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巨鱷中的最強者,咬合力約7噸,硬啃3米巨龜似餅乾!

2020-12-19 騰訊網

鱷魚,迄今存活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防禦、武器屬性爆表的冷血動物。現存體型最大的鱷魚是鹹水鱷,不過無論野生的還是圈養的,它們的體長最多只在6米左右。而追溯其祖上那些史前巨鱷,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若看過探索頻道《Discovery》的同學,或許都以為帝鱷是史前第一巨鱷吧?但事實上,普魯斯鱷才是真正的「鱷魚之王」。

普魯斯鱷(Purussaurus),屬於鱷目短吻鱷科下的凱門鱷亞科(Caimaninae),也叫「史前凱門鱷」,是現存凱門鱷的表哥,生活在800萬年前中新世時期的南美洲。

普魯斯鱷的化石最早在1892年被巴西植物學家巴博薩-羅德裡格斯(Barbosa-Rodrigues)發現,隨後他將其命名為普魯斯鱷(Purussaurus),模式種為巴西普魯斯鱷(P. brasiliensis)。迄今為止,古生物學家共發現有三個品種:巴西普魯斯鱷、內華爾普魯斯鱷、米蘭達普魯斯鱷。

為什麼說普魯斯鱷才是真正的「鱷中之王」呢?

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像恐鱷、帝鱷、普魯斯鱷這些史前巨鱷的體型也不斷縮水。根據眾多化石研究在配合現代鱷魚頭與身長比例,普魯斯鱷最合理的體長是10.5米、體重為5.5噸。不過已知發現的普魯斯鱷達到這個體型的個體(9個10米級)相當之多,相信它們真正的種族上限絕對不止這麼大。

帝鱷則從12米數據縮至為9米,而恐鱷的體型則比帝鱷和普魯斯鱷是明顯小一號的。根據推測,普魯斯鱷每天至少要攝食20公斤的食物,是地球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鱷魚。

「鱷魚之王」光有體型還不夠,比如帝鱷那大長嘴不能發動「死亡翻滾」,變成了漁夫,只能捕食一些大魚和烏龜,不再是生吞恐龍的恐龍殺手。從發現的化石可以看到,普魯斯鱷腦袋長度近1.5米,寬度接近1米,屬於腦袋大、鼻子短、身體粗的寬吻型鱷魚,這種鱷魚比窄吻型的帝鱷更擅長戰鬥、攻擊力更強。

根據2015年《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卷》一份研究報告,通過頭骨建模推測出普魯斯鱷的咬合力高達69000牛頓(現存地球咬合力最強的動物為鹹水鱷,16460牛頓),相當於7噸的力量,僅次於巨齒鯊,超過霸王龍。

另外研究顯示,「死亡翻滾」這招對會對頭骨產生極大的壓迫。為了解古代鱷魚的頭骨是否足以承受這種力量,科學家對16種現存的鱷魚和3種已滅絕的鱷魚進行了建模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史前鱷魚中只有恐鱷和普魯斯鱷的頭骨結構滿足使用這招的條件。

而且普魯斯鱷的下頜極其強壯,如此強的頜骨結構再加上較靠前的碎骨齒,研究人員猜測它是為了捕食大型硬殼動物,如殼長2-3米、數噸重的側頸龜(駭龜)。駭 龜是目前發現的地球史上最大的龜鱉目動物(生活在距今900至500萬年前的南美洲),根據不完整的化石推測,其體長約為5米左右(龜殼長度3.3米)、重約6噸,唯一天敵便是普魯斯鱷。

這麼大的巨型龜類可不是誰都能啃得起的,或許普魯斯鱷捕食成年駭龜,但將未成年的駭龜當餅乾一樣吃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或許普魯斯鱷生存在新生代見不到食肉恐龍的緣故,所以普魯斯鱷的名聲在一定程度上不如帝鱷及恐鱷。

