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村的老鹹菜,兒時難以忘記的美味,承載著我們對家鄉味道的記憶!

2021-01-15 騰訊網

最近,朋友從老家給我帶來了幾塊老鹹菜疙瘩,又讓我想起了過去村裡醃製鹹菜時滿村飄香的情形。

嫩綠的菜梗,經過半年多的醃製,變得黑乎乎的,這毫不起眼的東西,再過去可是農村人冬天重要的菜餚,用煎餅卷著吃,比肉還要香。

老鹹菜在吃的時候要"烀"一下,過去在農村基本上家家都有柴火鍋,吃鹹菜的時候,就把老鹹菜放到柴火鍋裡,放上調料和水,用柴火燒鍋。這樣烀出來的鹹菜軟綿鮮鹹,酥軟可口,非常的美味。

可是現在搬到城市裡住,家裡沒有柴火鍋,城市裡也不允許燒柴火,用燃氣的爐子烀出來的鹹菜總感覺少了點味道。記得以前在農村,奶奶偶爾也會用鹹菜來燉五花肉,老鹹菜吃起來酥軟鹹口,非常美味,而肉的味道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詞彙來描述,只記得非常下飯,我多吃了兩個大煎餅。為了彌補這味道,我決定用五花肉作為輔料來烀鹹菜。

五花肉烀老鹹菜

首先,我把老鹹菜切成了大塊,這家裡的鍋比較小,為了更好的入味,便於放入鍋中,我把老鹹菜疙瘩切成一塊塊的。

第二步就是把老鹹菜用清水洗乾淨,因為朋友送的老鹹菜已經是晾乾的,洗乾淨外面的鹽粒和髒汙,這樣烀出來的鹹菜既保留了老鹹菜的肉感,也能夠使它的味道淡一點,畢竟現在大家現在都喜歡清淡的飲食。

第三步,就把五花肉切成塊,大小和做紅燒肉時的差不多,放入八角、桂皮、香葉等調料,然後把鹹菜放到五花肉上,倒入足量清水,再加入點醬油。

做好上面的工作之後,開大火煮開後,轉為文火,烀上四個小時,就可以把鹹菜撈出來晾乾,備著吃。

涼拌老鹹菜

當然,現在家裡真正自己醃製鹹菜的少了,大部分都是到店裡買的老鹹菜,這些鹹菜店家一般都是烀好的,買回來之後切著吃就可以了。

老鹹菜有好多種吃法,我最喜歡的就是涼拌。

這老鹹菜調製也是比較講究的,我一般是切點蔥絲,把老鹹菜切成絲,倒點香油,味道非常不錯。

吃起來有肉感,保留了老鹹菜原始的味道,大蔥調味,增加了蔥香味,加上香油的調和,吃上一口,鮮鹹香酥,非常下飯。

炒老鹹菜

在家裡,偶爾我還會把老鹹菜用辣椒油炒一下,做法就是把紅辣椒切成丁,老鹹菜也切成丁。

先往鍋裡倒入油,油熱之後放入切成丁的老鹹菜,油可以多放些,油多鹹菜炒出來的好吃,翻炒不用太久,倒入紅辣椒,翻炒數下,即可出鍋。

炒的老鹹菜,除了原始的鹹味,也會有一點點辣味,吃起來是鹹辣,卷煎餅吃非常美味。

我個人認為,炒出來的老鹹菜非常適合當作配菜,吃無論吃煎餅、饅頭還是米飯,都可以用來下飯。而涼拌的鹹菜,用來搭配早餐,早晨喝粥的時候放上一點,可以提升粥的味道,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老鹹菜,承載著我們對家鄉味道的記憶!

