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美食:東營人無人不知的孤島鮮魚湯,肉汁四溢的利津水煎包

2020-12-07 業餘美食達人君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山東東營的美食!

東營市是山東省的地級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它位於東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是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故裡和山東地方代表戲曲呂劇的發源地,也是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的崛起的。黃河三角洲溼地被評為中國」六大最美溼地之一」。

孤島鮮魚湯

東營人無人不知孤島鮮魚湯,遠道來的客人也會被主人邀請來品嘗。孤島鮮魚湯湯色乳白略帶微黃,湯汁醇厚,放置一會兒表面就會結一層膜,魚肉非常鮮嫩,因此遠近聞名。現在經營鮮魚湯的有很多家,但是以孤島的最為有名。孤島地處黃河入海口,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屬於河海泥沙多年淤積起來的新的陸地。只有來孤島這裡才能夠真正享用到美味可口、營養豐富、別具地方特色的正宗鮮魚湯。在品味鮮魚湯的同時,還可以透過窗子欣賞外面原始的、未經開發的大自然美景。

孤島鮮魚湯有別於其他鮮魚湯的關鍵,是使用了小茴香作為重要調料,所用之魚來自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野生狀態下生長的魚肉質非常鮮美,絕非養殖的魚可比。除了可以選用鯽魚、黃河鯉魚外,還可以選用黑魚、花鰱、草魚等一起來做(可以根據人數的多少來決定魚的量),店主會讓你自己從池子裡選好魚,稱量以後當面宰殺,再拿到後廚烹飪。孤島鮮魚湯的盛器也很特別,大大的一個不鏽鋼盆,把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鮮魚湯裝得滿滿的,一上桌便把大家的目光吸引過來。這樣的一大盆彰顯出了黃河人的粗和豪放,再搭配幾瓶冰鎮的青島啤酒或當地產的軍馬場的欣馬特曲,親朋好友圍坐一桌,吃著著實暢快盡興。

這道美味的鮮魚湯據說和一位歷史人物有關。相傳薛仁貴徵東途經此地,天氣炎熱,黃河水急,後有追兵,河上無船無橋,被困三天。在這蘆葦叢生、紅柳遍地、人煙稀少的地方,渡河成了天方夜譚。這天正值黃昏,薛仁貴獨自一人朝南走去,也不知走了多遠,眼前出現了一座茅舍,煙囪裡正冒著煙,再走近一點,一股鮮魚的香味撲鼻而來。屋內已是掌燈時分,薛仁貴來到門口,看到屋內有兩個人影晃動,再細看是兩位老人,便彬彬有禮地對兩位老人說:大爺大娘可好?男長者聽到屋外有人說話,便走了出來,一看是位將軍,便讓座屋內。這時鮮魚已經燉好了,老者知道將軍沒吃飯,便盛上一碗端給了薛仁貴。薛仁貴肚內空空,飢腸轆轆,也不推辭便吃了起來,又香又嫩的魚不多時就吃完了,老者又給盛了一碗,兩碗魚湯下肚,才想起渡河之事。

老者出謀劃策,薛仁貴感謝萬分,問及姓名,告別老者,回到營房。第四天分別找來渡船,連成浮橋,渡過黃河,徵東勝利,開宴慶功,專門做了鮮魚湯,百官朝賀,連口稱讚。事後,薛仁貴派專人為老者送來銀兩,再次感謝。從此,鮮魚湯便在黃河口流傳開來。因薛仁貴喝的是王姓老人做的鮮魚湯,現在仍以王姓的鮮魚湯為正宗。

利津水煎包

"來利津吃不到水煎包,就等於枉來利津一遭」 。這是外埠人對利津特色名吃」水煎包」的最高褒獎,就是常吃的人說起水煎包,也是讚不絕口。水煎包具有水煮和油煎的雙重特性,又是面、肉、菜、佐料搭配的最佳食品。因而,備受人們青睞。

記得第一次吃到利津水煎包還是我上小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那裡每年-次的經濟交流會(類似廟會)上會有很多賣服裝、 日用品、小吃的攤位,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賣利津水煎包的就是用帆布搭個帳篷,在帳篷裡現做現賣,我記得當時吃的就是韭菜餡的,只是裡面的肥肉很多,當時感覺很好吃。回家後我父親有時會在周末休息的時候做給我們這些孩子吃,我記得那時候總是圍著爐子轉,被那個香味饞得不得了,那感覺真像過年一樣。現在父親老了,已經很久不做水煎包了,我現在會做了,也做給父母親來吃,感覺自己做的比外面賣的還要美味。

