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泰坦蟒
《自然》雜誌發表過關於泰坦蟒的相關資料,是科考學家Jason J. Head等人的論文--《新熱帶界古新統發現巨型蟒蛇暗示過去赤道更熱》,在南美洲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瓜希拉半島大約6000萬年前5800萬年前的塞雷洪組(Cerrejon Formation)地層發現了一條巨大的蛇類化石。科考學家把它命名為塞雷洪泰坦蟒。
泰坦蟒為體長達9~15米的巨蟒,28條蛇中最大的8條,重約1.135噸。現(截至2012年4月)存最大的蛇,包括長約7米的森蚺(現存最重的蛇)和長約8米的網紋蟒(現存最長的蛇);而現存最小的蛇,卡拉細盲蛇,身長只有10釐米。此前最長的化石蛇,是非洲巨蟒,出土自埃及,長7—12米。泰坦巨蟒也和現代蟒蛇一樣,雌性的體型要遠大於雄性。
9、巨猿
巨猿是已滅絕的一屬猿,生存於約100萬~30萬年前的中國、印度及越南,與幾種人科在時間框及地理位置上相同。化石紀錄指步氏巨猿是最巨大的猿,站立時高3米及重600公斤。
根據對其牙齒的化學分析,可推測出巨猿是徹底的素食者,最喜歡的食物是竹子,偶爾也吃吃樹葉和果實
8、鄧氏魚
鄧氏魚,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3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11米,重量可達6噸,咬合力可達5噸,被視為泥盆紀時代最大的(海洋)獵食者,同時也是寒武紀到泥盆紀時期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魚類,其主要獵物是有硬殼保護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是當時的頂級掠食物動物。
鄧氏魚生活在較淺的海域,擁有異常旺盛的食慾,使它成為當時最強的食肉動物。主要食物為鯊魚、硬骨魚、三葉蟲、菊石、鸚鵡螺、盾皮魚等。沒有食物時還會食用自己的同類。
7:古馬陸
古馬陸是在德國東部耶那城附近所出土的部分化石,是曾生活在三億年前石炭紀時期,一種靠類固醇為生的蜈蚣,幾乎沒有視力,但嗅覺和觸覺異常靈敏。估計它有二點三公尺之長及五十公分寬,該生物是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節肢動物。
6:普魯斯鱷
普魯斯鱷:生活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時期,是地球上曾經生存的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1986年,一位加拿大古生物學家在那裡找到了近100年前就被人們命名了的可能是新生代最大的巨型鱷魚—普魯斯鱷屬中的—「巴西普魯斯鱷」的下顎化石和部分顱骨化石的碎塊。這些化石拼出新生代已知的最大的鱷魚頭骨:長2000毫米
5:駭鳥
駭鳥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的鳥類,於6200萬-200萬年前新生代的南美洲是非常普遍的獵食者。現今最接近它們的親戚是鶴科。駭鳥又名恐怖鳥,鳥型肉食類動物,跟劍齒虎同一個時期,它跟劍齒虎一樣是獨居型動物,天敵是狼群,生存於距今2700萬年到150萬年間,它們約有1-3米高 [1] 。恐怖鳥的腿骨堅硬、肌肉強壯,可以完全擊碎中等大小獵物的骨骼,然後慢慢地吸食獵物骨骼中富含營養的骨髓。奔跑速度相當快,據科學家估計,恐怖鳥跑速可達每小時97公裡,並認為駭鳥的滅絕跟狼群和災難有關。
駭鳥的體型巨大,是高階的獵食者,且與其他可怕的肉食性動物一同棲息。它們的翼演化成像肉鉤的結構,可以像手臂般伸出,能協助狩捕獵物。大部份細小及一些大型的物種相信善於奔跑。駭鳥的腳上長有利爪,它們很可能先用鉤狀的喙給獵物致命 一擊, 再用爪子將獵物殺死。它們也可能是將獵物咬住後摔打,使獵物的脊椎斷掉。
4、海王龍
海王龍(Tylosaurus)又名瘤龍、節龍,意為「有瘤的蜥蜴」,屬於滄龍科海王龍亞科,是滄龍類的一類,是一種巨大的肉食性動物。海王龍雖然不是恐龍,但是,它們與恐龍在同一時期生活,並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白堊紀大滅絕)中滅絕。
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生活在侏羅—白堊紀海洋中,長達20m,是最大的海生霸王龍。
3、鯊齒龍
鯊齒龍又名望齒龍,名字含義是「像噬人鯊的蜥蜴,屬於獸腳亞目鯊齒龍科,生活於10000萬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生存時代為白堊紀的阿爾布階到土侖階。鯊齒龍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也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一,成年的估計可達14米,體重6噸到11.5噸。體型超過了奧沙拉龍、魁紂龍,南方巨獸龍和西雅茨龍。主要特徵包括:極其鋒利並類似鯊魚的牙齒、長牙齒、大而酷似骷髏眼睛的眶前孔、較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長的頭顱骨、比例上較窄的吻部、瘦的軀幹、比例上略微短的後肢。
肉食,約14米,白堊紀晚期, 摩洛哥、埃及、阿爾及利亞,它是恐龍中最大的三種獸腳類恐龍之一,與霸王龍、南方巨獸龍同享盛名。鯊齒龍的主要特徵為:牙齒像鯊魚,齒形較薄並呈三角形以及頭骨寬度較窄。鯊齒龍學名的意思是「長著鯊魚牙齒的蜥蜴」,是到目前為止在非洲發現的
2、麗齒獸
麗齒獸,又名麗獸。2.52億年前。麗齒獸食肉,外形像狼,是首次長有犬齒的動物,這是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大重要突破。之後許多哺乳動物也長有相似的獠牙,它們能夠輕易的撕開皮肉, 就如同一把炙熱的金屬刀滑過黃油一般,它有一個稱號:「二疊紀的野狼」。
麗齒獸是生活在二疊紀晚期的一種類哺乳爬行動物(合弓綱動物),也是第一種長有犬齒的脊椎動物,由異齒龍等類似物種進化而來。麗齒獸生活於沙漠與針葉林中,具有銳利的牙齒和高超的奔跑能力,奔跑時速超過100千米。麗齒獸喜歡以二齒獸、水龍獸、麝足獸和龜類的祖先——杯龍(斯龍)為食
1、棘龍
棘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陸生肉食動物,人們形容它是霸王龍、鱷魚和鯨的集合,統治海洋和陸地,它是首個適應水生環境並捕獵鯊魚和古代鱷魚的恐龍,棘龍可以利用背上類似於鯊魚鰭狀的巨帆浮在海水上。並利用它利劍般彎曲鋒利的爪子撕碎獵物。
棘龍的頭顱骨長1.75米,外形類似上龍類,棘龍被認為是半水生動物。一項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研究顯示棘龍是已知的唯一會遊泳的肉食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