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儘管美酒的牌子換了幾千種,但是人類飲酒的習慣卻沒有改變。世界各國人民飲酒的時候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喝酒之前要先碰杯,然後相互示意才飲下,仿佛這喝的不是酒,而是對方的理解和認同。沒錯,人類喝酒為什麼要碰杯呢?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我國人們喝酒碰杯有什麼講究。
喝酒碰杯的由來:保命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明爭暗鬥,交往頻繁,謀士輩出,而酒成為了人與人溝通和催化關係的重要道具。在宴請的時候,被邀飲酒的一方總擔心酒中會不會被下毒,所以邀請人一般會先喝完這杯酒,以示酒中無毒或表明自己的誠意。
後來到了江南一帶,據說風流才子與佳人對飲時,才子往往「先喝為敬」,表示對佳人的尊敬以討佳人歡心。中國人從古代開始便以喝白酒為主,用的酒杯都比較小,喜歡一飲而盡,如果酒杯不見底,會被認為不夠爽快,不夠豪氣,或是不給對方面子,這已經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酒文化。
於是,在千百年的發展中便形成了喝酒必碰杯的習慣。
白酒碰杯碰哪裡:杯沿
我國的白酒杯碰杯,以杯沿低過對方為敬,碰杯沿、杯肚子都可以。杯沿低過對方,盡顯謙卑。在酒杯碰撞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眼神的交流,顯示對對方的尊重。碰杯後,往往要喝乾杯中之酒,故稱乾杯。
在乾杯時,應手舉酒杯,至雙眼高度,口道「乾杯」之後,將酒一飲而盡,或飲去一半,或適當的量。然後,還需手持酒杯與提議乾杯者對視一下,這一過程方告結束。
喝酒為什麼要碰杯:喜慶
木製酒杯碰杯和陶瓷杯碰杯的聲音,以及杯子碰到桌子的聲音都被認為是喜慶的聲音。雖然水晶杯漸漸取代了這些酒杯,但是人們依舊認為碰杯聲是歡樂的聲音,就像教堂裡傳出的聲音一樣。
在舉杯飲酒時,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顏色,舌頭也能嘗到酒的味道,唯獨耳朵沒能參與。為彌補這一遺憾,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讓杯子發出的清脆響聲傳到耳朵裡。這樣,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樣,也能享受到喝酒的樂趣了。
喝酒碰杯有什麼講究:禮儀
碰杯時不能光碰不說話,要來點說詞才行,「乾杯」和「我敬您」等。其實,碰杯時不一定需要華麗的語言,只要感情真摯,並能讓對方欣然接受即可。
如果客人是領導,敬酒碰杯的時候一定要單獨碰,一對一地敬。端起酒杯,右手扼杯,左手託杯底,而且碰的時候不能用力,你的杯沿要低於領導的。
桌面上不談生意,酒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注意酒後不失言,不把「不會喝酒」掛在嘴上;酒後噓寒問暖,一杯酸奶,一杯熱水,一條熱毛巾顯得關懷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