利津水煎包的做法其實不太煩瑣。先發麵再剁餡,餡主要有葷素兩種,葷包用餡以肥瘦豬肉或精瘦肉、大白菜、韭菜為主料,素包以粉條、雞蛋、香菜為餡料,各自搭配一定的佐料調味。與往常我們見到的包子餡不同,這裡的水煎包餡肉與菜是分開的。接下來是包包子,先將發麵一番揉搓後,分別揪成均勻相等的劑子,用手輕輕按扁,分別放入肉餡和菜,並用撥餡板適當下按、合攏包好,捏成圓柱狀的包子,然後都口朝上整齊地擺放在四方木盤內。

水煎包的製作過程兼得水煮蒸煎之妙,成為三個環節水乳相容的過程。包好的水煎包被置於猛火爐上已經擦油的平口鍋內,包口朝下依次排列鍋內,每鍋六七十個左右,灌入麵糊水淹至水煎包頂端,蓋上鍋蓋大火細攻,就開始了」水煮」 的過程。時間不長水漸幹時,用長柄鏟子將包子逐個翻轉過來。翻個後,鍋底開始有炸響,便蓋上鍋用文火細燒熱"蒸」。直至湯汁收盡揭起鍋蓋,再以細嘴油壺繞水煎包根底注入豆油,細火燒」煎", 看準火候,適時出鍋。此環節是確保水煎包質量的關鍵。只有通過嫻熟的技藝把握火候,才能猶如庖丁解牛般遊刃有餘。起鍋,擱置於圓盤之內,看著都讓人垂涎欲滴。全程製作約需十五分鐘。

用筷子夾起一個水煎包,咬下水煎包的上端,口中的感覺是柔軟而又有彈性。繼續往下吃,餡中就有了一些湯汁, 頓時肉汁四溢、油而不膩、口感飽滿;到最後伴著香飄四溢的餡香"嘎吱嘎吱」大嚼焦黃焦黃的油底,濃厚的味道開始繞舌迴環,讓人頰齒留香、百吃不厭、回味無窮、欲罷不能。

霑化鍋子餅

鍋子餅是山東霑化的特色小吃,吃起來酥軟、香而不膩、味鮮可口。據說明朝末年霑化流鐘有位姓桑的做餅人,在繼承父業做餅的基礎上,按照當地人的口味,用餅卷菜的形式做成了-種獨具特色的麵食,取名鍋子餅。鍋子餅呈長方形,麵皮裡面有菠菜、青辣椒、鮮蝦皮、豆腐皮、粉條末、雞蛋等製成的餡。

如今鍋子餅有很多品種:有蝦仁、辣子豬腸、麻辣雞絲、辣子肉絲、苜蓿肉、三鮮、蛤肉、豆腐、豆芽香菇等特色餡的鍋子餅。

第一次品嘗霑化鍋子餅是和車友去霑化摘冬棗,霑化並不大,因為近年遍植冬棗而聞名。其所產冬棗脆、甜,又富硒,深得大家的喜愛。中午就在霑化吃鍋子餅,一盤盤端上來被大家掃蕩一空,金黃的餅皮包裹著鮮香的餡料,吃在口中餅脆而不碎,餡香而不膩,回味無窮。回來還一直想著動手做,這一想就是很多年。

虎頭雞

虎頭雞又叫松雞、糊塗雞,是山東大碼頭鄉名吃之一,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傳是在明朝嘉靖年間,有一大將軍遠徵到此, 熱情好客的碼頭人民便宰雞待客,由於大將軍不吃清燉雞,而當地當時又無其他菜餚,有一村民便把雞和面用油炸出放水燉出招待,將軍試吃含口即化,內質鬆軟,肉骨分離,美味無比,大加讚賞,問何菜,因其處形不規則極似虎頭,廚師便隨口說是虎頭雞,將軍便把這一獨特的吃法帶入濟南府,從此這一吃法便發揚光大,成為魯菜品系之一,主要流傳於廣饒、壽光、泰安徂徠一帶。現在該鄉逢年過節招待賓朋仍拿虎頭雞為主菜待客。其特點是:燉熟後雞酥肉爛、醇香可口,雞湯更是鮮美,為招待貴賓、喜慶宴席之必備美味。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希望大家會喜歡!