儘管普魯斯鱷所處的南美洲沒有什麼天敵且食物豐富,但是它們依然在中新世晚期滅絕。讓它們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氣候變化,體型越大,越過於依賴環境,環境一旦被破壞,它們就會首當其衝。中新世晚期,亞馬遜地殼運動摧毀了普魯斯鱷的生存環境,之後便走向滅絕。而普魯斯鱷也成史前最後一批巨鱷,至此地球再沒有出現過超10米的鱷魚。(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咬合力可達7噸!4米長的普魯斯鱷突襲史前樹懶,留下46個齒痕!
    地球進入新生代後,自然生態逐漸從恐龍大滅絕事件中恢復過來。因擺脫了恐龍的壓制後,很多爬行動物迅速大型化。在長期相對保持溫暖的南美洲,依次孕育出了泰坦蟒和普魯斯鱷這樣的恐怖大殺器。發表於《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通過研究1300萬年的一塊史前樹懶脛骨化石以及化石上的46個牙齒印記,確認它是被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普魯斯鱷殺死。
  • 誰是地球史上咬合力最強者——鄧氏魚VS巨齒鯊。
    根據這些指數,人們可以對已發現的動物進行排名,因為人類總是崇拜最強者,所以排名第一的最受人關注。在咬合力這項指標中,有兩種古生物被稱為「咬合力之王」。一種是最強的硬骨魚類——鄧氏魚(Dunkleosteus),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3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11米,重量可達6噸,咬合力可達5.5噸,是泥盆紀時代最大的海洋獵食者,同時也是寒武紀到泥盆紀時期之間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魚類,其主要獵物是有硬殼保護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是當時的頂級掠食動物,鄧氏魚的外貌,給人以異常兇猛的感覺。
  • 史前巨熊的體型有多大?最大可達兩噸!
    而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可是一種龐然大物,頭骨長度有52釐米,估計體重可達1.1噸,肩高可達1.7米。在密蘇裡州的一個史前洞穴裡發現了4.6米高的抓痕,據專家分析這是一隻站起來足有3.7米高的巨型短面熊留下的。巨型短面熊是北美有史以來最大的熊類,也是當時北美佔優勢的熊類。
  • 地球史前十大怪物,棘龍第一
    一項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研究,推測棘龍是陸地動物,但也偶爾會在水域中棲息,類似北極熊,不過,最近的證據表明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能遊泳的恐龍。根據最近的估計,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甚至大於暴龍、南方巨獸龍。這些推算顯示棘龍身長可達13到19米,高度約為2.1至4.8米,體重約為10到18噸。
  • 「史前巨魚」有多強?海洋絕對霸主,統治史前海洋生態2000萬年
    「史前巨魚」有多強?海洋絕對霸主,統治史前海洋生態2000萬年 現在說起海洋裡面的霸主可能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鯊魚,鯊魚的殺傷力和體型都非常大,很多海洋中的生物都十分懼怕鯊魚,在遠古時期也應當如此。然而實際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海洋的絕對霸主是「史前巨魚」,這種魚在史前的時候就統治海洋生態長達2000萬年,但是現在這種魚已經滅絕了,那麼這種史前巨魚到底有多強呢?史前巨魚聽名字就知道其有多可怕,這種魚距今大約有3.6億年,從一些照片和模擬畫面可以看出史前巨魚是一種非常兇惡的魚,這種魚一般會有10米左右長,它們的體重可以達到2噸左右。
  • 澳洲發現新種史前巨鱷,至少5米長,可捕食巨型有袋動物!
    在更新世時期,澳大利亞的陸地上曾生活著三噸重的袋熊、站起來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和不會飛的牛頓巨鳥等大型動物,同時河流裡也有巨鱷橫行,伏擊前來喝水的巨型動物。後來科學家在研究更新世的鱷魚化石時,因化石碎片過於多樣最後歸為馬氏鱷亞科沼王鱷屬(Pallimnarchus)。
  • 長18米重48噸的史前霸主,在它的時代,海洋就是人類禁區
    但其實大白鯊並非是海洋中最強悍的獵食者,虎鯨要比大白鯊強悍的多,虎鯨才是海洋之王,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但是虎鯨天生就比較聰明,在野外從來沒有發生過襲擊傷人的事件,並且它們還會保護落水的人類。畢竟鯊魚是真的魚,而虎鯨是哺乳動物,和人類的親緣關係可能更近一些。
  • 史前最大動物排行榜,排名第一是海洋生物,霸王龍都排不上名次
    史前最大動物排行榜,3億年前的巨大蜻蜓只排第八,第一是誰?   世界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生物,種類繁多。在我們目前的世界中,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體積比較小的動物,最大的動物也就算是鯨魚了,而在史前的地球上有很多體型巨大無比的生物,但很多都是從一些化石中推斷出來的。
  • 連霸王龍都怕的史前巨鱷真的存在嗎?
