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英雄謝晉元壯懷激烈
近日,電影《八佰》火遍大江南北,全團八佰(實際414)名戰士在團長謝晉元的率領下,堅守四行倉庫,奮勇抗擊日軍,顯示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堅強鬥志,感人至深。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國軍裝備落後,但在愛國精神的感召下,廣大將士頑強反抗,粉碎了日軍企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到了10月20日,由於日軍不斷增兵,對國軍展開戰略包圍,國軍被迫撤退。
為掩護國軍大部隊撤離,10月26日,謝晉元奉命率524團一營駐守四行倉庫阻擊日軍。
這註定是一場以少敵多、不可能勝利的戰鬥,但是全營將士抱著與四行倉庫共存亡的決心,奮勇殺敵,多次擊退日軍進攻,堅持了四天四夜。
四行倉庫附近有兩個巨型煤氣儲氣罐,又和各國租界僅隔著一條窄窄的蘇州河。如果日軍久攻不下,採取報復手段——炸掉儲氣罐,各租界的洋人必定要遭殃。
於是,租界當局就脅迫國民政府希望撤走四行倉庫的孤軍。
在租界當局的調停下,國民黨高層認為四行倉庫保衛戰基本達到了作戰意圖,於是下令謝晉元撤兵。軍令難違,30日深夜全營撤入租界。
按照計劃,謝晉元等將士撤入租界後,會經滬西返回部隊。可是,租界當局迫於日軍壓力,強行將謝晉元及部下解除武裝,羈留在一片空地,以鐵絲網圍住,由白俄士兵看守。
廣大將士雖然被解除了武裝,但是仍然每天出操訓練,這種困境之下永不屈服的精神,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也讓日軍恨之入骨。
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像往常一樣帶兵操練,但是士兵郝鼎誠、龍耀亮、張文清、張國順四人缺席,謝晉元前去查問,結果四人突然掏出匕首蜂擁而上……
謝晉元慘遭殺害,年僅37歲。有人說,這四名戰士是被日本人收買,也有人說是受汪精衛偽政權指使,但因為缺乏證據,存疑。
02、女文青凌維誠情定英雄
消息傳出後,各界人士悲憤難平。但最為悲痛的還是謝晉元的妻子凌維誠。
凌維誠,1907年出生於上海徐家匯一個殷實的商人家庭,共姐妹三人,她排行老二,1924年畢業於務本女中(今上海市第二中學),1927年畢業於上海東南體專音樂專業。凌維誠長相清秀,彈奏風琴、拉小提琴、吹簫、唱歌樣樣在行,是一名標準的文藝女青年。
謝晉元與凌維誠是在一次婚禮上結識的,當時兩人分別是伴郎和伴娘。
二人一見鍾情,但是凌維誠的母親十分反對這門婚事。因為當時的中國,兵荒馬亂,戰火不斷,嫁給軍人有相當大的風險。
凌維誠不顧母親反對,認為謝晉元就是自己的一生所愛。
一年後,謝晉元在北伐戰爭中受傷,在漢口醫院治療。凌維誠聞訊,十分焦急,特意從上海趕到漢口,照顧病床上的謝晉元。
1929年,謝晉元、凌維誠在漢口大華飯店結婚。婚後二人感情甚篤,共生育四名子女。
隨著中日矛盾日益加劇,戰爭一步步迫近。為了妻兒安全,1936年春節過後,謝晉元親自將妻兒由上海送回廣東梅州蕉嶺老家。
臨別之際,謝晉元對凌維誠說:「等到抗戰勝利那一天,我親自把你們接回上海。」
誰知這一別竟成永訣。
03、文藝女青年變成鄉野村婦
1936年10月,凌維誠在梅州蕉嶺農村生下最小的兒子謝繼民。
按照蕉嶺客家風俗,男人是不下田的,耕田種地都是由家裡的女人負責。加上公公已經年邁,也無法擔負農活,凌維誠便成了家裡唯一的勞動力。謝晉元的哥哥去世得早,妻子留下一個年幼的女兒離家出走,凌維誠將這個可憐的女孩收養過來,視若己出。
這樣一來,公公婆婆,加上五個孩子,一家八口人的吃飯問題都要靠凌維誠種田來解決。
雖然謝晉元也寄來一些錢,但只是杯水車薪。
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凌維誠脫下旗袍高跟鞋,摘下了首飾細軟,穿上當地農婦的粗布衣衫,從頭開始學做家務和種地。
從播種插秧、澆水施肥到耕耘收割,凌維誠一個個學來,生活的艱辛讓她從十指不沾灰的上海小姐蛻變成了一個面目黧黑的農婦。
磨難壓不垮凌維誠,因為她一直期盼著前方傳來捷報,期待丈夫平安歸來。
沒想到,最終等到的卻最噩耗。
1941年秋天,凌維誠拿著國民政府發放的撫恤金5萬元法幣,在蕉嶺買下三畝地,省吃儉用維持生活。
04、凌維誠俠肝義膽護老兵
抗戰勝利後,凌維誠賣掉田地,帶著孩子回到闊別十年的上海,開始新的生活。
凌維誠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女人,當她得知當年死守四行倉庫的壯士有不少人流落街頭生活無著時,她就登報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抗日將領謝晉元遺孀抵滬,下榻新新旅社。
第二天,有上百名孤軍老兵找到旅館,看著這些孤苦無依的老兵,凌維誠毅然決定替謝晉元擔起責任,她找到上海市政府、又趕到南京面見宋美齡,希望這些老兵能得到妥善安置。
當時上海鐵路局的局長曾經是謝晉元的同學,於是凌維誠通過他把七八個老兵安排做了鐵路警察;有的老兵會開車,凌維誠就把他們安排進企業當司機……
為了這些老兵,凌維誠動用了一切能動用的關係。
然而凌維誠自己一家人卻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1948年後,由於內戰影響,物價飛漲,凌維誠一家的生活更加困頓。
原孤軍連長李春林把原來的孤軍營地加上謝晉元墓地周圍的六十畝地圈起來,供外地難民使用,每月每戶交一兩鬥米作為租金。看到凌維誠一家生活艱難,李春林打算把這部分租金全部交給凌維誠,但凌維誠只是拿出一部分作為家用,剩下的還是分發給孤軍,補貼他們的生活。
解放後,凌維誠在上海一家服裝廠上班,直到1973年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謝晉元、凌維誠的孩子都很爭氣,他們都考取了大學,畢業後為國家建設做出了貢獻。
1991年1月,辛苦奉獻了一生的凌維誠在醫院病逝,按照其遺囑,子女們將她安葬在謝晉元墓旁,二人相伴長眠。
關山說歷史,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如果您覺得還不錯,敬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