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成這樣,一根熱乎乎的香腸,真是一口暖上心頭。
說起香腸,你們心中的那根「好腸」:
究竟是雙匯的豬肉腸,美國的熱狗,德國燻腸,還是西班牙火腿腸?
我覺得,在中國最冷的地方,有一種「寶藏腸」,它絕對被低估了!
哈爾濱紅腸,可能東北之外,沒幾個人知道。
(每年 CCTV 都會報導哈爾濱零下 20°C 排隊買紅腸的壯觀)
我這輩子的前二十多年也不知道,但它不時在新聞上刷存在感,讓我馬上就記住了。
央視每年除夕的時候,都會報導哈爾濱老鐵們排隊買紅腸,少了它連春節都少了幾分味道。
它被美國 CNN 評為海外華人最想念的中華名小吃。
在紐約唐人街的烤腸店裡,用的就是清一色的哈爾濱烤紅腸。
細說起來,它的好吃還能用文字描述,可見有多好吃了:
比美國熱狗有勁頭,比德國燻腸更滋味。
這都是因為它獨特的做法,紅腸的「紅」,其實來自於果木燻制,並且腸內的肉是精瘦肉混合雞肉,含肉量達到 90% 以上。
但市面上也有很多打著「哈爾濱紅腸」旗號渾水摸魚的產品,要挑出正宗的哈爾濱紅腸可不容易。
難道真的只能身臨哈爾濱,在當地吃貨的帶領下,才有可能吃上一口正宗紅腸嗎?
我問了好多哈爾濱老鐵,才挑到了這個地道的哈爾濱紅腸——道臺府。
百年老紅腸的傳承者,早在 1906 年就開始做紅腸,這味道歷經百年不變。
很多網店都有個套路:網銷的跟你在當地吃到的味道完全不同,但道臺府的好口碑就在於,我自己吃過發現,它還是哈爾濱當地那個果木薰香,一口口都是豬和雞肉的香味。
114 年老字號,配方永不改,當地人通宵排隊買
哈爾濱紅腸,其實最早是一種外來食品,據說來源於立陶宛的師傅,用豬肉、牛肉、少量澱粉、和大蒜再加以燻製做成,在冰天雪地的哈爾濱特別暖身子。
後來哈爾濱人改良了做法,把牛肉換成雞肉,另外肉要醃製,灌腸後再用果木燻烤,使得外皮乾脆的同時帶上果木清香,燻制後的腸衣表皮有皺紋,內裡口感筋道。
最初的哈爾濱紅腸主力是哈肉聯,但改革開放後哈肉聯一路下滑,甚至破產賣身,市場上出現了更多老字號的紅腸。
(都是老師傅才有資格做紅腸)
道臺府就是哈爾濱的老字號之一,本店就在哈爾濱果戈裡大街和東大直街的交界口。
每逢節日,老字號的門口總有長長的隊伍買紅腸。
連本地人都吃,你就知道這味道歷經百年依舊正宗了。
肉質鮮嫩,緊實有嚼勁,讓老外看屏幕都能流口水
哈爾濱紅腸,從第一眼開始,我就發現它絕不是一根普通的「腸」。
因為果木燻制過,外表已經呈現出棗紅色,還有緊緻的皺紋。
如若切開吃一口,你會被紅腸驚豔的口感所徵服!
爽脆的外皮,略帶蒜香的味道,當然,還有肉眼可見的大肉粒在你的口中肆意翻滾。
每一次的咀嚼,都帶來普通香腸難以替代的滿足感,根本停不下來!
滿世界的香腸這麼多,哈爾濱人卻只認紅腸,不是沒有道理的。
尤其是手掰紅腸,真是一種樂趣。
撕裂的紅腸把裡面緊實的肉感充分展示。
裡面那像肉纖維一樣的質感,是澱粉比肉多的香腸,完全沒法提供的。
因為蛋白質含量高,它外脆裡嫩,即便是牙口不好的老人,也能輕鬆吃上。
看到慢鏡頭下,裡面肉粒絲絲分離的緊緻了麼?
《舌尖上的中國》有云:高端的食材,往往只要用簡單的烹飪方式。
最簡單的烤腸,是我最愛的吃紅腸方式,僅僅少許時間就能重新激活紅腸的果木薰香。
炒、煎、披薩、涼拌,它都能成為那道菜的靈魂。
在我看來,紅腸就是少有的,就連我這種手殘黨也能輕鬆做好的食材。
比起美國熱狗,德國香腸的高價,哈爾濱紅腸這麼多年備受歡迎,也是因為價格很親民,百姓也吃得起。
一包原價 39,現在限時到手 23.9/一包/1 斤。
我建議大家嘗新的話選 2 袋裝,量剛剛好,而且價格更實惠。
只要你喜歡吃香腸、熱狗,那每一口都是肉的哈爾濱燻紅腸,一定會徵服你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