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允許拿別人的東西」寶寶不好的人際交往習慣怎麼辦

2020-12-03 龐媽來了

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於社會。因此,良好的社交對每個人都很重要。3-6歲時培養寶寶初步社交能力的黃金時期,養成良好的社交習慣,對寶寶今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能幫助寶寶建立廣泛的社交網絡,令寶寶受益終生。

寶寶是否有朋友,是否受到小夥伴們的接納、歡迎?這些隱藏在寶寶心中的小秘密,細心的爸爸媽媽們,你們注意到了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活動的範圍的擴大,3-6歲的寶寶自主意識逐漸萌芽,開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除了身邊的家人,他們慢慢開始接觸社會,隨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問題。

今天分享的繪本是關於寶寶人際交往的故事,本書分別從三個方面講述「不經允許拿別人的東西、不主動與人打招呼、隨意打斷他人講話……」這些不好的人際交往習慣,在寶寶的人際交往中出現的頻率是比較高的。

01《不受歡迎的「客人」》——不經允許拿別人的東西

浣熊阿嘉搬到森林裡住,因為那住了許多幼兒園的小夥伴。

新家周圍沒有什麼好玩的、好喝的、好吃的。

第二天,小猴子邀請阿嘉去它家做客,阿嘉一點兒也不講禮貌,臨走時還拿走小猴子最愛的小汽車玩具。

第三天,小狐狸邀請阿嘉去它家做客,阿嘉同樣不講禮貌,臨走時還拿走了小狐狸最愛的圖畫書。

第四天,小兔子邀請阿嘉去它家做客,阿嘉仍然不講禮貌,還拿走了小兔子最愛的玩偶。

阿嘉拿了許多小夥伴的玩具,小夥伴都不喜歡阿嘉了。

有一天阿嘉外出回來,發現家裡亂七八糟,心愛的皮球也不見了,原來是阿傑拿走的。阿嘉看到髒兮兮的皮球很難過。

終於明白,沒經過允許拿走別人的東西,別人一定像我一樣難過的。

於是把玩具都送回給小夥伴們,得到大家的原諒。

02《蝸牛的殼》——不主動與人打招呼

蝸牛悠悠總喜歡縮在自己的殼裡。

碰到瓢蟲不敢打招呼。

碰到蚱蜢也不敢打招呼。

碰到蝸牛奔奔也不敢打招呼。

在奔奔的一遍又一遍問好,終於開口了,雖然很小聲。

但還是不敢和小螞蟻打招呼。

在奔奔的鼓勵下,終於敢跟小螞蟻說再見。

在奔奔不斷鼓勵下,悠悠可以跟小蜜蜂打招呼了。

也可以跟小鳥、小烏龜打招呼了,發現與人打招呼並不是很難,明白以前自己太不懂禮貌了。

悠悠克服了這個困難,交到了很多朋友。

03《烏鴉的小喇叭》——隨意打斷他人講話

小烏鴉撿到一個小喇叭,經常拿出來炫耀。

小熊講故事時,百靈鳥唱歌時,小烏鴉拿出小喇叭大聲打斷。

大雁分享旅途趣聞,小烏鴉突然拿出小喇叭打斷大雁的分享。

百靈鳥批評小烏鴉這樣是很不禮貌的。

有一天,小烏鴉沒有帶喇叭出門,它認真聽小熊講故事,百靈鳥唱歌,大雁旅途分享,學會了有禮貌、尊重他人、認真傾聽。

交到很多朋友。

相關焦點

  • 寶寶伸手拿別人東西怎麼辦
    每次下樓玩,雲朵媽媽見了兒子都會大老遠就把孩子叫過去,然後給兒子餅乾或者水果之類的東西。孩子吃完後,會再跑過去阿姨旁邊,似乎等著另外的好吃的。還有一個事情是小區裡有個叫糖糖的小女孩,總是搶小朋友的東西,婆婆說,我們下樓也不要跟糖糖玩,小姑娘太厲害了,搶東西還喜歡打人。兒子的東西被搶走,雖然他不想讓別人玩,但不哭不鬧,只是委屈地看著大人求助。
  •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該怎麼辦?
    核心提示:<P>孩子總是喜歡拿別人東西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讓不少家長很頭疼,因為孩子還小,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對此,專家表示,當眾斥責孩子是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是問清原因,然後向孩子明確自己的態度,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是不能亂拿的。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主客體意識。
  • 寶寶上幼兒園添新毛病:總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生活>正文寶寶上幼兒園添新毛病:總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問他是不是拿幼兒園的,他說不知道。媽媽發現,他的小包包裡會有一個橡皮泥、一個油畫棒什麼的。你們的寶寶會這樣嗎?又要怎麼來教育他呢?
  • 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
