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還是滿大街跑的小孩子,那時的我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轉眼之間,我們長成了大人,每天為生活奔波,為家庭忙碌。忙著忙著,難免會回憶起小時候,想起那時候的生活,想起那時候的玩具。
作為一個北方小夥伴,兒時生活在農村,那時交通不便,沒什麼娛樂,全靠一些小時候的遊戲支撐整個童年,有些還能叫上名字,知道玩法;有些則忘記了名字,只記得玩法;還有些,即將消失在記憶裡。
在我們忙碌的工作過後,尋找一方寧靜,仔細回憶那些兒時的遊戲,我們,先從「摔麵包」開始。(文末有麵包的疊法)
「摔麵包」的麵包並不是我們日常吃的麵包,而是一種用紙疊成的玩具,有的地方也叫「方包」。不同地方的玩法大致相同。摔麵包瘋狂的時候,無論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小學生,都會疊麵包、摔麵包。
那時疊麵包的紙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那是麵包的決定性因素,決定你能否贏得更多麵包。寫過字的作業本太薄又太軟,疊出來的麵包軟踏踏的,摔起來沒有勁,彈不起來。最常用的材料是舊課本或者雜誌,其中用得最多的書就是《自然》和《思想品德》,因為拆起來方便,把訂書釘拆掉一頁一頁撕掉來用。快到學期末,舊課本用完了,有時候會把正學的課本撕掉。每年都會有為數不少的學生還沒到放假,書包裡的課本都變成了麵包紙牌。
放學後,課間十分鐘,都是摔麵包的時間。兩個人或者三五個人拿著各自的麵包紙牌,猜拳或抽籤確定好先後順序,摔麵包的遊戲就正式開始了。誰把對方的麵包打翻個兒,這個翻了的麵包就是誰的。有些「聰明」的小孩子會在麵包中間加進去一個厚紙片,這樣麵包變重,就不容易被打翻了。當然,如果鬼把戲被發現,是要受到懲罰的,輕的沒收紙牌,嚴重的他要有好幾天找不到願意和他摔麵包的玩伴。這是小朋友最無法接受的了。
麵包的疊法:
工具/原料:書本紙兩張
步驟:
第一步:用標準的書本紙,進行如圖對稱摺疊。
第二步:然後如圖所示進行交叉,完全對稱的交叉。
第三步:如圖,對一個方塊進行摺疊。
第四步:然後對相鄰的進行同樣的摺疊,壓制到紙成型。
第五步:然後摺疊向裡,繼續對其他邊摺疊。
第六步:邊摺疊邊向內摺疊,兩個摺疊同時進行。
第七步:然後把最後的一面叉進第一面的下面,這樣一個紙麵包就做出來了。
第八步:摺疊好的麵包可以玩摔麵包的遊戲,也可以最成玩家大哥大,真是兒時的回憶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