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喝起來燥,是什麼原因?村姑陳道出了背後隱藏的五大原因

2020-10-19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作者:村姑陳

    《1》

    夏天是村姑陳最不喜歡的一個季節。

    福州這種南國,比南方還南的地方,每年的夏天,至少有6個月那麼長。

    四月底五月初的時候,就開始穿短袖了,到了六月,不穿短裙,你都嫌腿上燥得慌。

    不下雨還好,是乾熱。

    一旦下了雨,第二天你就覺得悶得難受了。又溼又悶,身上的皮膚也粘粘的,老是不乾爽的樣子。

    漫長的夏天,除了躲在房間裡吹空調,哪裡都不想去。

    除了去海邊,去太姥山,這些人口稀疏的地方,才能感覺到三分涼意,三分清爽,另加四分熱度。

    古人也是不喜歡夏天的。

    在古人的筆下,夏天是極容易燥動的一個季節。

    在古代的夏天,有各種蟬,各種蟲,各種鳥,在不停地叫喚,叫得人們不勝其擾,心煩意亂。只想把這些亂蟲們用膠給粘了去,用網子給收了去。

    正因為如此,雍正的間諜部門,才趁機叫了「粘竿處」(當然這個情報機構還有另外一個令朝臣們做惡夢的名字:「血滴子」)。

    粘竿處的人,拿著粘蟲子的工具,四處行動,打著粘蟲的旗號,偷聽到了王公大臣家裡的無數八卦。

    給皇帝提供了無數的內幕。

    在那些燥熱的,燥動的夏天,也不知道有多少陰謀陽謀,折翼在這些粘蟲板之下。

    現代的蟲子們,大多已經消失在各種殺蟲藥水的射程之內,不會再在夏天的時候,來吵鬧我們。

    然而,夏天的燥,仍是令人難以忍受。

    尤其,是喝白茶,無論喝哪種白茶,都覺得燥的時候。

    那種跟村姑陳筆下的鳥語花香,香清甘活距離有一個銀河系那麼遠的「燥」感,真真會把人給逼瘋了。

    喝白茶為什麼會感覺到燥呢?是因為夏天天氣燥熱的緣故麼?

    且聽本村姑娓娓道來。

    《2》

    白茶喝起來覺得燥的第一個原因,是工藝不到位。

    白茶是講究工藝的。

    有人會露出不屑的表情:白茶工藝那麼簡單,講究什麼啊講究?!

    當然這是完全不懂白茶,也不愛白茶的人,才會說的誅心之語。

    白茶的工藝確實簡單,簡單到只有兩道:萎凋+烘乾。

    但是,簡單的工藝,卻不代表著不講究技術的精細。在制茶這種極需要天份,極需要悟性,極需要認真鑽研的細分行業領域裡,優秀的技術與粗糙的技術,在茶湯裡,一口就能喝得出來。

    就算再不懂白茶的人,認真喝過幾回白茶,也能分得清好喝與不好喝,這兩者的分別。

    本文討論的這種喝起來覺得燥的白茶,便是系出自不好的白茶工藝之手。

    尤其是不好的烘乾工藝。

    烘乾,是白茶最後一道工藝。在這道工藝裡,要講究的東西很多。

    舉一個例子,燒烤。

    但凡燒烤過的人都知道,燒烤很簡單,不就是把肉放到火上去烤嗎?但是,不同的人去烤肉,烤出來的味道是完全不一樣的。

    技術好有經驗的人,烤出來的肉,外脆裡嫩,肥而不膩,吃起來口感非常好。吃了一塊還想吃下一塊。

    但技術不好沒有經驗的人,烤出來的肉,那可就沒人敢吃了。黑乎乎的肉,還捲起邊,肥肉焦了,瘦肉幾乎成為了黑炭般的存在,這種肉,誰敢吃?

    白茶的烘乾也是一樣的,有非常多的講究與技巧。

    火燒到多大?溫度加到多高?烘乾的時間長度是多少?銀針牡丹壽眉,各自的烘乾溫度與時長是不是不一樣?

