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1.5 型、2 型、3c……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

2020-12-27 騰訊網

本文作者:木木

自 1965 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 WHO 定期更新關於對糖尿病進行分類的指南,目前已發布了 5 個版本,其中經典的「 WHO 1999 年糖尿病 4 分類」距今已超過 20 年,2019 年最新版的 WHO 糖尿病分類將糖尿病分為 6 類。

與既往的 4 個糖尿病分型相比,除了刪除 T1DM 和 T2DM 的亞型、更新了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特定遺傳缺陷單基因糖尿病、孕期糖尿病的命名方法外,亮點在新增 2 個分型:混合型糖尿病和未分類糖尿病。

WHO 1999 年與 2019 年糖尿病分型的不同

(作者自製圖)

T1DM 和 T2DM 亞型刪除

T1DM 刪除 1A 和 1B 兩種免疫學分型

既往,T1DM 根據是否伴隨免疫學指標分為免疫介導性 1 型和特發性 1 型。

70% ~ 90% 的 T1DM 患者在診斷時可發現有免疫介導過程的證據,該過程有針對穀氨酸脫羧酶「GAD65」、胰島抗原-2「IA-2」、ZnT8 轉運體或胰島素的 β 細胞自身抗體,並且與控制免疫反應的基因相關;缺乏免疫特徵的 T1DM 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有些人可能是單基因形式的糖尿病。

這兩組 T1DM 以前也被稱為 1A 型「自身免疫型」和 1B 型「非免疫型」糖尿病,但這一術語不常使用,在臨床上也沒有幫助。因此,新版指南僅提及 T1DM,不包括 WHO1999 年分類中使用的亞型。

T2DM 刪除胰島素抵抗和分泌缺陷兩個子類

WHO 1999 糖尿病分類中將 T2DM 分為胰島素抵抗為主和胰島素分泌缺陷為主兩個子類,胰島素抵抗為主者存在胰島素相對性缺乏的情況,胰島素分泌缺陷者通常也伴胰島素抵抗,兩者很難仔細區分,臨床通常不予鑑別,在新版指南中則將子類刪除,統稱為 T2DM。

新增混合型糖尿病

在成年人中為了區分 T1DM 和 T2DM ,提出了新的疾病類別和術語,包括緩慢進展的免疫介導糖尿病和酮症傾向 T2DM。

混合型糖尿病小結(作者自製圖)

緩慢進展的免疫介導成人糖尿病

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描述一種由免疫介導的糖尿病的緩慢進展形式,最常見於最初被認為臨床表現是 T2DM 病的成年人,但他們有證據顯示存在胰島自身抗體,可以與胰島細胞中的非特異性細胞質抗原、穀氨酸脫羧酶「GAD」、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A-2、胰島素或 ZnT8 發生反應。

這種形式的糖尿病通常被稱為「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使用「隱匿性」一詞的基本原理是為了將這些緩慢發病病例與經典成人 T1DM 區分開來。

「緩慢進展的免疫介導成人糖尿病 LADA」其臨床特點介於 T1DM 和 T2DM 之間,故又稱為 1.5 型糖尿病。緩慢進展的免疫介導成人糖尿病和 T1DM 之間的相對差異包括肥胖、代謝症候群的特徵、保留更多 β 細胞功能、表達單一自身抗體(特別是 GAD65)和攜帶 TCF7L2 基因多態性。

「診斷標準」

這種類型的糖尿病沒有普遍的診斷標準,但通常使用三個標準:

1)穀氨酸脫羧酶 GADA 自身抗體陽性;

2)診斷時年齡超過 35 歲;

3)診斷後的前 6 ~ 12 個月不需要胰島素治療。

目前中國 LADA 的診斷標準為:糖尿病診斷成立後,排除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並具備下述 3 項:

1)胰島自身抗體陽性「GADA 為首先推薦檢測的抗體,聯合 IA-2A、IAA、ZnT8A 可提高檢出率」;

2)診斷時年齡 ≥ 18 歲;

