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理工食堂「面點西施」走紅 每天5點起床烙餅
陶盛園在製作面點。
香酥的蔥油餅,甜糯的麻團,在鍋中沸騰的金針菇酸湯肥牛,在通紅的爐火和鍋灶中翻炒的辣椒肉絲藕片,一大鍋煎得金黃酥脆的煎包,熱氣騰騰而又勁道十足的蘭州拉麵,紅色辣油浸潤中的酸菜魚片,烤箱中翻轉烘烤的雞鴨……這就是南理工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學子拍攝的紀錄片——《舌尖上的南理工》中一個個讓人垂涎欲滴的畫面。鏡頭流轉間,一份份香氣四溢的美食散發著讓人難以抗拒的誘惑。視頻上傳到網上後,走紅的不僅是南理工的校園美食,學生們的鏡頭對準的主角「面點西施」陶盛園也成了紅人。
學生拍攝校園美食紀錄片
該片總導演、設傳學院2012級王夢笛同學說,大家來自四面八方,家鄉的味道總是讓人魂牽夢縈,因此片子拍攝之初最想反映風格迥異、南北兼容的各色風味美食。該片總監製——南理工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盧曉雲老師告訴記者,這部片子是他所教授的《電視攝像與節目製作》課程的結課作業,學生拍攝製作的這些風格不一、內容各異的短片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我們的故事》。大部分創作都來自同學們熟悉的生活。
從最初單純聚焦食物本身,到前期訪談中發現人物故事的閃光點;從早晨四點晨光未至便開始的拍攝,到晚上暮色四合還未收工的堅持……這次拍攝讓同學們感受到了同他們一起生活在校園中,卻過著截然不同生活的同齡人的苦與樂,讓他們深受觸動。
「面點西施」被紀錄片捧紅
《舌尖上的南理工》捧紅的不光是南理工的風味美食,學生們用鏡頭記錄的食堂師傅們的日常點滴也有著濃濃的人情味。1996年出生,在視頻裡以麵點師傅的身份出鏡的陶盛園,就因為視頻的走紅而被稱作「面點西施」。「她比我還小,但已經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追求夢想了。」《舌尖上的南理工》的拍攝者王夢笛感嘆到。陶盛園每天的早晨是從5點鐘開始的,半年前,她跟著家人,從安徽蕪湖來到南理工工作,成為一名以面點為主的白案師傅是她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她努力地讓經過她手下的每一份餐點都變得完美。鏡頭裡的「面點西施」努力而認真的做好每一份麵食,現實生活中,陶盛園所在的面點窗口也被學生擠的滿滿當當,學生們都爭相圍觀「校園紅人」的真實狀態。
「這次拍攝,讓我們團隊感受到了他們的辛苦。」王夢笛說,感覺自己跟他們相比確實幸福很多。盧曉雲老師表示,這次的拍攝對於這幾個學生來說,也算得上是一次教育。平常和學生們交流發現,有一些學生家庭條件不錯、從小被父母保護得很好,想要什麼基本都會被滿足;在學校,老師的要求也是學習成績最重要,其他事情都可以放一邊。他們不了解父母為提供給他們優渥的環境所付出的艱辛,認為這一切是輕而易舉、理所當然的。所以,看到在食堂工作的同齡人們,他們心裡沒有任何準備,感覺有些猝不及防了。
這部片子的網絡點擊量已經逾萬。同學們說,人們常用「五味雜陳」來形容人生,這部片子從舌尖到心頭,調動著你的味蕾、撩動著你的鄉愁、關注著一直在你身邊卻默默無聞的人們。
李英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