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才是一個人的頂級自律

2020-12-19 洞見

作者:洞見·紅妝

存錢就是一場與欲望較量的修行。

前幾天,一則名為「女白領衝動預付30多筆網購定金」的消息衝上了微博熱搜。

蹲守在各主播直播間買買買的胡某講述了自己一時腦熱、瘋狂剁手的「慘痛」經歷:

「昨晚我看直播,覺得這也划算,那也划算,頭腦一熱就付了款,結果今天中午才發現,自己竟然預付了30多筆定金……」

網友紛紛表示深有同感:「我也是這樣,一看優惠力度那麼大,趕緊下單薅羊毛,結果羊毛還沒薅到,自己的錢先沒了。」

可一時剁手、事後後悔的人,又何止胡某一個呢?

去年雙十一,四川瀘州一女子痴迷網購欠下30萬巨款,丈夫一度氣到想要跳樓輕生。

對此,有人評價道:

負債經營自己的生活、無限放大人生的財務槓槓,最終只能做空自己原本擁有的一切。

去年滙豐銀行發布了一組調查數據:

90後一代人的債務與收入比高達1850%,人均債務達12.79萬元

而最近,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

截止二季度末,中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54.28億元。

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金碧輝煌的物質文明之下,這也想買,那也想要,是人生的常態;

但購物車越來越重,銀行卡越來越輕,卻成了人生的窘態。

在這個欲望被無限放大,消費變得觸手可及的時代,我特別佩服一種人:

他們能抵禦商家的誘惑,克制自己的欲望,理智消費,堅持存錢。

他們面對時代的變化、人生的變故能夠不慌不忙、從容應對。

所謂「兜裡有錢,心中不慌」,在這個時代,會存錢比會花錢重要得多。

能夠堅持存錢,才是一個成年人的頂級自律。

01

存錢,是給未來存底氣。有人說:錢重不重要,並不在於你,而在於你什麼時候需要用到。

前段時間,好友方瓊突然發了一條朋友圈,上面只有簡單的一句「請大家幫忙救救我父親」和一個大病籌款連結入口。

我急忙問她怎麼了。

她告訴我說,她父親被確診為肺癌,治療費用高達40餘萬。

醫院裡花銷如流水,每天光治療費就得好幾千,光是治療前後的檢查檢測費用就花了6萬,靶向治療差不多要20萬,更別提後面的化療費用了。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一場病擊垮一個家。

看著被病魔折磨的父親,好友留下了悔恨的淚水。

她哽咽地說:「我這些年,也不是沒賺到錢。只是以前有父親撐著……」

好友的父母以前都是教師,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她也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家境就不錯,工作後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沒有什麼生活壓力。

基本所有的工資收入,都用在了自己身上。

商場大衣打折了,買;口紅出新色號了,買;雙十一雙十二,一鍵下單,買買買....

結果就是,當至親突患疾病時,她拿不出一分錢,只能低聲下氣地找親戚朋友借。

多少人,和方瓊一樣,忙著精緻,忙著消費。

有錢的時候,月月賺錢月月光、日日生財日日買,等到急需用錢而拿不出的時候才幡然醒悟:

原來,在未知的風險面前,銀行卡上存款的額度也許就是生命的長度。

這個世界充滿了風險和變故:

你以為身體強壯的父母還可以幫你遮風擋雨,但一場疾病,就能拖垮一個家庭;

你以為穩定的工作至少能保證你衣食無憂,但一場疫情,就讓無數人陷入失業危機。

豆瓣上「負債者聯盟」小組裡,有這樣一句特別扎心的話:

「一筆存款,也許並不能讓你實現財富自由,更不能助你走上人生巔峰。但是,當意外到來之時,沒有存款,連命都很難保住。」

是啊,生活很難,人生實苦,要想活得舒坦,得看得遠、想得寬,更得忍得住慾念、存得錢財。

明天和意外,你永遠都不知道誰先來。

現在存下的錢,就是你對抗風險的底氣。

02

存錢,就是給自己存退路。知乎上有一個熱帖,問題是:存錢的意義是什麼?

