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維誠:電影《八佰》四行保衛戰背後的上海女人,從女文青到農婦

2020-12-19 關山說歷史
電影《八佰》劇照

01、英雄謝晉元壯懷激烈

近日,電影《八佰》火遍大江南北,全團八佰(實際414)名戰士在團長謝晉元的率領下,堅守四行倉庫,奮勇抗擊日軍,顯示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堅強鬥志,感人至深。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國軍裝備落後,但在愛國精神的感召下,廣大將士頑強反抗,粉碎了日軍企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到了10月20日,由於日軍不斷增兵,對國軍展開戰略包圍,國軍被迫撤退。

為掩護國軍大部隊撤離,10月26日,謝晉元奉命率524團一營駐守四行倉庫阻擊日軍。

這註定是一場以少敵多、不可能勝利的戰鬥,但是全營將士抱著與四行倉庫共存亡的決心,奮勇殺敵,多次擊退日軍進攻,堅持了四天四夜。

四行倉庫附近有兩個巨型煤氣儲氣罐,又和各國租界僅隔著一條窄窄的蘇州河。如果日軍久攻不下,採取報復手段——炸掉儲氣罐,各租界的洋人必定要遭殃。

於是,租界當局就脅迫國民政府希望撤走四行倉庫的孤軍。

在租界當局的調停下,國民黨高層認為四行倉庫保衛戰基本達到了作戰意圖,於是下令謝晉元撤兵。軍令難違,30日深夜全營撤入租界。

按照計劃,謝晉元等將士撤入租界後,會經滬西返回部隊。可是,租界當局迫於日軍壓力,強行將謝晉元及部下解除武裝,羈留在一片空地,以鐵絲網圍住,由白俄士兵看守。

廣大將士雖然被解除了武裝,但是仍然每天出操訓練,這種困境之下永不屈服的精神,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也讓日軍恨之入骨。

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像往常一樣帶兵操練,但是士兵郝鼎誠、龍耀亮、張文清、張國順四人缺席,謝晉元前去查問,結果四人突然掏出匕首蜂擁而上……

謝晉元慘遭殺害,年僅37歲。有人說,這四名戰士是被日本人收買,也有人說是受汪精衛偽政權指使,但因為缺乏證據,存疑。

彈痕累累的四行倉庫
如今的四行倉庫周邊,一邊是滄桑,一邊

02、女文青凌維誠情定英雄

消息傳出後,各界人士悲憤難平。但最為悲痛的還是謝晉元的妻子凌維誠。

凌維誠,1907年出生於上海徐家匯一個殷實的商人家庭,共姐妹三人,她排行老二,1924年畢業於務本女中(今上海市第二中學),1927年畢業於上海東南體專音樂專業。凌維誠長相清秀,彈奏風琴、拉小提琴、吹簫、唱歌樣樣在行,是一名標準的文藝女青年。

謝晉元與凌維誠是在一次婚禮上結識的,當時兩人分別是伴郎和伴娘。

二人一見鍾情,但是凌維誠的母親十分反對這門婚事。因為當時的中國,兵荒馬亂,戰火不斷,嫁給軍人有相當大的風險。

凌維誠不顧母親反對,認為謝晉元就是自己的一生所愛。

一年後,謝晉元在北伐戰爭中受傷,在漢口醫院治療。凌維誠聞訊,十分焦急,特意從上海趕到漢口,照顧病床上的謝晉元。

1929年,謝晉元、凌維誠在漢口大華飯店結婚。婚後二人感情甚篤,共生育四名子女。

隨著中日矛盾日益加劇,戰爭一步步迫近。為了妻兒安全,1936年春節過後,謝晉元親自將妻兒由上海送回廣東梅州蕉嶺老家。

臨別之際,謝晉元對凌維誠說:「等到抗戰勝利那一天,我親自把你們接回上海。」

誰知這一別竟成永訣。

03、文藝女青年變成鄉野村婦

1936年10月,凌維誠在梅州蕉嶺農村生下最小的兒子謝繼民。

按照蕉嶺客家風俗,男人是不下田的,耕田種地都是由家裡的女人負責。加上公公已經年邁,也無法擔負農活,凌維誠便成了家裡唯一的勞動力。謝晉元的哥哥去世得早,妻子留下一個年幼的女兒離家出走,凌維誠將這個可憐的女孩收養過來,視若己出。