相關焦點

  • 山東美食-利津水煎包
    一提到水煎包,我心裡的小澎湃就被掀起了,我的最愛,尤其是老家裡水煎包的味道,以前都是燒爐灶,大鍋飯,讓我甚是懷念。記得小時候,三嬸住我家隔壁,每次只要她做水煎包吃,就會隔著牆給我傳過一盤子來,那時候的牆特別矮,不像現在有門縫把人看扁了,有門眼,就把人給看遠了一樣。
  • 利津水煎包
    利津水煎包利津水煎包做東營可是很有名的,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呢。東營市區也有多家飯店賣利津水煎包的味道嗎良莠不齊據說都不正宗,味道上也沒出吃好吃來。前幾天看到網友雙雙做了正宗利津水煎包,看來是得到真傳了,原料裡添加了一種調料感覺有點不可思議,這就勾起了我要做做看的欲望,結果那,哈哈!還真對味,就是那個想要的味道!難不成就是添加了那味調料的事嗎,因為太不尋常了,所以味道與眾不同,這也許就是有別於其他水煎包的地方。好了不賣關子了,這個不可思議的調料就是[醋],親,你想到了嗎?只需添加一小勺食醋就提味不少了呢。
  • 舌尖上的東營之利津水煎包,吃貨不能錯過的美食
    其實水煎包大家都非常熟悉因為很多地方各街小巷都會有水煎包每天早上上班族來不及做早飯就會去街口買幾個水煎包。小編的家鄉就是在山東東營這邊離利津非常近,利津水煎包是出了名的特色美食歷史悠久有旅遊者路過利津一定會來嘗嘗利津水煎包。水煎包一般以韭菜豬肉餡為主當然現在也增加了很多種餡料滿足了更多人的口味,裝在一個盤子裡每個水煎包都是整整齊齊的表面是金黃色吃起來特別香特別是剛出鍋的水煎包更加美味,所以一定要趁熱吃!
  • 這就是山東丨咬一口黃澄澄的利津水煎包 品味冬日裡的黃河口風情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12月22日訊(記者 唐夢琳 李乃馨 王藝霏)每個城市都有「冬日必選」的美食,而東營人的必選美食大概就是利津水煎包了。冬日裡,約上三五好友點上一兩盤熱騰騰的水煎包,再來一碗粥,焦躁的五臟六腑瞬間安靜下來,變得妥帖舒暢。
  • 這就是山東|咬一口黃澄澄的利津水煎包 品味冬日裡的黃河口風情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12月22日訊(記者 唐夢琳 李乃馨 王藝霏)每個城市都有「冬日必選」的美食,而東營人的必選美食大概就是利津水煎包了。冬日裡,約上三五好友點上一兩盤熱騰騰的水煎包,再來一碗粥,焦躁的五臟六腑瞬間安靜下來,變得妥帖舒暢。
  • 舌尖上的山東之利津水煎包:外焦裡嫩美味盡收味蕾
    經過「漫長」的等待,金燦燦的水煎包終於出鍋了          「利津水煎包的主打招牌餡料是韭菜肉的,倒上一盤醋,好吃絕對看得見喲!」「利津水煎包」就是如此,它在歷盡了甲午、民國、新中國一路走到今天,成了歷史傳承中的一種「美食」印記。一聽「水煎包」的名字,不明就裡的外鄉人總會疑惑:用水怎麼能煎出包子?而水煎包的製作者們用的那個製作水煎包的專用動詞則更讓人摸不著頭腦:「打」。打水煎包,在熟練的製作者們行雲流水般的製作裡,卻有著非同一般的美食「奧秘」。
  • 中國美食山東篇——東營孤島鮮魚湯
    孤島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這裡河網密布,風光秀麗,物產豐富。而孤島鮮魚湯好像比孤島鎮更加有名氣。 孤島鮮魚湯,是山東東營的一道特色名菜,屬於魯菜系。該湯以鯽魚為主要食材,湯濃色白、魚肉鮮嫩。曾有打油詩來形容它的鮮美:「孤島鮮魚湯,不喝心發慌。
  • 咬一口黃澄澄的利津水煎包 品味冬日裡的黃河口風情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12月22日訊(記者 唐夢琳 李乃馨 王藝霏)每個城市都有「冬日必選」的美食,而東營人的必選美食大概就是利津水煎包了。冬日裡,約上三五好友點上一兩盤熱騰騰的水煎包,再來一碗粥,焦躁的五臟六腑瞬間安靜下來,變得妥帖舒暢。
  • 舌尖上的山東,「東方溼地之城」東營6大美食,每一樣都值得品嘗
    東營不僅風景優美,這裡的美食也是多不勝數,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山東東營6大美食小吃,如果您是一名旅遊愛好者,到東營除了欣賞美景之外,一定要去嘗嘗這6道美食,每一樣都是不可錯過的。利津水煎包利津水煎包是山東東營利津縣的特色美食小吃,它是典型的漢族小吃,其歷史悠久,據說早在清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 利津水煎包的起源是個謎
    水煎包是利津唯一一種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小吃。凡有外地親朋來利津,一般都會請親朋品嘗一下,以示熱情。當然也有炫耀的成分,套用利津話那就是xue xue(此處用拼音,外地人看不懂)。 利津水煎包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 據《利津縣誌》記載:利津水煎包始於清代,揚名於民國,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 帶你吃遍山東—食在「東方溼地之城」東營篇,盤點不可錯過的美食
