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為什麼公雞比母雞少?

2020-12-16 阿兮隨筆

「農村為什麼公雞比母雞少?」實事求是地講,小雞孵出比例中,公母比例差不多,不存在公雞比母雞少這一說。之所以造成您覺得公雞比母雞少的誤解,應該是您在雞場中所見,屬於人為的公母比例調整。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不管是養雞場還是農村家庭養雞,均以讓母雞生蛋為主要目標。

在農村,春季賣雞苗的來了,農村大媽大嬸挑雞苗,都照著母的挑。公雞苗比母雞苗便宜,也少人買。阿兮兒時曾見過有不法商販,以公雞苗冒寵母雞苗賣給不會挑的農村人,小雞長大,院子裡十幾隻公雞,惹得村裡許多媳婦賣那商販的「挨千刀的」。

為啥這樣?公雞不下蛋還很能吃糧食,對農村人來說,真是賠錢的貨。母雞雖然也吃糧食,可每天都能下個雞蛋,也算是物有所值。

二、農村老話說得好:「公雞多了不下蛋」。即使是種雞場,公雞配備比例也不能太高。

公雞精力旺盛,在農家土雞飼養時,若是公雞比例高,那等到小公雞長到差不多開始學打鳴的時候,有幾隻就差不多要挨刀了。

阿兮兒時不懂,只知道小公雞都還沒長成,大概七月十五左右,父親就會在我們星期天回家時,殺只小公雞,給全家人開開葷。到八月十五,也會殺公雞。最後留一隻,最多兩隻到過年再殺。

有過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公雞「踩」雞很兇悍的,啄的母雞脖子上的毛都掉了,而且無度。農家養十幾隻雞,留一隻公雞就足夠配種了。

千萬別做夢公雞母雞也實行什麼一夫一妻制,公雞這物種,天生就得妻妾成群,一公六母都等於謀 殺。

在種雞場,為提高蛋的受精率,一般按照12:1(母雞:公雞)的理論比例配置。可選父母代種雞進雛時公雞佔母雞比例的15%,到20周齡時保留11%~12%,產蛋期保留8%~10%。自然交配時,一隻蛋用種公雞可配母雞10~15隻,一隻肉用種公雞可配母雞8~10隻。

但具體執行時,可根據具體情況來隨時調整。比如若是新生代公雞太過生猛,母雞被「踩」得毛都沒了,甚至有被「爬」死的,就得減少公雞數量。有經驗的養雞人會選擇15:1的比例。

三、有專門養公雞的雞場,也就是公雞與母雞分養

為了讓廣大母雞安居樂業好好下蛋,多餘的公雞隻能是單獨飼養了。阿兮家鄉有個很著名的土公雞養殖場,專門在山上養殖公雞,散養的公雞,都特別有攻擊性,也是身強力壯,買公雞的時候要自己看好了用網子扣,也是個力氣活兒,一般人幹不過特,公雞的奔跑速度驚人,惹急了連飛帶竄,跟野雞一樣。這種真正的散養土公雞,價格不菲,活雞稱一斤也要15-20元了。