相關焦點

  • 山東農村的老鹹菜,這麼吃比肉香,軟綿鹹香,下飯增食慾!
    老鹹菜在吃的時候要"烀"一下,過去在農村基本上家家都有柴火鍋,吃鹹菜的時候,就把老鹹菜放到柴火鍋裡,放上調料和水,用柴火燒鍋。這樣烀出來的鹹菜軟綿鮮鹹,酥軟可口,非常的美味。可是現在搬到城市裡住,家裡沒有柴火鍋,城市裡也不允許燒柴火,用燃氣的爐子烀出來的鹹菜總感覺少了點味道。
  •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味道,地瓜幹,承載著威海人小時候的記憶
    在山東膠東半島,尤其是威海文登一帶,晾曬地瓜幹是當地的一個傳統,每年秋收過後,不少村民都將地瓜煮熟後切成片晾曬成地瓜幹,為當地一大美食。這種地瓜幹不是生切曬成的那種,而是用熟地瓜曬制的,叫做陰乾地瓜。軟糯香甜的地瓜幹承載著威海人小時候的記憶。
  • 懷念小時候的味道,家鄉的野辣菜醃製的鹹菜
    鹹菜這種野菜在筆者家鄉叫野辣菜,河邊,房前屋後,路邊,樹林等都有生長。它像極了雪菜,可能是雪菜的野生一種。樣子好看,紅綠顏色都有,而且生命力旺盛,長期野外生長並經受大自然的洗禮。路邊的野辣菜野辣菜是農村醃製鹹菜的首先,深受農家喜愛,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長期在農村人的餐桌,主要菜品之一。
  • 非常懷念家鄉的老鹹菜
    說起河北老家,我很懷念家鄉的老鹹菜。燜熟的芥菜疙瘩老鹹菜這種老鹹菜是用芥菜做成的,這種鹹菜從開始醃製到燜熟要經過大約半年時。接下來就是開始燜制老鹹菜,這個燜制過程最為講究,首先把晾曬好的芥菜疙瘩和晾乾的芥菜葉莖放入大鐵鍋內,用原來醃製芥菜疙瘩的鹹菜湯進行燜制,切記過程中不要加水,用木材取火,小火慢燉,基本要燉上七八個小時,加鹹菜湯時一定要一次加足,避免過程中出現乾鍋,這樣鹹菜就燜不熟而影響質量。
  • 我們都很懷念以前的味道,童年記憶裡難以忘記的味道
    我吃的是10元一碗的牛肉粉絲湯和7元一客的生煎,味道,不算難吃,也不算很好吃。只是填肚子而已。要想再體驗到以前的純正傳統味道,機遇和機會很少很少的了。這家店好像是一家加盟連鎖店,雖說是打出了品牌,但是大家都知道的,只要出一筆加盟費,就可以加入了,品牌方就會提供一系列的服務了。質量監管嚴格一點的,會很注重品控,比如廚師的培訓,以保證口味的統一,符合自己的品牌。
  • 兒時的味道、兒時的記憶,讓人回味的農村美味,你不知道的價值!
    現如今農村人的生活雖然越來越好了,但是人們總忘不了兒時的美味,那些富有特色的野菜野果,成了他們最美好的回憶,雖然現在還能品嘗到,但總覺得少了點味道,而且還有一些已經消失,是真的真的只能成為記憶中的味道了。
  • 家鄉的鹹菜,淡淡的鄉愁
    兒時的餐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在我的家鄉東北,鹹菜有很多種。冬日的街頭, 每次看到鹹菜的小販,蒙著厚重棉被的推車,總有種夏日的蔬菜都在寒冷的天氣凝結成了鹹菜的錯覺。面對擺著幾十種口感美味的不同鹹菜,再加上小販魔幻般的唱腔吆喝,不買點兒回家好像晚上的餐桌,就缺了重要一味。
  • 萊陽聚焦:家鄉鹹菜香
    萊陽聚焦:家鄉鹹菜味道香 文 / 張 鑫 近期讀了郭德綱寫的一本《郭論》,他說「我們家做飯,什麼菜都可以有,但是我吃飯有一毛病,飯桌上必須得有兩小碟鹹菜」。看到這裡他說的鹹菜,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饞癮,好像馬上聞到了鹹菜的味道。