    等等這些,都是學問。當然還有更細節的一些要求,與我們喝茶人無關,就不用提了。

    總之,白茶的烘乾工藝,對白茶品質的最終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沒烘好的白茶,譬如烘的時候火太大,一下子起溫太高,或者高溫烘乾的時間太長,或許去火的時間太短,衝泡後喝起來,便會有一股燥味。

    一股煩燥的、極度幹的、令人難以忍受的,喉嚨處十分不適的,燥熱感。

    嚴重的時候,仿佛有一隻毛茸茸的小蟲子,在煩躁地爬。

    喝起來,真真煩悶。

    《3》

    白茶喝起來覺得燥的第二個原因,是沒有存好。

    工藝,是白茶的第一道坎。

    儲存,則是白茶的第二道坎。

    白茶的儲存,講究的大環境是密封,閉光,離牆離地。而具體的儲存包裝要求,則是村姑陳提出來的「三層包裝法」。

    用紙箱、鋁袋、塑膠袋,三層包裝,把白茶層層密封起來。再放在一個離牆離地的架子上。

    另外,這個存茶的房間還需要可以密封,不透光(窗簾拉上),不潮溼。

    尤其不可以是又黴又悶的地下室。

    免得空氣中溼氣過重,黴味過重,開長日久之後,讓身處惡劣空氣中的茶葉,受潮,吸到黴味,從而變質變壞。

    當然,茶葉密封好之後,也不要輕易拆開,不要輕易地打開包裝,不要今天開箱取五克,明天開箱取十克。

    大箱如果一直開封,就失去了三層包裝法密封的最終意圖,也會讓茶葉跑氣。

    由於密封度差,跑氣之後的茶葉,容易吸入過多的雜味異味,這些氣味進入茶葉細胞內部,參與茶葉的轉化,與茶葉內的其它物質一起,生成了新的不好的物質。

    這些不好的物質,在衝泡時釋放到茶湯裡,便極有可能引起茶湯口感變差,甚至喝起來,有一種燥熱,粗糙刮喉嚨的感覺。

    那平時喝茶,該如何避免茶葉跑氣呢?

    如果是平時要喝的茶葉,建議尋一個密封性較好的馬口鐵罐,裡面套上塑膠袋,把茶密封起來。

    為何是鐵罐,不是古樸有風骨的陶罐,或者極有逼格的紫砂罐呢?

    蓋因鐵這種材質,密度小,毛細孔小,透氣性差,密封性好。對強烈要求密封儲存的白茶來說,是極好的一種材質。

    而陶土和紫砂,表面毛細孔粗大,易吸收外界的氣味和水分,不能成為儲存白茶的天然屏障。

    雖然長得好看,卻只是繡花枕頭。

    中看不中用罷了。

    《4》

    白茶喝起來覺得燥的第三個原因,是沒有使用合適的水。

    陸羽說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這位生在大唐盛世的湖北人,在茶界,對泡茶用水的檔次,第一次做出了明確的劃分。