點讚最高的回答來自於華裔演員劉玉玲的一次採訪回答:

「我努力賺錢存錢,為自己建立了一個『fuck you’money。這樣,當我不喜歡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就可以有底氣甩手走人,對摺磨我的老闆說:『姐有錢,去你的吧!』」

誠然如此。

存錢的最大意義,就是留一條退路。

同樣是在工作中受委屈。

《我是餘歡水》中,郭京飛飾演的餘歡水被上司罵 「活得沒人樣」也不敢辭職;

而《創業時代》裡周一圍飾演的精英人士羅維卻敢直接拍屁股走人。

為什麼呢?

因為對毫無儲蓄的餘歡水而言,房貸、車貸、孩子的補課費都是重擔,辭職這件事,他不敢、也不能;

而對於有存款的羅維來說,眼前這份工作並不是他唯一的出路——卡裡存下的錢,就是他的退路,能為他的「任性」選擇買單。

他們二人的差別境遇,就像網絡上流傳已久的那句話說的那樣:

「存錢的最大好處,就是生活容錯率高,不管做錯了什麼都能夠及時彌補。而沒有存款、掙一分花一分,稍有差錯,下個月的房租房貸就不知道從哪裡出。」

是啊,成年人的退路,說白了,都是卡裡的錢給的。

王爾德曾說過: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畢竟,在危機四伏的時代裡,你存的錢,才是你生活中最大的安全感。

03

存錢,才是成年人的頂級自律。處在這個消費欲望被無限放大的時代裡,如何才能掌控住自己的欲望,不被消費主義裹挾呢?

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幾個存錢的小技巧。

1. 試試固定百分比存款法

為什麼那麼多的人存不住錢?歸根到底,他們對於存錢這件事,太放鬆了:

月初——「我要開始存錢了」;

月中——「這筆錢不能省,一定得花」;

月末——「下個月再存吧」。

如此循環往復,下月復下月,下月何其多。

與其如此,不如試試固定百分比存款法,「武斷」一點,比如每個月把收入的30%強制存入銀行。

幾年後,你就會感慨帳戶上的餘額,真香!

2. 警惕「破窗效應」

犯罪心理學上,有個詞叫 「破窗效應」,大意為: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存錢其實也是如此。

如果在存錢的同時,放縱自己打破儲蓄帳戶的「窗戶」而不及時收斂的話,那麼你的銀行卡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破洞」,直至最後變成一張空卡。

我身邊有些朋友,平時也會存錢,但只要看到某些東西,比如新出的手機,再比如偶像的演唱會門票,就會從辛辛苦苦存下的錢裡取出一部分來,久而久之,又「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想要存住錢,就要警惕破窗效應,非生老病死之緊急情況,絕不取出存款。

只有這樣,才能擺脫月月掙錢月月光的窘境,逐漸轉變身份,成為財富的積累者。

3. 學會開源式儲蓄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又有人說:開源節流。

總而言之,要想存錢,必先賺錢。

在強制比例存款的前提下,賺得多,才存得多。

開源節流,永遠是開源在前,節流在後,有賺才有存。

錢多有錢多的投資技巧,錢少有錢少的理財方案。

理財就是理生活,理財就是理人生,你必須為你的人生目標,確定財務支持計劃。

04

曾在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覺得頗有道理:

「存錢就是一場修行,一場與欲望較量的修行。」

深以為然。

人生一世,白雲蒼狗,花錢是本能,存錢才是本事。

唯有懂得節制自己的物慾,才能抗得了風險,控得住人生。

往後餘生,願你不為物役、不為錢惱,放下物慾去存錢。

願你卡裡有存款、心底有篤定,會賺錢,更會存錢。

與朋友們共勉。

相關焦點

  • 存錢才是硬道理,衣服還是100塊的好
    很多人認為大多數90後都很愛花錢,不愛存錢,甚至還起了一個專有名字:新窮人。事實上,大多出生1990年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外表光鮮亮麗,拿著不錯的薪水,追逐中產的品味和生活方式,雖然已經工作好幾年,但幾乎沒有積蓄可言。
  • 顏如晶一頓早飯做2小時:一個人也能好好吃飯,才是最頂級的自律
    有人說,一個人最大的自律是:一個人的時候能好好吃飯。最近一檔綜藝節目《我想這樣生活》,裡面的勇敢女青年顏如晶,大量圈粉。顏如晶在節目中提到她一個人的時候,很會照顧自己,不管多忙碌,都先好好吃飯。她曾經一頓早餐就花去兩個小時,很多人詫異,早餐不就兩個包子的事情,怎麼需要花這麼多時間。
  • 精緻的生活,來源於一個人內心的自律
    端莊的臉龐和優雅的舉止可以為一個人帶來精緻的生活。精緻的生活不僅限於有衣服穿、有錢花,還要衣服襯得起身材,錢要能夠成為自己做一切選擇的底氣。陳道明曾經說:「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釋放」。物質釋放和精神釋放是容易的,但很少做到的是節制。
  • 不自律,是怎樣慢慢摧毀一個人的?
    傍晚6點,她沒等男友回來,一個人先吃晚餐。滿滿的一碗米飯,淋上大量的蘿蔔泥跟橙醋,小舞三兩口就將拌飯吃得一乾二淨。不自律,讓一個人在渾渾噩噩、隨波逐流的日子裡,毫無意義地耗費著生命。到頭來,身體和意志力都在自我放縱種逐漸沉淪,一個人離毀滅也就不遠了。
  • 《何以笙簫默》:不與異性玩曖昧,才是婚姻中最頂級的自律
    01 懂得避嫌,才是打開婚姻幸福最正確的方式《何以笙簫默》電視中的男主何以琛,把避嫌做得淋漓盡致。他在劇中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律師,能言善辯,法律界大才子,是很多女生夢寐以求的夢中情人。當一個人真正愛上另一個人時,他會真心實意、一如既往的溫柔以待。面對其她的誘惑,他將會是鐵石心腸。三毛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異性朋友之間的的交往,要懂得保持安全的距離,不要失了分寸,過分的入侵朋友的生活。
  • 相信我,自律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看過一句名言:登峰造極的成就源於自律。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和能否自律,有直接關係。一個人,越自律,越成功。相信我,自律可以改變你的人生。人的生活是有層次的,懶散的人在低層,自律的人在高層。曾經遇到一個熟人的兒子,他向我借錢,說回家都沒有路費了。
  • 女人最頂級的自律:斷舍離
    斷舍離是女人高級的自律很多人都說要斷舍離,都說要清空生活裡無用的雜物,但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沒有搞懂斷舍離真正的意義。斷舍離不僅僅是懂得收納生活中的物品,更是一種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一種遊刃有餘的空間狀態。
  • 獨居最大的難題:一個人太散漫!如何讓自律為你的自由開道?
    她創建了公眾號「晴悅筆記」,分享她的生活方式;一個人獨居系列更是得到大家的共鳴,今天給大家分享她其中一篇《獨居最大的難題:一個人太散漫!如何讓自律為你的自由開道?》。之前寫過的一個人住系列一個人住第5年|如何利用一個人生活的這幾年脫胎換骨,完美蛻變?一個人住真的很!爽!啊!!
  • 最高級的自律,是從克制糾正他人的欲望開始的
    最頂級的自律者,不會過分去糾正他人的欲望;正如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向下兼容。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戀愛,如果一個人能讓你感覺特別愉悅,且與之聊天特別有默契,這說明了兩種可能:一、1%的可能是:你遇到了靈魂伴侶二、99%的可能是:你遇到一個高智商、高情商的人。
  • NBA最自律球員詹姆斯
    第三位 科比·布萊恩特 從少年時代算起,科比就將喬丹當做了最高的追逐目標,平心而論從硬體方面來看科比雖然也屬頂級,但終究未能超越喬丹,在這樣的前提下科比還能在他的職業生涯巔峰期無限接近於籃球之神,靠的正是勤奮以及自律。
  • 40㎡極簡日式風,一個人的自律生活,比隨心所欲更讓人羨慕!
