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在這個冷的秋,有一杯熱的奶茶 就是心裡特別溫暖,在意你的人,看到你發的消息,或者主動發你52元的奶茶錢,讓你能喝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一場輿論的狂歡,高價奶茶商們也笑嘻嘻地看著銷量暴增。
在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臺的瘋狂轉發中,大家都被52元的轉帳刷屏了,甚至還出現了新一波的玩梗浪潮。
現象暫且不談,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一杯奶茶到底值多少錢?
從歷史上看,奶茶原本就是大眾飲品。
最早的奶茶,可以追溯到大唐盛世,唐朝開拓了前無古人的疆域,也從加速了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和西北遊牧文明的融合。
大量奶製品也經由西域的胡人、北方的牧民,帶進當時的國際大都市長安,並與茶葉發生了歷史性的大碰撞。李繁在《鄴侯祖傳》中記載:「皇孫奉節王煎加酥椒之類,求泌作詩,泌日: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酥,就是奶油,椒,就是花椒;奶茶混合攪拌後出現的奶泡,則被詩人比喻為「琉璃眼」。可見奶與茶混合的飲品,是唐代長安的風尚。
那個時候的奶茶,是要加鹽加花椒等香料的,這也是後來流行與蒙古和新疆地區的鹹口奶茶的來源。
講道理,要論歷史,其實我們中國才是奶茶的故鄉。
但是,我們今天所喝的奶茶,是由英式奶茶改良而來的。香港蘭芳園的老闆林木河,開了一個大排檔,專門賣奶茶,他發現很多上班族不喜歡喝口味淡而且口感苦澀的英式奶茶,於是,他對奶茶製作工藝進行了改進,從而發明了絲襪奶茶。
林木河說,戰前香港仍流行喝南洋咖啡,直到五、六十年代,港人才開始愛上奶茶,但最初的奶茶味道普遍較苦澀,原因是一個大水壺,「當年大部分食肆用大水壺煲茶,大水壺份量多,要很久才衝完一壺,不停煲著,結果煲到過了火,衝出來的茶自然苦澀。林於是找來打鐵師傅,用銅打制體積較小的茶壺,取名「手壺」,其妻則用制棉襖的毛布,自製隔茶渣的茶袋,「茶壺體積細,茶可以不用煲太耐;用茶袋衝來衝去,可以去草青味,令茶味均勻。當年小小的排檔,每日下午總吸引附近的碼頭工人光顧,「工人看見我將茶用個袋衝來衝去,覺得好過癮。他們見茶袋啡色,以為是絲襪, 以後每次就大叫『一杯絲襪奶茶』。
蘭芳園的絲襪奶茶熱賣後,在香港掀起了一股熱潮,各個茶餐廳紛紛推出自己的絲襪奶茶。
而後奶茶浪潮傳入臺灣,有臺灣老闆,將木薯粉做的粉圓,加入了奶茶中,將其改名為珍珠奶茶,奶茶逐漸在臺灣流行起來。
而後,約1988年時,臺南海安路一家叫「草蜢」的小販,取當時女星葉子楣的靈感,將珍珠奶茶改稱波霸奶茶。以後在南臺灣日漸產生波霸指大粉圓、珍珠指小粉圓的說法。隨著南臺灣連鎖店至北部展店,此種分類亦因此漸被臺灣居民接受。
大概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奶茶開始傳入大陸,逐漸開啟了一批新風潮。
不少茶餐廳開始售賣珍珠奶茶,街頭上也有小販,推著車售賣著幾毛錢一杯的用粉劑衝泡的奶茶。應該還有不少小夥伴對這種奶茶還有印象。
後面的事情大家應該也都知道了:
珍珠奶茶:2004:Coco奶茶進入中國瘋狂擴張2006:快樂檸檬進駐上海手工製作鮮奶茶2007: 街客上海開店,珍珠奶茶爆紅奶蓋茶飲:2011:一點點進駐現煮奶茶推出2014:貢茶進駐,奶蓋火熱多口味茶飲2015:喜茶開業
隨著奶茶生意的逐漸火爆,奶茶用料越來越高端,新品不斷推出,價格也逐漸水漲船高。
開始的街頭衝泡奶茶只要幾毛錢,到茶渣和鮮奶做的正經奶茶要5~10元,再到奶蓋、果茶等一系列的新品打開20元的門檻,現在標誌性品牌——喜茶、奈雪的茶動輒35以上的高價。
以04年的一杯比較好的奶茶,平均價格4元為基準,現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價格已經飆升至之前的近13倍。
(此處僅僅是玩梗,實際上,現在很多品牌,稍微好點的奶茶價格也已經將近20,價格是原來四五倍也不止。
下圖是搜到的以前的奶茶價格表,再補充一個在騰訊新聞看到的消息:04年時候,地下鐵創始人卡爾在廣西柳州設立總部。他以港式奶茶為基礎親自改進調製的「招牌奶茶」、「絲襪奶茶」用人民幣1.5~2元的價格發售,當時大受歡迎。)
而根據wind數據裡的信息,04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奶茶主力消費人群)的工資年收入為15920元,18年工資收入為82413元。工資收入增幅為417%。[5]
我們的工資收入,不僅趕不上房價,現在連奶茶的價格都趕不上了。
那,到底是誰在背後推動了奶茶價格的不斷上漲呢?
是消費者有剛需?是成本不斷提高?還是眾多廠商的營銷?
但是,奶茶並非生活必需消費品,奶茶的主要原料,牛奶和茶葉,在過去十幾年中價格也沒有明顯升高。
唯一有點變化的,可能是不斷增大的店鋪面積和日漸豪華的裝修。
所以,朋友們請你再想一想,為了一杯奶茶,你多付出的那麼多錢,到底是去了哪裡。
有朋友說:現在的奶茶都是真材實料,比過去的健康,我願意為健康付錢。
那現在的現煮奶茶、果茶真的健康嗎?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的黎秋燕等五位同學,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了市面上現煮奶茶和果茶中的十種添加劑。
在奶茶樣品中,3 種奶茶分別檢出檸檬黃、 山梨酸、糖精鈉等添加劑,在果茶樣品中,6 種果茶分別檢出安賽蜜、山梨酸、苯甲酸、檸檬黃、日落黃、莧菜紅等添加劑。
檢測結果顯示含量在國家安全標準之內,但是也有文獻指出,長期頻繁且過量食用含有添加劑以及過量糖份的食品, 都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損害。
所以呢,我真的覺得這種節日跟風沒什麼必要,與其花錢買一杯可能傷害身體的奶茶,不如你們把錢轉給我,讓我來承受所有的痛苦。
沒錯,我都要被自己感動哭了,我願意為了你們的健康,犧牲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