3)診斷糖尿病後至少半年不依賴胰島素治療。

「治療原則」

早期使用胰島素治療 LADA 較其他藥物獲益更大,胰島素應該在 LADA 起病初期使用,或儘量在其他口服降糖藥前早期使用。其他可以應用於 LADA 的降糖藥有:雙胍類、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DPP-4 抑制劑、GLP-1 受體激動劑。

注意:磺脲類藥物很難控制 LADA 患者的血糖,同時,它可增加胰島自身抗原的表達,維持 ICA 陽性,使 LADA 患者胰島 β 細胞功能減退加快。因此,目前多主張避免使用磺脲類藥物治療 LADA。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

酮症傾向 2 型糖尿病是一種不尋常的非免疫酮症傾向糖尿病,首次報導於美國紐約弗拉布希(Flatbush)的年輕非裔美國人中。隨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群中描述了相似的表型。

通常,此類患者有酮症並有嚴重胰島素缺乏表現,隨後進入緩解期暫時不需要胰島素治療。報告顯示,這些人中有 90% 在 10 年內會發生進一步的酮症事件。

在高收入國家,肥胖男性似乎最容易患這種類型的糖尿病,但在低收入國家人口中瘦個體中也觀察到了類似的表現模式。在所有人群中都可觀察到酮症傾向 2 型糖尿病,而在歐洲裔人群中最不常見。

雖然它可表現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隨後的臨床過程更像 T2DM 。潛在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疾病出現時會存在 β 細胞的短暫分泌缺陷,在緩解期胰島素分泌能力顯著恢復。沒有觀察到遺傳標記或自身免疫的證據。

可從糖尿病發病的特定流行病學、臨床和代謝特徵以及胰島素分泌和作用受損的自然史方面來區別酮症傾向 2 型糖尿病與T1DM 和經典 T2DM。葡萄糖毒性可能在酮症傾向 2 型糖尿病的急性和階段性 β 細胞障礙中起作用。

胰島素治療後血糖恢復正常,會伴隨著 β 細胞胰島素分泌功能的顯著和長期改善。該類患者在應用胰島素治療血糖得到控制後,大多數患者的胰島細胞功能得到明顯恢復,高糖毒性所導致的 IR 也會得到改善,在隨後的血糖控制中應用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也良好,預後與普通 T2DM 類似。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新增未分類糖尿病

全球範圍內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導致兒童和年輕人中常可診斷出 T2DM;同時,與過去相比, T1DM 中兒童和年輕人超重或肥胖現象更為普遍;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也不單單局限於 T1DM。這些問題使得糖尿病的分類變得困難,特別是在診斷方面。

臨床上部分患者很難在疾病之初就能將糖尿病進行準確分型,因此引入了「未分類糖尿病」。這是一個暫時的類別,因為對於大多數在診斷時被貼上這種標籤的人來說,可以在診斷後的某個時候被確診為合適的類型。

根據 2017 版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對於不能明確分類的糖尿病可以先做一個臨時性分類以指導治療,然後依據對治療的反應以及隨訪觀察其臨床表現,再重新評估、分型。

雖然進一步的檢查可能有所幫助:包括檢測 C 肽和 T1DM 相關的自身抗體,以及隨時間監測內源性胰島素分泌過程,但這些檢查在世界範圍內並不廣泛,故糖尿病的精確診斷仍然存在困難。

此次 2019 版新增的未分類糖尿病這一分型,則主要適用於此種情況,當患者血糖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而又不能準確分型時,則可以診斷為未分類糖尿病。關於此類型糖尿病,其在處理上與既往一致,依舊是繼續對糖尿病進行分類嘗試,以支持適當的管理決策。

妊娠期首次發現高血糖:妊娠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2013 年 WHO 更新了其 1999 年版在妊娠期間首次發現高血糖的定義和診斷標準。2019 年新的分類包括兩類妊娠時首次發現的高血糖,一種是妊娠期糖尿病,其定義與非孕人群相同;另一種是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由新推薦的血糖切點定義,該切點低於糖尿病的診斷切點。

