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食材之一,在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中,魚不僅僅是一種菜餚,更被我們一代代的前人們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等重要場合的宴席中成為壓軸菜品。
大家都知道魚的種類繁多,與淡水魚相比,海魚的種類更是紛繁複雜,在口感和食用方法上有些不同。雖然淡水魚的種類較少,但很多魚的名字你未必能叫的出來,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那些常見的淡水魚和家常做法,看完這篇文章你終於知道了它們的名字,長知識!
1、鯉魚
相傳鯉魚是龍生九子之一,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是我們從小用到大的故事,很有教育意義。鯉魚最出名的做法當屬魯菜中的糖醋鯉魚,寓意吉祥,口味酸甜,是魯菜中的經典。
2、草魚
草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之一,四大家魚之一,物美價廉,備受百姓喜愛。草魚的做法有很多種,幹炸、清蒸、糖醋、紅燒、還有水煮。
3、鰱魚
鰱魚是中國四大家魚之一,又名白鰱、跳鰱、鰱子魚等。鰱魚適用於燒、燉、清蒸、油浸等烹調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體現出鰱魚清淡,鮮香的特點。
4、鱅魚
四大家魚之一,又叫鱅、松魚、胖頭魚、花鰱、黑包頭魚、包頭魚、黃鰱、黑鰱、麻鰱、大頭鰱、饈魚、鰫魚,大頭魚、擺佳魚、鱅頭鰱等。鱅魚的頭大,可以做魚頭湯、剁椒魚頭等,魚身可以油炸、紅燒、醬燜等。
(PS:鰱魚和鱅魚的區別在於鰱魚身體發白,魚身肉質細嫩,頭比鱅魚的要小,鱅魚顏色偏黑,肥大的魚頭是其特點。)
5、鯽魚
鯽魚比較常見,適合做湯、煎、炸、做酥魚等。
6、青魚
四大家魚之一,肉細嫩又鮮美,蛋白質含量高於雞肉,富含脂肪,魚刺大而少,是淡水魚中的上等品,很適合老人小孩食用。常見的做法有清燉、紅燒、醬燜,水煮魚等。
7、黑魚
黑魚刺少肉質滑嫩,可以做湯,黑魚可一魚三吃肉可生吃、魚皮可炸、魚頭魚骨做湯,可以紅燒等。
8、麥穗魚
麥穗魚分布極廣,幾乎所有淡水水域都有它的蹤跡。幹炸、做小魚湯是最常見的做法。
9、白條魚
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含有豐富人體所需微量元素。肉質鮮美,可燒可燉可炸,白條魚用油炸最好吃,味道酥脆,香噴噴的,吃法多樣,很受歡迎。
10、鯰魚
鯰魚肉質細膩鮮嫩,魚刺少,可以紅燒、醬燜、燉豆腐。
11、嘎牙
嘎牙又叫戈牙、黃辣丁,是常見的淡水魚,魚肉鮮美,全身就一根大刺,魚肉裡沒有小刺,所以特別適合小孩和老人食用,既可清蒸也可爆炒。
12、鱔魚
鱔魚形式蛇,所以很多人不敢吃,黃鱔和泥鰍一樣,都是生活在淤泥之中,它們倆就好像姐妹一樣。黃鱔的生存能力很強,在稻田、水溝、湖泊、河水中都可以生存。黃鱔的營養價值非常高,除了煮湯和爆炒,還可以用來煲粥,味道都一樣鮮美。
13、泥鰍
泥鰍有著「水中人參」的美譽,素有「天上斑鳩,地下泥鰍」的說法,泥鰍做不好土腥味極重,常見做法是清蒸、紅燒、幹炸、醬燜。
14、鱸魚
在古詩中鱸魚可謂出鏡率非常高,李白、範仲淹、蘇軾等都對其美味大加讚許,「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這句古詩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鱸魚的做法也很多,清蒸、紅燒、油炸都非常好吃。
15、鱖魚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說的就是鱖魚,安徽有道名菜叫臭鱖魚,可謂家喻戶曉,味鮮美,肉成蒜瓣狀。
16、銀魚
銀魚顏色晶瑩剔透,幹炸,與雞蛋混合後炒、蒸皆可,還可以與其它時蔬菌類一起做湯。
17、黃河刀魚
黃河刀魚肉質細嫩,刺多,雖然有很多細刺,但很軟,可以直接食用。最常見的吃法是香煎和油炸。
18、鱘魚
鱘魚又叫龍魚,是一種古老的淡水魚,肉質鮮美,沒有小骨頭,並且大骨頭也是軟骨,所以鱘魚老人小孩都可以放心吃!鱘魚的營養豐富,並且吃法多,清蒸、紅燒、燜燉是比較常見的。
19、馬口魚
馬口魚有桃花魚,花杈魚等多個名稱。是一種肉嫩鮮美又多刺的魚種,因刺多所以很多人敬而遠之,但烹飪後味道鮮美,非常好吃。常見的家常做法是油炸、香煎等
20、鮰魚
鮰魚又叫清江魚,無鱗少刺,肉質細膩鮮美,可以做醬燜、紅燒、烤魚,味道都非常棒。
21、鯿魚
鯿魚小刺多,肉質滑嫩且味美,腥味很小,基本都是以幹煸為主。
22、鬥魚
鬥魚,又叫叉尾鬥魚,在我國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溝、稻田到處可見。不擇食,偏愛肉食性的餌料。農村人一般很少吃鬥魚,也很不好吃。
不知道你們當地還有哪些常見的淡水魚呢?有都有哪些常見的家常做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