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棘龍身體的秘密:用來炫耀的鰭狀凸起

2020-12-17 和訊科技

棘龍:用來炫耀的鰭狀凸起

  身長60英尺(約合18米)的棘龍曾是地球上最大的肉食恐龍,個頭超過可怕的霸王龍。不過,古生物學家至今仍對棘龍最顯著的身體特徵之一的用途大惑不解:背上高約5英尺(約合1.5米)的鰭狀凸起。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雷諾(Paul C. Sereno)解釋說:「我認為,鰭狀凸起令棘龍的身體更重,還能用來"捕風捉影"。」

  「所以,這種身體特徵沒有給棘龍帶來任何實際好處,當然,可以用來向對手炫耀,"看看,我可能長出5英尺的背鰭,我很健康,體型也比你們大"。」塞雷諾和其他古生物學家認為,龐大的鰭狀凸起是棘龍用以建立領地、吸引配偶的重要工具。塞雷諾說:「我們的確從未在恐龍世界及以後的歲月裡見過這樣的身體特徵。它們是進化變得狂熱的典型例證。」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地球史前十大怪物,棘龍第一
    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但最近幾年發現了其它的頭顱骨、爪子、胳膊、尾錐、頭冠等身體部分的化石。目前仍不完全確定棘龍屬有一個種還是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於埃及的埃及棘龍,而第二個種是發現於摩洛哥的摩洛哥棘龍,不過,後者其有效性仍備受質疑。棘龍的背部有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經棘延長而成,長度可達2.2米,長棘之間推斷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巨大的帆狀物。
  • 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
    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棘龍(Spinosaurus)一直以來都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巨型肉食性恐龍,曾經與霸王龍爭奪最大食肉恐龍的寶座。隨著越來越多化石的發現,我們也越來越接近棘龍真實的模樣。古生物學家剛剛公布了新發現的完整棘龍尾椎,顯示它的尾巴上有寬大的鰭,能夠左右擺動,就像鱷魚一樣。
  • 巨大的棘龍是不是最強恐龍王?
    巨大的棘龍是不是最強恐龍王?棘龍是著名的大型肉食性恐龍,大家總是熱衷於討論棘龍的戰鬥力是不是在恐龍中排名第一,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吧。首先,必須要說:棘龍曾經是一個傳說!儘管我們已經發現了大量的棘龍化石,但是卻從來沒有發現過棘龍的後肢部分。直到2014年,古生物學家研究了一隻保存了部分後肢的棘龍化石,然後發表了一篇爆炸性的論文:棘龍的後肢其實很短,比前肢長不了多少。所以最新的棘龍復原從原來的兩條大長腿變成了兩條小短腿。原來雙腳站立的高大棘龍現在只能以四肢在地面上緩慢行走,身高和身體強壯程度也大大縮水。
  • 手上青筋凸起明顯,是因為身體差?凸起部位不同,或暗藏不同病情
    而青筋較為明顯的朋友,能夠在手上明顯看到凸起的情況,看起來很嚇人,同時也很容易會影響到美觀。通常你可能會發現,身體較為瘦弱的人,其青筋會明顯凸起。那麼,為什麼有人手上青筋明顯凸起?它是身體差的表現?今天告訴你答案!為什麼人的手上會有凸起的青筋?
  • 最新照片顯示,座頭鯨會用鰭狀肢趕鮭魚
    近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吹完泡泡網後,兩隻座頭鯨用它們的鰭狀肢在氣泡網裡製造了第二個屏障,它們上下移動鰭狀肢,引導魚類向它們張開的嘴巴中遊動。 結果表明,座頭鯨用鰭狀肢驅趕鮭魚有三個原因:誘捕鮭魚;攪動海水以引導方向;為了將鮭魚嚇到蹦出水面,會露出它們鰭下的淺色部分,這種行為只有在陽光充足的時候才會發生。 科斯瑪開玩笑地把最後一種策略稱為「一網打盡」,因為有一段視頻顯示,一隻座頭鯨在遊向鮭魚時,其胸鰭在頭頂呈V字形伸展。
  • 棘龍:一條扁尾巴
    作為「棘龍專業戶」的他們,找到了一條棘龍的側扁的大尾巴,並聯合哈佛大學模擬測算出:這條尾巴能產生巨大推進力——說明棘龍可以在水中生活。這一新發現終於證明了世界上真的存在水生恐龍[1]。棘龍外貌復原圖 | Wikimedia Commons,Mario Lanzas / CC BY-SA耽擱棘龍發掘的…是二戰?