這樣一來,公公婆婆,加上五個孩子,一家八口人的吃飯問題都要靠凌維誠種田來解決。

雖然謝晉元也寄來一些錢,但只是杯水車薪。

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凌維誠脫下旗袍高跟鞋,摘下了首飾細軟,穿上當地農婦的粗布衣衫,從頭開始學做家務和種地。

從播種插秧、澆水施肥到耕耘收割,凌維誠一個個學來,生活的艱辛讓她從十指不沾灰的上海小姐蛻變成了一個面目黧黑的農婦。

磨難壓不垮凌維誠,因為她一直期盼著前方傳來捷報,期待丈夫平安歸來。

沒想到,最終等到的卻最噩耗。

1941年秋天,凌維誠拿著國民政府發放的撫恤金5萬元法幣,在蕉嶺買下三畝地,省吃儉用維持生活。

晚年的凌維誠

04、凌維誠俠肝義膽護老兵

抗戰勝利後,凌維誠賣掉田地,帶著孩子回到闊別十年的上海,開始新的生活。

凌維誠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女人,當她得知當年死守四行倉庫的壯士有不少人流落街頭生活無著時,她就登報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抗日將領謝晉元遺孀抵滬,下榻新新旅社。

第二天,有上百名孤軍老兵找到旅館,看著這些孤苦無依的老兵,凌維誠毅然決定替謝晉元擔起責任,她找到上海市政府、又趕到南京面見宋美齡,希望這些老兵能得到妥善安置。

當時上海鐵路局的局長曾經是謝晉元的同學,於是凌維誠通過他把七八個老兵安排做了鐵路警察;有的老兵會開車,凌維誠就把他們安排進企業當司機……

為了這些老兵,凌維誠動用了一切能動用的關係。

然而凌維誠自己一家人卻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1948年後,由於內戰影響,物價飛漲,凌維誠一家的生活更加困頓。

原孤軍連長李春林把原來的孤軍營地加上謝晉元墓地周圍的六十畝地圈起來,供外地難民使用,每月每戶交一兩鬥米作為租金。看到凌維誠一家生活艱難,李春林打算把這部分租金全部交給凌維誠,但凌維誠只是拿出一部分作為家用,剩下的還是分發給孤軍,補貼他們的生活。

解放後,凌維誠在上海一家服裝廠上班,直到1973年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謝晉元、凌維誠的孩子都很爭氣,他們都考取了大學,畢業後為國家建設做出了貢獻。