妊娠後發現血糖升高,血糖高但低於糖尿病診斷標準時,為妊娠糖尿病,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則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與既往的 GDM 和妊娠期顯性糖尿病相對應。

妊娠期首次發現高血糖分類(作者自製圖)

更新特定遺傳缺陷的單基因糖尿病命名方法

作者自製圖

特定遺傳缺陷的單基因糖尿病命名方法

自從世界衛生組織上一次對糖尿病進行分類以來已 20 年,在定義潛在分子遺傳學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這些分子遺傳學可以幫助識別糖尿病的特定亞型。這些進展揭示了各臨床亞組的遺傳異質性,並使新的遺傳症候群得以識別。

最重要的進展是基因診斷可以改善一些人的治療結局,但在糖尿病患者總數中只佔一小部分。因此,在一些國家,基因檢測已被用於特定的人群亞組,作為臨床管理的輔助手段。

一種簡單的糖尿病單基因亞型分類方法是使用突變基因的基因符號 + 臨床症候群。

例如:由於 KNJ11 突變而被診斷為永久性新生兒糖尿病(PNDM)的兒童被標記為 KCNJ11 PNDM。

如果有臨床診斷為 PNDM,但沒有檢查基因突變或沒有發現基因突變,那麼該患者將僅被歸類為 PNDM。

單基因糖尿病

單基因糖尿病是由單基因缺陷引起的,其中 β 細胞功能的單基因缺陷的發病率高於胰島素作用的基因缺陷,尤其以青少年起病的成人糖尿病(MODY)最常見。本病病因明確,遺傳檢測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

單基因糖尿病患者通常不典型,容易被誤診、漏診,但一旦被明確診斷後,對於後續的治療方案、個體化的血糖管理、疾病預測及遺傳諮詢等均有益處。

兒童單基因糖尿病臨床診斷與專家共識指出,單基因糖尿病的診斷主要包括兩點:一是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二是分子遺傳學確定診斷。

臨床出現以下信息提示需要進行分子遺傳學檢測:

1)6 月齡前發病;

2)6 ~ 12 個月齡起病,自身抗體陰性;

3)合併有胰腺外病變;

4)家族 3 代以上高血糖或糖尿病史;

5)診斷 T1DM 5 年後,仍有部分胰島 β 細胞功能保留,胰島素需要量低,血清及 C 肽在正常範圍或稍低;

6)輕度、非進展的空腹高血糖;

7)新生兒期有高胰島素性低血糖症;

8)與肥胖程度不符合的顯著黑棘皮病表現,可伴有高甘油三酯等脂代謝異常表現;

9)不尋常的脂肪分布,如中央脂肪堆積,四肢脂肪缺乏或肌肉發達。

圖源:作者繪製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內容

β 細胞功能的單基因缺陷糖尿病中又以 MODY 最常見,MODY 是以胰島素分泌受損為特徵的單基因糖尿病,患兒多保留一定的胰島素分泌能力,常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如無家族史提供,容易被誤診為 T1DM 或 T2DM。

作者自製圖

未來分類系統

為了開發新的分類系統,需要在理解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各種病因病理途徑和機制方面取得進展。雖然經典的 T1DM 和 T2DM 通常可以在臨床上區分,但是許多糖尿病患者所表現的特徵,可能讓鑑別分型出現困難。

確定混合性亞類是代表不同的實體還是(疾病)連續譜的一部分,還需要新的認知。研究的當務之急是闡明 β 細胞破壞或功能減弱的病因病理途徑。

由於這是所有糖尿病的共同特徵,未來的分類系統有可能將重點放在這一點上,前提是能夠識別與獨特臨床亞型相關的獨特途徑,這些途徑可能與個體化治療相關。

需要生物標誌物和成像工具來評估 β 細胞質量和功能質量的喪失,並監測治療幹預的進展和反應。

致謝:本文經科學審核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沭陽縣人民醫院 副主任醫師 張前進 專業審核