    東營不僅風景優美,這裡的美食也是多不勝數,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山東東營6大美食小吃,如果您是一名旅遊愛好者,到東營除了欣賞美景之外,一定要去嘗嘗這6道美食,每一樣都是不可錯過的。利津水煎包是山東東營利津縣的特色美食小吃,它是典型的漢族小吃,其歷史悠久,據說早在清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 第五站武文喊你來利津喝鮮魚湯啦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宸 東營報導6月13日,利津縣啟動「雲遊魅力鳳凰城·共享利津好風景」系列直播活動,向大家推薦利津特色農產品、特色美食、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大家通過直播的形式,感受利津文化旅遊的魅力。
  • 黃河在這裡入海,品味東營特色美食小吃
    東營物產豐饒,今天就和小編一起品嘗一下東營的美食。水煎包中的極品!始於清代,揚名於民國時期,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包」,被列入東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山東名小吃」之一。其特色在於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色味俱全,堪稱麵食之佳品。
  • 「山東美食」舌尖上的東營,獨具一格的美食特色,讓人流連忘返
    黃河口刀魚成魚體長30~40釐米,脊背金黃,腹部銀白,鱗含脂肪,刺多而柔軟,肉細嫩,味鮮香。利津水煎包利津水煎包是山東省利津縣頗具特色的地方名吃,皮表呈麥黃色。包子散發出一股子質樸的面味,渾厚的豬肉和辛辣的蔥味。利津水煎包始於清代,揚名於民國年間,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 i東營|東營之利津水煎包製作技藝 五穀文化的延續
    水煎包作為東營美食代表,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嫩軟,餡多皮薄,香而不膩,酥而不硬,色味俱全是水煎包的獨到特色。約在光緒年間,煎包這一小吃傳入利津,先是利津城西南半壁店子劉姓人家所經營,後在利津較大集鎮出現。民國5年(1916),利城西街劉明遠、劉鳳崗(1901-1970)父子的「茂盛館」開張,特聘鹽窩鎮專營煎包的尚樂安來店合作經營煎包。
  • 容五湖風味,納四海佳餚 「山東好味道」評定拍攝組走進東營地區
    「山東好味道」----山東100種特色美食評選項目是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導,山東省旅遊飯店協會承辦,山東省旅遊推廣中心支持,各市文化和旅遊局、各市旅遊飯店協會協辦的振興魯菜文化產業發展的工程之一,宗旨是通過評選,深入挖掘山東旅遊美食資源,豐富餐飲市場,弘揚魯菜文化,拉動旅遊餐飲消費,促進山東旅遊餐飲產業全面發展。
  • 盤點山東人愛吃的這8道美食,你吃過多少
    作為一個地道的山東人,浣熊實驗室將與您分享山東人今天喜歡吃的東西。山東的山東菜是八種美食中的佼佼者。不僅有各種各樣的菜餚,而且還有許多風味小吃。山東人愛吃的美食特色,看看你吃過幾道。酥鍋酥鍋是山東的傳統美食,特別是在春節期間經常吃。酥鍋總是在家裡做可用。這是「山東必吃的百種食物」之一,顯示了他在山東美食中的地位。食材比較多,有白菜、藕、海帶、炸豆腐、魚肉類等等。
  • i東營|利津水煎包製作技藝
    i東營|利津水煎包製作技藝 2020-06-11 18:51:35   來源:中國山東網
  • 黃河口美食之利津水煮包
    今天給各位介紹一種雅俗共享的美食一利津水煎包。 它從最初難登大雅之堂的農家小食,到如今走進星級餐廳,緣自於它特別的味道。一個切菜板,一個灶臺,韮菜,豬肉,現場烙制,就可以成為營生。說起水煎包還得要從起源地利津說起。利津是東營的古縣城之一,始建於金代,至今已有800餘年歷史。因利津古城的整體輪廓恰似一隻鳳凰,昔時又被冠以鳳凰城的美名。鳳凰城緊鄰黃河,自古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地方名吃繁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利津水煎包。
  • 利津水煎包將有地方標準 韭菜長度、肉丁大小有規矩
    東營網訊 5月18日,利津縣市場監管局舉行《地方名吃-利津水煎包》地方標準制定徵求意見會。利津水煎包將有嚴格的地方標準。標準徵求意見稿中對韭菜切成的長度、肉丁的大小、包子捏合形成幾個皺褶、盛盤器皿及方式、色澤滋味等都做出了詳細規定。  徵求意見會邀請多個部門及利津縣餐飲協會、餐飲企業等多名專家和水煎包製作行家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