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小知識視覺中國供圖
記者走訪發現,鄭州上班族路上吃不完的早餐有的扔進「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內(如圖),也有的扔進「可回收」的垃圾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帥實習生趙新月文圖
7月9日,大河報以《街頭垃圾箱換新,功能為何不更新?》為題,報導了鄭州市鄭東新區街頭垃圾箱換新後,有市民提出疑問:鄭州即將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為何新換垃圾箱的功能沒有更新?報導發出後,引發讀者關注。
有不少讀者和網友熱議,等今年底鄭州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後,居民區的垃圾分了4類,但是街頭垃圾箱的分類仍然只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兩種,這樣一來,不還是等於沒分類嗎?如果街頭的垃圾箱仍分為兩類,不增設新功能,那麼,市民上班路上吃不完的早餐該不該扔到街頭的垃圾箱內?
疑問:街頭垃圾仍分兩類,路上吃不完的食物要往哪裡扔?
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等今年底鄭州垃圾強制分類實施後,道路垃圾箱還是分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兩種,不再增設新的功能。
7月10日上午,大河報讀者楊女士致電記者稱,她是生活在鄭州的一個普通上班族,幾乎每天早上都是小區附近買完早餐帶著上班路上吃,也經常吃不完扔進街頭垃圾桶內。她看到大河報的報導後,突然有些擔心,如果鄭州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後,街頭垃圾箱只是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話,那麼吃不完的食物是屬於其他垃圾,還是什麼?又要扔到哪裡?
「我也想過以後少買一些,但賣雞蛋灌餅、餡餅的也不會半張、半塊地賣啊!我擔心以後路上吃不完的食物怎麼處理,會不會被罰款!」楊女士說,與她同樣情況的還有很多人,因為她所工作的寫字樓上有很多人跟她一樣,幾乎都是早上買了早餐在路上吃。
與此同時,記者在大河報客戶端上看到,有不少網友也是紛紛留言,對此次街頭垃圾箱更換,而功能沒有增加提出質疑。
有網友表示,擔心以後不敢在外隨意吃東西,擔心吃不完沒地方扔。
一名網友說:「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能力,才是重點,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物品的更新上。」另一名網友表示,不鏽鋼垃圾桶雖然更上檔次些,但眼下垃圾分類已是大勢所趨,一步到位更好些。
走訪:多個垃圾箱內有「殘羹剩飯」,有些比例時常超生活垃圾
為了解街頭垃圾箱內的「殘羹剩飯」情況,7月10日上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鄭州市經一路與豐產路交叉口,沿豐產路向西步行,直至豐產路與花園路交叉口。
沿途,記者查看了道路兩側多個垃圾箱,其中確實有不少「殘羹剩飯」,比如:沒有喝完的豆漿,沒有吃完的包子、餡餅、雞蛋等,甚至還有不少果皮。尤其是一些臨近寫字樓、小吃店門前的垃圾箱,裡邊的「殘羹剩飯」更為突出。
同時,記者在觀察中發現,大多數垃圾箱上標註的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並非「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
在經三路與豐產路交叉口西北角一距離寫字樓、小吃街較近的垃圾箱中,標註著可回收的桶內扔有多個盛裝豆漿和粥的杯子,其中有不少剩餘,一些豆漿和粥水從傾斜杯口中向垃圾箱底滴落,旁邊不可回收桶裡還有一些雞蛋殼和被塑膠袋包裹的食物。
走訪中,記者也隨機採訪了多位環衛工人。據所有受訪的環衛工人稱,曾在清理街頭垃圾箱時,發現裡邊有「殘羹剩飯」。更有環衛工人表示,商業街、寫字樓、小吃街附近垃圾箱內的「殘羹剩飯」時常比生活垃圾還要多。
「寫字樓附近公交車站的垃圾箱,很多人下車就往垃圾箱扔吃不完食物。還有商業街、小吃街附近的垃圾箱,幾乎每天大半箱都是被扔掉的小吃殘湯。」一位環衛工人說,這些垃圾箱裡的食物殘渣非常難清理,一些小吃殘湯能順著垃圾箱底部縫隙流到地面上,一到天熱就會發臭,而且這樣的垃圾箱還不在少數,甚至一些臨街飯店會將擇菜的爛菜葉、瓜果皮也往裡扔。
調查:垃圾箱「殘羹剩飯」屬廚餘垃圾,目前清理方式仍是混合處理
眾所周知,吃不完扔掉的食物多是剩飯、剩菜。那麼,上班族在路上吃不完扔掉的食物屬於什麼垃圾?
記者此前從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根據已完成意見徵集的《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廢棄的剩菜、剩飯、瓜果皮核、腐肉、骨頭、蛋殼、畜禽產品內臟等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易腐性垃圾都屬於廚餘垃圾。對此,該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也曾表示,上班族在路上吃不完廢棄掉的食物屬於廚餘垃圾。
既然路上吃不完廢棄掉的食物屬於廚餘垃圾,又被市民扔到了街頭垃圾箱裡,那清理時是否會進行分類處理?
走訪中,據一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目前街頭垃圾箱內的垃圾並未進行分類處理,無論是可回收物,還是其他垃圾,都是混裝在一起,被垃圾清運車一同拉走。其中,也混雜著一些市民所扔的廢棄食物。
同時,在現場走訪中,記者曾看到一位環衛工人將路邊清掃的灰塵,倒進一垃圾箱中的可回收物桶中。
據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鄭州市街頭垃圾箱的垃圾清理仍處於混合處理狀態。他們要求在8月底之前,對鄭州街頭垃圾箱按照垃圾分類的標誌標識全部更換、規範,至於街頭垃圾箱的垃圾分類屬於後續工作。當前,他們主要工作是引導居民小區掌握垃圾分類,希望小區居民掌握了垃圾分類後,走上街頭就自然而然地進行分類。
回應:建議市民不要浪費食物,可將吃不完的食物帶回家分類處理
此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上海市採訪垃圾分類時了解到,上海市的道路、地鐵等公共場所設置的垃圾桶,一般情況只有幹垃圾和可回收兩種。如果有上班族把吃剩的早飯等溼垃圾隨包裝袋一起扔進這些垃圾桶,將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上海市的絕大多數公共場所的垃圾箱雖然都設成了幹垃圾和可回收的「兩桶式」,但在一些餐飲業態較多的商業區或旅遊景區,還是在路邊等公共場所增設溼垃圾桶。
走訪中,有許多受訪市民表示,對鄭州市即將強制實施垃圾分類非常關注,並想了解如下問題:在路上吃不完的食物要如何處理和處罰?鄭州街頭垃圾箱換新時,能否增設一些可以投放廢棄食物和果皮的廚餘垃圾箱?
7月10日下午,記者再次致電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據該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當前國內街頭垃圾箱是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或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種,且往街頭垃圾箱內扔廢棄食物只是小部分人群,他們也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
因此,他們想建議市民,首先不要浪費食物,其次可以將吃不完的食物帶回家中分類處理,也是為鄭州市垃圾分類做出一份貢獻。
另外,《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還未通過立法,相關處罰還要等正式實施後才能確定。
最後,對於市民的建議,上述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根據市民建議,通過實地考察,因地制宜地於市區餐飲業較多的商業街等公共場所增設廚餘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