本文首發於丁香園旗下專業平臺:內分泌時間

策劃:琦敏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糖尿病不僅是1型與2型這麼簡單,它其實分了5種
    糖尿病是目前我國患病人數越來越多的慢性疾病,在對其診斷時,一般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分,簡單點來說:糖尿病是由於病友體內的血糖無法得到控制造成的。但是據瑞典和芬蘭的科研人員解釋,我們常說的糖尿病實際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它可以分成5種不同的疾病。外媒報導,這一最新研究結果也許可以為未來糖尿病的治療提供最新建議。傳統1型和2型糖尿病如何區分?1型糖尿病主要是免疫系統的疾病。
  • 得了1型糖尿病就要不久人世了?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本文作者吉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 李可心副主任醫師)今天出診遇到個患者,看病過程中反覆問給他確診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因為他聽說1型糖尿病就必須打胰島素,而且併發症出現得早、一般不會活太久。所以非常在意自己是否為1型。
  • 你聽說過1.5型糖尿病嗎?與1型、2型糖尿病有哪些不同?
    1.5型糖尿病(LADA)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現如今,糖尿病是十分常見的內分泌科疾病。但是人們可能對於LADA這個名字並不熟悉。糖尿病分型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較多被大家知曉,對於女性來說,妊娠期的糖尿病目前發病率也是在逐漸的升高,孕期的產檢就包括糖尿病的篩查。
  • 年輕人得糖尿病一定是1型?家族性的糖尿病一定是2型?
    作者:石市二院小編寄語提起糖尿病,您是不是只會想到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實,糖尿病並不是「非1即2」,還有「特殊類型糖尿病」! 小編請來專家,為您講解!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文/特殊類型糖尿病科 何金花年輕人得糖尿病一定是1型?家族性的糖尿病一定是2型? 不一定!也可能是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啥是MODY?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 糖尿病吃它好
    糖尿病是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會得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因為人體排出多餘血糖的功能變弱或喪失,所以血糖只能通過尿液排出去,那麼請問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區別有哪些呢?1型糖尿病症狀有哪些呢?糖尿病吃什麼好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
  • 糖尿病有3個類型,1型、2型和1.5型,很多人都沒分清
    在日常生活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但你聽說過1.5型糖尿病嗎?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說清楚什麼是1.5型糖尿病之前,先簡單複習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不需要複習的可以直接依照小標題跳過閱讀。
  • 糖尿病不只是1型、2型,竟還有1.5型?醫生詳解有哪些區別
    臨床上將糖尿病主要分為了1型和2型兩個種類,但其中以2型糖尿病發病率最高,約是佔據了全部患者的90%左右。不過,近些年隨著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不單單是有1、2兩個類型,還有一種介於二者之間的1.5型糖尿病!
  • 得了2型糖尿病十多年,現在變成了1型糖尿病了,這是咋回事?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有糖尿病患者問:得了2型糖尿病十多年,現在變成了1型糖尿病了,這是咋回事?這可能嗎?答案是肯定的,臨床上確實有2型糖尿病發展為1型糖尿病的病例。目前在對糖尿病的診斷中,有1型和2型糖尿病之分,但從血糖數值的高低上兩者使用同一個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既然如此兩者的主要區別在哪裡呢?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差別在這,別當一種病!
    唐叔結語雖然都叫糖尿病,但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病因、病情、診療上都有很大的區別。1型糖尿病多見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患者在發病的時候會經常口乾多尿多飲,而且體重下降明顯,這一類患者的胰島功能,常常是部分或完全損害,胰島素分泌能力不足,在維持血糖平穩上,更依賴於外源性胰島素。
  • 糖尿病的分型
    根據病因,糖尿病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因胰臟出現自體免疫反應而破壞β細胞所產生的糖尿病,稱為1 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原名為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甚至體內胰島素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相對缺乏的。
  • 你只知道糖尿病分為1型和2型?其實糖尿病是5種不同的疾病
