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食物中的「真菌毒素」

2020-12-27 新華網客戶端

  夏天炎熱潮溼,食物容易發黴,罪魁禍首是「黴菌」。當黴菌帶有產毒基因且環境條件適宜的時候,便會產生「真菌毒素」。黴菌是真菌的一種,黴菌產生的毒素被稱為真菌毒素。

  「黃麴黴毒素」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是最毒的一種真菌毒素,其中的黃麴黴毒素Bl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 (三氧化二砷)的68倍。那麼真菌毒素是怎麼進入人體的呢?生活中我們要怎樣避免食用真菌毒素汙染的食物?

  危害

  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種,幾乎可以汙染所有的農作物。這裡給大家選擇了六種在我國可能對公眾健康構成較大風險的真菌毒素,以及我國居民消費量較大的易被汙染的食物。

  黃麴黴毒素有B1、B2、G1、G2、M1和M2幾型。長期食用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品會引起慢性中毒、肝癌。容易被黃麴黴毒素B1汙染的食物有:花生、大豆、玉米以及製品。黃麴黴毒素M1是黃麴黴毒素B1在動物體內代謝產物,主要汙染的食物有:奶及奶製品。

  脫氧學腐鐮刀菌烯醇會損害人的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可能汙染的食品有:玉米、小麥、大麥。

  展青黴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具有致畸、致突變和致癌性,可能汙染的食品有:腐爛的蘋果和山楂。

  赭麴黴毒素A具有腎毒性和神經毒性,可致畸、致癌,可能汙染的食物除糧食外,還有咖啡豆。

  玉米赤黴烯酮的毒性主要作用於生殖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可能汙染的食物有小麥和玉米。

  我國的強制性基礎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中,規定了人們常吃的食物中,對人體危害較大的真菌毒素(黃麴黴毒素B1、黃麴黴毒素M1、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展青黴素、赭麴黴毒素A及玉米赤黴烯酮)的限量值。同時嚴格要求,食品生產和加工者要採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達到最低水平。也就是說,如果您吃的食物中含有真菌毒素,但含量低於國家標準規定的限量值時,您是安全的。

  途徑

  直接途徑:吃了被真菌毒素汙染的糧食、水果、果汁等食品。

  間接途徑:用真菌毒素汙染的飼料餵養動物,通過食物鏈,最終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例如:赭麴黴毒素可以在動物體內蓄積;黃麴黴毒素B1在奶牛體內代謝成黃麴黴毒素M1,汙染牛奶。

  提醒

  生活中怎樣避免食用真菌毒素汙染的食品?

  真菌毒素往往滲入食物內部,看不見、摸不著,又普遍耐高溫,煎、炒、烹、炸無法去除。因此防止真菌毒素危害,首先要防止食物的黴變。

  1、在正規的食品市場購買新鮮、保質期內的食品,避免購買長時間貯存的食物;

  2、食物貯存使用抽真空或充氮氣等方法,因為黴菌是喜好氧氣的微生物,在厭氧條件下幾乎不能生長;

  3、儘量購買小包裝的食物;

  4、食物貯存時要注意通風,因為黴菌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通風可以使食物乾燥,降低食物的溫度,防止黴菌的生長和產毒。

