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回來,孩子「淹」死在床上!真正的溺水,都是無聲的!

2020-12-16 堂媽小楠

隨著炎熱夏天的到來,兒童溺水身亡的慘痛事件時有發生。

尤其暑假更是高發期,遇到兒童溺水又該怎麼辦?又該如何避免悲劇發生?

今天,請你一定要看完這篇「救命」文章。

文 | 堂媽(堂小楠)

均一天有88個孩子,

因溺水而死亡!

6月21日,重慶米心鎮發生了一場悲劇。當天,8個小學生相約到童家壩涪江河去玩水。

起初在淺灘玩耍,可沒過幾分鐘,一個孩子便意外失足。

剩下的小朋友,一個個慌忙前去施救,最終,8個孩子都沒有倖免於難!

瞬間,8個鮮活的生命沒了,7個家庭如墜冰窟!(其中有對是姐弟)。

而可怕的是,孩童溺亡事故,從過去到現在,從未停止。

6月22日,溫州3名少年溺亡。

當時有2人下水遊泳,不久出現身體不適向岸上呼救,另一個孩子便跳下去救人,最後誰也沒上來。

5月3日,廣西堂兄妹3人在水庫溺亡。

據了解,5月2日,其母親曾帶他到水庫的渠道洗過澡,5月3日其自行下到水裡洗澡,出現溺水情況,其他兩個孩子跑去救援,結果導致至3個人都溺水身亡。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事件裡多數是一個孩子溺水,另外幾個去救,結果都丟了性命!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約有5.7萬人死於溺水,其中兒童溺水死亡人數佔56.04%,均每天都有88個孩子因溺水而死亡!

溺水率最高的年齡段是14歲的兒童,其次是59歲的兒童。

溺水,已經成為孩子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

意外發生的主要因素,是家長對孩子缺乏有效的監管,以及危險意識太淡薄。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要貪圖玩樂去玩水,更不要在保護不了自己的時候,盲目下水救人。

應該大聲呼喊、撥打110、120;利用岸上的長棍、竹竿、把衣服打成繩,拋給落水者,自己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帶入水裡。

又或者,用衣服包住五六個礦泉水瓶丟給落水者抱住。

真正的溺水,都是無聲的。

為什麼溺水的死亡率那麼高?

因為溺亡的速度非常快,20~60秒,眨眼功夫,人就會沉下去。

留給人的救援時間短、施救難度大,更可怕的是,和電影、電視劇情節表現的掙扎、呼叫不同,真正的溺水,很難在水中揮舞手臂,大聲呼救。

這也導致溺水的跡象,不易被察覺。所以只要分心,孩子可能就悄無聲息地去了。

6月26日,廣東一對夫妻帶著6歲兒子在公園水域遊泳。

孩子爸爸為兒子戴上泳圈和安全繩,兩人遊到離岸邊三十多米的江中後,爸爸便游離了兒子,讓媽媽看著孩子。

不料孩子從遊泳圈和安全繩中脫出,沉入4米深的水底。

父親跪地痛哭,歇斯底裡地喊著「兒子!兒子!」

可惜,兒子再也聽不到了。

還記得這個新聞嗎?

福州,一位寶媽也曾因大意失去了女兒。

她曾帶兩個孩子到嬰幼兒館遊泳,期間店鋪員工暫時離開並告知了她。

而這位母親沒有把員工的話放心上,便轉身玩手機。

這邊母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那邊「無人」看護的女嬰,救生圈翻了,一頭扎進水裡。

對於看護者來說,沒聽到呼救,絕不代表孩子沒危險。有人看孩子,也不等於有人看著孩子。

為人父母,哪怕一分鐘沒看好孩子,都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尤其在危險區域。

記住7種「無聲溺水跡象」,

提防二次溺水!

一次次悲劇的發生,讓多少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間崩塌,又有多少淚水傷痛無處訴說……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多長點心,記住這7種無聲跡象,及時施救,別讓「怪獸」抓走孩子!

(圖片信息很重要,點擊查看)

而學習正確的急救步驟就顯得尤為重要。關於這點,網上資料和視頻真是眾說紛紜,心肺復甦的順序就有好多種。

我目前查到的比較權威的,是2016年12月我國首個淹溺急救指導性文件——《淹溺急救專家共識》,系統地闡述了溺水的急救措施。

即遵循開放氣道、人工通氣、胸外按壓、早期除顫的順序。

注意一點,即便溺水者的呼吸以及心跳有所恢復後,也不能立馬停止,因為在短期恢復後,還有再次停止的可能。

此時,必須一直堅持到專業救護人員的到來後才能停下。

還很多人用「土方」行救,最流行的就是倒背法」,但它卻是門偽科學。

因為控水會導致胃內物排除,增加誤吸風險,拖延救治不說,還會增加死亡機率!

