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也說了,科比入行87公斤,前三冠時長期93公斤左右,2002-2007逐漸達到差不多103公斤的樣子,2007-2010基本維持在95公斤;2013年掉回93公斤;2016年退役時96公斤。
實際上,好多人都得過這一關。
————————————
巴克利有個眾所周知的傳說:1984年選秀前,費城告訴他:「我們給你的合同是一年七萬五。」而且「下次體檢前你最好控制在122公斤以下。」巴克利為了讓費城不選他,特意把自己吃到132公斤,奔赴體檢前在飛機上,還不忘一路狂啃披薩……1987年他成為籃板王時,謠傳他的體重在129公斤,1992-93季他去到太陽,鳳凰城媒體以此談論他的認真態度:「查爾斯把體重控制在了252磅(114公斤)。」到2001年他在TNT被稱出153公斤,這輩子他都沒躲開過體重的話題。
但真的:在他控制自己114公斤的那年,他確實拿到了自己僅有的一個常規賽MVP。
鯊魚亦是如此:入行時303磅137公斤,健美苗條,能飛能跑;到晚年就體重不明了。禪師和萊利偶爾透口風,說他有350磅開外,接近160公斤,但到底沒有寫實在了。2006年夏天,萊利曾說安託萬-沃克達到了274磅=170公斤,這是最可怕的天文數字。
卡爾-馬龍當年一入行,標了256磅116公斤,但看過他那些年的肌肉變化,便不難猜到:這貨晚年,起碼125公斤。魔術師入NBA那年99公斤,到1996年再次復出時116公斤——所以1996年,他只好改打大前鋒了。
不只是內線得控制體重。2013年總決賽剛結束後,萊利就說,他希望韋德恢復到96公斤——他進NBA時的體重——以便減少他膝蓋的壓力。
因為萊利是最懂此道的:他親眼看著鯊魚的體重,把自己的腳趾和膝蓋壓垮了。他看見2010年,鄧肯34歲,減了重量,增加了18尺中投,然後延長了職業生涯——這是馬刺公開的秘密。
————————————
但在NBA混,需要的還不只是減重。
曾經飛龍在天的喬丹,在27歲時也主動增重:實際上,他是現代NBA最早主動增重的球員之一。他讓訓練師蒂姆-格拉弗給他設計教程,三年之間,從90公斤提升到98公斤,重點增強肩膀、胸肌、三角肌、二頭肌和背肌。80年代的NBA,球員們依然把自己當「籃球運動員」看,而非「運動員」。練健身、拼力量,似乎該是田徑運動員或橄欖球運動員的事。針對喬丹增重,他的朋友裡就頗有反對意見:增加體重,意味著喬丹的看家法寶——他匪夷所思的速度——會被削弱。但喬丹的看法是:
「得了吧,你們又不是那個被活塞撞得死去活來的那個人!」
喬丹自己明白:在NBA生存,飛鳥過於輕逸。想從野獸對手的血盆大口裡奪食,你也得讓自己牙尖嘴利、刀槍不入才行。
————————————
2003年勒布朗-詹姆斯入行,註冊身高203公分,註冊體重109公斤。自那之後,雖然他的肌肉線條變化明顯,註冊體重卻罕有動搖。當然人民的眼睛不瞎,勒布朗看著瞞不住,於是註冊體重從109公斤羞羞答答,長成了113公斤,又鎖定不動了。可是稍微了解過他的自然明白,2003年109公斤的勒布朗還顯得身材瘦溜,2006年之後,他就已經肌肉虯結如鋼似鐵,2009年之後,已經超級賽亞人變身似的,大了一整圈兒。這時你還信他只長了4公斤麼?2009年春天,解說員巴裡說漏了嘴,說勒布朗有117公斤重,甚至說有來源稱勒布朗體重達到274磅——124公斤。
然後2014年夏天,他又宣布減重了。為什麼?因為他30歲了。
少年時,你需要多一些肌肉與人對抗;但晚年時,你需要少一點體重,好讓腿腳休息。
當然還有別的。夏天提過這茬:
前兩天,我跟一位很敬重的老師插科打諢間討論了這一點。
我:我覺得勒布朗協調性和核心力量還提升了。
彼:詹先生是很注意針對性訓練的。
我:現在的平衡感和穩定性似乎比2009年還好的樣子。
彼:那天我新請的一混血訓練師說,詹先生能做穩定的泡沫軸平板,以及瑜伽裡的倒立。業務範疇裡,這就是第一了。
我:那不跟大衛-羅賓遜和雷-阿倫一樣?