  • 鄉土散文:曾經吃厭的鹹菜蘿蔔乾,如今成了最想吃的家鄉美食
    曾經發誓再也不要吃鹹菜蘿蔔乾了,想不到如今卻感覺到那是家鄉最好的美食,因為有家和母親的味道。人就是這麼怪,整天吃時討厭,離開家鄉多年沒吃時又想念。前些日子,二妞的同事送她一點常州黃國民蘿蔔乾,讓我激動了老半天。我迫不急待地打開罐子,用手抓一條嘗嘗,吃起來&34;,一下子激活了我的味蕾,儘管常州與我家鄉還有一段距離,但蘿蔔乾的味道卻是一樣一樣的。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 散文,兒時的美味:炸藕合
    在兒時的記憶裡,一年到頭陪伴我的主食就是地瓜幹煎餅、玉米面糊糊,蘿蔔鹹菜。但吃肉畢竟是一件奢侈的事,炸藕合,這道美食便成了我兒時最難忘的美味。炸藕合是流行於山東魯南一帶的特色小吃,味道香酥嫩爽。父親把我們李氏祖先的牌位都擺在正廳供桌的正中央,然後擺上貢品,藕合是必擺的貢品之一,倒上美酒,點燃香燭,然後按長幼的順序依次上香跪拜。以此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並祈求祖先的庇佑。祭拜完畢,才能吃年夜飯。首先要把第一碗水餃端給老人,大人依次坐定,最後才能輪到我們小輩,這充分體現尊老孝道的家風傳承。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寓意。
  • 記憶裡的老味道.二
    前幾天看汪老的《老味道》,不由得也隨著汪老的筆觸,寫了寫記憶裡野菜的味道像汪老致敬。周末逛了一趟露天菜市,被各種鮮靈靈的菜感動著,不由得想再談談記憶裡冬天的味道。汪老在散文《冬天》裡說道——「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難受,屋裡不升火。
  • 家鄉的味道 兒時的記憶
    每每回一次家鄉,一空閒下來,總是要到「楊二嫂」麻辣豆腐乾店鋪購買幾塊錢來細細品味。「楊二嫂」麻辣豆腐乾香而不倦,油而不膩,辣而不燥,入口甘辣香鹹,且又有嚼勁,特別是加入了冷水江的特產調料山胡椒油,更是讓你吃上幾塊後會發一身的汗,還直叫辣得過癮痛快。據說,麻辣豆腐乾能驅風散寒除溼,特別是添加的冷水江特產調料山胡椒油是驅風散寒除溼的上品。
  • 臨川菜梗:用最簡單的方法和食材,成就最難以忘記的家鄉的味道
    說起家鄉,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自己獨特的記憶。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人,都可以讓我們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家鄉。對於吃貨如我來說,一份辣中帶甜,辣中帶脆的辣菜梗,是我難以忘懷的家鄉的記憶。我的家鄉在江西的中部農村,那裡的人們勤勞,善良,純樸,正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男人們每年要到地裡種上兩季水稻,滿足一家人主要的生活支出。女人們在菜地裡種上各季的青菜,滿足家人在飯桌上的需求。每到秋天,她們都會在地裡種上好起塊菜地的芥菜,長大後,即可以用來配種各種菜炒著寫,最主要是便於儲存,用來做我們菜梗的主材料。
  • 懷念家鄉的鹹菜——大頭菜
