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墓壁現9處盜洞,是何種墓葬方式,使得眾多唐三彩保存完好?

2020-12-24 木兮圖史

古墓中頻繁被盜墓賊光顧,為什麼還有無數珍寶倖免於難?按理說,一處古墓中發現多個盜洞,就說明這座古墓中大部分陪葬品已經被盜墓賊順走了,但陝西的一座唐朝古墓卻暗藏玄機,有一點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19世紀60年代,陝西西安的一處工業園正在施工,卻意外的挖出了很多青石板的碎塊,這種情況,如果在60年代的其他城市有可能不會引起重視,但是在西安可就不一樣了。

西安是我國六大古都之一,前後有13個朝代都把西安作為首都所在地,歷史上的漢唐盛世都發生於此,所以在西安經常會因為施工挖出古墓,當地的老百姓都已經有經驗了,施工隊的工人根本就不需要人指示,立即停止了施工,並把消息上報給了當地文物部門。

考古專家們趕到現場後,先對現場進行了簡單的清理,發現青石板碎塊兒的地下,還有一大塊完整的青石板,考古專家們找來工人把青石板給完全掀開後,一條墓道就這樣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有墓道就說明地下有古墓,這個發現讓考古專家們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至少這次沒白跑。

西安雖然是古都,王室貴族的墓的確有很多,但是這也造成了有段時間內當地的一些人有點草木皆兵,經常會出現考古專家去現場考察後卻什麼都沒有發現的情況。但是考古專家們似乎有點高興得太早了,接下來的一個發現直接讓他們的心從暖陽到了寒冬,心拔涼拔涼的,怎麼回事呢?

原來考古專家們在初步考察後,在墓地的四周發現了9個盜洞,而且盜洞的樣式和新舊程度完全不一樣,這就說明了這9個盜洞絕對不是一撥盜墓賊留下,而是9個不同的盜墓賊,甚至有可能不是一個朝代的。

盜墓賊盜墓的時候有一個習俗,就是絕對不走空,既然來了就一定要帶點什麼走,這座墓地前後遭受了9次盜墓,就算沒有被洗劫一空留下的陪葬品也肯定大都是沒什麼價值的,不過就算考古專家們再怎麼失望,但來都來了,墓地的發掘工作還是要繼續的,說不定有些漏網之魚呢!

可還是讓考古專家們失望,墓室中間除了一個大石棺外就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留下,考古專家們抱著最後的希望打開了石棺,棺內除了一些遺骸外依舊什麼都沒有。考古專家們通過對遺骸身上所穿的衣服的研究,查閱史料後,確定關內的主人是一位唐朝的三品官員。

之後,考古專家們又在石棺上發現了一些墓志銘,也證實了墓主人是唐朝的三品官員。唐朝的三品官員可是中上等官職,說是朝廷重臣也不為過,墓內的陪葬品自然不會少,如果不是被盜賊一掃而空的話,其中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物肯定有很多。

正在大家可惜之際,一位考古專家開玩笑的說道:」整個墓地最值錢的就是這個石棺了,我們不能放棄研究,而且這個石棺經過測量估算,竟然有三噸重,這種重量歷來少見,說不定暗藏了什麼玄機」。

盜墓賊在盜墓的時候,如果遇到這種大型石棺,一般是不會移動的,一來是沒有這個技術有能力移動,二來是怕移動的時候動靜太大造成墓地塌陷。考古專家們說幹就幹,找到了工地專用的起重機,準備把石棺吊了起來,帶回去慢慢研究。

隨著石棺一點點被抬高,地面揚起了灰塵,灰塵散盡後出現的一幕,讓在場的考古專家們不僅都大喜過望,一邊喊著沒白來一邊通知更多的考古專家趕到現場,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讓見多識廣的考古專家這麼喜形於色呢?

原來這口石棺下還有一個洞口,墓主人考慮到以後到盜賊會光顧,把陪葬品埋在了石棺下面,裡面放著大量珍貴的陪葬品,其中最多的就是唐三彩,足足有80多件。本以為要無功而返了,突然中了個大獎,考古專家們能不高興嗎?

