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汪曾祺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

2020-12-21 四夕清荷

讀汪老的書就像聽汪老講課又或坐在老先生身旁聽其談古論今,有情趣有幽默。汪老的散文文字淡淡,生活氣息濃濃,就像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品味。

本書是汪曾祺先生的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

「淡」源自於生活日常,而「濃」薈萃於熱愛生活進而見微知著的精神。散文主要記敘汪先生生活中重要的「他們」的點滴,雖是散文集,但全書脈絡不散,尤其前三章以童年、下鄉和大學時期為框架,篇幅之間自有承接,使讀者得以透過文藝大家的眼睛看到半個20世紀的變遷,生動,真實。

平淡是心靈的單純與寧靜。汪曾祺說,他的生活本來就是淡的,所寫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都是自己的親身感受,「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們,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現他們。這結果就是淡。」這種淡,就是真,這種淡,也很濃。

淡是最濃的滋味,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深莫測的鋪設和橋段。有的只是娓娓道來,只是淡到極致的述說,卻親切自然,卻打動人心。

書中講述了汪曾祺的個人經歷,從小學到西南聯大,從父母兄弟到西南聯大的老師同學,以及作家朋友和道士和尚等各色人等。他並非特別直白地把道理告訴你,而是把人和事的「真」自己透出來,讓道理自然顯現出來。

故事都是家長裡短,人物都是親朋故裡,說的是花草樹木,道的是鄉村軼事。父輩的婚姻,自己的經歷,都入卷為文,字裡行間瀰漫著高郵水鄉氤氳。他的筆下沒有鄉愁,只有淡淡的故鄉的煙雨,河堤的細柳,綠意青青,瀰漫在風中。

汪老寫過的散文集結成冊也就相當於回憶錄。這裡有他的父母親人,老師同學,同事鄰居,以及無意間遇到的人。

《我的父親》和《我的母親》兩篇特別溫馨感人,在有愛又有趣的環境裡長大的孩子,文字中充滿了溫暖的力量。《多年父子成兄弟》對於年輕父母很有啟發,特別是家裡有叛逆小孩的。《舊病雜憶》竟把幾場「大病」寫得那麼輕鬆,甚至是幽默…書中文章的趣味不勝枚舉,真是把語言賦予了生命力。

汪先生寫他的童年真真是讓人覺得日子歲月靜好,平淡是真。有一位極具才華和愛心的父親,近朱者赤,耳濡目染,所以他說,我的童年是很美的。所以他也極愛戴他。

人生在世,其實終究需要面對的還是我們的生活。常有這種感受,一個時期,如果天天讓你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胡吃海塞,我們肯定受不了,這時最懷念的還是我們平時吃的粗茶淡飯、清粥小菜。人間有味是清歡。一個「淡」字蘊含了無盡的人生哲學和智慧。

把平淡的生活過得多姿多彩、妙趣橫生、津津有味,學會苦中作樂,真的不容易。但汪老和他的父親、周圍的老師同學們做到了。

故宮午門、沙嶺子、馬鈴薯、波爾多液、聯大的點點滴滴、大師們的奇聞異事……每一件都有樂趣,每一件都代表著曾經歲月的流逝。

「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書中文字,給人滋養心性、調和人生「滋味」的良方。尤其是關於生活細枝末節、家長裡短的記敘,最是平易近人,打動人心……

汪老柔筆寫得淡、確且細,有理據;如研磨般慢讀,漲了見識,習了文俗,享了野趣,通了世情,焐了心窩,闖了別處,亦回頭看看自己的來路,再拾撿薪柴以照去向。

談天說地,不外世事變遷;家長裡短,均是百姓生活。散淡之人,品出人生真味!

安貧樂道,恬淡衝和,這八個字可以當作一種追求一種生活態度!人不為物慾權勢所用,能夠固元守中,怡然天性,就是最好生活!這句話也許是讀汪曾祺本書最好的總結!

原來生活並不缺乏情義和樂趣;生活的細節點滴,訴說著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清新淡雅禪茶一味。溫婉自然真水無香。淡淡的文字,透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通過描寫成長經歷,家長裡短,寫出了淡然的生活,詩意的人生,即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在這紛雜喧鬧的塵世中,願你我擁有世間小兒女情懷,平平淡淡,從從容容,不負此生。

人生不可能時時皆順境,無論境遇如何,我們也要像汪老一樣保持幽默樂觀、隨遇而安、豁達知足的心態,並時刻不忘在平淡的生活裡發現趣味和美,認真過好每一天,這才是對待生活最好的態度。

本書與之前看過的《生活是很好玩的》、《人間草木》、《人間有味》有多篇重合,所以看起來很快,但一點都不覺得重複。再讀一遍,也覺得很美。在繁雜喧囂的世界,能有這樣一番心境,絕對算得上是給自己的一份禮物。