    40㎡極簡日式風,一個人的自律生活,比隨心所欲更讓人羨慕!很多人都說,一個人的生活,想怎樣過就怎樣過,期初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總覺得成家後很多東西都變了味道,責任多了、瑣碎事也多了。但直到我看到這個單身女人的家後,才發現,原來一個人的自律生活,比隨心所欲更讓人羨慕。她家房子不大只有40㎡,不婚主義者,追求靈魂的自由但卻在生活和行為上對自己有著嚴格的約束力!每日6點起床,晚上9點準時睡覺,生活規律和諧又健康。這樣自律的人,說實在的,現在真的很少見,想必內心一定是充滿信仰的,對生活的信仰、對生命的信仰可以讓人堅定一種規律活的璀璨絢麗!
  • 什麼是自律?自律就要把普洱茶倒進杯子裡!
    師父無動於衷地繼續倒茶,學徒非常不解,這時候師父才緩緩的說:你看到了嗎?這普洱茶就好像是你的能力,普洱雖好,可一文不值的倒在了桌子上,流到了地上,沒有倒進杯子裡的普洱茶是一文不值的。同樣,作為一個人,沒有自律,不能做到自律,你的才能也將一文不值。自律就是力量,它決定了我們知識、能力、潛力的發揮程度;沒有自律,任何一種才能都只能白白浪費。
  • 自律的句子,提醒自己自律的句子,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2、當一個人自律到極致時,即便起點不高,即便受盡嘲諷,全世界依舊會為你讓路。3、自律這件事事情上,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On the matter of self-discipline, it's not IQ, but time management!4、你的壓力來源於,無法自律只是假裝努力,現狀跟不上你內心的欲望,所以你焦慮甚至恐慌。
  • 女人到底該不該存錢?原來我們一直想錯了
    所以女人要自己賺錢,這個毫無疑問;那么女人到底要不要存錢呢?有些人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根本不需要討論。因為她們認為:女人當然要存錢,不存錢哪有錢自己買房買車,經濟獨立,讓人刮目相看,獲得夢寐以求的生活和愛情。這個理論看似非常合理,但其中存在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為了存錢而錯失的東西是否值得;另一個是存了的錢後來花在了誰身上。
  • 工作9年後,我買了第1套房:女人為什麼一定要存錢
    於是我開始存錢,雖然剛開始賺的不多,但我堅持每個月存一點錢,下班後同事們大多去K歌看電影,而我卻在克制自己,不要過度消費。當我能力越來越強的時候,存款數額也越來越多。就這樣,用了9年時間我存夠了一套房子的首付,在三環的位置買了一套小兩居,開始正式進入「房奴」行列。
  • 我一年賺50w,身上卻沒有超過500元的飾品:存錢,才是富有的旗幟
    我一年賺50w,身上卻沒有超過500元的飾品:存錢,才是富有的旗幟我的一個朋友小陳,非常的有錢。他自己是從事金融這方面工作的,他的父親是房地產商,媽媽是銀行的行長。也就是獨立生活的時候,他發現了,存錢才是富有的旗幟,別的都沒有那麼重要。並且越成熟會越發現,即使自己穿50塊錢的T恤,也掩蓋不了自己有錢的事實,因此也就更加不注意外在的東西了。一、存錢要成為一種習慣我們要讓存錢成為一種習慣。有的時候公司發獎金下來,我一般都會直接花掉,根本沒有存錢的意識。
  • 關於自律的句子,讓自己自律的句子,改變自己,從自律開始!
    2、節制既高級,自律既自由。Abstinence is both advanced and self-discipline is free.3、不自律的人生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被命運反覆羞辱,卻毫還手之力。
  • 衡水孩子日常作息表,自律到讓人感覺可怕
    作為象牙塔的頂級學生,自然不必說平時的生活規律。從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全天的安排。即使在一個輕鬆的假期中,她仍然堅持要在早上5點起床。這是為了跟上學校的生物鐘。以免出現在開學後還要花一段時間來調整生物鐘,浪費精力的情況。從早上五點到晚上十一點,被她安排得忙碌而充實。休息時間只有3個小時。
  • 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自律!
    文/飛魚 山本耀司說過: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廣闊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要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自律。
  • 「夜讀」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那是因為所有看似風光的美麗背後,藏著的都是辛勤付出的汗水;所有令人羨慕的成就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人在朋友圈給自己定目標:不瘦十斤不換頭像;每天閱讀一小時;這是最後一次,我以後再也不吃垃圾食品……然而很多人在堅持了幾周甚至幾天之後,便用各種藉口埋葬了那些雄心勃勃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