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結束六月來臨,在《動物森友會》的世界裡,北半球的島嶼開始迎來了一批全新的魚類。熱愛釣魚的人們又重新操起可愛的小魚竿,蹲在碼頭上等待著魚兒上鉤。其中就有這麼一種魚兒,它有著鮮豔的外表,帥氣的造型,再加上較低的出現概率,它一下子就成了無數動森釣友青睞的珍寶,它就是傳說中的——鬼頭刀。
在《動物森友會》中,鬼頭刀出現在北半球的5~10月,全天都可以在碼頭釣到它,目前是五月份,它和白面弄魚是唯二兩條能在碼頭釣到的特大型洄遊海魚。比起另幾種能在碼頭釣到洄遊魚,金槍魚(鮪魚)、旗魚、鯊魚等都還是大眾一點的魚類,唯獨白面弄魚和鬼頭刀顯得鶴立雞群。不過別把它們想得太過新奇,它們並不是什麼稀少的魚種,在受保護程度上它們甚至都不如大家熟知的藍鰭金槍魚,只不過它們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點遠,而一旦認識它們後你就會發現它們的身影還挺常見的,尤其是今天要介紹的鬼頭刀,其實它早就登上過大熒幕。
在《動物森友會》裡,鬼頭刀是一種非常珍惜的碼頭海魚
鬼頭刀,學名鯕鰍(Qí qiū),聽學名完全感受不到它的特別,而它的俗名則包含了諸多的故事。先從鬼頭刀說起,這個得名自然來自於它的外形。暫且不提它鮮豔的色彩,鯕鰍的長相本來就有一點奇葩,儘管它擁有一個不算小的個頭,可鯕鰍的頭卻異常的寬,顯得臉短短的,字面意義上的跟鬼一樣。再加上身體扁平,長長的魚身宛如一柄彎刀,鬼頭刀便因此得名。
當然「鬼頭」的諢號不止是華語地區才特有的,世界人民都認為這是一種像惡鬼一樣大力的魚。在英語世界裡,包括《動物森友會》的英文版中,鬼頭刀都叫做「mahi-mahi」,這是來自於夏威夷語的一個稱呼,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非常強壯」,其在當地漁民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一些鬼頭刀的體型是十分巨大的,力量自然也很足
如果查閱資料,會發現鯕鰍還有一個神奇的名字——三保公魚,眾所周知,鄭和的小名叫做三保(三寶),所以沒錯,鯕鰍還和鄭和有一段不解之緣。鄭和下西洋時船隊曾經過過爪哇,相傳就在鄭和抵達爪哇島時,突然有一條巨大的魚從水中躍出,跳上了舢板,然而遍擱淺在了船上。眼看著這魚一直在掙扎,善良的鄭三保趕緊把還在水濺躍的大魚抱起,扔回到海裡放生。自此之後這種被鄭和救下的魚兒就得到了三保公魚的俗名。
鄭和和鬼頭刀也有一段不解之緣
從以上的得名過程中也能知道一些個鯕鰍的特性,那就是它們的分布極其廣泛,南到印度洋北到黃渤海東到夏威夷太平洋,只要是水溫溫暖的海域,世界各大洋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鯕鰍能夠在如此寬闊的範圍裡生存和它們的本領是密不可分的,可不能看著它們長得好看就覺得它們只有這個。
還是得回到鄭和的船上,好歹鄭和也是堂堂天朝的使者,再怎麼著也不至於說讓一條魚給跳上舢板,講真,不是咱們的船小,而是鯕鰍太能跳了。鯕鰍在海洋中會經常性的以飛魚為食,飛魚總喜歡在海面上「低空飛過」,所以為了可以吃到下頓飯,鯕鰍也練就了躍出水面捕食的本領。它們本就身強力壯,蹦出水面不算什麼過分的事兒吧。
鯕鰍躍出海面的畫面也時有發生
另一個鯕鰍的奇妙特性咱們得去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找。在漂流的小船上只剩下 Pi 和老虎理察·帕克時,因為食物的短缺,Pi 正在擔憂沒有肉吃的帕克會對他造成威脅。眼看著老虎一天天消瘦,Pi 也被逼到了船外面的小木板上,一條肥碩的大魚遊到了木板下方的漁網裡。
畢竟是動物園園長的兒子不是水族館的,Pi 沒能認出這就是條鯕鰍。看到這魚白給成這樣,Pi 也沒多想直接拿斧子敲死了它,然後,鯕鰍就躺在他的懷裡死去了,身上豔麗的黃綠色逐漸黯淡,最終變成了毫無生氣的灰色。擁有宗教信仰的 Pi 見到這樣的景象把它和印度教的神毗溼奴聯繫了起來,認為是毗溼奴化身成了鬼頭刀主動鑽進了 Pi 的漁網裡。
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有一個鏡頭交代了鬼頭刀是怎麼因為「貪涼」而跑進漁網裡的
你看,很實在的例子吧,不了解科學人就容易把自己解釋不了的現象當作是神跡。之所以鯕鰍會往網子裡鑽,純粹就是因為漁網在木板的下面,呆著陰涼罷了。在某些地區,鯕鰍還有個「陰涼魚」的綽號,因為漁民們發現鯕鰍喜歡成群地呆在陰涼的地方,比如水藻底下、大船的底下等等。通常情況下鯕鰍的活動範圍是從水面到水深10米的海域,要捕食的時候它們就會成群出現到海面附近,不捕食或是天氣不好的時候它們就會潛到更深的地方去,看不著了,長此以往鯕鰍就給漁民們留下了「貪涼」的印象,實際上不過是它們捕食的習慣而已。
最值得一說的還是鯕鰍會變色的特點,最唬人的也是這點。嚴格意義上講,鯕鰍的顏色並非準確的黃綠色,只要鯕鰍還活著,它就能呈現出各種鮮豔的色彩,因為它們身上的顏色是靠著反射陽光形成的。在鯕鰍還活著時,它身上的鱗片會受神經系統的控制,以不同的角度反射陽光,所以水下的鯕鰍無比美麗。可一旦它們被人類捉到,無情地被錘死之後,身上的鱗片自然失去了神經控制,所以鱗片也就呈現出了最原本的顏色——灰色,和大多數普通的魚一樣。
少年Pi看著鬼頭刀在自己懷裡一通變色,內心受到了衝擊
可能有不少人都和我一樣,最初不了解鯕鰍時也把《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的變色魚和後面的漂流島都當作是 Pi 的童話,現實中並不存在,可明顯大自然要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神奇。當然說這麼多我知道大家關心的肯定還是那一個問題:鬼頭刀能不能吃?它到底好不好吃?
簡單回答,能,而且味道還不錯。
在一些菜譜軟體裡搜索mahi mahi就能得到很多推薦
在南部的沿海地區,鯕鰍是一種很常見的食材,紅燒清蒸隨便整,它的肉質還能生吃,做成生魚片也可以。另外現實中的鬼頭刀並不像《動物森友會》裡那麼稀少,很多海釣愛好者會把鬼頭刀當作是遊釣的目標,想想釣上來這樣一條美麗的魚心情一定會變得美麗。那麼,你有沒有在《動物森友會》裡釣上過一條鬼頭刀呢?
原文連結:《動物森友會》裡面的鬼頭刀,在這部電影裡它可是天神毗溼奴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