    滄海桑田之後,我們已經不再如同唐人一般,輕鬆就可以取得山上的泉水,也不再可以隨便去喝某條江裡的江水。

    而水井,也離我們的生活遠去。

    宋人說,有水井之處皆有柳詞。現代都市,沒有水井了,柳永的詞,自然就塵封進了《宋詞選集》裡,暗香一縷,翻書可得。

    現代人泡茶,圖方便的,便是取自來水燒開了泡,只有要自來水管的地方,就可以取到水,十分簡便易得。

    講究一些的,選擇礦泉水,或者純淨水。樓下食雜店就有,自己下去搬,或者請店主送貨上門,也易得,不麻煩。

    但是,陸老在千多年前就說過,不同的水質,泡出來的茶味,還是有差別的。

    自來水泡的茶,由於各省份的自來水取水點不一樣,水質軟硬程度不同,故而,有些水質不好的地方,泡出來的茶湯,會產生燥味。

    一種刺激的,喉嚨間毛毛的感覺。

    比如有的地區,水中的化合物較多,燒水壺的壺底,容易積下一層白白的垢。

    這種水泡出來的白茶,要想香清甘活,要想香滑細膩,是完全不可能的。

    還有礦泉水,也容易誤入。

    有時候泡茶,老覺高大上便是好水,於是,價格比較貴的礦泉水,成為不差錢的人、想喝到好茶湯的人的首選。

    而其實,礦泉水與自來水一樣,都面臨著一個取水點的問題。

    礦泉水的取水點,如果是水質較軟的地區,那便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最怕的是,這個品牌的礦泉水,取水點在東南西北都有,那麼,萬一那個取水點的水,含鈣量較高,或者較硬,這個水泡出來的白茶,便容易生成刺激性的味道。

    生成燥味,生成異味,生成雜味,都是正常的。

    尤其有一些礦泉水,並非真正的天然礦泉水,而是人造礦泉水——人工加入一些礦物質粉末,混合成礦泉水,這種水我在上海的時候不小心買到過,茶泡出來澀味非常重,揭蓋之後發現壺底一層白粉,嚇死了。

    故而,要想喝到的白茶湯裡沒有燥味,很簡單,選擇純淨水,蒸餾水,這些乾淨的,礦物質少的水,便可以了。

    水不必貴,對就好。

    《5》

    白茶喝起來覺得燥的第四個原因,是沒有使用合適的燒水壺。

    燒水壺不適合,同樣會讓水質變壞,從而影響一款茶的口感。

    有一些茶友,喜歡喝茶具有古樸的風情。

    為此,除了在茶葉上下功夫之外,還在茶具和茶席的布置上,花了大價錢。

    比如,買一些華而不實的茶具。

    其實,茶席的布置,茶具的挑選,不在貴,而在協調,有品味。

    至今,村姑陳見過的最有品味的一個茶席,是舟山的一位茶友,簡單的竹簾茶席,一幅畫,一個用舊的玻璃公道杯,裡面隨便插著幾枝院子裡採的狗尾巴草,就非常的有意境了。

    但有些茶友總會信奉,貴的就是好的,所以,無論蓋碗,燒水壺,公道杯,一定要買那些看起來高大上的,比如各種窯變,各種獨特的工藝,各種大師手作,各種奇形怪狀。

    這本身也沒什麼問題,但是,要追新追奇,就得懂行,若是不懂,那就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比如,在燒水壺的選擇上,就容易有茶友,因為選擇那些過於追求精美和品味的材質,而忽略了壺對於水質的影響。

    時常看到茶友曬的照片裡,有銀壺,陶壺,或者紫砂壺的出鏡。

    仿佛,用這些壺燒水,水會變得更加好。

    其實,水好不好,全看水本身,並不依靠燒水的壺。

    就像一個人是不是美人,全看先天的基因,並不注重服裝的材質。天生麗質的人,穿麻布衣服也很好看。天生醜陋的人,穿錦緞也不覺得有多高貴。

    說用某種壺燒水,會軟化水質,這有沒有科學依據,就先不談了。且說,如果我們用的水本身就是軟水,那再用壺軟化一下,豈不是多此一舉?軟上加軟,會不會軟過頭了,適得其反,反而影響茶湯的品質?

    另外,這把聲稱會軟化水質的壺,它本身檢測結果如何?有證書嗎?有沒有重金屬超標?如果它來歷可疑,含有不少的其它金屬,那這把壺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那些其它金屬,會在加熱時大量釋放到沸水裡,最終衝入茶湯,被我們喝下肚子去。

    若是正常的壺,這些加了料的壺,更加有可能煮出刺激性強的水,從而改變茶湯的口感,讓茶湯變得「燥」,還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喝下去的是什麼。

    《6》

    白茶喝起來覺得燥的第五個原因,是用原來泡其它茶的紫砂壺,衝泡白茶。

    有一些茶友,總是喜歡用紫砂壺泡茶喝。

    理由很簡單,這麼貴的紫砂壺買回來了,不泡茶,多浪費。

    其實,喜歡紫砂的朋友,完全可以買個紫砂的瓶子,用來養花。一樣是紫砂,當成工藝品擺設多好。幹嘛非得拿來泡茶?