(此方法不可取)

還要謹防二次溺水。多數父母會覺得,孩子只要離開水,就沒有生命危險了。

但美國一名10歲小男孩,和媽媽在泳池玩了一上午。回家後,小男孩洗了個澡,說困,就睡起了午覺。

1個小時後,媽媽看到小男孩完全變了模樣,再去叫孩子,已沒有了任何反應。

這個死在自家床上的10歲男孩,就是「乾性溺水」的典型案例。

通俗一點說,「乾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氣時,發生喉頭痙攣,空氣和水都無法進入,實際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乾性溺水怎麼辨別呢?

遊泳時,看孩子在水中有沒有異常情況,比如嗆水;遊泳結束後,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呼吸困難、倦怠、乏力、嗜睡、過敏、痙攣等症狀。

症狀剛出現時,無呼吸狀態會持續8-10分鐘左右,在此期間如果採取恰當的措施,那麼近90%的人是可以恢復的。

說在最後的話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還是要把提醒放到前面,儘可能避免這類事情發生,請告訴孩子們: 遠離危險水域溺水事故主要發生在,江河碼頭、水庫、池塘、河溝、深水潭、工地上的積水窪等區域。水底狀況異常複雜,可能長有水草等植物,容易纏住人的腳!江河岸邊有一些延伸、緩衝區域,孩子如果在這些區域玩耍遊泳,很容易滑落到深水區。還有些水庫、河道底泥鬆軟,人容易陷入泥沼而無法動彈。所以一定要告知孩子,遠離危險水域。

警惕高危時段

溺水常發生在放學後、雙休日、節假日、暑假期間。這些高發時段,家長要尤其注意,做好監督。對孩子去哪兒、做什麼、和誰去、什麼時候回來,都做到心中有數。

教育孩子做到「六不」:

①不私自下水遊泳;②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③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遊泳;④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遊泳;⑤不到不熟悉的水域遊泳;⑥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溺水事件令人心痛,也給所有人再次敲響了警鐘:無論在什麼地方,一定要看管好小孩,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年暑假,學校必定三令五申禁止孩子玩水,遠離頭號殺手。而我們更不能讓自己籤署的那份「安全承諾書」變成廢紙!