    作者:   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接受別人給的東西,怎麼辦?
  • 孩子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帶回家,家長發現這種情況時會有什麼反應呢?  1、極為敏感。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立即視為孩子有了「偷摸」行為,於是嚴加審問,嚴厲處罰。  2、滿不在乎。認為孩子乖巧,拿了別人的東西是佔到了便宜,因而不作任何處置。  3、認真謹慎對待。
  • 人際交往中,口氣不好招人煩怎麼辦?方法很簡單
    一些女性打扮時尚靚麗,男性穿著風度翩翩,然而一旦開口說話就會讓周圍的人聞到濃烈的口氣,這樣的人際交往可以說是最尷尬的了。 可苦惱的不僅是有口氣,更讓心力交瘁的是,即使自己已經發現,並且有意識地避免,然而始終避無可避,那麼口氣重到底該怎麼辦呢?
  • 寶寶總是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聰明的父母會做以下幾點
    寶寶現在還小,不懂得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有時喜歡拿別人的東西。遇到這種問題,很多家長都很頭疼,因為寶寶還小,打也不是,罵也不是。這讓很多父母覺得為難,同時也焦慮,怕孩子以後就真的變成這種人了。對此,專家表示,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寶寶的佔有欲和好奇心更強,當他看到一樣自己很喜歡、自己沒有的新鮮事物時,哪怕是一塊小石頭、一根小鉛筆,他都會馬上想佔有它。發現寶寶拿別人的東西時,父母可以採取以下辦法進行說教:首先,問清楚原因,然後向寶寶明確自己的態度,告訴寶寶別人的東西是不能亂拿的。
  • 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10條交往秘訣,句句揭露人性的弱點
    導致事情處理不好,別人煩惱自己也煩惱。很多人都吃過不會說話的虧,導致人際交往糟糕。所以卡耐基在書的封面上就寫道:"別輸在不懂人情世故上"。看著這本書中的建議,審視自己,真的好多都是恰恰相反的,看來想要學會人際交往,是需要做出些改變的,但至少先要知道怎麼做,所以把這些記錄下來,努力去做......
  • 歐陽娜娜不經允許,進入陳偉霆房間,私自拿東西還帶別人
    12月14日,隨著綜藝節目《潮流合伙人》最新一期播出後,「歐陽娜娜未經允許進入陳偉霆房間」上了熱搜,不少網友表示歐陽娜娜的人設崩塌,這樣的行為很沒禮貌。在最新一期《潮流合伙人》中,歐陽娜娜擅自進入陳偉霆的房間,摸摸別人的首飾,試穿了陳偉霆的鞋子,而且未經主人允許,就拿走了陳偉霆的首飾。然後不僅自己拿陳偉霆的東西,歐陽娜娜還把其他嘉賓也一起叫去了,所以其他嘉賓也進入陳偉霆的房間,都挑了一件陳偉霆的東西帶走。
  • 孩子「順手」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為什麼喜歡「順手」拿別人的東西?有的家長在家裡發現了多餘的玩具、零食等,總會找孩子問清楚。如果確定孩子是拿的別人的,就會生氣,甚至打罵孩子,往往忽視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比如逛超市,孩子想要冰淇淋,就拿冰淇淋;看到薯片,就拿薯片……正因為如此,孩子養成了隨便拿東西的習慣,想要就拿走。我理解曉麗的做法,他就是怕豆豆養成了習慣,以後隨便拿人家東西。
  • 公務員面試備考:「人際交往」你真的學會了嗎
    今天中公教育帶大家先來了解一下面試常見考點:「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的備戰技巧。一、人際交往的概念人際交往是指未來我們進入機關單位後,要建立和維持自己與他人、團體的關係,這些關係是有目的地、與工作相關的。
  • 秦潔:對影像與博客間人際交往關係的呈現及思考
    關鍵詞:影像博客人際交往你會和一個千裡之外從未謀面的人成為朋友嗎?在過去,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隨著網絡普及和運用,足不出戶結識遠方的人成為一種時尚。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只能通過文字在網絡上和別人交流。我們看不到電腦另一端坐著的人,他長得什麼樣,他是男是女,他有多大年齡?
  •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原則
    平等原則在真正的友誼建立過程中,個人的出身、容貌、才智、經濟實力、教育水平、成長經歷、職業等內部和外部條件雖然存在差異,但每個人在人格上是絕對平等的,交往雙方必須以平等、尊重的原則與人相處和交往。以下幾個小貼士要記住:–要給別人留足面子,特別是在公共場合,一定不要做有損對方顏面的事。–交往中要容人擁有 「自留地 」,不能放縱自己強烈的控制欲而剝奪他人的自由空間。–在無損自己尊嚴的前提下,要儘量迎合對方的興趣和想法。