    紫砂,是雙氣孔結構。毛孔大,用它泡茶,吸香吸味,並且,還會留存香氣。

    並且,為了避免對茶湯的香氣與滋味的改造過大,一般紫砂壺會專壺專用,也就是一種茶類,用一隻紫砂壺泡茶。

    這就很浪費壺了。

    比如 ,原來喜歡喝坦洋功夫,開了一隻壺,是專喝坦洋功夫的。後來移情別戀,不喜歡喝坦洋功夫了,喜歡上了武夷巖茶。

    那這隻壺就不能再用來泡武夷巖茶了,得重新買一隻壺。舊壺就永遠呆在了書櫃裡,站立著,看新壺寵冠六宮。

    只見新壺笑,哪聞舊壺哭。

    那麼,如果用原來泡坦洋功夫的紫砂壺泡武夷巖茶,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翻車。

    原來泡坦洋功夫時留在紫砂壺毛孔裡的香氣和味道,會在現在泡武夷巖茶時釋放出來,釋放在武夷巖茶的茶湯裡。

    那你喝到的就不是一杯武夷巖茶了,而是一杯坦洋功夫+武夷巖茶的複合茶湯。

    混搭了。

    那麼,如果用原來泡紅茶或者熟普的紫砂壺泡的白茶,味道會如何呢?

    茶湯會竄味。

    白茶香清甘活,味道清新,一旦混進了紅茶的味道,或者熟普的味道,極有可能就會生成一些難聞的味道,讓人感覺到喉嚨乾燥,發毛,生出煙味,也是有可能的。

    《7》

    白茶喝起來的燥的原因,村姑陳給大家盤點完了。

    這篇文章從下午寫到傍晚,從晴空萬裡寫到細雨淅瀝。

    李易安說,細雨點滴到黃昏,怎一個愁字了得?

    村姑陳也愁,還有金獎銀針的母本銀針沒有喝,天就黑了,這可怎麼辦?

    柜子裡還有那麼多好茶等著我喝,可怎麼辦?