唐三彩是中國古代陶器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後來隨著唐王朝的逐步衰弱,唐三彩器製作逐步衰退,雖然之後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所以唐三彩代表著唐朝陶瓷燒制工藝最高水平,不僅在中國的陶瓷史上和美術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都非常受其它國家的歡迎,因此這麼多經歷了1000多年還保存完好的唐三彩,可是為考古專家們對那個時期唐三彩技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而且這些出土唐三彩大多造型和圖案都不一樣,也讓考古專家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唐朝的社會情況,具有這麼高研究價值的80多件唐三彩,目前都被收進了陝西的博物館中。

這下考古專家們也明白了,墓中表面的陪葬品不是被盜墓賊洗劫一空了,而是墓室表面本來就沒什麼陪葬品,就算有也是為石棺底下陪葬品掩人耳目用的,也就是說除了第一波盜墓賊帶走了一些陪葬品外,剩下幾撥盜墓賊都是屢屢空手而歸,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在墓地防盜措施上的智慧。

相關焦點

  • 山東劉家莊古墓群墓主或雙腿彎曲或夫妻擁葬
    考古現場  一處古墓群,從西周到宋代,出土文物跨越約兩千年,不但能完整體現這一段濟南歷史的沿革,更有三個朝代的出土文物爭奇鬥豔。在昨日發掘的三個墓葬中,墓葬年代分別屬於西周、唐末以及宋代,而在那座唐末的夫妻合葬墓中,考古人員再次發現了一件唐三彩。  本版文/圖 記者 陳偉斌  為何在這裡會有如此眾多的不同時代墓葬出土?考古人員告訴記者,從目前的發掘來看,這裡在古代應該還不屬於現在所謂的古濟南城範圍內,因為墓葬群一般都是在城池周邊。
  • 古墓密布盜洞,專家已絕望,為何最後卻挖出1000多件國寶級文物?
    不過,考古人員在勘探的過程當中卻非常意外而心痛的發現了,這一個巨大的古墓上竟然滿布了12個大小不一的深深的洞口,看起來肯定是盜墓賊所挖掘出來的盜洞。一下子就發現了12個盜洞,說明了這個古墓的價值極高,盜墓團夥都很識貨,因此對這裡進行多次的盜擾;也有可能是從古到今就已經有多夥的盜墓賊對這座古墓進行過盜掘。
  • 連雲港村民挖井挖出古墓 初斷為西漢墓葬
    經專家初步推斷,這處墓葬確是漢代古墓,發掘工作將進一步開展。村民挖井挖到古墓昨天上午,記者接到讀者反映後立即驅車趕往丹霞村。丹霞村六組村民的住宅大都依山而建,村後是鐵山頭蛤蟆崖。順著村裡山坡小路向上走幾十米,再經過幾戶人家就到了村民劉益軍家。在他家東面有一塊空地,空地的北部種了一些菜,往上是一個山坡,山坡上是一片麥地。
  • 一號大墓發現神秘盜洞
    盜墓者的專業和老練令人咋舌,巨型盜洞由一種「擠壓爆破」技術瞬間一次成型,作案現場連一枚指紋都沒留下  7月31日上午9點55分,備受社會關注的秦東陵特大文物被盜案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法院刑事法庭開庭,該案被告人之一張曉峰潛逃9年後終被抓獲
  • 荊門古墓遭盜掘,專家緊急挖出八百件文物,盜墓賊畏懼之物被揭開
    時間回到1997年,在我國湖北省的荊門附近,有一座明朝時期的湘獻王朱柏的墓葬。而且因為這座古墓早就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便已經被湖北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的原因,使得這座古墓並沒有被考古專家給挖掘了。甚至於很多的盜墓賊,面對這座古墓選擇的都是繞道走。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個文物保護單位,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層層保護之下,最終還是被人盜掘了。