  • 俗話說:「人不走不親」,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人際交往大智慧
    老人常說:「水不打不渾、人不走不親」前半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說即使是汙水,你不去攪拌它,它也不會變得渾濁。其實下半句「人不走不親」,更經典,並且蘊含人際交往大智慧。那麼這一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 人際交往中,怕的就是:只有你以為自己在別人心裡很重要
    人際交往中,怕的就是只有你以為自己在別人心裡很重要,其實,你可能只是別人眼中一個無關緊要的人而已,甚至可以隨時放棄你。所以,別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當真相被撕開那一刻,最受傷的只會是你而已。別人不愛你也沒關係我們當然無法離開感情,成為一個無感情的機器人,只要與人相處,與人接觸,我們總會產生或多或少、或真或假的感情,只要你別輕易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就好。人際交往中,你若想要獲得別人的真心,需要你拿出十二分的誠懇,真心對待別人。
  • 【素養】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麼辦(12月17日兒童)
    【素養】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麼辦(12月17日兒童)     當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時,不要上升至品德、道德的問題,孩子的認知有限,還不能意識到這麼高的高度。如果一味地指責或者批評孩子的道德出問題,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孩子背著父母拿別人的東西,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父母要耐心的講道理,說明這樣做不對,鼓勵孩子把東西歸還,只要孩子把東西還回去,就應該表揚他。
  • 鬼谷子:人際交往中,謹記這兩句天規,人生會大富大貴
    讓你從容的對抗哪些對你不好的局勢,教你積極的對待自己的人生,從而看到人生當中的另一番風景。尤其在人際交往中,當你謹記這兩句天規,人生會大富大貴。一,人言者,動也;已默者,靜也。以無形求有聲。若釣語合事,得人實也。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直到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寶寶所以就一起玩,並沒有多想,晚上帶孩子回家,卻發現寶寶的口袋裡多了一個小玩具,雖然並不是多貴的東西,但是她意識到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這件事也反覆縈繞在她的心中。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煩惱,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該怎麼教育比較好?
  • 人際交往中,要儘量疏遠這3類「窮人」,不然吃虧的是自己
    人際交往中,要儘量疏遠這3類「窮人」,不然吃虧的是自己相信很多人對人際交往都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見的,畢竟結交的是自己的朋友,那麼方式肯定是要符合自己的要求才能廣結人脈。對此,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在人際交往中,要儘量疏遠這3類「窮人」,不然的話吃虧的人就是你自己了。1、用家境引發別人的同情有些「窮人」他們是很擅於利用自己的家境情況來引發別人同情的。
  •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別再說他是「偷」,睿智的父母這樣做
    玲玲今年三歲,剛上幼兒園沒多久,最近玲玲媽媽發現玲玲書包裡總有一些不是自己的玩具,媽媽問玲玲這些玩具是哪來的,玲玲回答說是幼兒園的,因為很喜歡,所以拿回家來玩。媽媽問玲玲有沒有經過老師的允許,玲玲就開始吱吱唔唔起來,媽媽告訴玲玲,如果不經過別人允許就拿別人的東西,那這種行為就叫「偷」,偷東西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明天去把玩具還給老師,以後不要再拿了。玲玲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