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史前十大怪物,棘龍第一

2020-12-14 騰訊網

1、棘龍

(史前最大的食肉恐龍)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的非洲北部,約為1億1400萬年到6500萬年前。棘龍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命名。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但最近幾年發現了其它的頭顱骨、爪子、胳膊、尾錐、頭冠等身體部分的化石。目前仍不完全確定棘龍屬有一個種還是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於埃及的埃及棘龍,而第二個種是發現於摩洛哥的摩洛哥棘龍,不過,後者其有效性仍備受質疑。棘龍的背部有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經棘延長而成,長度可達2.2米,長棘之間推斷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巨大的帆狀物。然而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些長棘是由肌肉覆蓋著,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對於這帆狀物的功能,目前已有數種看法,包括調節體溫、視覺展示物。棘龍的頭顱骨長寬但是較矮,外形類似上龍類,棘龍被認為是以中型鳥臀目和蜥腳類恐龍以及魚類為食。一項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研究,推測棘龍是陸地動物,但也偶爾會在水域中棲息,類似北極熊,不過,最近的證據表明它是世界上第一個能遊泳的恐龍。根據最近的估計,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甚至大於暴龍、南方巨獸龍。這些推算顯示棘龍身長可達13到19米,高度約為2.1至4.8米,體重約為10到18噸。

2、泰坦龍

史前最大的食草恐龍)這頭巨大的阿根廷泰坦龍,其遺體化石在1986年被發現,它從頭到尾測量了大約有36.6米,可能重達近100噸。另這頭恐龍的脊椎厚度超過1.2米!雖然古生物學家聲稱已經識別出更大的恐龍,但阿根廷泰坦龍已被確認為草食恐龍當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它的大小已經被令人信服的證據所支持。不過,最近在阿根廷又發現了一個尚未命名的恐龍,約39.6米長的新競爭者。

3、伶盜龍

(史前最大的猛禽),屬名在拉丁文意為「敏捷的盜賊」,是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的一屬,大約生活於8,300萬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坎潘階。伶盜龍的模式種為蒙古伶盜龍,化石發現於蒙古國及中國內蒙古等地。第二個種為奧氏伶盜龍,是在2008年被命名,化石是一個發現於中國內蒙古的頭骨。過去曾經有其它的物種,但現多已不被承認。

4、薩斯特魚龍

(史前最大的海洋生物)是種已滅絕的大型海洋爬行動物,它們身長一般可達15~21米,曾主導三疊紀和侏羅紀時期的海洋。目前已發現至少37個標本,出土於美國內華達州的盧寧組地層,地質年代約2億1500萬年前,相當於晚三疊紀的晚卡尼階。薩斯特魚龍是種大型魚龍類,而其它某些最大型魚龍類化石都被歸於該物種。

5、古巨龜

(史前最大的烏龜),又名帝龜、古海龜、恐龜、擬龜或祖龜,是一種已滅絕的海龜,亦是史上最巨大的海龜。它與現今的稜皮龜相似,都是生活在大海中的龜。古巨龜並沒有現代海龜的硬殼,它的背甲由長出體外的肋骨構成,上面可能覆蓋著皮革類的表層或角質碟片。古巨龜的喙部沒有牙齒,它吃的食物大部分都漂動在海平面附近,包括魚,水母,腐肉和植物。除了在海床上冬眠,它幾乎都不需要深潛。和現代海龜一樣,古巨龜會趁四周漆黑一片時,爬上沙灘產卵並將其掩埋。最大的古巨龜化石是於1970年代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皮耳頁巖發現,其長度高達4.1米,鰭狀肢之間距離闊4.9米。它的化石估計是屬於7千萬年前的白堊紀,當時北美洲中央是由一層較淺的海洋(西部內陸海道)所覆蓋。另古巨龜的重量估計多於2200公斤。

6、泰坦巨蟒

(史前最大的蛇) 是一個生活在古新世(約6,000至5,800萬年前)時期的無毒、肉食性爬行動物。已知的唯一物種塞雷洪泰坦巨蟒是目前最大的蛇。當把它石化的脊椎骨與現代蛇比較後,研究人員估計其全長可達13米,體重超過1100公斤,身體最粗處部位的厚度可達1米。另它平時的食物來源可能是以鱷魚為主。