  • 五十年前湖南發現古墓,墓主沉睡千年身軀不腐,死因卻是一種水果
    而其中1號墓就是辛追墓,2號墓是她的丈夫,長沙國丞相利蒼,3號墓是利蒼的兒子。在這三座古墓中出土了無數極具價值的文物,以及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1號墓墓主人辛追的屍體。打開棺材的過程,令所有的考古工作者大為欣喜。棺材一共有4層,彰顯了墓主人高貴的身份。
  • 湖北襄陽有座「吃人墓」,內藏流沙河,先後吃掉80多個盜墓賊!
    雖然這座古墓很兇險,但正因為古墓機關保護性很好,所以文物在裡面被保存十分完好。 巨石變懸崖 質地堅硬,常常用於墓葬立碑。人們將這塊石板翻了過來,發現這石板上刻著許多符文。工地上所有的人都覺著有可能挖到古墓了,不敢擅自亂動以免破壞文物,於是就上報了當地文物局。 當地文物局派遣專業團隊和專家前來,經過多方挖掘與勘測。初步判斷這個墓葬大約是五代時期的墓葬,在對現場進行大量挖掘之後。將這個地方挖掘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了無數盜洞,大家都很失望。
  • 杭州挖出千年「王母」墓,出了三件國寶,為何保存如此完好?
    1980年夏天,位於杭州市臨安的一處窯廠工地上,農民在燒磚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深不見底的洞,感覺比較特殊,用手電向下照去後發現可能是一座墓葬,於是就把這個消息上報給了文物局。相關考古學家趕到現場,勘測後確定這個洞就是墓葬。發現這座墓葬與已經發掘的錢廖之父錢寬的墓葬並列,而且兩座墓使用的是同一座封土堆,所以根據這個特點推測,考古學家認為這兩處墓葬有可能是夫妻的合墓葬。
  • 陝西挖出千年古墓,墓中發現一男一女,蓋著被子沒有棺材
    發掘古墓也成為了解歷史,還原歷史的重要途徑。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時候是處於男尊女卑的大環境下,女子的地位比較低下,即使是墓葬規格也有嚴格規定,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座墓穴,考古專家在墓中發現一男一女,蓋著被子沒有棺材!
  • 常州芳茂山驚現兩座宋墓!出土大量保存完好的絲織品、銀器
    芳茂山服務區建築工地發現宋墓,這是近年來江蘇宋元時期考古最重大的一個發現,初步判斷墓主是南宋官員,距今700多年出土大量保存完好的絲織品、銀器等常報全媒體訊 記者昨天從常州市文物保護管理中心獲悉,近日,
  • 北京發現罕見墓葬群 1名墓主人來自「朝鮮縣」
    市文物局供圖  京華時報訊(記者張然)日前,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為配合工程項目建設,考古人員在大興區黃村鎮三合莊村發現一處大規模墓葬群,經兩次勘探發現古墓葬共計129座。目前還剩下54座墓葬沒有發掘,北京市文物局計劃到5月底、6月初結束髮掘工作,同時文物保護工作也同步開展。目前,這片墓地由專業保安24小時巡邏,還配有紅外攝像頭等高科技安保措施。
  • 河北張家口發現古墓,墓中有桌千年前的佳餚,專家:在與後人對話
    覺得應該跟生前一樣的生活下去,所以墓葬就要和生前的一樣,一樣的形式是不可能的,相同的規格,生前睡的床,生前喜歡的寶物,和很多生前得到的東西,所以那些等級高的人,有權力的人的墓葬是很繁華的,是很正常的。使考古學家大吃一驚的是,在進入古墓之後,沒有碰到任何的機關,就像是這個古墓的主人在等待著什麼一樣,更令人驚嘆的是,裡面竟然有一桌「美食」。從墓裡面的墓志銘可以知道,墓主是遼代北方豪族的首領張文藻,死於遼道宗鹹雍十年。
  • 古墓傳奇:土墩被盜,挖出千年古墓,一代梟雄,卻被子孫盜墓
    M1大墓深挖下去時,專家就發現土層中有不少木炭顆粒,一直挖到槨室之後發現地層中殘留的器物表明,這座大型古墓在下葬沒有多久就被人盜過。盜墓賊採用大口開挖的形式盜墓,這樣的工程不是盜墓賊的小打小鬧,完全是動用大量人口用鋤頭直接挖。棺槨室內,棺木已經被毀壞,墓主人的頭骨被棄置在西南角,墓主人上半身佩戴的玉環被擾亂,下半身的玉環保存完好。
