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瓶,是一種常見的塑料瓶,也是人們日常生活每天都會接觸到的容器,比如各種飲料瓶、醬油瓶等等。
製造塑料瓶的原料是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因此也被稱為 PET 塑料瓶。
PET 最初的用途是用作人造纖維、底片、磁帶等, PET 製造的塑料瓶具有如下特點:
1. 質量輕,容易搬運(其重量約為同等大小玻璃瓶的 1/7 至 1/10)
2. 耐衝擊,強度較大(掉落時能表現足夠的強度)
3. 使用上符合食品衛生法規上的規定
4. 透明度良好,具有光澤,作為容器能展現美麗的外觀
5. 容器可以回收再利用,有利於環境保護(相對而言)
由於寶特瓶具有韌性佳、質量輕、不透氣、耐酸鹼等特點,常被用作瓶裝飲料包裝,裝盛礦泉水、汽水、果汁、碳酸飲料等。
自1976年起 PET 被大量生產,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容器。現代社會大量製造和使用寶特瓶,但寶特瓶無法自然分解,所以使用完寶特瓶之後一定要回收再利用。
從生產工藝角度來看,PET 塑料瓶的瓶體和瓶蓋是完全分開生產的。瓶體和瓶蓋的材料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彈性係數的問題。
由於 PET 彈性係數小,容易變形,作為液體的密封封口非常不保險。因此通常選擇 HDPE 來製作瓶蓋和墊片,便於運輸和銷售。
正因如此,在日本、臺灣等地區,回收寶特瓶之前會先對瓶蓋、瓶身和標籤進行分離。
但,在歐洲,卻不需要對瓶蓋、瓶身和標籤進行分離。
他們這樣解釋:「我們工廠有先進的自動設備。所有的瓶子進入機器後,都會被切成1-2cm左右的碎片。碎片經過水洗後,不同密度的瓶身材料就會自動分層。再通過光電篩選裝置,就分為了不同種類的再生碎片。」
在成品區域,確實可以看到瓶身、標籤、瓶蓋等材質基本全都分開了,很少混雜。
PET瓶身碎片
PVC瓶身標籤碎片
所以,歐洲人回收飲料瓶時候,是不用擰瓶蓋撕標籤的。
那麼我們日常回收飲料瓶,到底要不要擰掉瓶蓋,撕掉標籤?
要搞清楚這個答案,就要去看看我們周圍的下遊回收廠家到底是怎樣處理飲料瓶的。
這是位於成都周邊的一個中等規模飲料瓶拉絲廠。
送到這裡來的飲料瓶,大部分是沒有擰掉瓶蓋撕掉標籤的。
少數PE類型的塑料瓶,需要人工去除瓶蓋和標籤
但一般的PET礦泉水瓶都是自動處理的
更牛的是,這裡直接就從PET碎片生產出成品了——聚酯纖維。
國內的大部分飲料瓶再生廠,也都和這家工廠類似,有人工處理的過程,又有機器的加工。
我們的觀點是,擰瓶蓋、撕標籤會減少回收商處理工作,相信回收產業鏈企業也是歡迎的。但更讓回收企業歡迎的應該是:希望消費者能把沒喝完的飲料倒掉,保持瓶子乾淨、乾燥、無異味。
最後,廢塑料新觀察面對廣大讀者徵集意見:
您認為,目前的中國垃圾回收體系裡,回收PET塑料瓶,需不需要擰瓶蓋、撕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