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炎熱夏天的到來,兒童溺水身亡的慘痛事件時有發生。
尤其暑假更是高發期,遇到兒童溺水又該怎麼辦?又該如何避免悲劇發生?
今天,請你一定要看完這篇「救命」文章。
文 | 堂媽(堂小楠)
平均一天有88個孩子,
因溺水而死亡!
6月21日,重慶米心鎮發生了一場悲劇。當天,8個小學生相約到童家壩涪江河去玩水。
起初在淺灘玩耍,可沒過幾分鐘,一個孩子便意外失足。
剩下的小朋友,一個個慌忙前去施救,最終,8個孩子都沒有倖免於難!
瞬間,8個鮮活的生命沒了,7個家庭如墜冰窟!(其中有對是姐弟)。
而可怕的是,孩童溺亡事故,從過去到現在,從未停止。
6月22日,溫州3名少年溺亡。
當時有2人下水遊泳,不久出現身體不適向岸上呼救,另一個孩子便跳下去救人,最後誰也沒上來。
5月3日,廣西堂兄妹3人在水庫溺亡。
據了解,5月2日,其母親曾帶他到水庫的渠道洗過澡,5月3日其自行下到水裡洗澡,出現溺水情況,其他兩個孩子跑去救援,結果導致至3個人都溺水身亡。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事件裡多數是一個孩子溺水,另外幾個去救,結果都丟了性命!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約有5.7萬人死於溺水,其中兒童溺水死亡人數佔56.04%,平均每天都有88個孩子因溺水而死亡!
溺水率最高的年齡段是14歲的兒童,其次是59歲的兒童。
溺水,已經成為孩子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
意外發生的主要因素,是家長對孩子缺乏有效的監管,以及危險意識太淡薄。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要貪圖玩樂去玩水,更不要在保護不了自己的時候,盲目下水救人。
應該大聲呼喊、撥打110、120;利用岸上的長棍、竹竿、把衣服打成繩,拋給落水者,自己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帶入水裡。
又或者,用衣服包住五六個礦泉水瓶丟給落水者抱住。
真正的溺水,都是無聲的。
為什麼溺水的死亡率那麼高?
因為溺亡的速度非常快,20~60秒,眨眼功夫,人就會沉下去。
留給人的救援時間短、施救難度大,更可怕的是,和電影、電視劇情節表現的掙扎、呼叫不同,真正的溺水,很難在水中揮舞手臂,大聲呼救。
這也導致溺水的跡象,不易被察覺。所以只要分心,孩子可能就悄無聲息地去了。
6月26日,廣東一對夫妻帶著6歲兒子在公園水域遊泳。
孩子爸爸為兒子戴上泳圈和安全繩,兩人遊到離岸邊三十多米的江中後,爸爸便游離了兒子,讓媽媽看著孩子。
不料孩子從遊泳圈和安全繩中脫出,沉入4米深的水底。
父親跪地痛哭,歇斯底裡地喊著「兒子!兒子!」
可惜,兒子再也聽不到了。
還記得這個新聞嗎?
福州,一位寶媽也曾因大意失去了女兒。
她曾帶兩個孩子到嬰幼兒館遊泳,期間店鋪員工暫時離開並告知了她。
而這位母親沒有把員工的話放心上,便轉身玩手機。
這邊母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那邊「無人」看護的女嬰,救生圈翻了,一頭扎進水裡。
對於看護者來說,沒聽到呼救,絕不代表孩子沒危險。有人看孩子,也不等於有人看著孩子。
為人父母,哪怕一分鐘沒看好孩子,都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尤其在危險區域。
記住7種「無聲溺水跡象」,
提防二次溺水!
一次次悲劇的發生,讓多少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間崩塌,又有多少淚水傷痛無處訴說……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多長點心,記住這7種無聲跡象,及時施救,別讓「怪獸」抓走孩子!
(圖片信息很重要,點擊查看)
而學習正確的急救步驟就顯得尤為重要。關於這點,網上資料和視頻真是眾說紛紜,心肺復甦的順序就有好多種。
我目前查到的比較權威的,是2016年12月我國首個淹溺急救指導性文件——《淹溺急救專家共識》,系統地闡述了溺水的急救措施。
即遵循開放氣道、人工通氣、胸外按壓、早期除顫的順序。
注意一點,即便溺水者的呼吸以及心跳有所恢復後,也不能立馬停止,因為在短期恢復後,還有再次停止的可能。
此時,必須一直堅持到專業救護人員的到來後才能停下。
還很多人用「土方」行救,最流行的就是「倒背法」,但它卻是門偽科學。
因為控水會導致胃內物排除,增加誤吸風險,拖延救治不說,還會增加死亡機率!
(此方法不可取)
還要謹防二次溺水。多數父母會覺得,孩子只要離開水,就沒有生命危險了。
但美國一名10歲小男孩,和媽媽在泳池玩了一上午。回家後,小男孩洗了個澡,說困,就睡起了午覺。
1個小時後,媽媽看到小男孩完全變了模樣,再去叫孩子,已沒有了任何反應。
這個死在自家床上的10歲男孩,就是「乾性溺水」的典型案例。
通俗一點說,「乾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氣時,發生喉頭痙攣,空氣和水都無法進入,實際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乾性溺水怎麼辨別呢?
遊泳時,看孩子在水中有沒有異常情況,比如嗆水;遊泳結束後,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呼吸困難、倦怠、乏力、嗜睡、過敏、痙攣等症狀。
症狀剛出現時,無呼吸狀態會持續8-10分鐘左右,在此期間如果採取恰當的措施,那麼近90%的人是可以恢復的。
說在最後的話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還是要把提醒放到前面,儘可能避免這類事情發生,請告訴孩子們: 遠離危險水域溺水事故主要發生在,江河碼頭、水庫、池塘、河溝、深水潭、工地上的積水窪等區域。水底狀況異常複雜,可能長有水草等植物,容易纏住人的腳!江河岸邊有一些延伸、緩衝區域,孩子如果在這些區域玩耍遊泳,很容易滑落到深水區。還有些水庫、河道底泥鬆軟,人容易陷入泥沼而無法動彈。所以一定要告知孩子,遠離危險水域。
警惕高危時段
溺水常發生在放學後、雙休日、節假日、暑假期間。這些高發時段,家長要尤其注意,做好監督。對孩子去哪兒、做什麼、和誰去、什麼時候回來,都做到心中有數。
教育孩子做到「六不」:
①不私自下水遊泳;②不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③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遊泳;④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遊泳;⑤不到不熟悉的水域遊泳;⑥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溺水事件令人心痛,也給所有人再次敲響了警鐘:無論在什麼地方,一定要看管好小孩,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年暑假,學校必定三令五申禁止孩子玩水,遠離頭號殺手。而我們更不能讓自己籤署的那份「安全承諾書」變成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