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殖土雞,為何要把公雞「閹割」掉?閹割公雞有什麼好處?
文/農夫也瘋狂
以前農村裡都是家家戶戶養雞的,每年到了三月份的時候,就會讓自家抱窩的老母雞開始孵化小雞,經過21天(夏天是18天左右,春天是21天左右)的漫長等待,這些小雞也就啄破了蛋殼,從裡面孵化出來了。而在農村裡養雞,基本都是為了生蛋的,所以多數選擇養殖母雞。如果家中來客人了,那往往也是先殺不下蛋的雞。
但是小雞的性別是我們無法左右的,其中會有母雞,自然也會有公雞。而對於這些雄性的小雞,一般等到了四五月份的時候,當它們的雞冠子長出來了,那就會有一些專門閹割小雞、小豬的手藝人走街串巷了,挨家挨戶幫忙把雄性的小雞閹割掉。而被閹割的小雞,就不再是公雞了,也不懂得打鳴了。那農村養殖土雞,為何要把公雞「閹割」掉?閹割公雞有什麼好處?
首先是降低養殖成本。農村裡養雞主要是兩個目的,母雞用來下蛋,而公雞是為了打鳴的。可是公雞的數量也不能太多,一戶人家中留一隻就差不多了。而其他的雄性雞就會在其還沒有長大之前就被閹割掉,這樣做就是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因為沒有閹割的公雞生長慢,並且吃得也多。一旦被閹割了以後,它們的食量會減少,可是生長速度也快。一般養上幾個月,就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售賣了。
其次,公雞比較好鬥,閹割雄性雞是為了保護雞群。現在農村裡很少看到公雞了,有些人家雖然養雞,但是也不養公雞。那是因為公雞吃得多,還比較好鬥。它們常常會欺負母雞和其他被閹割的雞,有些公雞甚至還敢啄人。如果一戶人家養了多隻公雞,那其他的雞就沒有好日子過了。特別是在吃食的時候,公雞就是老大,是不允許其他雞來吃的。把它們閹割掉了,就性情變得溫順了,這樣也是為了保護雞群。
再次,公雞沒有市場。在我們這邊是沒有吃公雞的習俗的,老輩人的說法是公雞是發物,尤其是年數越久的公雞,越是不能吃,不然身體會受不了。而且在市場上公雞也賣不上價格,相反被閹割掉的雄性雞,在市場上是最受歡迎的,並且價格也要比公雞更貴。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能睡個好覺。公雞在天快亮的時候就會打鳴,如果自家的公雞比較多,那後半夜基本上別想睡覺了,一遍一遍打鳴,人也會被煩死去,而且這樣還可能引發鄰裡矛盾。
以上幾點就是雄性雞要被閹掉的原因。不過,時代在發展了,現在農村裡已經很少見到有人走街串巷吆喝著來閹割小雞了,主要原因是農村裡養雞的也少了。多數都是在集市上購買半大的小雞,而所購買的多數是母雞。你們還記得農村走街串巷的閹雞的藝人嗎?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支持(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