相關焦點

  • 孩子遊泳回來,卻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家長要學會辨別
    01孩子遊泳回來卻溺死在床上:"乾性溺水",家長要學會辨別洋洋是一個喜歡遊泳的孩子,學會遊泳之後他經常去家附近的遊泳館遊上幾圈。這天,洋洋和往常一樣去遊泳,下午回到家後便告訴爸媽自己有點累,想睡一會兒。考慮到孩子也許是遊泳累了,媽媽便點點頭,打算吃晚餐的時候再叫醒孩子。晚餐時間很快就到了,媽媽敲了洋洋房間門,卻一直沒有聽到回應,開門一看,洋洋一動不動躺在床上,嘴裡都是白沫。叫了幾次孩子沒有醒來,媽媽嚇得趕緊叫了救護車。
  • 遊泳回來,孩子淹死在床上:很離奇?溺水的3個誤區,個個致命!
    如果你等孩子大喊大叫告訴你快救他才算溺水的話,那孩子在你面前悄悄溺亡你都不知道。 西安鹹陽曾發生過一個離奇的溺水事件。 一位媽媽帶著4歲的兒子去遊泳中心遊泳,孩子在水池裡玩耍。 她看到周圍隨時觀察著孩子的安全員,便背對著看手機,在一旁安靜的等候。 不知過了多久都沒聽到孩子的聲音,仔細找後,誰知道,孩子早已在水中溺亡了。
  • 遊完泳後卻「溺死」在床,「乾性溺水」正走向孩子,危險重重!
    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遊泳,每次放學之後經常會上附近的遊泳館遊上幾圈才回家吃飯,父母已經習以為常。這天,碩碩和平常一樣遊完泳回來,剛到家看見爸媽在準備飯菜,但他實在太累了,便告訴家長,自己今天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很累,想睡一會兒。媽媽發現他一直在咳嗽,以為只是著涼而已,就告訴碩碩去睡吧,一會吃飯叫他。
  • 遊泳回家卻在床上「溺亡」,你認為的「離奇」事件,正發生在身邊
    炎熱的夏天,解暑當然是很多人想的事情,遊泳就成為了不少人的首選。現在為了解暑,很多的遊泳場所都聚集了不少人。很多家長便也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前往。因為遊泳不僅能解暑,還對孩子有不少好處。增強心肺功能長期遊泳的人心肺功能都很好,這是由於心臟血液的回流速度因為水流對處於水平狀態的人體產生按摩作用,對於一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有不錯的效果。
  • 安徽一天之內3個孩子溺亡!牢記防溺水措施「六不一會」
    經初步了解,死者,塗某,男,17歲,安徽石臺人,17時30分到萬安壩下河遊泳,不慎溺水身亡。就在同一天,六安市金安區又有三青少年淠河遊泳,兩人不慎溺水。經過當地政府、派出所、消防部門以及藍天救援隊的緊急搜救,溺水的兩名男孩在18時46分被打撈上岸,但結果十分令人遺憾,兩人已無生命體徵。
  • 世界上淹不死人的海,為什麼幾乎沒人去遊泳?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死海」,在我們的初、高中地理教科書上都有提到過,想必大家可能並不陌生。因此,死海也被稱為是世界上「淹不死人的海」,然而為什麼幾乎沒人去死海遊泳呢,有網友看後表示:可能是換種「死法」。首先,死海中的鹽含量嚴重超出人體所承受的範圍,長時間在裡面玩耍,人體會漸漸脫水,產生各種不良反應。不僅如此,如果在進入死海遊泳的時候,身上有傷口的話,哪怕只是輕微的刮傷,都會讓人痛的受不了,俗話說的傷口上撒鹽就可以形容這種感覺。
  • 學遊泳的孩子竟然接連溺水,面對暑假興趣班,父母應當如何挑選?
    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如今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頭等大事」,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除了五花八門的「早教班」之外,還有利用暑假或者寒假,進行美術、遊泳、書法、跆拳道甚至少兒編程等不同種類的興趣班級,這種現象是否正確呢?對孩子真的有好處嗎?這是值得每個家長思考的問題。最近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的「杭州男童溺水案」為所有的家長敲響了警鐘。
  • 溺水事故頻發,孩子防溺水教育,日本學校的做法值得一讀
    孩子防溺水教育,或許教會遊泳比預防更重要。一衣之隔的日本,日本人的做法不防值得一讀。當然,我們這裡也不是崇洋媚外,但是師夷長技以自強,借鑑下也未嘗不可。在日本,從孩提時代,孩子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不怕水,去適應水,學習遊泳的技巧。在這裡,弱肉強食的自然生存法則,在人類社會同樣可作參考。
  • 西海岸教育發布 | 新區學生防溺水安全歌MV發布(視頻)
    為進一步增強廣大學生及家長的安全警惕意識,真正懂得敬畏自然、珍愛生命,西海岸新區教育和體育局、香江路第二小學結合預防學生溺水要點和「六不一會」要求,製作並拍攝了《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小學生防溺水安全歌》MV,將預防學生溺水要訣以歌曲的方式傳遞出去,為平安暑假保駕護航。