相關焦點

  • 【收藏】食物中真菌毒素的危害及預防、檢測
    真菌,是一類有細胞壁,不含葉綠素,無根葉莖,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能進行有性或無性繁殖的真核微生物。真菌中最常見的是各類蕈類,另外還有黴菌和酵母。雖然真菌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如釀酒、制醬、麵包製造等,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益處,但有些真菌也能通過產生真菌毒素汙染食品這一方式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 衛生部公開徵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意見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徵求意見稿)2.3.2       限量 maximum levels,MLs真菌毒素在食品原料可食用部分和/或者成品中的允許最大濃度。食物的可食用部分所祛除的不可食用部分通常以特定目的加工成品符合規定標準為基礎,如麥類如果在用於麥片和全麥麵時可食用部分為100%,而加工麵粉就按照出粉率折算。4  指標要求4.1           黃麴黴毒素B1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1限量指標見表1。
  • 新增葡萄酒真菌毒素限量指標
    新增葡萄酒真菌毒素限量指標 2017-04-24 16:48:32   4月24日,記者從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2017年第4號公告,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 權威發布:葡萄果實表面黑色組麴黴與真菌毒素的防除
    損傷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真菌病害(霜黴病、白粉病)、蟲害(葡萄漿果蛾、叢生蟎)和環境因素(風、雨、日曬、裂果)等。黑色組麴黴一旦侵染,在一定的溼度和溫度條件下可產生真菌毒素,並在葡萄採摘、儲存、運輸、加工過程中積累。葡萄及其製品中真菌毒素所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 真菌毒素汙染控制研究取得進展
    該研究報導了一種可以同時降解玉米赤黴烯酮和赭麴黴毒素A的多功能酶,為食品和飼料中真菌毒素同時降解提供了新的關鍵酶原材料。玉米赤黴烯酮(ZEN)和赭麴黴毒素A(OTA)是食品和飼料中的重要真菌毒素汙染,往往同時存在。以往大多數降解酶僅針對單一毒素分子,而不同毒素分子化學結構、降解反應存在明顯差異。
  • 9月我國標準新增葡萄酒中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
    9月8日,從廈門檢驗檢疫局傳來消息,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017年第4號公告,自2017年9月17日起,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將正式施行。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新的GB2761標準中增加了葡萄酒和咖啡中赭麴黴毒素A限量要求,其中葡萄酒中「赭麴黴毒素A」的限量為2.0靏/kg。
  • 對於真菌毒素超標的小麥追查不利糧食局的相關人員可能構成瀆職罪
    2017年4月,某市某糧油公司的趙某借用某市某飼料廠資質,從某省糧食交易市場網競買購得儲存在中儲糧某庫點2010年真菌毒素超標小麥5185噸,購得儲存在中儲糧某北庫點2010年真菌毒素超標小麥685噸,共計5870噸。
  • 有批綠豆面真菌毒素超標,這家的涼皮更讓人受不了!
    但經常吃這些食物,真的合格嗎?近日,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2020年第23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共有不合格樣品4批次,含一批次綠豆面和一批次白麵皮,具體信息如下。赭麴黴毒素是什麼?它是一種汙染食品的真菌毒素。赭麴黴毒素A是由多種生長在糧食(小麥、玉米、大麥、燕麥、黑麥、大米和黍類等)、花生、蔬菜(豆類)等農作物上的麴黴和青黴產生的。
  • 相關食品安全標準中赭麴黴毒素解讀
    赭麴黴毒素是真菌毒素之一,是由純綠青黴、赭麴黴及碳黑麴黴等產毒菌株侵染糧食、食品、飼料及其他農副產品後所產生的一種有毒代謝產物。赭麴黴毒素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存在於穀物及其副產品、可可、咖啡、肉類、乳汁、乾果、調味品、酒類、茶葉等中。
  • 糧食中嘔吐毒素產生的原因、危害及去除方法!