1991年1月,辛苦奉獻了一生的凌維誠在醫院病逝,按照其遺囑,子女們將她安葬在謝晉元墓旁,二人相伴長眠。

關山說歷史,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如果您覺得還不錯,敬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上海這堵布滿彈孔的高牆,就是當年戰鬥的見證!電影《八佰》熱映...
    你去看電影《八佰》了嗎?你去四行倉庫參觀了嗎?在電影《八佰》的海報中有一面布滿彈孔的牆《八佰》海報它的原型就是上海四行倉庫西牆隨著電影《八佰》熱映,電影中的核心場景——上海四行倉庫,也迎來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
  • 電影《八佰》熱映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延長開放時間
    新京報快訊 據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微信公眾號消息,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為滿足近期觀眾不斷增長的參觀需求,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基礎上,9月3日至10月18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將適當延長每天的開放時間,閉館時間從目前的16:30延長至18:00。
  • 電影《八佰》熱映後原址上海四行倉庫人氣爆棚 影迷特地來獻花緬懷...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有機會去上海,一定去看看四行倉庫遺址!」這是不少《八佰》影迷共同的心願。10年準備,4年製作,8月21號,電影《八佰》終於在電影院上映,僅前期點映期間,票房就已經破2億,這部影片引發觀影熱潮還在繼續,而隨著電影《八佰》熱映,連帶著真實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也迎來參觀客流高峰。電影上映以來,紀念館的每日平均客流量是之前的兩倍,已達到了上限。
  • 83年前的今天,影片《八佰》所反應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結束
    歷史上的今天 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掩護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
  • 電影《八佰》帶火四行倉庫 每日2520個名額提前三四天預約一空
    近日,隨著電影《八佰》上映,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成熱門打卡地點。8月2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四行倉庫紀念館了解到,目前該館仍實行提前預約制,每天共2520個參觀名額。工作人員透露,隨著電影《八佰》熱映,紀念館迎來參觀潮,「最近這段時間的話,至少需要提前三四天預約才能約到。」
  • 《八佰》的十個小知識——寫在《八佰》點映之後
    這個問題其實原本不值得回答的,因為如果真的美化了,廣電根本不可能給《八佰》過審,搞不好是要掉烏紗帽的。 八佰壯士守四行是在謝晉元的指揮下完成的,跟孫元良沒關係,這垃圾早跑了。在《八佰》裡,他僅出現在開頭的背景字幕,除此之外,電影對此人再無提及。
  • 銘記| 電影《八佰》中的硬核營長是天津人!
    《八佰》帶動電影院線從疫情中重啟的同時,也再次將觀眾帶回到那個悲壯的場面。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名壯士在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對抗三十萬日軍,浴血奮戰四天四夜。他最濃墨重彩的就是『四行倉庫保衛戰』那四天四夜,他帶領戰士們孤軍奮戰,真是長了中國人的士氣。」 王敬模告訴記者,後來楊瑞符將這段戰鬥經歷寫成連載文章《孤軍奮鬥四日記》,於1939年6月12至27日發表在四川省合川縣《大聲日報》上。「別看他一直當兵打仗,但很有文採,《孤軍奮鬥四日記》寫的非常生動,記錄了很多感人的細節,這也成為我們這些史學研究者研究「八百壯士」和「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珍貴史料。」
  • 電影《八佰》上映,利川這名抗戰名將的故事被搬上大熒幕!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影片講述了淞滬抗戰中著名的上海四行倉庫四天四夜保衛戰。利川抗戰名將陳樹生就是在這場戰役中壯烈犧牲的。該影片中,陳樹生的角色由著名演員鄭愷扮演。電影劇照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在10月28日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日軍一組十幾人的小分隊潛至四行倉庫樓下,企圖安裝炸藥,進行爆破。陳樹生身上捆滿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進了日軍突襲小隊之中,與十幾個日軍同歸於盡。陳樹生犧牲時年僅21歲。
  • 「四行倉庫下方沒有河流,八百壯士沒有一個逃兵」——電影背後你不...
    來源:國際金融報一部電影,使一家紀念館一夜之間成為「爆款」景點。電影《八佰》上映兩個月,票房已破31億元。在剛過去的國慶小長假,上海共接待遊客883萬人次,同比恢復75%。八百壯士沒有一個逃兵電影《八佰》中蘇州河兩岸天壤之別的畫面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歌舞昇平與硝煙滾滾之間僅以一條河流為界。淞滬會戰進行到最後關頭為何選擇四行倉庫為堅守點?這是當時戰役決策層在深度思考後做出的決策。
  • 電影《八佰》曝「亂世眾生」版預告
    2019年最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巨製、管虎導演最新力作《八佰》發布「亂世眾生」版預告,影片聚焦抗日戰爭中日首次正面交鋒——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上海最後的防線,預告真實再現了82年前那場被圍觀的戰爭,南岸與北岸一河之隔,遙遙相望,相隔的卻是生與死的距離。
  • 白楊SEO:聊聊《八佰》電影的一點觀後感
