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很大程度上與青訓水平掛鈎,青訓上去了往往成績就上去了。像法國、英格蘭能在世界盃上取得好成績都是青訓厚積薄發的結果。中國足球雖然靠恆大在2013和2015年拿到了兩個亞冠冠軍,但青訓水平卻與俱樂部水平相差甚遠。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亞冠新聞官穆薩-阿爾希拉比也談到了這個問題。
談到對中國足球的認識時,阿爾希拉比說:「我從1984年開始認識中國國家隊,那時你們戰勝了沙特,實力很強。而2002年你們擊敗卡達殺進世界盃也讓人印象深刻。」但他話鋒一轉:「但老實說你們之後就沒有什麼令人深刻的表現了,你們雖然是俱樂部層面在亞冠拿到了冠軍,但這遠遠不夠。中國國青隊、國奧隊和國家隊的成績在哪裡?這十分遺憾,而卡達這些年國字號球隊一直在進步。」
阿爾希拉比的評論可以說是一針見血,中國國字號球隊已經走了很長一段下坡路,而且還沒有止跌的趨勢。中國各級別梯隊上一次打進世界大賽還是在遙遠的2005年,那一年國青隊和國少隊分別在荷蘭世青賽和秘魯世少賽上有不錯的表現,但在那之後已經連續十五年無緣各級別世界大賽。更誇張的是,這一屆國青隊甚至還時隔25年首次無緣亞青賽,更別說世青賽了。
而卡達恰恰相反,優秀的青訓讓他們受益匪淺。他們成功殺進了最近3屆世青賽中的2屆,其中2015年世青賽他們還是以亞青賽冠軍的身份參加的。而成年國家隊甚至在2019年以黑馬之姿拿下亞洲杯冠軍,青訓投入已經逐漸收到了成果。
對於中國的青訓發展,阿爾希拉比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如果中國的俱樂部每年都能省下200萬美元,去打造一個優質的足球青訓學校,那樣可能會有不同的效果。又或者,中國可以像卡達一樣,去建立一所類似阿斯拜爾學院一樣的頂級足球學院,來培養中國最優秀的年輕足球運動員。」阿斯拜爾學院已經成為了國際享負盛名的青訓機構,他們不僅招收本土尖子,還有不少外國天才也加入受訓。巴薩的塞內加爾小將瓦格正是他們培養的優秀產品。
青訓就好像是種樹,前人栽樹後人才能乘涼。我們需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功近利,這樣中國足球才能慢慢走向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