一些養殖經驗,也是農村人在長久的生產實踐中,慢慢摸索出的,都很有道理。如今生活好了,土公雞養殖也很熱,公雞不像三四十年前那麼不受待見了。

農村農民農業,民諺民俗民風。歡迎關注阿兮隨筆,了解更多精彩三農話題。

相關焦點

  • 農村養雞,為何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產蛋?公雞存在有何用處?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了?那公雞存在的意思是什麼?這個問題是農村許多養雞戶非常糾結的問題,其實並不難,是一種關於雞的繁殖知識,了解一下就足夠了,就知道自己家養的雞,是不是需要留公雞或留多少。因為,家裡養的公雞過多,多消耗飼料,又不下蛋,數量多了不賺錢,公雞肉質又沒有母雞的好。所以,農民養雞除了保留種雞外,是不大喜歡養公雞的。~~因為,沒有公雞的母雞,所產生的雞蛋是一個完整的成熟卵,並沒有得到公雞的精子,不是完整的授精卵。
  •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助」,自己也能下蛋?農村老漢道出實情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助」,自己也能下蛋?農村老漢道出實情很多人都喜歡剛出生的小雞,因為它長得特別可愛,還有一些人突發奇想,想用在超市裡買的雞蛋去孵小雞,結果當然是不成功。那就是不用公雞配合,母雞自己生出來的雞蛋。那麼於是有人就有疑問了,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幫助」,自己也能下蛋?農村老漢道出實情。母雞下蛋的情況和我們平常的認知有一些不一樣。在我們常人的觀念裡,動物只有交配過,受過精之後才能夠產卵,但是母雞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它的情況有一些特殊。在不和公雞交配的情況下,母雞也能夠產卵。
  • 農村養雞時,為什麼養一群母雞,卻只養一隻公雞?老農說出答案!
    不過現在人們對吃的也是越來越挑了,就拿吃雞肉這件事情來說吧,人們更加喜歡土雞而不是飼料雞,所以現在農村養的雞會更加的受歡迎,若是你在農村看過養雞的話,就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一群雞裡面只有一隻公雞,這是咋回事?聽聽養雞的老農是怎麼說的吧,農村養雞時,為什麼養一群母雞,卻只養一隻公雞?老農說出答案!
  • 家中養一隻大公雞後,母雞們為什麼就跟著公雞跑,不會走丟了呢?
    導讀:家中養一隻大公雞後,母雞們為什麼就跟著公雞跑,不會走丟了呢?文|當你停下腳步的時候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閱讀由當你停下腳步的時候提供的資訊。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家中養一隻大公雞後,母雞們為什麼就跟著公雞跑,不會走丟了呢?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正題。大家好,在農村養過雞的都知道,是有這麼個現象,公雞就是整個雞群的"領導者",雞群的"王者"。一般在農村養的都是以母雞為主,小雞仔在沒有長大前,很難分辨是公母的,這個只有特別有經驗的人才分的出。
  • 公雞會打鳴,而母雞不會,這是為什麼?
    公雞打鳴是一件在我們看來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是雞,為什麼母雞不打鳴呢?公雞又為什麼要打鳴呢?難道只是為了當個「鬧鐘」?答案顯然並不是如此的簡單。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公雞打鳴的目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公雞會鳴叫,而母雞不會?
  • 在農村,為什麼母雞學公雞半夜打鳴,就會被殺掉?有道理嗎?
    而農村人養雞的原因也是比較好理解的,農村的場地大,養雞也比較方便,每天早上把雞舍打開,把它們餵飽以後就不用管了,等到天黑了會自己從野外回來,吃完了雞食又會自己主動進入到雞舍,算得上是一種很讓人省心的家禽了。而且養雞還能下蛋,吃不完的雞蛋、雞都是可以拿去集市上售賣的,然後可以補貼家用。那你可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如果自家養的母雞在半夜的時候學公雞打鳴,那就要把它殺掉,這是一種怎樣的民俗呢?
  • 如果發現家裡的母雞學公雞叫,為什麼農民就會把母雞殺掉呢?
    對於這個問題,在農村是經常發現母雞學公雞叫,也就是母雞學公雞打鳴。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母雞已經改變了自己的作為下蛋雞的專職工作,而且替代了公雞打鳴的現象,這的確是母雞變成了公雞了,是農民所不理解的,認為是一種不祥之兆。
  • 農村偏愛母雞,公雞不受歡迎,養大了不吃,閹了公雞有什麼好處?
    在農村很多人喜歡養雞,一般都是養母雞的多,公雞的少,鄉居小菜的媽媽以前也養有公雞,後面有人到村裡來閹雞,家裡的那隻公雞也就閹了,說到公雞被閹之後的好處,鄉居小菜還是知道一些的:平時在農村集市上買小雞的時候人們也是根據經驗來買的,想著都挑選母雞
  • 「母雞學公雞叫,就立馬殺掉」,農村這一說法是怎麼來的
    在農村有個不成文的說法:「母雞學公雞叫,要馬上殺」,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都知道,農村有些很奇怪的規矩已經流傳了很長時間,但這是不合理的,也不適用於現在,「農村的老人常說,母雞學公雞叫。就要立刻殺了他。你知道為什麼嗎?
  • 農村養雞為何只養一隻公雞,母雞卻養一大群?