7、帝鱷

(史前最大鱷魚)又稱為肌鱷、帝王鱷,是一種已滅絕的史前爬行動物。當帝鱷成長完全時,它們應該跟公車一樣長,大約9到10.5米長,另重量至少是現今最大鹹水鱷的3倍,約為4到6噸重。它們生存於早白堊紀的非洲,是曾經存活過的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直到最近,對於這種爬行動物的了解僅來自於少數牙齒與鱗甲,是由法國古生物學家艾伯特·拉伯在1940年到1950年於撒哈拉沙漠發現。然而在1997年與2000年間,另一位古生物學家保羅·塞裡諾發現了6個新標本,其中一個為帝鱷標本有將近一半的完整頭顱骨與大部分的脊柱,而其它巨鱷都只有少數局部頭顱骨,所以帝鱷實際上是最大的巨鱷。

8、風神翼龍

(史前最大飛行動物)又名披羽蛇翼龍、羽蛇神翼龍,是種翼手龍類,生存於晚白堊紀(馬斯垂克階),約7000萬年前到6550萬年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之一。它屬於神龍翼龍科,該科是先進而缺乏牙齒的翼龍類。屬名的來源是阿茲提克文明裡的披羽蛇神奎玆特克 。關於風神翼龍的生活方式有許多不同看法。因為它的長頸椎、長而缺乏牙齒的頜部,它可能是以類似鷺的方式捕食魚類,或是像禿鸛以腐屍為食,或是像現代剪嘴鷗獵食。風神翼龍被假設可用自己的力量起飛,但一旦在空中,它可能需要花大部分時間在滑翔上。在地面上時,風神翼龍可能用四肢行走。最近有些研究人員認風神翼龍的生活方式,類似陸生的鸛鳥,會在空中長途飛行。

9、山東龍

(史前最大的鴨嘴龍)意為「山東蜥蜴」,是種頭部平坦,沒有冠飾的鴨嘴龍科恐龍,歸類於鴨嘴龍科。發現於中國山東半島的王氏群,地質年代屬於晚白堊紀。山東龍是目前已知最大、最長的鴨嘴龍科恐龍之一。一個中等個體的複合骨骸保存於北京中國地質學院,該正模標本身長14.72米,頭顱骨長1.63米。山東龍重量估計約達16噸。山東龍具有長尾巴,這樣可使身體的重心維持在臀部。根據複合材料而重建的諸城龍骨架模型,身長可達16.6米。

10、雷克斯暴龍

雷克斯暴龍(最大的暴龍)又名霸王龍,是暴龍屬中目前唯一的有效物種,是一種巨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1.5-14.7米,臀部高度約4米,平均體重約9噸,最重可達14.85噸。咬合力將近6噸,相當於一隻大象的重量。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群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相關焦點

