演義一: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後,劉關張無疑形成了一個政治聯盟,政治主張也很清楚,在桃園焚香結拜的誓詞裡有較為清晰的表達:「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東漢末年,朝綱敗壞,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 三國中有桃園三結義嗎?桃園三結義的意義有哪些?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一段盪氣迴腸、催人淚下的劇情。劉關張三人偶然結識,因為同樣的政治抱負三人走到一起,義結金蘭,從此關羽張飛對劉備生死相隨,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但是在正史中,沒有桃園三結義的記載。那麼,羅貫中先生寫桃園三結義的意義何在呢?
  • 經典《三國》:「桃園三結義」詳解,歷史上真的有桃園三結義嗎?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羅貫中把它放在《三國演義》開篇的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寫到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劉備,然後巧然的機會劉備認識了張飛和關羽,三個人志趣相投,一見如故,結為兄弟。
  • 三國3D動畫:桃園三結義中,劉備等人拜的是誰?網友的回答笑了
    這不,一個經典的問題要來了。桃園三結義中,劉備等人到底拜的是誰?有些網友的回答笑了!在三國時期,內亂四起,劉備、張飛和關羽在偶然間相遇,他們各有各的抱負,但卻師出無名。商量之後便結拜成兄弟,想要一展拳腳,為國家出力。史上最為有名的兄弟三人組便出現了,而桃園三結義也成為典故被世人稱頌。很多漫迷一直在問:他們義結金蘭,到底拜的是誰?看看網友怎麼說的!
  • 都是兄弟結拜,為何大家要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要說起古代的兄弟結拜,大家肯定會想到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其實後來也有很多聲勢浩大的兄弟結拜,例如瓦崗的兄弟結義。但是現在我們在說起兄弟結拜的時候,卻是這樣認為: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為什麼大家會這麼說呢?不應該人多力量更大一些嗎?其實原因非常簡單,看完你就明白了。
  • 千古佳話之三:桃園三結義歷史上存在嗎?
    今天我再深挖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典故,那就是桃園三結義。桃園三結義三國演義裡頭描述的是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荒災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也瞅準時機願意在創業風口上和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
  • 桃園三結義千古流芳,結拜時劉備說了一句話,結果被黑幫推崇至今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一回寫的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他描述的是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宴桃園豪傑三結義」的故事這樣敘述的,三人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 「桃園三結義」被誤讀千年,它的真相你必須要知道
    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在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中緩緩拉開帷幕。公元188年三四月的一天,在一片灼灼盛開的桃花林中,端放著一黑漆案桌,桌上擺滿了烏牛白馬等祭禮,案前有三人正莊重地焚香跪拜。當劉備還在鄉裡為起事而招兵買馬時,關羽和張飛就已經跟隨劉備了。並且,在劉備充滿坎坷的創業之路上,關羽和張飛對劉備一直是不離不棄、患難與共。這份友誼,讓蜀漢的死對頭,曹魏的人都不得不佩服,「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 桃園三結義,為什麼是劉備當大哥?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最小,稱三弟。結義後,三人招兵買馬,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開啟了草根逆襲之路,最終劉備在關張等的幫助下佔有了益州、漢中及荊州部分地區,建立了能與魏、吳相抗衡的蜀國,關羽、張飛因功勳卓著也分別被封為蕩寇將軍漢壽亭侯、徵虜將軍新亭侯。三人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光耀千秋。歷史上沒有記載劉、關、張三人是否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