    去過農村玩的小夥伴應該看見過這個場景,那就是一隻公雞後面跟著好幾隻母雞,而且還都是跟得緊緊的,都是一隻公雞,沒有看見有兩隻的,其實這都是農家人這麼多年來總結的經驗,為什麼只養一隻公雞,母雞卻可以很多呢?
  • 農村有句俗語,母雞鳴叫只因疼,公雞鳴叫為送行,是什麼意思呢
    母雞在什麼情況下會鳴叫呢,在農村養雞的人都知道,就是在母雞下蛋以後,母雞會咯咯咯的叫,母雞為什麼要叫呢,有幾種說法。有的說母雞下蛋以後鳴叫,是提醒主人趕緊來收雞蛋,生怕雞蛋被別人拿走或者是被其他的動物破壞,這是一種說法。
  • 母雞為何不需要和公雞交配,就能產蛋?公雞的作用是什麼呢?
    文/行走天涯母雞為何不需要和公雞交配,就能產蛋?公雞的作用是什麼呢?雞的生命普遍非常的短暫,幾乎都活不到一周歲就被宰殺了,也就只有一些能生蛋的母雞可能活到兩歲到三歲。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雞,但是相信大家也發現農村人是非常喜歡養殖母雞的,而非公雞。若不是因為雞在幼時辨別不出公母。農村人可能只會養殖母雞,不會養殖公雞。
  • 農民一旦發現家裡的母雞學公雞叫就會把母雞殺掉,這是什麼原因?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趣味奇聞事》,讓小編帶你走進《趣味奇聞事》的大世界,如果你對這種題材比較感興趣,請點擊上方藍色「關注」字樣,每一次對小編的肯定,都是小編努力的理由,那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內容是:農民一旦發現家裡的母雞學公雞叫就會把母雞殺掉,這是什麼原因?
  • 燒雞是公雞好吃還是母雞好吃?幫你怎麼區別公雞和母雞
    至於是用公雞還是母雞,真是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燒雞用公雞的比較多,不是有這樣的說法嗎?買只老母雞燉湯喝吧,這就是說明了,母雞適合燉湯喝。但是,我們買雞的時候並分不清楚公母之分? 第五:叫聲:公雞會打鳴,母雞隻會 「咕咕」的叫。但是白條雞就分辨不出來了。 第六:看尾巴顏色:公雞尾巴毛比較鮮豔,尾巴毛多而且很長,而母雞顏色單一,尾巴毛少而且短,脫毛雞就又看不出來了。
  • 在農村如果母雞發出公雞的聲音,要被殺掉,這有什麼依據?
    當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相信大家應該都算是農村人吧,就算不是農村人,相信老家也應該是農村的,大家應該也明白,在農村總會出現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動物有點反常,我們知道在農村有一些動物反常叫聲都是有一些說法,比如貓頭鷹笑聲,還有狗哭聲,還有公雞半夜打鳴。
  • 為什麼母雞學公雞叫,就會被殺掉?原來另藏奧秘!
    在農村裡可以說家家戶戶都養著有雞,而且還是母雞養得多,但一直都是為了母雞下蛋,吃不完的雞蛋和雞都是可以拿去集市上售賣的,然後可以補貼家用。不過,談到母雞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就是母雞一旦學公雞叫,就會被立刻殺掉,這是為什麼呢?
  • 母雞為什麼可以自己下蛋?難道不需要公雞嗎
    不知道那些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有沒有注意到,農民在家裡養的雞,一般都是公雞和母雞都有。但是在養殖場裡,卻只有母雞,沒有公雞。那麼沒有公雞,母雞要怎麼下蛋呢?是不是因為養雞場的母雞比較特別?其實不是這樣,任何一隻母雞都是能夠自己下蛋的。我們應該都知道,動物繁衍是需要一公一母才可以的,既然母雞可以自己下蛋,那公雞還有必要嗎?
  • 選擇在農村搞土雞養殖是養母雞好還是公雞好,綜合3個點進行分析
    農村搞土雞養殖我的觀點是養母雞最好,母雞到一定時間可以下蛋,母雞在市場上更加受歡迎。而公雞雖然長得比母雞要重,但吃土雞的市場需要公雞的人少。母雞能下蛋土雞養殖的時間都比較長,最快出欄需要8個月,如果在8個月不能及時出欄就會造成食物費用的增加。成本上升利潤就會下降,母雞養殖到8個月基本可以下蛋,農村的土雞蛋今年是3元一個,按2元一個出售也能補充消耗的飼料。公雞到時間沒有出售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消耗食物,增加養殖成本。
  • 農村俗語:「母雞鳴叫只因疼,公雞鳴叫為送行」,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母雞鳴叫只因疼,公雞鳴叫為送行」。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母雞鳴叫只因疼母雞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會鳴叫?一般來說,只有在下蛋後才會鳴叫。關於母雞在下蛋後為什麼會鳴叫的問題,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母雞孵小雞要多少天?為何農村用母雞孵化小雞的越來越少了?
    摘要:母雞孵小雞要多少天?為何農村用母雞孵化小雞的越來越少了?文/農夫也瘋狂在春天的時候,萬物復甦。不僅植物發芽了,而且還有很多的動物也要在春天的時候孕育生命。而在農村裡,基本上都會養一些家禽家畜,尤其是像雞這種動物,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會養殖。年輕人可能會嫌麻煩,或者是認為養雞不衛生,不願意養雞,寧願去集市上購買現成的。但農村的老人們就不這麼想,他們每年都會或多或少養幾隻雞。而春天的時候,農民就要開始用母雞來孵化小雞仔了。不過,近年來在農村裡養雞的雖然很多,但是採用傳統的方式讓母雞孵化小雞的卻越來越少了,這是為何呢?母雞孵小雞要多少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