  • 史前最大動物排行榜,排名第一是海洋生物,霸王龍都排不上名次
    史前最大動物排行榜,3億年前的巨大蜻蜓只排第八,第一是誰?   世界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生物,種類繁多。在我們目前的世界中,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體積比較小的動物,最大的動物也就算是鯨魚了,而在史前的地球上有很多體型巨大無比的生物,但很多都是從一些化石中推斷出來的。
  • 原始十大兇猛動物—史前怪物科普
    6:普魯斯鱷 普魯斯鱷:生活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時期,是地球上曾經生存的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 麗齒獸是生活在二疊紀晚期的一種類哺乳爬行動物(合弓綱動物),也是第一種長有犬齒的脊椎動物,由異齒龍等類似物種進化而來。
  • 盤點史前最奇特恐龍:「香蕉頭」的副櫛龍
    原標題:盤點史前最奇特恐龍:「香蕉頭」的副櫛龍   盤點史前最奇特恐龍:「香蕉頭」的副櫛龍  來源:新浪科技查看評論棘龍:用來炫耀的鰭狀凸起  身長60英尺(約合18米)的棘龍曾是地球上最大的肉食恐龍
  • 全球十大存活至今的史前怪異魚類 不死水中怪物
    原標題:全球十大存活至今的史前怪異魚類 不死水中怪物 1、龍魚這種龍魚出現在侏羅紀時代,如今,它們被發現生長於亞馬遜河流域、非洲的部分地區、亞洲和澳洲。7、皺鰓鯊這是一種生活在深海的食肉動物,是存活至今的一種史前鯊類,是白堊紀時代的產物
  • 巨大的棘龍是不是最強恐龍王?
    巨大的棘龍是不是最強恐龍王?棘龍是著名的大型肉食性恐龍,大家總是熱衷於討論棘龍的戰鬥力是不是在恐龍中排名第一,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吧。首先,必須要說:棘龍曾經是一個傳說!在電影《侏羅紀公園3》裡,棘龍曾經單挑並且K.O.了一隻成年的霸王龍,真的是令我耿耿於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棘龍都穩坐第一大肉食性恐龍的寶座,並且被認為具有食肉性恐龍之中最強的戰鬥力,但是這已經變成了歷史。
  • 棘龍:一條扁尾巴
    目前,人類已知的恐龍種類超過一千種,遍布地球的每片大陸。在陸地上,恐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那麼在江海湖泊中,恐龍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在恐龍時代,海洋裡確實有不少名字帶「龍」的古生物,比如蛇頸龍和魚龍,但它們並不真正屬於恐龍家族。
  • 史前十大最強恐龍排名!第一霸王龍都不是他的對手!
    恐龍化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年,但直到19世紀,人們才知道地球上曾經有這麼奇特的動物存在過。 在侏羅紀時代,恐龍的種類還是有很多的,那麼誰又是裡面最強的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為什麼史前動物普遍巨大無比,而現在的動物都很小?
    本仙曾聽聞過這樣一個假說,說是在白堊紀的末期,小行星撞地球之後,揚塵帶來的漫長冬季造成大量植物死亡,導致食物嚴重不足。這直接使得大型動物幾乎全部滅絕,能挺過來的都得益於它們的體型足夠小。緊接著,地球的溫度就持續走低了,天氣也逐漸變冷,食物有限,挺過來的小動物們根本就沒有成長壯大的環境,從此,動物不再朝大型體積演化,所以發展到如今,動物的體積普遍不如史前那麼巨大。
  • 揭秘棘龍身體的秘密:用來炫耀的鰭狀凸起
    棘龍:用來炫耀的鰭狀凸起  身長60英尺(約合18米)的棘龍曾是地球上最大的肉食恐龍,個頭超過可怕的霸王龍。不過,古生物學家至今仍對棘龍最顯著的身體特徵之一的用途大惑不解:背上高約5英尺(約合1.5米)的鰭狀凸起。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雷諾(Paul C.
  • 棘龍與霸王龍那個才恐龍之王?
    這個問題有點玄乎,棘龍與霸王龍其實並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而且它們所生活的地方也是不一樣的。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龍是埃及棘龍 ,體長可達22米左右,體重可至26噸左右,這種恐怖的獸腳類食肉動物主要生活於後白堊世的北非地區,存在的時間為14400萬年前至9800萬年前。
  • 撒哈拉沙漠發現史前巨型河怪,體長15米、重20噸,以巨魚為食!
    不過在電影中,霸王龍被棘龍一嘴咬死,因此關於誰是「史前最強霸主」的稱號,恐龍迷們爭論不休。不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棘龍是不是最兇猛的恐龍不清楚,但它肯定是一個「漁夫」。棘龍(學名:Spinosaurus),也叫棘背龍,屬於棘龍科棘龍屬下一種大型獸腳類肉食龍,目前共發現2個亞種: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歷史可追溯至白堊紀的9500萬到1億年前。