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你,是人間獨一無二的你。

相關焦點

  • 「美食博主」汪曾祺: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觀汪曾祺的文字,尤其是散文,很能看出他對於生活的熱愛,無論是寫美食、寫人物、寫人間草木,都能看到汪曾祺先生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獨特感悟,汪曾祺的散文平淡適中,詩意盎然,而且幽默有趣,充滿著人文情懷,這一切都體現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而每個讀過他文字的人,也都能從中得到許多安慰和溫暖。
  • 「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借酸甜苦辣鹹說盡人生百味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高郵,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我國「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憑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和平淡質樸、娓娓道來的汪氏散文,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命題踐行到了極致,也由此俘獲了大批讀者。
  • 他就是個「天真」老頭兒——讀汪曾祺《邂逅集》有感
    □ 冷松他熱愛生活中的點滴,將日常化為詩意,從家常菜中吃出了人間美味,瑣碎日常在他筆下變成閃著光芒的生活佐料,氤氳著動人的滋味,點綴著平淡的人生。最喜歡他的小說集《邂逅集》,《邂逅集》是汪曾祺的第一本小說集,此集所收錄的短篇小說,多為作者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創作的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書中精選了汪曾祺經典小說22篇,收錄了《邂逅》《歲寒三友》《七裡茶坊》等多篇經典作品,全面展現了汪曾祺小說的別樣風貌。
  • 《汪曾祺散文:五味》,每一種味道都有滋有味,人生得意須盡歡
    《汪曾祺散文:五味》,每一種味道都有滋有味,人生得意須盡歡汪曾祺先生在《五味》這篇散文中描述的並不僅僅有酸甜苦辣鹹這五種常見味道,而且還重點講述了「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味道?初次品讀汪曾祺的散文,就能從其中讀出生活,他是個很樸實的散文家,也能用簡單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似曾相識的畫面。他的每一篇散文裡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不然他也不會將散文寫得這麼成功。就拿《五味》來說,對於有著豐富閱歷的汪曾祺而言,他用簡單質樸的文字重點描述了五種味道,並且在其中用筆墨介紹了自己對各種味道的不同見解以及他的個人親身經歷。
  • 一場關於汪曾祺的古西樓讀書會,讀者:他的散文,改變了我的人生
    在書中,69歲的汪曾祺曾自報家門,談對自己影響極大的童年生活、鄉土見聞;聊在他心中十分有才華,且待人平等、友愛的父親,我們方才知曉他經歷過苦難與動蕩,又是何以活成了這般有趣、有姿態的模樣。談到名家筆下的汪曾祺,王老師特別提到關於黃永玉在《太陽下的風景》中的敘述:朋友中,有一位是沈從文的學生,他邊教書邊寫文章,文章又那麼好,使我著迷到了極點。人也像他的文章那麼灑脫,簡直渾身的巧思。王老師講到汪曾祺認為,散文應當適當克制情感,否則就會像老年人寫情書一樣。
  • 豆瓣:貓夏綠森林 | 汪曾祺出版物概述
    汪曾祺小說全編汪曾祺 / 2016 / 人民文學出版社汪曾祺的書卻到處都是,版本繁多,各家出版社都出了本子。散文出的最多,小說相對少些。汪曾祺的創作的散文大概是小說的一倍。都好看,但小說更耐嚼,越嚼越香,饞人得很。汪曾祺文集 小說卷(上、下)汪曾祺 / 1993.9 / 江蘇文藝出版社汪曾祺生前編訂過一套文集。
  • 豆瓣9.2的《東京物語》: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在這部電影中,平淡的故事情節、拍攝技巧的淡化以及態度上的淡然,都滲透著一種生活哲學: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你能感受到很多個自己,簡單自然,卻觸動到最本源的自己,像是在大自然中,你會感受到一塊石頭的質樸力量,一簇樹木的年輪震撼,匯聚成最原始的敬畏,那麼在《東京物語》中你會湧起最本源的情感共鳴,這種人類記憶共通的情緒深刻又自然。
  • 人間有味是清歡,人生一定要愛著點兒什麼,汪曾祺
    汪曾祺是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等汪曾祺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和挫折,受過各種不公正待遇,儘管如此,他始終保持平靜曠達的心態,並且創造了積極樂觀詩意的文學人生。他深感現代社會生活的喧囂和緊張,依舊保持寧靜的豁達。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
  • 汪曾祺:歲月濃淡總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歡