    原標題:你只知道糖尿病分為1型和2型?其實糖尿病是5種不同的疾病糖尿病(血糖水平不受控)通常會分成1型和2型兩種類型。但是近日,瑞典和芬蘭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發現的更複雜的糖尿病分類,會讓糖尿病迎來個體化治療的時代。專家說這項研究會為未來糖尿病治療提供指引,但不會很快改變現在的治療方法。
  • 攻克1型糖尿病,我們在路上
    糖尿病通常分為1型、2型及妊娠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相對於2型在治療上更加的複雜,患者「三多一少」症狀更為典型,急、慢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腎病等)的發生率更高,病情進展更快,患者的預後和生存質量也更差,且以年輕患者居多。
  • 2型糖尿病會變成1型嗎?為啥肥胖人群容易患糖尿病?醫生告訴您
    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1型糖尿病是一種比2型糖尿病較為嚴重的疾病,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而2型糖尿病可以不用胰島素,甚至不用吃藥也可能控制好血糖,只有轉變成了1型糖尿病,才會使用胰島素。那麼,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 肥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肥胖型糖尿病減肥後,糖尿病能好嗎?
    肥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兩者間能直接劃等嗎?糖尿病作為我國目前最常見的一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在我國的患病人群已經超過了一個億。在臨床上主要分為幾種類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這四大類,2型糖尿病往往同肥胖直接相關,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環節之一。所以說某種程度上有些人把2型糖尿病稱之為肥胖型糖尿病,這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通常所說的肥胖型糖尿病,就是指的是二型糖尿病,常見於肥胖的患者。
  • 維生素D與2型糖尿病
    一般認為,維生素D的缺乏對2型糖尿病的發生有一定作用,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D對糖尿病的治療也有一定的作用。那麼最新的研究究竟結果如何呢?請繼續看。這三項血糖標準分別是,空腹血糖5.5-6.9mmol/L,75克葡萄糖負荷兩小時後血糖7.8-11.1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5.7-6.4%。不管這些人的血清中基礎25羥基維生素D的水平如何,他們每天都會補充4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或是安慰劑。在這個時間換結果的研究中,以結果為驅動,直到得到第508個糖尿病事件即結束研究。這個最後的糖尿病人出現時間是在2018年11月。
  • 1型糖尿病治療的新前沿
    1型糖尿病治療的新前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6 14:26:53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Mark S. Anderson等研究人員展望了1型糖尿病治療的新前沿。
  • 2型糖尿病嚴重嗎 4大方式治療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類異質性疾病,是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的胰島素相對缺乏,或胰島素分泌受損為主的伴或不伴有胰島素抵抗所致的。那麼,2型糖尿病嚴重嗎?2型糖尿病的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2型糖尿病?下面來了解一下吧。2型糖尿病嚴重嗎糖尿病併發症眾多,可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
  • 1型2型糖尿病如何區別?醫生:與胰島素分泌有關,預防要趁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人的年齡已有越來越提前的趨勢,許多青少年和兒童也有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認識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對我們預防糖尿病,保持身體健康有著積極的意義。我們該如何區分1型和2型糖尿病呢?若此時由於種種原因,大量「敵人」入侵胰島工廠,殺死了大部分β細胞,剩下的小部分β細胞工人就無法生產足夠量的胰島素維持血糖平衡,此時的狀況就成為一型糖尿病。
  • 患糖尿病最多能活多少年?專家;2型壽命縮短10年,1型縮短20年!
    穩糖君經常遇到別人問:患糖尿病最多能活多少年?糖尿病有能活過30年的嗎?這些人可能是對自己的病抱著沮喪又悲觀的心情,也有可能只是想知道一個答案。糖尿病影響人一輩子的事,那它會影響壽命嗎?患上糖尿病是不是熬不過30年?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大概壽命是多少?
  • 患糖尿病最多能活多久?專家2型壽命縮短10年,1型縮短20年
    穩糖君經常遇到別人問:患糖尿病最多能活多少年?糖尿病有能活過30年的嗎?這些人可能是對自己的病抱著沮喪又悲觀的心情,也有可能只是想知道一個答案。糖尿病影響人一輩子的事,那它會影響壽命嗎?患上糖尿病是不是熬不過30年?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大概壽命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