  • 十大史前一億年的動物
    十大史前一億年的動物要說地球,這個孕育著無數生命的星球,目前為止,經歷了28個時代,從地球形成之初的冥古宙,也叫隱生代,距今約45.7億年。地球自形成以來總共有1.3億生物,已知的未知的不計其數。巨型史前袋鼠適應堅硬的富含纖維的植物它們長著一副短臉,眼睛前凸,一副善於運動的腳爪。身高估計有198~299釐米高,體重在200公斤左右。它們很可能生活在嚴酷、乾旱的氣候中,並且適應了堅硬的富含纖維的植物。
  • 霸王龍和棘龍誰更厲害?能在水裡生活的它,才是最強恐龍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三體-小遙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才是地球上的霸主,它們不僅種類眾多,而且分布廣泛不過,最新研究卻顯示,棘龍或許比霸王龍還要強大。考古學家最早曾在埃及發現了棘龍化石,隨後在其他地區也有了零碎的線索,只不過都無法幫助人們獲得更加完整的信息,甚至恢復棘龍的樣貌都成了問題。實際上,從確定恐龍的品種以及樣貌,科學家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直到近年來,他們終於從拼湊完整的棘龍化石中找到新的論據。
  • 5千年前的木乃伊中發現人工心臟,難道地球真的存在史前文明?
    特別是世界各地很多史前文明不斷被發現,最遠可以追溯到大約28億年之前,這也讓一部分專家認為,地球文明或許是一個輪迴,人類也極有可能並不是進化而來的,按照他們的觀點,地球存在著「淨化系統」,從地球誕生初期,地球上可能就已經出現了文明,不過當一個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就會觸發「自毀」程序,被地球清理消除痕跡,然後下一個文明出現重新開始發展
  • 史上最強恐龍排行榜,第一當之無愧
    在史前時期地球上生活著許許多多強大的恐龍,除了大型食草性恐龍外,食肉恐龍更加具有威脅力,它們性格非常殘暴兇猛,是天生的掠殺者,最出名的食肉恐龍非暴龍科恐龍莫屬了,像霸王龍、特暴龍、矮暴龍都是其中的成員,戰鬥力非常強悍。
  • 「塔裡怪物」的真身到底是什麼?因為它,七鰓鰻甚至認錯了祖先
    ,地球上誕生過無數的物種,而且發生多次的生物大滅絕。科學家們想要揭開地球上的物種演化之謎,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考古來找到不同時期的古生物化石,通過研究分析它們,來繪製梳理出不同時期地球生物的形態來。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古生物化石都可以驗明正身,比方說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末的「塔利怪物」,一直到今天,科學家們都搞不清楚它究竟是什麼。
  • 研究了60多年的塔裡怪物,身份至今是謎,它會不會是外星異形?
    作為地球上有史以來,已知的最詭異的生物,「塔利怪物」的歸類問題,其實至今都是一個謎團,上文中我們提到過,2017年科學家們否定了「塔利怪物」是七鰓鰻的猜想,近年來,又有不少研究為「塔利怪物」找到了「新身份」。
  • 「史前」美味七腮鰻身上的密碼,成為人類破解地球生命的奧秘!
    紅燒七鰓鰻,絕對的美味地球生命的起源來自海洋我是誰?來自於哪裡?這是困惑人類許久的一個話題,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從人類點滴積累的生物認知常識,出現了生物進化論,告訴人類起源於生物進化,而最早的地球生命來自於海洋,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已經有很多的生物被自然環境所淘汰,就連曾稱霸陸地的恐龍也被滅絕,人類的未來會像恐龍一樣成為化石嗎?相對於地球的年齡,人類的實力太過的短暫,人類打開自然科技之門後,科學家們發現自己了解的越多,越覺得生命的神奇。
  • 印度廢棄廟宇中,發現眾神戰車,地球可能存在史前文明?
    印度廢棄廟宇中,發現眾神戰車,地球也許存在史前文明?隨著人類科技不斷的發展,越發的對自己的起源感到了好奇,越發的對於宇宙單身地球,但是人類的這種偶然性感動的一種必然的恐懼。宇宙中有如此多的星球,為何偏偏只有地球才誕生出人類?人類和地球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難道在宇宙的外部沒有生命嗎?疑雲密布,其實一切都沒有那麼簡單。
  • 《巨齒鯊》:狂暴巨鯊撕碎深海清夢,史前怪物重立海洋規則
    以一波接一波的心理震撼感引 發觀眾深層次的恐懼,帶來命懸一線的感官刺激,弱小的人類在海洋兇鯊的地盤對峙並形成了一 種天然的強弱反差,這種極不平衡的食物鏈也帶給了創作者無盡的想像空間和海洋徵服欲,幾十年幾十部鯊魚電影都在不斷夯實這樣一種人鯊對戰模式,宣傳海報無一不是鯊魚張狂著血盆大口似要吞沒整個生物世界,在關乎生命遭遇威脅的課題下,海洋這片沒有善惡的領地從來都是弱肉 強食的生存法則,絕不會為人類留下任何漏洞,這裡的天性是地球生物經過了幾十億年生生不息的優勝劣汰之後留下的自然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