    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令我魂牽夢繞,還有家鄉的親人和朋友,皆讓我牽腸掛肚……對於家鄉味道,有許多深刻的記憶,其中對於奶奶用大頭菜做的鹹菜,更是忘不了。脆脆的,鹹淡適宜,超級下飯。在那個經濟不發達的年代,鹹菜更是伴隨了我三年的中學歲月。周日返校時,隨便帶兩罐用油炒好的鹹菜,住校期間選擇幾頓飯用鹹菜下飯。這也是那時候許多農村娃的生活寫照。
  • 記憶中兒時的味道—農村烤紅薯
    兒時記憶中和小夥伴們烤紅薯小時候的秋天,最快樂自在的記憶就是和小夥伴們在野外烤紅薯了。小時候的周末是我們這幫農村孩子撒歡的時候,叫上小夥伴到田野裡玩耍。農村田地裡,到處都有紅薯,自家地裡也種著。但是小時候我們這一幫機靈鬼總是喜歡去別人家的地裡「找」紅薯。要得就是那種偷偷摸摸的緊張感,而且分工明確,有負責挖紅薯的,還有學電影裡專門負責放哨的,偷個地瓜像諜戰片一樣刺激。
  • 甘露餃子:充滿兒時記憶的瀋陽老味道
    餃子還是兒時記憶中的美味,勾起她很多美好的回憶。說起甘露餃子館,像劉濤一樣,從小在瀋陽長大的老瀋陽人沒有不知道的。能夠吃上一頓甘露餃子,曾經是一件幸福又奢侈的事兒。作為一家至今仍保持著傳統手工包製水餃手藝的「中華老字號」,甘露餃子館已有80多年歷史了。近日,記者走進甘露餃子館,探究這家餃子火了這麼多年的秘訣。
  • 那些兒時的「味道」,你記憶中還留下多少?
    隨著年齡增長,人的記憶總是會慢慢流逝,在沒有手機的年代,最能承載記憶的載體出了照片,也就是那些兒時的味道了,那麼下面這些兒時的味道,還有多少在你的記憶中留下了痕跡。辣椒片兒時經典「美味」,那時候的辣片是幹豆腐皮上面撒上點辣椒麵,看起來紅彤彤的,吃起來越嚼越香,一片也就一兩毛錢,是課間和放學後最愛的「美味」之一,現在的辣片經過改良以後,油油的,看起來更好吃了,味道也確實比那時候更好,但是那種幹辣椒片的辣味已經印在了記憶中,現在卻是難得吃到了。
  • 元宵節回老家,奶奶做的1頓鹹菜「鍋巴飯」,一斤酒下肚兩行淚!
    煮一鍋好的土灶飯,來上一碗奶奶做的鹹菜「鍋巴飯」,便成了兒時最溫暖的回憶。元宵節回老家,奶奶做的1頓鹹菜「鍋巴飯」,一斤酒下肚兩行淚!我的老家在農村,家裡邊現在只有爺爺奶奶,由於長大後要參加工作,我和爸媽一般在過年,放假的時候才回去和爺爺奶奶們團聚,趁著元宵節假期,我們一起回到老家,老家的元宵節可是年俗流傳,每當回到老家,就會回憶起兒時的種種,最懷念的就是爺爺奶奶住的那些最樸實的美味家常飯。
  • 山西農村老鹹菜的做法,你學會了嗎?
    「老鹹菜」,一個深褐色的、渾身披滿鹽漬的、咬嚼起來頂鹹而柔韌的「精靈」,遊蕩於山西鄉間百姓一年四季的一日三餐之中。在過往的、令人難以忘懷的艱難歲月裡,新鮮蔬菜是十分缺乏的,即便有新鮮蔬菜上市,多數農家也買它不起;糧食且難以飽肚,誰又捨得花錢買口菜吃?特別是冬春青黃不接的日子裡,一缸老鹹菜,點綴著農家的飯食,調潤著人們的口味,伴隨著小米稀飯、玉茭窩頭,滋味著一家老小的舌尖。
  • 百年老石磨承載記憶與鄉愁
    百年老石磨承載記憶與鄉愁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6.25 星期一 老石磨曾是重要生產工具。    白面饅頭開口笑,高粱米飯香噴噴,抹鼻涕的娃娃長大成人……一曲朗朗上口的童謠時刻提醒著人們不忘一米一粟的養育之恩,同樣也在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老石磨的貢獻和曾經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