    今年是汪曾祺老先生誕辰100周年,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這個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可愛老頭。01汪曾祺是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他的文風自成一體,悠然從容風輕雲淡,在《慢煮生活》這本書裡,我們大概可以管中窺豹。
  • 汪曾祺的「自畫像」
    汪曾祺不願寫這類「自報家門」的文章,但在他談論其他對象的散文隨筆中,我們卻又能經常「撞」見從他筆端不經意流出的人生軌跡、所見所聞。這些有如一顆顆露水般散落在記事、抒情、論文、寫食等各類文字中的生活片段,以時間為線索連綴起來,匯聚成了《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按說,一個人的自傳,沒有別人替他完成的道理。不過,具體到汪曾祺,情形又不同。」
  • 中國士大夫-汪曾祺:人生如戲中的後一個是實話
    在這樣的影響下,汪曾祺越來越喜歡茶,俗話說,人生如茶,跌宕起伏是自由的,你可以品嘗生活的滋味。汪曾祺的生活就像這杯茶,跌宕起伏,卻傾向於寧靜!在現代文學史上,汪曾祺被稱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 汪曾祺小說品讀:一碗白粥、五味小菜,飽含人生味
    故事中的一個個小人兒,便在這一幅幅風俗畫卷中徜徉往來,婚喪嫁娶,生老病死……人是普通人,卻因這不同的背景,活出了別樣滋味。說汪曾祺的小說淡而有味,這味道,有一半便在這人物語言、風俗習慣上。一旦染上地方特色,清淡如水的語言就有了活潑潑的生命力。01. 熬粥的水,沾染了各地風土人情。
  • 大味至淡:汪曾祺的時代價值
    李妍新聞背景:20年前的5月16日,作家汪曾祺走了。這個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作家,在他去世後的20年間,不僅沒有被人們忘記,反而成為了一棵文壇「恆星」:他的書一版再版,他的讀者越來越多,民間甚至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汪曾祺熱」。
  • 《慈悲的滋味:豐子愷散文漫畫精選集》▏不負人間,不負己
    亂世裡,每個人都朝不保夕,過著刀尖上跳舞的血腥日子,陶公卻一腳踢開狗血的現實人生,去尋找自己的桃花源。陶淵明回歸田園兩年後房子失火了,又遇災年、兵亂、他家徒四壁,四處漏風,衣服都是補丁,一日三餐都成問題,最後居然淪落到求乞的地步。
  • 為什麼人人都愛汪曾祺,想像他那樣把生活過得「碧綠透亮」
    汪曾祺兒子、別集主編汪朗調侃說,汪曾祺眼下都快成「雞湯作家」了,好多集子選的都只是他寫日常生活的文章,不是吃吃喝喝就是花花草草,再有就是遊山玩水,這些作品也體現了汪曾祺「人間送小溫」的文學主張,卻並不全面。「老頭也有激憤的時候,也寫過一些針砭時弊的作品,也主張作家要有社會責任感。」
  • 「天真的生活家」汪曾祺:食事,文事,隨遇而安,便是人間快意事
    生活須有光有影,有晴有雨,有情有心,滋味都含在這裡了。在我國當代文學家中,汪曾祺是很「特別」的一位。他以散文、小說見長,文字清新自然,閱讀時仿若「開窗就能聞見江南的荷香」。在他的筆下,鮮有大起大落的人生故事與歷史事件,更多是世間小兒女的尋常生活姿態,他們買菜、種花、遛鳥、聊天、讀書……但偏偏是這些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小細節,通過汪老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描摹,被賦予了格外鮮活的生命力。他幽默生動的筆觸,和不經意間流露的生活哲學,更是令人每每讀之,都能咀嚼出不同的人生況味。
  • 汪曾祺《萬事有心,人間有味》: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應該詩意盎然
    每每讀他的文字,都會讓人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應該詩意盎然。讀一點他的散文,相信會更熱愛這個世界的!畢竟,生活,還是很好玩的!本書如書名,描寫了生活的各個側面,衣食住行,花鳥草木,有趣的東西,難忘的人……真是人生百態活的各有滋味,讓我看到了汪老的萬事有心,看到眾人物人間有味地活著。味,當然是食物的滋味,還有人生的滋味。心,是一顆不畏生活艱難的心,一顆童心,一顆幽默心,一顆坦然心。
  • 汪曾祺《一束光陰付苦茶》:生活只要有心情,處處美好付光陰
    一部「私人」散文集:汪曾祺的這部散文集,除了他的散文一貫的真與美,還有很私人的感悟在字裡行間。這本《一束光陰付苦茶》,寫的大多是作者汪曾祺本人親歷,所思所想。一人一事,都被時間發酵,提煉成字,篇篇又平淡自然,不疾不徐,還有慧黠在其中,令人莞爾。
  • 跟著大師學寫作|深度拆解汪曾祺的《翠湖心影》,這四點很重要
    並且汪曾祺不僅只是帶給人們心靈的安慰,他的文章其實已臻化境,語言爐火純青,尤其是後期的作品,溫潤而有韻味,讓人不得不驚嘆,「於當時,於現在,尚無出其右者」。汪曾祺的散文內容包含深廣,大至國家、社會、人生、小至花鳥、魚蟲、瑣事、絮語,細微之處皆見諸筆端。
  • 汪曾祺百年美食地理
    《故鄉的美食》是汪曾祺散文的第一篇,炒米、焦屑、鹹鴨蛋、鹹菜茨菇湯、各種河鮮、各種水禽、蔞蒿,都是南方人耳熟能詳的食物,但在他筆下就是這麼色香味俱全,淮揚菜粗菜細作,在平凡中見工夫的特質,已經滲透進了汪曾祺的字裡行間。淮揚早茶是最豐富的,高郵人的早茶是蒸餃、包子和陽春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