彼:相對力量、絕對力量和爆發對抗好成這樣還能做這個。而且沒晃動,不管突破變向急停急起,絕沒見他任何引起傷病的微晃,了不起。
我:雖然都說Wilt(張伯倫,嗯)身體好,論田徑肯定也是他好;但身體跟技術的結合說起來,真不如勒布朗。怪物啊。
彼:嘖嘖,想不通。
……
……
我:我對比了一下2009、2013、2015和今年的錄像。初步結論是:體重應該減了,這個都知道。平時打球,他減少了沉肩低頭,經常直著腰,步幅也小了,重心變化也少了。以前是希望一步過,2009年還經常用羅斯那種大橫跳,現在是小步幅抹住身位,連個轉身啊,撤步啊居多。
彼:等等你說誰呢,LBJ啊?
我:嗯。步子碎了,低頭少了,跳步少了,後轉身和撤步多了,投籃減少了後仰和起跳高度吧。
彼:更明白自己的身體和技術結合使用了吧。好像以前前輩就這麼說復出後的喬丹?
我:也不那麼像……
(我倆沉默了一會兒,找形容詞)
我:他現在有點像2006年皮爾斯?好偏的形容。
彼:嗨就那意思。
————————————
早上世紀80年代,專家們就在琢磨人類體能極限。比如,100米跑進9秒多少,人體骨骼就會承受不住,四分五裂。當然,如今時不時有博爾特之流的外星人或人鹿混血兒颼颼的帶風竄過,但道理確實如此:人體骨骼有極限,會承重不住。好比曹操問關羽:「馬為何瘦?」關羽就老實承認過,「賤軀頗重,馬不能載。」
人的腿腳,好比關羽的坐騎。
姚明是一個讓人悲欣交集的案例。他入行時,瘦弱,姚黑說他軟。2002-05,姚明場均14分、18分、18分,出賽82場、82場、80場。2005-08,姚明體重增加,殺傷力驚人:場均22分、25分、22分,出場57、48、55場。
2008-09季,他出賽77場,場均20分,然後季後賽就此倒下。
他是為了硬朗與血氣,透支了自己的健康與雙腳的。
十年前阿里納斯還在當紅時,博客裡曾經寫過這樣件事:他還在金州勇士時,某年10月,訓練營門口看見一胖子,細看是卡特,大驚。卡特笑稱他這一夏天快活極了,啥都沒操練。但他們表兄弟都是天賦異稟——訓練營裡半個月,能從死胖子轉成健美體型。這事至今多倫多小報揪出來扯,說卡特當年如何不訓練如何如何。
那時看來,阿里納斯的瘋狂訓練與卡特的優哉遊哉,似乎是一正一反兩個例子。但十年後,阿里納斯已經消失了,卡特還在打球呢。
誰都不會置疑阿里納斯的訓練強度,看一眼他上下肢比例,幾乎成了港漫裡的熱血肌肉怪。結果?他的膝蓋承當不起。反過來,卡特從七年前已經轉型為射手;結果打到四十歲,還能輕盈打球呢。
————————————
還是說回喬丹:
大一時,他體重84公斤左右,瘦削無比。大一到大二,他長了5公斤體重,基本在肩上。但是他剛入NBA那兩年,甚至1986年對凱爾特人砍下63分之夜,還是個削肩窄身的金鍊漢子。他保持著90公斤左右的身材,直到1990年,發了狠:為了對付活塞的肌肉防守,他跟蒂姆-格拉弗訓練,約定每年長3公斤肌肉,巔峰時體重一度到了98公斤,那時他已經可以靠背身單挑凌虐全聯盟後衛了。體型增長也對他形象有大好處:寬肩厚背,像個成熟男人的樣子,NIKE為首的贊助商看著都高興。
但是1995-96季奪冠後,他覺得自己的速度優勢不夠了,「我的運動能力比1993年減了5%」——前一年,魔術的安德森還說他「以前突破是起飛,現在只是划過你罷了」——於是他決定減重。1997年,他的體重跌回95公斤左右,但保證他能夠體力充沛的穿越東部,帶病肉搏擊倒爵士,拿到1997年冠軍。包括1997-98季那漫長艱澀的最後一冠,也和他之前的減重分不開。依照芝加哥某些的說法,當他1998年拿到冠軍時,因為勞累和自我控制,體重已經只有93公斤了。
不同的年齡,需要不同的體重啊。
————————————
當然,有一種人,長到什麼樣的體重,都能隨遇而安。波裡斯-迪奧少年時很瘦削,20歲時以扣籃大賽成名,初到太陽時端著杯cappucino隨便溜達到訓練場,問了幾句,擱下咖啡,就破掉了斯塔德邁爾當時的彈跳記錄。之前鷹放棄他的時候,認為他是個「不會運球的控衛,不會投籃的得分後衛,沒有速度的小前鋒,沒有力量的大前鋒,沒有身高的中鋒」。結果是,他在NBA從容的發著胖,讓2006年秋天的丹東尼怒吼「你也別把全法國羊角麵包都吃了啊!」從得分後衛打到小前鋒,最後胖得只好去打內線。可是他發胖後,在2014年總決賽,用肥肉堆成的屁股,讓自己在中鋒位上刷著組織後衛的套路,還拿了冠軍——連發胖都能對自己的生涯起到積極作用,這才真是有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