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關注公眾號:《網易輕鬆一刻工作室》】
這是一群在尼泊爾的小孩,他們大都皮膚黝黑,骨瘦如柴,不知胖為何物,如果其中有小朋友長得又高又壯,那只有一種解釋:他們家有錢,有好吃的!
再看看上世紀50、60年代鬧饑荒,人們吃飽了都是一種奢侈,更別提吃好了,所以那個時候的國人,很多也面黃肌瘦的。
我們由此得出一個結論:當時,胖是富人的專利。
但是現在,情況完全變了,反過來了。
這是世界肥胖地圖,肥胖率的排名中,第一是最富有的國家:美國。但這真的能證明「富=胖」,這個傳統結論嗎?
從地圖來看,美國的肥胖率約33%。除美國之外,英語系國家廣泛中招,排名前三的還有肥胖率27%澳大利亞和25%的英國。
在美國,窮人孩子嚴重肥胖症發病率要比富家子弟高出70%。無獨有偶,英國的情況也類似。
因為窮人大都處於吃不飽或者剛好餬口的狀況,根植在基因裡對食物的渴望從未間斷過,好不容易熬到可以放開肚子吃的階段,當然要把欠下的食慾都補上來。
所以,肥胖反而成了窮人的疾病。
看美劇的朋友們會發現,劇中好多胖子啊,還胖的那麼誇張。
美國的胖子確實不少。
在美國的超市,你能發現「萬物皆可凍」,除了常見的各種的肉類,披薩、漢堡、牛肉飯、炒飯等等都能凍起來。
它們都便宜到讓人懷疑人生,10美元49聽易拉罐裝碳酸飲料,甚至比賣的瓶裝水都要便宜;2~3美元就能買上一大桶哈根達斯;10隻雞翅不到1美元;整隻烤雞隻要4.99美元……
為了降低保鮮成本,速凍食物中往往會加入大量的人造原料、鹽、合成化學劑以及精加工果糖。
這些食物雖然不健康,但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效率,讓大多數美國人想吃就吃,想胖就胖,他們也能負擔的起。
而健康的蔬果,價格卻高一截,有時候買兩個漢堡的錢,僅僅只夠買一把菜,這讓很多經濟拮据的人只能放棄果蔬食物轉而選擇快餐。
當操持生活花費太多精力時,窮人也騰不出時間來關心體重。窮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也難有身材管理的觀念和知識。
所以,胖很容易,瘦卻要花更多的錢。
這麼一來,肥胖在大多數人眼中成為了「窮」、「自我管理差」的形象。
並且,胖人在日本韓國普遍被人瞧不起,找工作都要受歧視。吃的也不便宜,但凡有點自覺的都不會當胖子,無論窮人富人。
對比自身,人的境況越差,身體就越糟糕。
比如,人最痛苦的時候,往往就是最胖的時候。
這乍聽起來,很不可思議:負面情緒爆棚,痛苦得無以復加,不是應該瘦麼?
還真不是。
當你長期處於自我貶損,自我嫌棄之中,幸福感奇缺,你就會渴望食物來安慰自己。吃一點不夠,非得惡狠狠地吃,吃到肚子撐得難受,才能平復那種深切的空洞,和洶湧的恨意——對生活,對某個人,更多的,是對自己。
這麼個吃法,身材必然走樣,而越慘的人,越難減肥。
索福瑞集團的調研顯示,在中國,肥胖人口中的絕大多數,是中低收入群體。
我們不難看到,中國的精英階層的體型,已經越來越控制得當了,也越來越注重保養。但貧困階層,臃腫、超重、禿頭者的比例,顯然要大得多。
所以鐵的事實是:肥胖早已不是富貴病,而是一種新的貧困標誌。
試想一下,一個剛到北京的年輕人,沒有工作,沒有住所,只能拮据地生活著,能省則省。有時早飯不吃,有時晚餐不吃,吃飯從沒規律。
假如每天的夥食費只有10元,那他們的標準就是吃飽就行。麵包便宜,那就吃麵包。饅頭便宜,那就吃饅頭。油炸便宜,那就吃油炸。高油快餐便宜,那就吃快餐......
飲食不規律+高鹽高油+無運動+精神壓力大,他不胖誰胖?
所以在現代社會,瘦是需要成本的,其中的成本之一,就是金錢。
有人會反駁,沒錢吃健康餐,沒錢去健身房,出去跑幾圈不就好了?
可是,真正處在社會底層的人,真正的窮人,有自己的時間嗎?
他們幾乎將全部時間,都用於謀生,馬不停蹄地幹活,接二連三地兼職。
他們沒有時間自我投資,自我完善,只有常年在低薪的工作中消耗精力,消耗青春。
就比如說,一個承受著高壓的推銷員,在完成8小時緊張的推銷工作後,回到家,意志立即癱瘓,他只想躺著,你這時候去叫他起來進行同樣緊張的跑步,可能嗎?
所以,在現代社會,貧窮往往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包括肥胖。
學冷知識,就在《胖編小課堂》!
胖編怪聊,替代你的生理需求!網易每日輕鬆一刻工作室《胖編怪聊》出品,公眾號(pangbian163)。
本文來源:胖編怪聊 責任編輯: 蘇偉麟_NX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