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和歌、茶道、蹴鞠、能樂、曲藝甚至料理等都是當時很流行的文化。日本戰國大名不只會打打殺殺,還多精於文化。大內義興和今川義元便是如此,這2人都很提倡京都文化,這是為什麼呢?
室町幕府立足於畿內,頗受公家寺院影響,逐步發展出了壯麗又奢靡的北山文化和東山文化。大內家是西國傳統名門,今川家更是室町幕府御一家筆頭吉良家的庶流,出身高貴,比不得其他大名,自然也就深受幕府的京都文化的影響。
大內義興和大內義隆都很重視與京都公卿們的文化交流,所以戰亂中不少公卿逃離京都後都投靠大內家,這也帶動大內家領內文化水平的提升。彼時的大內家本城山口是京都文化的集散地,市街的命名都是仿照的京都市街,今川家的駿府也是如此。
不僅如此,由於勘合貿易和南蠻人的到來,山口成為了日本與西方文化的交匯點,京都文化和外來文化在這裡交流,還吸引了傳教士的造訪,並被許可傳教,客觀上推動了以山口為中心的各方面的發展。
由於與京都的深刻交流,大內義隆和今川氏親都娶了京都公卿家的女兒做正室,大內義隆的正室是萬裡小路秀房之女,側室是廣橋兼修之女,今川義元的母親壽桂尼是中御門宣胤之女。而大內義隆與正親町天皇還是連襟,大內義隆的嶽父萬裡小路秀房將女兒嫁給了正親町天皇。
有文化的看上沒文化的,這種現象真是古今中外概莫如是,京都公卿看不上田舍大名就是因為對方沒有文化。提倡京都文化不僅僅是大內義興和今川義元的個人喜好問題,還和他們高貴出身有很大的關係,再來就是提倡京都文化對自身的統治有諸多好處。
日本戰國時代,畿內戰亂連連生靈塗炭,大內家和今川家的領國內是相對比較穩定的,這也給了他們內在的動力去發展京都文化來彰顯自己的統治。作為一方割據的大名,提倡京都文化有助於加強和京都公卿的交流,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促進多元化交流,帶動領內的發展,何樂而不為呢?
日本戰國徵伐不斷,大內義興和今川義元為何在領內提倡京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