  • 不讓一個孩子溺水——「寶雞蛙王」孫濤的「星語心願」
    孫濤告訴記者,寶雞市過去發生過好幾起中小學生溺亡事故,「我們泳協的重要工作就是不讓一個孩子溺水」。為此,協會積極推動「防溺水」教育進校園,在全市推廣遊泳鍛鍊。孫濤說:「泳協成立了講師團,一般由兩到三人組成,到校園免費給學生們講解防溺水知識。我們會準備幻燈片,現場給學生們演示溺水時如何自救、如何施救。
  • 倆初中生溺水老師水底救人:恨不得變成一條魚
    除了在課堂上教授學生知識,泰安肥城市第二高級中學的體育老師王軍,還在一個周末,挽救了兩名溺水中學生的生命。偶遇兩名初中男生溺水,王軍恨不得自己變成一條魚,快速遊到他們身邊去。潛到4米深的水裡救人時王軍沒有猶豫,也不覺得害怕,但當他看到其中一名學生慘白的臉時,王軍嚇得不行,生怕自己挽救不回學生的生命。還好,兩名溺水學生的生命終究被王軍給救回來了。記者 陳晨
  • 6歲男孩上遊泳課時溺水身亡,在水裡掙扎10分鐘無人發現
    7 月 18 日,江蘇宿遷一名六歲男童天天(化名)在參加第一次遊泳課的時候,不幸溺水昏迷,最終在 7 月 20 日早上 6 時,經搶救無效死亡。天天的家人查看遊泳館攝像頭拍到的畫面後——震驚且心碎:孩子在水中痛苦地掙扎了約10 分鐘左右,竟然沒有被發現。天天的伯父告訴記者:「遊泳館裡有不少人,卻唯獨沒有救生員。」
  • 教科書上「淹不死人的海」,為何導遊卻告誡,不要輕易下海遊泳?
    地球的環境多種多樣,而海洋就佔據了很大一部分,陸地上的河流湖泊也不少。有一個很大的內陸湖就被稱為死海,它的含鹽量是大海的8.6倍,風景優美而且十分神奇,人們都能浮在水面之上,就連教科書都稱它為淹不死人的海,可是導遊卻告誡遊客:不要輕易下海遊泳,不然有可能痛不欲生。
  • 7歲男孩學遊泳時在教練面前抽搐致死!家長:訓練時任由孩子掙扎
    孩子學習遊泳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安全問題卻大意不得。日前,河北邯鄲一名7歲男孩學遊泳時,在教練面前抽搐致死,孩子母親張女士表示,孩子摘了遊泳護具後,在水裡出現了多次掙扎和頭臉的淹溺情況,然而教練並沒有制止這種行為,繼續任由他掙扎練習,最後出現了死亡。
  • 廈門一男子遊泳溺水 眾人接力救援送醫後身亡
    晨報訊(記者 白斌斌)「快救人,有人溺水了。」3日下午5點多,在環島路亞洲海灣大酒店附近的海邊,有人大喊求助。正在附近訓練的廈門海之韻遊泳隊隊員聞訊趕來幫忙。隊員們了解到,這幾名遊客來自內蒙古赤峰,3個家庭一起來廈門玩,事發前一名男子和另外兩名大人帶著兩名孩子下海遊泳。由於下海時正值退潮期,這名男子很快在海裡掙紮起來。
  • 學生溺水事故相繼發生!「防溺」主題班會課如何上?特級教師給你...
    為進一步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特發布2019年第2號預警,這是近一個月以來,國務院教育督導辦第2次發布防溺水預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織牢防溺水「安全網」,堅決防範溺水事故的發生,確保學生安全。我們老師如何給孩子上「防溺」課,讓孩子珍愛生命、遠離溺水呢?
  • 湖南嘉禾縣鍾水鄉6名女孩水塘遊泳時溺水身亡
    湖南嘉禾縣鍾水鄉6名女孩水塘遊泳時溺水身亡 2011-06-12 15:23: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文廣] [編輯:劉樂]     新華網湖南頻道(記者 陳文廣)據湖南省嘉禾縣委宣傳部通報,11日下午,嘉禾縣鍾水鄉6名女孩在水塘遊泳時溺水身亡
  • 女孩溺水幸被相救 靈川九屋這知名戲水地發生多起溺水
    屢次出現孩童溺水事故的黃梅村東江河段。(當事人提供)女孩溺水幸被相救九屋鎮黃梅村是我市知名避暑地,當地的青山、翠竹與清澈涼爽的東江河,吸引著眾多市民和遊客。面對清澈見底的東江水,很多市民遊客帶孩子下河遊泳、戲水,附近村的孩子們也經常到河灘上玩。事發時,徐女士也與他人帶著孩子來此遊玩。
  • 13歲女孩墜江,不會遊泳的姥姥也跳了下去「我就想跟她一起死。」
    「孩子露個頭髮,我就想同歸於盡了,因為我回家已經沒意義了,所以我就想跟她一起死,(你進到水裡面之後你是不是也發生了危險)我發生了危險,我就是這個手遊不動,這個腳也撲騰不了,水沒有了,氣上不來了,但是我嘴就不能讓它進水,我就憋著,我撲騰也撲騰不了,我就感覺孩子把我拽下去了,浪水打到我眼睛的時候,我就發現這個男的就蹬蹬蹬就跳下去了。」
  • 澳專家:這些遊泳裝備增溺水風險
    澳專家:這些遊泳裝備增溺水風險 2018-01-18 15:12: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孟湘君   中新網1月18日電 澳洲新快網刊發文章稱,兒童穿戴的人魚尾巴和腳蹼是否會增加溺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