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於社會。因此,良好的社交對每個人都很重要。3-6歲時培養寶寶初步社交能力的黃金時期,養成良好的社交習慣,對寶寶今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能幫助寶寶建立廣泛的社交網絡,令寶寶受益終生。
寶寶是否有朋友,是否受到小夥伴們的接納、歡迎?這些隱藏在寶寶心中的小秘密,細心的爸爸媽媽們,你們注意到了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活動的範圍的擴大,3-6歲的寶寶自主意識逐漸萌芽,開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除了身邊的家人,他們慢慢開始接觸社會,隨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問題。
今天分享的繪本是關於寶寶人際交往的故事,本書分別從三個方面講述「不經允許拿別人的東西、不主動與人打招呼、隨意打斷他人講話……」這些不好的人際交往習慣,在寶寶的人際交往中出現的頻率是比較高的。
01《不受歡迎的「客人」》——不經允許拿別人的東西
浣熊阿嘉搬到森林裡住,因為那住了許多幼兒園的小夥伴。
新家周圍沒有什麼好玩的、好喝的、好吃的。
第二天,小猴子邀請阿嘉去它家做客,阿嘉一點兒也不講禮貌,臨走時還拿走小猴子最愛的小汽車玩具。
第三天,小狐狸邀請阿嘉去它家做客,阿嘉同樣不講禮貌,臨走時還拿走了小狐狸最愛的圖畫書。
第四天,小兔子邀請阿嘉去它家做客,阿嘉仍然不講禮貌,還拿走了小兔子最愛的玩偶。
阿嘉拿了許多小夥伴的玩具,小夥伴都不喜歡阿嘉了。
有一天阿嘉外出回來,發現家裡亂七八糟,心愛的皮球也不見了,原來是阿傑拿走的。阿嘉看到髒兮兮的皮球很難過。
終於明白,沒經過允許拿走別人的東西,別人一定像我一樣難過的。
於是把玩具都送回給小夥伴們,得到大家的原諒。
02《蝸牛的殼》——不主動與人打招呼
蝸牛悠悠總喜歡縮在自己的殼裡。
碰到瓢蟲不敢打招呼。
碰到蚱蜢也不敢打招呼。
碰到蝸牛奔奔也不敢打招呼。
在奔奔的一遍又一遍問好,終於開口了,雖然很小聲。
但還是不敢和小螞蟻打招呼。
在奔奔的鼓勵下,終於敢跟小螞蟻說再見。
在奔奔不斷鼓勵下,悠悠可以跟小蜜蜂打招呼了。
也可以跟小鳥、小烏龜打招呼了,發現與人打招呼並不是很難,明白以前自己太不懂禮貌了。
悠悠克服了這個困難,交到了很多朋友。
03《烏鴉的小喇叭》——隨意打斷他人講話
小烏鴉撿到一個小喇叭,經常拿出來炫耀。
小熊講故事時,百靈鳥唱歌時,小烏鴉拿出小喇叭大聲打斷。
大雁分享旅途趣聞,小烏鴉突然拿出小喇叭打斷大雁的分享。
百靈鳥批評小烏鴉這樣是很不禮貌的。
有一天,小烏鴉沒有帶喇叭出門,它認真聽小熊講故事,百靈鳥唱歌,大雁旅途分享,學會了有禮貌、尊重他人、認真傾聽。
交到很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