    且停筆,去喝茶。

    白茶香清甘活,鮮香醇爽,正好一解夏的燥。

    一杯香茗,安然度夏。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白茶喝了會口渴?村姑陳三個角度為你找出原因,很實用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作者:村姑陳《1》三伏天裡,天氣很燥。除去個人體質的影響,對白毫比較敏感,白茶越喝越渴與茶葉的品質有關。往白了說,和茶葉本身的內含物質積累不同。飲茶喝茶,茶水喝入後有解暑的效果,這點解釋起來很簡單。因為一杯濃淡適宜,有益物質含量高,清甜鮮爽的茶湯,既能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又能去燥降火,讓人由內而外的感覺到清涼,酷熱和焦躁的渴意盡消。
  • 都說白茶越存越好,茶友怎麼越存越沒有香味,村姑陳說出了原因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每年的六七月份,長江中下遊的茶友都特別緊張,那是梅雨肆虐的季節《5》白茶香氣越存越淡的原因之二:儲存環境水汽充足,氣味混雜茶葉具有吸附性,白茶自然不例外。用嚴實的包裝將白茶密封,就是為了茶葉能夠不受幹擾良好儲存。
  • 三年內的白茶喝起來是什麼味道?是綠茶的味道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聊天的時候,一個朋友說,三年內的白茶,喝起來是什麼味道啊?我想了想,說,很好喝的味道。朋友說,他買了一塊三年(2016年)的白茶餅,滿以為會喝到村姑陳筆下描述的那些如同落英繽紛一般的香氣組合:藥香,花香,陳香,以及粽葉香。然而並沒有。我說,你喝到的是什麼味道呢?
  • 超齊全,關於新白茶老白茶的6大誤區,村姑陳一一為你完整解答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新與老,是永恆的話題。溫暖燥熱的天氣下,泡一杯清冽鮮香的新白茶。喝起來是特別的放鬆、愜意、消暑。舒服的喝好茶,講的是應時應景。春困夏乏需要提神時,喝茶香高揚的新白茶。
  • 白茶壽眉茶餅泡起來很碎,是不是茶不好?不,背後有這三個原因!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生活中不可能處處要求完美,不留一點兒瑕疵。《4》因由三:壽眉茶餅本身的品質原因壽眉茶餅泡起來很碎,在排除由於茶餅自身幹度和撬餅技巧的原因後,葉片破碎的程度大大超出了正常範圍,這時候就需要好好想一想壽眉茶餅本身的品質原因了。
  • 白茶、巖茶、紅茶,有清涼感是好還是壞?來聽聽村姑陳的解讀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時光飛逝,一年就過去了。新的一年,也要好好試茶,為茶友們定製滋味更好的茶葉。今年的《十二金釵》受到好多茶友的喜歡。村姑陳做這款組合的時候,就是本著讓所有茶友都滿意的心思。
  • 為什麼我的白茶只能煮一壺,第二壺就沒滋味了,村姑陳指出了3點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天氣一冷,就很喜歡煮茶。喝上一杯熱熱的茶湯,身和心都暖了。關於煮茶,在冬天真是個熱門,茶友們的問題也是紛至沓來。有位茶友問:「為什麼我的白茶,只能煮一壺,煮第二壺的時候就沒什麼滋味了」?一款白茶只能煮一壺,是因為什麼?
  • 我喝到的所有老白茶,都是巧克力味,所以,老白茶就是巧克力味的
    前幾天的文章裡已經把巧克力味老白茶形成的原因,說了個清清楚楚。怎麼還會有人看不懂,理解錯誤呢?難道含水量不是檢測一款茶是否受潮最好的標誌嗎?管它是哪種氣味,只要儲存過後含水量超標了,就必定是存壞了。而正正好,巧克力白茶們,都是摸起來潮潮的那種。
  • 村姑陳說出了背後的原因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作者:村姑陳《1》五月榴花照。喝功夫茶,最好用的茶器是蓋碗。話說起來,茶桌上有關蓋碗的那些事,其實很有意思!《2》泡好茶,為什麼蓋碗要比紫砂壺好?100-110ml容量的蓋碗,泡白茶投茶5克。茶與水的比例是1:20。當換了大容量蓋碗時,要參照適宜的茶水比例,換算投茶量。此外,大容量的蓋碗,還會影響到茶香的聚集。出湯時,順著杯蓋翹起來的另一側,茶香很容易出走。可見在大部分的泡茶情況下,用標準蓋碗衝泡更適合。最後,如果是客人太多,有足足七八位以上的客人在場。
  • 奇怪,為什麼同樣是白茶,秋白茶喝起來會比春茶苦?
    《2》不久前剛看到這樣的說法,「白茶裡秋茶比春茶苦」。再然後,也有遇到相似的茶友提問。那位新茶友提到,為什麼他喝的秋壽眉餅,嘗起來比今年的春壽眉苦多了。《3》泡秋壽眉餅,味道嘗起來比春壽眉苦多了。這背後,不符合茶樹內質積累的季節性。那到底這會是什麼原因?猜過去,第一個想到的是產區的影響。
  • 一餅五年陳的老白茶,不是做舊茶,為什麼它喝起來還是不好喝呢?