  • 南京挖出一座古墓,墓中物品帶大家跨越時間,觸摸著千年前的時尚
    這次考古非常順利,古墓都保存完好,沒有任何被盜的痕跡,這對於考古工作者來說,算是一件幸事。中國的盜墓幾千年來就沒停過,古墓被盜往往意味著一部分有研究價值的文物將會「一去不復返」。然而,在發掘之前無人知曉此墓的墓主人竟然是女性。等看到陪葬品時,答案讓人有點意外。在棺木裡,有保存完好的燒香陶罐及十多件梳妝和美容用品。
  • 千年古墓:九個盜洞,盜賊啥也沒撈著,考古專家感嘆「高招」
    在我國大地之下不知還掩藏這多少古墓。久而久之便出現了一群專門挖掘這些陵墓的人,即盜墓者。為啥盜墓一事頻出,這就源於我國的墓葬文化了。自古便有陪葬制度,有些世族大家或是皇家貴族去世時喜歡將價值連城的器物或是牲畜、傭人葬入墓穴,保證死者的冥富,為此一些文物和古董不會因戰爭而走失,遺留至今。也正是因為此,有不少人對陵墓中的寶物垂涎欲滴。
  • 郟縣北大街發現大型古墓群,年代可追溯到戰國
    古墓發掘現場近日,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宣布,郟縣北大街古墓群搶救性發掘工作結束,該局有關人士昨天對記者說,這個龐大的古墓群已被實施文物保護,並將在不久後成為一處遺址公園。截至今年6月,聯合考古隊共發現古墓539座,已發掘墓葬93座。據發掘情況看:該墓地是一處大型古墓群,墓葬年代大致在戰國至兩漢,也有少量唐、宋、清代墓葬。在已發掘的93座墓葬中,戰國時期墓葬32座、兩漢時期墓葬56座、唐墓2座、宋墓3座。戰國墓主要為土坑豎穴墓,多為南北向、東西向。
  • 河北郭家莊墓群疑雲:一處古井緊挨一座古墓(圖)
    ■本報記者 黃鎣/文 閆志國/圖  工地驚現古文化遺存  近日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了古文化遺存,經文物部門確認,這是一處已登記在冊的重要古文化遺存——郭家莊墓群。今年3月中旬,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了14座古墓和3口古井。
  • 濟南東八裡窪曾發現北齊古墓 墓主為當地名士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就在這片居民樓下,其實埋藏著1400多年前的一個古墓群。1986年,一座埋藏著眾多精美陶俑的北齊壁畫墓在打夯機下現身,墓中出土的大武士俑,成為研究北朝時期軍隊武裝的重要資料;兩年之後,又有3座古墓在同一片區域現身,兩塊墓志銘的出土,揭示了埋葬在這裡的兩位濟南名士的人生傳奇。
  • 這麼精準的盜洞是誰打的?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古墓,是位於武威的雷臺漢墓,該墓為東漢晚期(公元186─219年)的大型漢磚墓葬,因出土中國旅遊標誌銅馬踏飛燕聞名。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北關中路,佔地面積12.4萬平方米,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
  • 重慶城口發現大型明代磚券墓葬 六座墓室並排或為大家族墓
    圖為保存完好的「花紋磚」。重慶市城口縣文化委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4月13日9時50分訊(記者 陳俊帆)記者今(13)日從重慶城口縣文化委獲悉,該縣修齊鎮人民政府在新修公路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地下古墓葬群。六個墓室一字排開,據初步推斷為明代墓葬。考古專家表示,這或為一個在當時非常富庶並很有影響力的家族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