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很多人喜歡養雞,一般都是養母雞的多,公雞的少,鄉居小菜的媽媽以前也養有公雞,後面有人到村裡來閹雞,家裡的那隻公雞也就閹了,說到公雞被閹之後的好處,鄉居小菜還是知道一些的:
平時在農村集市上買小雞的時候人們也是根據經驗來買的,想著都挑選母雞,但一般不怎麼準,還是會買回一些公雞的,沒辦法,只能把它們養著了;而三個月這樣,同時養的母雞已經可以下蛋了,但公雞卻沒多大作為,而且大了的公雞比較好鬥,經常去找村裡的其他公雞打鬥,此外,還去找村裡的母雞耍,平時在家逗留的時間可不長呢。
村裡的公雞少,以前我們家的那隻公雞傍晚了還不回家,後面媽媽去找,竟然在村裡一戶人家的雞棚裡發現了,原來是他們想讓我們家的公雞跟他們家的母雞多呆下,好讓母雞下蛋孵蛋了產小雞,也是夠讓人無語的。
本來家裡就不想養公雞的,因為公雞養大了不好賣,價格太便宜了,我們那邊一般喜歡吃母雞的,說是公雞肉吃了容易上火,像我老公家這邊也有這樣的說法,此外平時過節殺雞來祭拜的時候選的也是母雞而不是公雞,拜年也沒見有誰提著大公雞去拜年的,後面有人來閹雞媽媽就讓人把那公雞閹了,反正家裡的母雞除了兩隻留著下蛋吃,其他是要賣的。
被閹了的公雞,性情變了不少,沒那麼好鬥了,平時就在院子裡呆著,不出去找村裡的公雞玩了,也不喜歡跟母雞比較親近了,也懶得去外面草地啄蟲吃了;沒閹之前,那隻公雞平時四五點鐘就開始打鳴了,閹了之後,安靜得很,不再大聲鳴叫讓人起床了,平時也就低鳴下,而且它胃口變了,吃東西也沒有以前多了,但是過了幾個月竟然長得更大隻了,而且看起來更有肉了。
媽媽說被閹了的公雞集市上是有人收,價格也比一般的公雞高,說是閹了的公雞因為雄性激素分泌少了,肉質更鮮美,吃起來沒那麼柴,口感也比母雞肉的好,但人們還是偏向於養母雞,平時挑選小雞來養時也是各種挑選,生怕挑到公雞;以前人們養母雞孵蛋產小雞還會養只公雞,現在養母雞是下蛋吃或者直接賣了,公雞也就越來越不受歡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