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東壁海岸漫步,
不時能看到一些房子,
田園風情的外觀,
溫馨、別致,
這便是霞浦縣三沙鎮東壁村的民宿。
住民宿賞海景觀落日 劉巖生 攝
身處其中,遠眺,四方海水一片湛藍,天際處白雲翻滾、交錯、層疊,雲影與海天一色,令人忘卻塵囂……在這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再是詩,而是悠閒、愜意的生活。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對於想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行者來說,東壁,是不能錯過的一站。
借著霞浦全域旅遊的東風,東壁村以優美的海岸風光,走進了萬千遊客的視線,一批有家鄉情懷、地域特色的精品民宿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今的東壁,已成為霞浦民宿的一個重要符號。
連片聚集 交織成濱海柔軟時光
東壁村位於霞浦縣三沙半島中部南面,背山面海,村落依山勢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推窗,可攬青山碧海的自然風光;出門,是延綿曲折的石板巷道,乾淨舒適。
曾經的東壁,是一個傳統漁村,靠海吃海,靜臥一隅。但隨著一批有著眼界與閱歷的創業者的到來,短短幾年,東壁步入了「民宿時代」。
今年「十一」剛剛開業的「壹棲壹宿」是東壁民宿中的「新軍」。
「雖然還沒有入駐攜程等線上平臺,但開業一個多月以來,平均入駐率也達到7成以上,到周末更是一房難求。」「壹棲壹宿」民宿主人郭弘說。
出生、成長在三沙的郭弘,對於眼前的山海有著不一樣的感情。雖然他多年前就遠赴廈門打拼,但三沙的這片海是他始終無法放下的情懷。
三年前,在回鄉走親訪友的過程中,他驚訝地發現,在東壁熟悉的海岸邊有了一些特殊的建築——民宿。走訪、住下、被吸引,愛好旅遊的他不由萌生了開辦一家民宿的想法。
經過充分的前期準備,2019年7月,「壹棲壹宿」開工,並在今年的10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如今,這家民宿不僅是郭弘的一份事業,也成為了他向外界展示家鄉的一個窗口。
遊客在民宿觀賞海景 劉巖生 攝
在東壁,像郭弘這樣的民宿主還有許多。他們中,有些是帶著鄉愁的返鄉創業者,有些是對東壁一見傾心的外來客。雖然,年紀不同,身份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他們對東壁未來民宿業發展充滿信心。
「東壁周邊有中國觀日地標花竹、最美灘涂攝影點小皓、網紅打卡點三沙光影棧道等。住在東壁,遊客可以有兩三天時間進行觀光遊覽,這無疑為當地民宿的發展自帶了流量。同時,東壁交通便利,到霞浦城區不到半小時。風光和區位的優勢,使得東壁具備了民宿發展的有利條件。」霞浦縣民宿行業協會會長鄭德雄說。
據統計,東壁村目前已有大大小小民宿30多家。這些民宿在風景如畫的海邊交織出寧靜的柔軟時光,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的到來。
避免同質 激活了共榮「化學」反應
隨著一家家的民宿在東壁競相「綻放」,民宿的聚集效應日益凸顯。面對一浪高似一浪的民宿熱潮,東壁的民宿業主們並沒有盲目的樂觀,而是開始對民宿業的可持續發展展開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鄭德雄看來,在抱團做大民宿產業「蛋糕」過程中,民宿的差異化和特色化無疑是關鍵。「民宿,被稱之為有溫度的住宿、有靈魂的生活。霞浦民宿業要長久發展必須要從賣風景的固有思路中走出來,向經營文化和情懷轉變。」鄭德雄表示。
充滿浪漫氣息的「壹棲壹宿」民宿
而東壁的民宿也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霞浦的民宿,大小不一、主題不同,但一致的是,都有著詩意的名字和旖旎的風情。
「拾間海」,寓意要把曾經丟失的庸碌時間拾撿回來。在這家裝飾簡約而充滿情懷的民宿裡,時間與海,仿佛一同在無聲地流動著,變幻著,這是大自然饋贈給「拾間海」民宿和遊客的最美禮物。
「拾間海」民宿的主人陳蜀曼介紹,創辦「拾間海」的初衷,是在這裡建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家,讓更多的人來體驗這個「家」。
而在「逅海」民宿,情懷和攝影在這裡實現無縫銜接。
「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註定的久別重逢。」「逅海」民宿因此有了這浪漫的名字。在民宿內隨處可見的攝影作品,向住客們展示了霞浦如夢似幻、稍縱即逝的「海天」光影。
「民宿內自帶拍攝東壁日出、日落的天然攝影點。為此,我們將攝影文化和鄉愁進行融合,圍繞『攝影驛站』的定位,將這打造成攝影愛好者工作、交流和休閒的平臺。」「逅海」民宿主阮希住說。
「半城裡」民宿 劉巖生 攝
在東壁,每一家民宿,都代表著一份獨特的情懷。
溫馨白色海灣風情建築中,與海浪聲共度美好的一天,在「壹棲壹宿」洋溢著「愛情海」般的浪漫;
「半城燈光半城星」,走進面朝大海的半城裡民宿,無邊山海,皆映入眼中;
「陶時光民宿」,正如它的名字,如陶瓷一般溫婉靜美,讓棲息於此的人靜下來也慢下來……
以多元化的元素,避免同質化,讓民宿行業更加有序、健康地發展,已成為東壁民宿主們的共識。
「當一個地方有越來越多好的民宿出現的時候,這個地方的美才會被傳播出去。」陳蜀曼笑著說。
有效融合 演繹出村與民宿合奏
東壁的美景為民宿業藍圖的展開描繪了絢麗的底色,而紮根在這的民宿主們,也為東壁村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思路和變化,民宿和村在這實現了完美的融合共生。
進行整村規劃設計,房屋牆面美化改造、村居環境綠化、興建攝影文化交流中心、鄉村驛站、停車場……今年,東壁村大動作很是不少。
「在打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我們邀請了民宿經營者參與其中,以他們特有的視角為我們提供『金點子』。」東壁村村主任蔡建鋒介紹。
在村居房屋外立面改造中融入漁船文化和海洋元素的牆繪;在綠植布置上大量採用當地獨具特色的三角梅和龍舌蘭……民宿經營者提出的這些「美麗攻略」使得東壁村顏值得到顯著提升。
「村子越變越美,如今入住的遊客在東壁村不僅能看到浪漫的海景風光,也能欣賞到濃鬱的當地漁村風情。」一位民宿主笑著說,「這也使我們這些民宿經營者對今後的發展更有信心了。」
互動不僅局限在此,民宿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東壁村旅遊業和水產業的融合,形成了「民宿+」的產業發展效應。
如詩如畫的民宿"拾間海"
在陳蜀曼開辦的「哈鋪」賣場中,除了售賣各類食雜用品外,還開闢了一個助農區,專門銷售村民自家生產的農副產品。農戶種植的水果、蔬菜或者捕撈到的海鮮都能在此進行銷售。「我希望在把霞浦的美食、海鮮、風物帶給更多人的同時,也能為村民增收開闢一個新的渠道。」陳蜀曼說。
打響民宿品牌、深挖漁業潛力,向海放歌使得該村的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並在去年實現了全面脫貧。「下一步,我們將借著三沙鎮打造『光影特色小鎮』這一機遇,引導創業者們更加科學地發展民宿產業,充分發揮旅遊業在實現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蔡建鋒說。
來源:閩東日報
茹捷 吳枋宸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