  • 科學家發現億年前會遊泳棘龍化石 骨骼完整(圖)
    據BBC,一副巨大化石在位於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上被挖掘出土,而它的主人正是生活在1億4千萬至1億6500萬年以前的棘龍。化石的完整程度之高,就連科學家也是前所未見,骨齡達到9500萬的殘骸更是證實了研究人員長期以來的假設:棘龍不僅是已知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還是最早會遊泳的恐龍。棘龍像划槳一般平整的腳以及如同鱷魚腦袋頂上的鼻孔成為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圖為與實物大小一致的棘龍模型。
  • 棘龍與霸王龍那個才恐龍之王?
    這個問題有點玄乎,棘龍與霸王龍其實並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而且它們所生活的地方也是不一樣的。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地球上最大的食肉恐龍是埃及棘龍 ,體長可達22米左右,體重可至26噸左右,這種恐怖的獸腳類食肉動物主要生活於後白堊世的北非地區,存在的時間為14400萬年前至9800萬年前。
  • 動物知識普及——絲條長鰭笛鯛
    絲條長鰭笛鯛,拉丁學名為Symphorus nematophorus (Bleeker,1860),又叫曳絲笛鯛,英文名Chinamanfish ,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目、鱸亞目、笛鯛科的一種動物。
  • 你真的了解花鰭海豬魚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花鰭海豬魚,拉丁學名是Parajulis poecile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5),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鱸形目(Perciformes)、隆頭魚亞目(Labroidei)、隆頭魚科(Labridae
  • 霸王龍和棘龍誰更厲害?能在水裡生活的它,才是最強恐龍
    不過,最新研究卻顯示,棘龍或許比霸王龍還要強大。考古學家最早曾在埃及發現了棘龍化石,隨後在其他地區也有了零碎的線索,只不過都無法幫助人們獲得更加完整的信息,甚至恢復棘龍的樣貌都成了問題。實際上,從確定恐龍的品種以及樣貌,科學家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直到近年來,他們終於從拼湊完整的棘龍化石中找到新的論據。
  • 最新化石證據表明,棘龍或是一類非常適合水中生活的恐龍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給出答案稱,研究人員對一塊保存完好的埃及棘龍屬(Spinosaurus aegyptiacus)尾部化石的分析得出結論——棘龍和其他非鳥恐龍不一樣,可能是一類非常適合水中生活的恐龍。棘龍也是一類非常成功的大型捕食性恐龍,其化石記錄的時間跨度在5000萬年以上。
  • 仔細觀察魚的眼、鱗、鰭,尾等特徵處,一般錯不了
    珠鱗:鱗片向外凸起,排列整齊且粒粒清晰,沒有掉鱗者為佳;如珠鱗不整齊且掉鱗者為次品。正常鱗:排列整齊、體表光滑者為佳。背鰭:如果是高頭種,具有完整而無殘缺的背鰭,鰭條要硬朗發達,挺直如帆,以高而長者為佳。
  • 長鰭鱲之美!
    這次出行我非常滿意,不僅見到的野外原生魚種類比以往都多,而且長鰭,寬鰭,馬口的發色大公魚都有拍到,尤其是長鰭鱲的交配以及雄魚之間的追逐行為,拍了非常多的視頻。先上拍的最多的長鰭鱲吧,選了二十幾張比較滿意的。都是國產冷水魚,拍攝地點不便告知,請諒解。
  • 蔡英文炫耀「秘密武器」 卻遭打臉,「以武拒統」絕不姑息
    蔡英文在社交網絡上發文和臺灣民眾分享這次演習的「一個重要改變」,那就是此次臺軍演習將會有「秘密武器」登場,臺媒對此進行了大肆宣傳報導。然而最終誰也沒有想到,蔡英文所炫耀的「秘密武器」,其實是美國二戰時期就使用過的武器,對現在的軍事技術來說,明顯已經過時。
  • 《侏羅紀世界2》搞笑卡通,霸王龍手短好囧,網友:棘龍好棒
    網友:棘龍好棒,白堊紀的捕魚能手因為手長也著實在許多方面比霸王龍方便多了。《侏羅紀世界2》粉絲畫了一張霸王龍的擬人化圖像,正在上衛生間的T-Rex因為手短拿不到紙巾,看著T-Rex憤怒地顫抖著的小前爪,真是為它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