    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屏幕前的留言,準備新一天的工作。忽然間,看到了某位茶友的評論。「之前買過5年陳的白茶,反覆按照方法,排除是做舊茶,茶餅的幹度也夠,但就是滋味寡淡……」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列位看官們,接下來不妨隨村姑陳一起,好好的推測一番。《2》很多時候,一餅白茶的年份足夠老,並不能代表它的品質足夠出色。年份的增加,並不能為白茶的品質增添過多的光環。
  • 一款白茶不好喝,拋開茶葉本身品質問題,這三個關鍵因素很重要!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一款白茶不好喝,是什麼原因?譬如:這款茶的產區不好,產自海霧繚繞的海邊、汽車尾氣氤氳的馬路邊、土質不好的平地茶園……一系列下來,好像為白茶不好喝找到了充分的理由。要是這款茶,出身不凡,產自高海拔產區,依舊泡不出好喝的味道,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村姑陳的回覆,回答兩位普洱茶友關於白茶的疑問,理不辯不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正在暖洋洋的房間裡喝茶。而白茶的唯樹種論和工藝論,第一個影響到的便是那些用別的茶樹加工製作白茶的人,損害的便是他們的利益。而這一群體,以用雲南大葉種製作白茶的人,為多。SO,這才知道,是小部分普洱茶客和普洱茶商們,在作怪。村姑陳覺得,還是要回復一下的。
  • 世界睡眠日,你還在擔心喝白茶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嗎?
    村姑陳的回答很中肯:「喝茶是會對我們的睡眠有一定影響的。但是要看喝什麼茶,咖啡鹼含量高和衝泡較濃的茶相對影響較大。對於白茶來說,茶友不必擔心喝白茶會影響我們的睡眠!」《2》喝白茶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睡眠,這可是茶友們的福音,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原因一:白茶中咖啡鹼的含量較低,興奮作用弱。
  • 保溫杯並不適合用來衝泡白茶,具體原因,這幾點說的太貼切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最近星爸爸的貓爪杯著實為它炒了一波熱度。可惜的是,保溫杯並不適合用來衝泡白茶,具體原因,還是要看以下幾點。《2》保溫杯泡白茶,破壞白茶茶香茶友們愛喝白茶,一來愛它或鮮爽甘甜,或醇厚潤滑的滋味,二來就是愛它或清冽張揚,或成熟內斂的茶香。
  • 白茶裡的「青味」是什麼?看普洱茶、綠茶和白茶茶客分別怎麼說?
    來問村姑陳,如何去掉青味?青味,這真的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一說起來,滿滿的血淚史。僅「青味是什麼」,「青味是不是一種應該有的味道」,這兩個簡單的命題,就能讓茶界中人和茶客們,討論得唾沫橫飛,激情澎湃。對於白茶裡的「青味」是什麼?
  • 2000元的白茶,為什麼泡了3、4衝就沒有味道了?有3個原因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對於福建人來說,茶葉屬於味蕾的享受。隨後細細詢問茶友,才知道了原因。《2》原因一:茶水比例失衡本著對茶友的負責任,必定是要找出答案來。我問茶友,平時是怎麼泡茶呢?用的什麼茶具,投多少茶,用什麼水?
  • 白茶裡,出現巧克力味的白毫銀針,不要喝,這是白茶受潮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很久沒有再提巧克力味白茶這個話題了。箇中滋味,比起很多的甜食,吃起來不會那麼膩。再說回到白茶上,不知道茶友們在喝白毫銀針時,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味道?不論是在幹茶,還是衝泡過後的蓋香,都有著接近於不新鮮的巧克力氣息。
  • 什麼是白茶的黴味,有了黴味的白茶怎麼處理?
    白茶餅裡的黴味,是一種不該存在於白茶中的味道。它是白茶保存不當、受潮的發黴、茶葉變質的標誌。黴味,究竟是種什麼味道呢?想了很久,目前的技術,還不能把黴味抽到瓶子裡,寄過去給想學習的看官們聞聞,所以,只能用禿筆一枝,做詳細描述了。
  • 初入白茶之門,該喝壽眉、牡丹還是銀針?
    今天的《新手入門學白茶系列》第四篇文章,便來幫猶豫不決的茶友們拿主意,如何排出這三種白茶品種的試喝順序,並快速喝懂白茶。村姑陳喝一杯2018年的白牡丹,潤潤嗓子,便開始講了。雖然從來沒有喝過白茶,或者喝過但量極少極少,或者喝過白茶的次數在二十次之內,但由於長期濃茶(六大茶類裡其他五大茶,都比白茶滋味濃烈)和菸草的刺激,味蕾敏感度欠佳,非得拿白茶裡口感最濃的茶——壽眉,才能壓得住它。對有經驗的人,要拿點有技術含量的東西,才能壓得住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