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古鎮,其實我們歷來也介紹得比較多了。從相對熱門的朱家角、楓涇古鎮,到小眾的新場、羅店、金澤、婁塘古鎮,發現只要是古鎮評價都趨於褒貶不一;在有「古鎮情結」的人眼裡,不同的古鎮承載著不同的靈魂,各有千秋;而對於一般遊客來說,古鎮的景色、建築風格、美食特產都趨於雷同,沒多大意思。
但是,與上述古鎮不同的是,上海有一個古鎮堪稱一個特例,那就是位於浦江鎮的召稼樓古鎮。它在上海各大古鎮中,景色、建築方面都沒有多大的特色,還收到各方差評一大堆,卻沒有影響遊客的數量,不寬敞的主幹道上常年遊客摩肩接踵。
我特意去網上看了介紹召稼樓古鎮的文章評論,畫風基本都是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我總結了一下,大家對於召稼樓古鎮的吐槽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人造古鎮、仿古建築,沒啥看頭;二、商業化太濃,與上海其他古鎮差很遠;三、售賣的小吃價不廉,物不美。
然而吐槽歸吐槽,差評歸差評,召稼樓古鎮的遊客卻沒有變少,特別是每到周末人滿為患。曾經在年關前去過一次,人多到差點沒找到停車位。究其原因,古鎮沒有大門票,佔了很大的因素。
召稼樓古鎮沒有大門票,進入古鎮內部的小景點禮園,需要另外花20元買小門票。不去深究景區建築是真古董還是後人仿造,隨處可見青磚黛瓦的建築,雖不算古樸,但也古色古香,明清味道蠻濃。轉過兩邊商鋪林立的小巷,向左便是古鎮的第一灣。河灣處有亭閣、木橋、牌坊、廣場,可以說作為江南古鎮,大部分精華的景色都在不用收取門票的區域。
因此,就算是工作日,這裡都會吸引許多退了休的叔叔阿姨,從市區搭地鐵再換車,專程而來;周邊還有長輩不止去過一次的。其實對於大部分遊客來說,只要不算太遠,又不收門票,會去認真追究建築是否「古董」的人並不多。
至於古鎮唯一可以當作特色的各種小吃,基本集中在北面的大街上。絕大部分遊客來召稼樓古鎮都是為了品嘗美食、再帶一些特產回家;於是臨河的街道上常年遊人熙熙攘攘,喧鬧無比。比起七寶,這裡的鄉土氣息更濃,有些都市人會比較青睞這一特色;由於硬體設施以及管理上不及七寶,於是有人稱這裡是低配版的七寶老街。
到了年關,許多上海人會來這裡置辦一些市區菜場、超市買不到的土產作為年貨;因此每年春節前,召稼樓古鎮的年味很濃;像鹹雞鹹肉、三林肉皮、下沙燒賣、崇明糕團這些都很受大家歡迎。至於價格,也是見仁見智,許多倒了2-3輛車才來到這裡的人,買東西時往往會忽略價格的因素。
最後,閔行區對於召稼樓古鎮的宣傳、包裝一直很重視。電視臺的旅遊、美食欄目不止來過一次,網上各種美食攻略版本也很多。有了官方的支持,自然不用愁客源了。
不過,網上的多方吐槽、差評客觀存在,召稼樓古鎮想要作為一個景點長盛不衰下去,還得多多採納遊客們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加強管理,讓商戶規範經營,把控商鋪產品質量,治理古鎮及停車場的髒亂差情況,比起網絡宣傳來說才是重中之重。不然,在上海及周邊向來就不缺類似的江南古鎮,尤其新場古鎮就在「隔壁」;一味地「吃老本」,在將來也只能落得被人遺忘的境地。
對於上海的召稼樓古鎮,你還有什麼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