    看完了電影《八佰》,談談我的觀後感,以及為什麼我想把它推薦給你。先說下《八佰》電影主要內容是啥?來自百度百科:故事原型為 1937年 發生於上海的 四行倉庫保衛戰 ,此戰為 淞滬會戰 最後一役。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 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 孤軍奮戰4晝夜 ,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為壯聲勢,四百多人對外號稱八百人。簡稱 《八佰》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根本不知道八佰是啥?如果你還沒看過電影,也沒有在抖音以及各種自媒體、新聞看到過,你肯定也不知道,對吧?
  • 《八佰》:一場炮火淬鍊出的人生戲臺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超過兩億的電影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八佰》先是一部戰爭片,然後才是歷史片,但絕對不是一部紀錄片。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歷史本來就眾說紛紜,存在很多種說法,而《八佰》不過是在採取一種相對可信說法的基礎上,藝術化的再次創作。它不是還原歷史的教科書。電影沒有美化國民黨,也沒有描寫孫元良,因為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八佰》的重點。它的重點在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眾生相。
  • 看完《八佰》之後感想
    目前電影最火,評論最多的是《八佰》,講述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寇抓緊了侵略中國的步伐,他們一路由華北直撲西北,另一路直奔華東地區,與中國軍隊在上海遭遇,淞滬會戰就此展開。戰事進行到十月底,中國軍隊已經開始節節敗退。駐守閘北區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奉命撤出戰場。為了讓大部隊順利離開,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第一營奉命斷後。他們在副團長謝晉元的帶領下駐守四行倉庫,執行阻擊日軍的任務。當時駐守在四行倉庫的官兵只有423人,但是後來在媒體宣傳上一直稱他們是「八百壯士」。
  • 電影「八佰」背後的故事
    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800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 這部劇的原計劃是在2017年的1月開機,但後來因為布景,搭景耗費了很長時間,最終推遲到了十月份,還將寧波白沙的拆遷地決定為淞滬會戰的場景取景地。
  • 二刷《八佰》,解讀20個你最該注意的細節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超過兩億的點映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要明確的是,《八佰》先是一部戰爭片,然後才是歷史片,但絕對不是一部紀錄片。四行倉庫保衛戰這段歷史本來就眾說紛紜,存在很多種說法,而《八佰》不過是在採取一種相對可信說法的基礎上,藝術化的再次創作。它不是還原歷史的教科書。電影沒有美化國民黨,也沒有描寫孫元良,因為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八佰》的重點。它的重點在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眾生相。
  • 從四行倉庫保衛戰,盤點國軍四大德械師
    前幾天《八佰》上映,電影聚焦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抗多,堅守四天四夜的故事,其部隊原型正是鼎鼎大名的德械第88師。四行倉庫遺留下來的滿目瘡痍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國軍戰鬥力最強的莫過於4大德械師:教導總隊、第87師、第88師和第36師。
  • 浙江「八佰壯士」之子:沒看電影 想去四行倉庫看看
    圖為章渭源79歲生日照 章學民供圖 中新網金華9月9日電 題:浙江「八佰壯士」之子:沒看電影 想去四行倉庫看看作者 嚴格 江楊燁 奚金燕「我想去四行倉庫看看」,這是68歲的浙江金華蘭溪人章建民的願望。當記者問及是否有去看電影《八佰》,他說還沒有,但他更想去父親戰鬥過的地方看看。圖為章曉虎在淞滬抗戰紀念館拍攝的印有章渭源名字的紀念磚 章曉虎 攝章渭源長眠之地就在章建民家的附近。
  • 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英勇赴義,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今年有一部深受關注的電影,那就是《八佰》這是一部非常熱血的電影,而且更是大製作。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在1937年的時候,淞滬會戰臨近結束,但是上海已經瀕臨淪陷了。面對這場戰爭,國人奮起抵抗,頑強的精神就像是我們的國旗一樣鮮豔,這場戰爭被後人稱之為「四行倉庫保衛戰」。
  • 電影《八佰》盪氣迴腸,使人潸然淚下,但與真實歷史有多少出入?
    經不住網上鋪天蓋地的好評,一家三口全體出動到影院現場觀看了抗戰劇《八佰》。故事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參加這場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在4天內抵禦了日軍的進攻,順利撤回了上海租界,此戰振奮了因前不久淞滬會戰失利而下降到極點的中國軍民的士氣。
  • 《八佰》背後那些真實的故事,戰士們最後的結局
    最近,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好評如潮。許多人被感動的一塌糊塗,影片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一支中國軍隊留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掩護大軍撤離的故事。那麼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