    連霸王龍都怕的史前巨鱷真的存在嗎?這是一幅很有名的古生物復原圖,作者是大神勞爾·馬丁,圖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恐鱷(Deinosuchus)和「霸王龍」(Tyrannosaurus)。正是因為這幅復原圖的廣為流傳,才給人一種恐鱷能殺死霸王龍的錯覺!
  • 南美洲發現滅絕大烏龜,重達1噸,長3米,殼上有被咬痕跡
    左挖挖右鏟鏟,他們還真沒有失望,挖到了一塊龜殼,確切地說,像一面牆似的龜殼。500萬年前,南美洲部分地區還是澤國大海,與現代海洋相比,那時所有東西都很大,大到匪夷所思,比如說這次挖到的叫Stupendemys geous的遠古巨龜,居然有3米長,重達1.1噸。我們暫且稱它為「S龜」。
  • 史前十大恐怖生物——自然界的怪獸
    第一:鄧氏魚,是一種活於泥盆紀時代(距今3.6億至4.15億年前)的古生物,長約6-7米,重量可達4噸,是泥盆紀的最頂級的掠食者,遠遠凌駕於其他動物,一切能被它咬碎的動物都是它的食物;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表明,鄧氏魚在當時的海底可以說是稱霸的地位,不折不扣的海洋霸主。
  • 中生代第一大巨鱷,可能是一個「漁夫」!
    鱷魚,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兇殘和冷血的代表,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兩億三千多萬年。相比史前鱷魚,現代鱷魚可以說是小傢伙了。在眾多恐怖的史前鱷魚中,帝鱷是其中的佼佼者。《國家地理》曾用這句話來形容它——超級巨鱷,它不與恐龍同行,因為它以恐龍為食。
  • 重慶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像蛇一樣長(組圖)
    綦江發現「史前巨蚯蚓」  巨型蚯蚓  南美森林中存在著一種巨大的蚓螈(caecilian)亞種。這種生物在恐龍時代就有了。大多數發現這種生物的報告都在巴西。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型蚯蚓,最長的可達2米多。
  • 巨齒擬噬人鯊與梅爾維爾利維坦鯨,稱霸海洋的最強掠食者
    點讚、收藏加關注,謝謝(*°°)=3今天講的是新生代的海洋掠食者:梅爾維爾利維坦鯨和巨齒擬噬人鯊。至於龍王鯨嘛……還是得介紹一下的哈。龍王鯨生存於始新世中晚期,體長11~17米。完完全全是一根大麵條。龍王鯨的食譜非常廣泛,有魚類、頭足類、小型鯊魚、王八甚至5米長的矛齒鯨。但他們依然不是頂級掠食者,在始新世的海洋中還遊弋著另一種碩大的史前巨獸。
  • 這種史前魚類,一口一個鯊魚,咬合力高達到五噸,卻沒長牙齒
    在古代世界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海洋猛獸,其中包括咬合力高達20噸的巨齒鯊,陸地恐龍霸主霸王龍,以及天空頂尖掠食者風神翼龍,但追溯到更為久遠的古生代時期,稱得上是頂尖掠食者的動物卻少之又少,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種名為鄧氏魚的史前魚類。
  • 史前最精彩的一場對決!巨齒鯊VS滄龍,誰才是海洋中的王者?
    相信很多科幻迷朋友多看過《巨齒鯊》這部電影,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支科研小組在地球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進行科考的時候,突然遭到了未知生物的攻擊,科研人員被困在海底,在開展營救的過程中,卻意外遇到了史前生物——巨齒鯊。
  • 史前巨鼠重現人間,大小堪比一頭牛,頭骨化石跟臉盆那麼大
    老鼠是一種常見的嚙齒類動物,但在史前時代,卻有一種最大的嚙齒類動物存在,它就是著名的「國父水豚」。這種水豚體長可以達到3米,體重1.5噸,跟一頭牛大小差不多!沒想到老鼠的祖先還有這麼輝煌的歷史,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 《侏羅紀世界2》上映在即 科普恐龍中的十強者 第一名完爆霸王龍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對億萬年以前的恐龍世界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霸王龍的「恐龍之王」的位置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下面我們就給大家科普下恐龍中的十強者(主要依據體長、重量、咬合力為依據)>體重 10.52噸戰鬥指數 7歷史上第二大的食肉恐龍和陸地食肉動物擁有強大的咬合力和極快撕咬速度以及如同鋼刀一樣鋒利的牙齒最大咬合力達到了12噸
  • 看起來比鯊魚更可怕的史前魚類
    根齒魚體長可達6-7米,它們最獨特的特徵在於其上下頷最前端長達22釐米的兩對牙齒。根齒魚會透過成排的利牙將獵物撕扯至適合吞下的大小而非像其他具有細齒的肉鰭魚那樣將獵物整隻直接吞入。根齒魚的皮膚印痕化石顯示它們具有巨大的板鱗,類似於現存的巨骨舌魚。
  • 撒哈拉沙漠發現史前巨型河怪,體長15米、重20噸,以巨魚為食!
    估計大部分都看過《侏羅紀》系列經典電影,或多或少對霸王龍、迅猛龍、翼龍、腕龍等快樂略有認識,相信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應該是霸王龍。不過在電影中,霸王龍被棘龍一嘴咬死,因此關於誰是「史前最強霸主」的稱號,恐龍迷們爭論不休。不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棘龍是不是最兇猛的恐龍不清楚,但它肯定是一個「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