    嘔吐毒素作為真菌次級代謝產物廣泛存在於穀物和飼料中,危害了人類和動物的健康。今天聊一聊嘔吐毒素產生的原因、危害及去除方法。糧食儲藏階段溫度和溼度是真菌生長和產毒的重要因素,儲藏過程中適宜的溫度和溼度是促進病菌在穀物上繼續繁殖蔓延,加重穀物毒素汙染的重要原因。絕大多數真菌的最適溫度為25-30℃,溫度過高過低都不利於真菌生長和產毒。
  • 經常吃這些食物,當心癌症離你會越來越近!
    特別是現在市場上的食物也是五花八門、琳琅滿足。現在人們不像以前僅僅解決溫飽問題了,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開始主要根據自身的喜好去吃食物,對於自身健康的考量卻很少。比如這幾年我們經常談及到的癌症話題,它的出現也跟我們的日常飲食有著極大的 關係。比如,生活中,如果你經常大量吃下面這些食物,那麼你就要當心癌症可能會離你越來越越近!
  • 這種隱藏在食品中的真菌,高溫都很難將其殺死,別不捨得,快扔掉
    提到真菌這個名詞,很多人腦海中可能都會浮起各色各樣的真菌形象,因為目前已知的真菌種類已經有幾萬種了,其中有一些會讓人體生病。常聽說的有一些皮膚病,比如手足癬等等。真菌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每天都會與它們進行接觸,大多數對人體是無害的,有的甚至是有益處的。
  • 1毫克就可能致癌的黃麴黴毒素,連高溫也殺不死,6類食物裡都有
    現代生活中,依舊有很多中老年人有「過於節約」的理念,在外吃自助餐講究「光碟行動」,在家吃食物,即便有問題變質了,也會留下好的部分。如果你正在這麼做,那麼一定要當心一種劇毒物質,並且還會致癌的「黃麴黴毒素」,它的危險性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
  • 11種食物是隱形殺手 當心吃錯丟了命!
    原標題:11種食物是隱形殺手 當心吃錯丟了命! 原標題:養生警惕:11種食物是隱形殺手 當心吃錯丟了命 10、河豚魚 有毒部位:某些器官 河豚魚是世界上第二毒的脊椎動物。 這種魚體內的毒素學名為河豚毒素,它能造成高血壓、肌肉麻痺等症狀,並導致中毒者由於隔膜肌麻痺、呼吸中止而死亡。許多亞洲人對於河豚這一危險的美味還是難以拒絕。
  • 農產品及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汙染識別與預防
    「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毒素中毒」;10月11日新京報等媒體報導「雞西一家聚餐吃酸湯子致7死,黃麴黴毒素超標還是米酵菌酸中毒?」;10月12日,黑龍江省衛健委旗下微信公眾號「龍江衛生健康」發文表示,該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高濃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並非此前報導的黃麴黴毒素超標。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真菌毒素防控創新團隊解析黃麴黴在不同食品...
    黃麴黴是一種常見的腐生真菌,侵染花生、玉米、大米等常見作物,並在貯藏和加工過程中汙染多種食品和飼料。黃麴黴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黃麴黴毒素是一類致癌物,全球多達28%的原發性肝細胞癌病例由黃麴黴毒素引起,黃麴黴及毒素嚴重威脅人體健康。
  • 山西:沃爾瑪所售玉米面真菌毒素超標 白水山礦泉水公司再上黑榜
    玉米赤黴烯酮(zearalenone,ZEN)又稱F-2毒素,是一種由禾穀鐮刀真菌(graminearum)、黃色鐮刀真菌(culmorum)以及克地鐮刀真菌(crookwellense)等多種鐮刀黴菌產生並釋放到土壤環境中的真菌類毒素。玉米赤黴烯酮不合格的可能原因:原料把關不嚴、有黴粒,企業貯存條件不符合要求,產品水分多,存放溫度高,堆放垛高產生內熱反應。
  • 食物發黴後,還能削掉繼續吃嗎?高溫加熱能去毒素嗎?今天告訴你
    實驗室專門針對新鮮桃子和腐爛桃子進行了真菌數量檢測,結果發現新鮮桃子的真菌數量在8千左右,而已經腐爛的桃子真菌數量高達8.25萬。但其實就算切掉了腐爛部分,真菌依然蔓延到了其他未腐爛部位,實驗室檢測發現未腐爛的桃子中真菌數量高達5.31萬。為了安全起見,桃子腐爛變質後,不管是腐爛部位還是沒有腐爛部位都不要再食用了。 有的人要問了,按照這種說法,腐爛的食物都不能再吃了嗎?那對食物來說是不是極大的浪費?
  • 日常生活中真菌的秘密
    蘑菇是我們飲食中最明顯的真菌來源,但是真菌也藏在許多其他常見食物中。Fungi is what makes cheese, like camembert and blue cheese, ripen.甚至巧克力都依賴真菌來獲得其獨特的風味。 可可豆經過發酵過程,酵母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了我們眾所周知和喜愛的濃鬱巧克力味。
  • 埃及出口有機花生仁中檢出黃麴黴毒素
    有機花生仁 2020.2259 檢出黃麴黴毒素產品未在市場銷售/官方扣留 拒絕入境通報    據了解,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